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是有关名词与量词匹配问题的论文,笔者在部分汉语名词和量词进行搭配建立起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名词与量词匹配的规律。
通常人们对于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希望能为揭示其中隐藏的匹配规律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
本文共分五章,先总结了前人对于汉语量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量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结合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给量词进行了再分类,又以划分出的量词小类为标准研究名词的次范畴,分析量词和名词的各个小类对于要与其搭配的名词或量词都有些什么样的要求,从中总结这些具体的要求是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得出其匹配的规律。
文中指出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只是相对稳定,有时出于修辞或语用方面的考虑,也会临时超常活用一下量词,造成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与搭配的不规范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因此就随心所欲地选择量词。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搭配形式的问题,本文最后,便辅以例句列举说明了汉语名词与量词搭配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搭配形式。
另外,在正文的后面,笔者列了一个附录,它就是以名词和量词的搭配为材料建立起的一个数据库,目的是便于配合正文的论述。
关键词:名词量词匹配规律超常搭配搭配形式
STUDY0NTHEMATCHINGREWlONSHlPBETWEENNOUNSANDCLASSIFlERSINCHlNESE
ABSTRACT
Thepaper,basedonthedatabankofthecollocationbetweensomeNounsandclassifiers,hasdiscussedthematchingrules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Usuallythereasonsofthecollocation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arenotknown;therefore,thepaperiStooffersomecluesandbasestothediscoveringofthematchingrulesbetweenthem.Thepaperhasfivechapters.First,theresearchfruitsthepioneershavemadeonChineseclassifiersaresummarized.Second,theauthor,combiningtheperspectivesofgrammar,semanticsandpragmatics,furtherdividestheclassifiers.Withthecriteriaofthesub.1evelsofclassifiers,thenounsthenhavebeenaccordinglyfurtherstudied.Thispartistoanalyzetherequirementsthateachsub.classifierandeachsub—nounasksfortOitscollocationobject,tosumuptheinfluencefactorsdecidingontheserequirementsandtoobtainitsmatchingrules.Thepaperalsopointsoutthefactthatthecollocationrelationship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iSrelativelystable.Anunusualcollocation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mayemerge,fromtheconsideringofeitherrhetoricorpragmatics,bytheflexibleunusualuseofaclassifier.WhatshouldbementionediSthatthisunusualcollocation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doesnotmeanthecollocationiSnotstandardanddoesnotmeanafreechoiceofaclassifier.Sincethecollocation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inevitablymentionsthecollocationform,thepaperlasthaslisted,withthehelpoftheexamples,thepossiblecollocationformsofthecollocationbetweennounsandclassifiers.Inaddition,anappendixofthedatabankofthecollocationbetweensomenounsandclassifiers.iSaddedtothepaperforabetterpresentationofthepaper.
【KeyWords]noun;classifier:matchingrules;unusualcollocation
collocationfclFrn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汉语正在走向全世界,这无疑给从事语言研究的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艰巨的任务。
另外,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社会,语言信息处理也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这一系列繁琐又亟待解决的语言问题当中,汉语量词更是个不容忽视的基础问题。
量词是汉语独具特色的词类,它异常的丰富和复杂,无论是外国留学生学汉语的过程中,还是汉英计算机自动翻译上,面对汉语丰富的量词都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如何使外国留学生准确地选择出与名词搭配的量词,符合汉民族的表达习惯:如何使机器能自动地选择合适的汉语量词,生成符合汉语习惯与规则的句子,就成为亟待语言工作者解决的问题。
量词从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开始,便成为语法学家们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先后出现了大量研究量词的论文,有关量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前人对量词的研究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划分到四个方面:①量词小类的划分;②量词的修辞作用;③方言量词、少数民族量词、外语量词的研究及其与汉语量词的比较研究:④量词与相关成分的关系。
对于量词研究的论题是比较广泛的,前人为我们开拓了很多量词研究的新领域,研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量词研究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但也仍然存在着缺陷。
量词小类的划分至今不能达成共识,分类的标准难以统一;对于量词的修辞作用,描写特殊现象的文章较多,而且多有重复,真正的理论探讨却相对薄弱得多;量词与相关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内容上还有忽略的方面,如对与量词搭配的相应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的研究比较少,对于量词与形容词搭配问题的研究也不够。
希望这些欠缺的方面能引起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将汉语量词的研究迸一步深入下去。
笔者将重点放在了量词与名词搭配规律的探寻上,为了从语言现象入手寻找隐藏于习惯背后的规律,笔者收录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一书词汇中的初等名词1014个、中等名词1179个和初中高等词汇中的全部量词,并补充了郭先珍先生《汉语量谣手册》中比较常见的量词,共计195个。
将收录到的2193个名词和195个量词逐一进行匹配,组建数据库(见附录),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搭配的各种习惯用法。
对现实可能存在的名词与量词的各种搭配组合。
作定量的分析,然后结合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给量词进行再分类,再以量词划分出的小类为标准研究名词的次范畴,最后分别站在量词和名词的角度看它们对待选的名词或量词各有什么样的要求,得出名词与量词匹配的规律。
本文第一章总结了前人对于汉语量词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从三个层面做出分析,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对汉语量词进行了再分类。
第三章则以已经划分出的量词小类为标准,给汉语名词做了再分类,这种分类标准是为了更鲜明地揭示名词与量词的内在联系。
本文第四章主要解决了名词与量词搭配的内在规僖问题,鉴于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互相选择的结果,于是分别以量词及名词为基准,分析量词和名词的各个小类对于要与其搭配的名词或量词都有些什么样的要求,然后从中总结这些具体的要求是受那些方面的影响,得出具体的以及宏观的匹配规律。
当然,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并非必须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组合偶尔也可以打破一下,出现非常规的搭配,本文称之为“超常搭配”,它的存在多是出于修辞的考虑,因此决不能与搭配的不规范甚至是搭配错误等量齐观。
第五章则介绍了名词与量词搭配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组合形式,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形式不仅仅是最常见的“数词+量词+名词”,还有很多其他的搭配形式,如“数词+名词”、“量词+名词”等等,这在第五章中将一一举例介绍。
希望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所做的名词、量词匹配的数据库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提供一些帮助,更希望能引起广大语言工作者和爱好者对量词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第一章前人关于汉语量词主要研究简述
量词的分类
人们真正理性地认识量词,并对它作认真的研究,时间还不太长,对于量词最早的研究是起于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
随后,对量词的研究逐渐深入,对量词独立成类的问题也随之提上了日程,在50年代量词得到正式的定名归类。
关于量词次范畴的分类问题,语法学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因为各家采取的标准和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笔者仅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分类从传统和动态的角度进行探讨。
传统分类: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把量词分为:度量衡量词、借用器物名称、借用动词、集合性的单位、与时间有关的单位五类。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临时量词、准量词、动量词七类。
邢福义先生的《汉语语法学》中将量词分为:1.单音量词(其中又包括惯用物量词、惯用动量词、度量衡量词);2.复音和复合量词(包括加合型、选择型);3.准量词(时间性的、区域性的)。
动态分类:
邵敬敏先生的《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主要从量词与名词的语义双向选择这一特定角度给名量词进行分类,分为:I.外形特征类(形状型、动状型):2.非外形特征类(替代型、凭借型、特约型、专指型);3.附容处所类(可容型、可附型)。
邵先生另一篇文章《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主要通过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关系,结合动词与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把动量词分为四个层面:A通用量词、B自主量词、c借助动量词、D情态动量词””。
马庆株先生的《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一文,根据与量词组合的数词的类型,把量词分为基量词和序量词。
又根据语义把量词分为范围量词和非范围量词。
关于量词小类的划分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众学者分类见解各不相同,所持的标准不同、角度各异,划分出来的量词小类也各不相同,即使划定出来的部分小类相同,其所囊括的具体量词也不一定一致。
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十分权威的分类方法能让语法学界的众多看法统一起来,看来,量词的再分类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
探究的问题。
量词与数词、名词的制约关系
量词与名词的制约关系:
“人们历来研究量词都采用静态的立场”。
,而邵敬敏先生的《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一文,“则是动态的观点”。
对名词与量词组合的习惯作出了一些解释,从量词与名词的语义制约与反制约上,说明二者存在着双向选择的关系。
文章指出,名词与量词组合时存在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但其中名词总是处于主导的制约地位,名词的语义内涵对量词的选择存在三个层次:一是量词的整体选择,表现为一种组合的可能性;二是量词的本体选择,表现为组合的现实性;三是量词的同义选择,表现为组合的语境性。
在此以前对于名词与量词搭配的研究,只是注意到这种搭配的复杂性,多是搜集了许多名词与量词搭配的具体资料,而没有做深入的探讨。
邵敬敏先生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为汉语语法学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量词对数词的制约:
马庆株先生的《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指出量词的类与数词的类相互选择,并按照量词前加数词表示次序还是等第将量词分为:基量词和序量词。
指出有些数量结构只看量词就可以确定前面的数词是表示基数的还是序数的,还通过对量词和数词的分类,“说明了数量结构存在歧义的原因,以及各类数量结构的语法分布和语法性质的差异”9。
郭先珍先生也注意到了量词对于数词的选择问题,《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一文逐类分析了各小类物量词对数词选择的限制,还进而针对有些物量词对于数词产生限制的原因作了探讨,总结出是由于语义因素的制约、客观实际的限制、修辞表达的需要、社会语言习惯的影响,造成量词对数词的限制选择。
文章分析透彻、明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探讨量词搭配的各种语义关系,以及量词内部各小类的特点。
另有,吴雅慧的《数词有限制的数量结构》,由数词受量词限制的现象出发,探究出深层的原因:①量词本身搭配能力有限制;②受与量词相关的名词或动词的影响;③数量结构本身有特指的语法意义;④受语法形式的影响。
探讨量词与数词、名词三者搭配规律的论文较少,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并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是个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汉语量词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与名词及数词的搭配组合上,这也是长期困扰操其他语种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大难题。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就是上述几篇,并多侧重揭示在语义上量词与名词的互相制约,以及名词、量词对数词的限制搭配。
而缺少将语法和语义结合
起来,使形式与意义互相结合研究,探究三者搭配的规律。
量词的修辞色彩
写量词的修辞功能及表现特征的文章很多,大多以实例探讨量词的修辞功能。
如赵喜桃《简论量词的修辞功能》总结量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比喻、描摹、比拟、夸张、借代等方面。
张爱兰的《析现代汉语量词的表现特征》从两方面阐述量词突出的表现特征:一形象生动、韵味无穷;二特征突出、区别性强。
陈玉宇的《量词的近义性与差异性》中指出,可以用量词作比喻、比拟、夸张、移觉、拈连等修辞表达手段。
研究量词修辞功能的文章举不胜举,但多是描述现象,真正的理论探讨却相对薄弱,不免遗憾。
鉴于前人在此三方面对量词的研究,笔者认为名词与量词匹配的规律是一项很值得探索的课题,并试图从量词小类的划分、以量词为标准对名词进行分类、名词对量词的选择规律、量词对名词的选择规律、量词与名词的超常搭配、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式等六方面,来论述名词与量词的匹配问题。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第二章汉语量词的再分类
量词是汉语词类中定类最晚的一个,直到50年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才正式给量词以明确的定名。
从此,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独立成为一类,量词的名称也开始固定下来。
对于量词的再分类,由于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各家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文试图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给量词划分小类,为后面研究名词与量词的匹配问题提供基础条件。
“量词内部的再分类是个复杂的问题,……量词小类的划分不能脱离句法结构”。
,并且量词又受到所修饰的名词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语义的制约,再有量词本身特有的功能不能忽视,最后量词还受控于具体的语境。
因而有必要本着语法功能、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标准,对量词进行再分类。
首先,按能否计量动作行为将量词分为动量词和名量词。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名量词,动量词在此暂且不做分析,下文凡提到“量词”,如无特殊说明都只指名量词。
1.第一层,将量词分为度量衡量词和普通量词。
1.1度量衡量词又分为法定的标准度量衡量词和习惯的非标准度量衡量词。
1.1.1法定的标准度量衡量词有两种分法:
(1)按它所表示的内容分为:
a.表长度的:如“厘米、米、千米、里、公里、公分、寸、尺”
b.表面积的:如“平方米、亩”
C.表体积的:如“立方米”
d.表容积的:如“升”
e.表重量的:如“克、千克、斤、公斤、两”
f.表货币的:如“元(块)、角、分”
g.表时间的:如“秒、分(分钟)、小时”
此类量词的特点是:①有些量词受单位进制规则的影响,所搭配的数词受到限制。
如:“分、角、两、寸”,由于十进制的原因,对数词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习惯用卜9的数字与其搭配:
分一1分钱
12分钱(一般不习惯如此表达)
两一一两油
50两油(一般不习惯如此表达)
寸…一寸布
16寸布(一般不习惯如此表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②量词与名词中间一般可以加“的”,如:
平方米一80平方米房子
80平方米的房子
斤…三斤苹果
三斤的苹果
升一六升汽油
六升的汽油
(2)法定的标准度量衡量词还可按另外一个标准分类,即以它前面能否自由地与任何数字组合而分为:
a.自由度量衡量词:如“厘米、米、千米、里、公里、元(块)”,它们可以自由地与数词组合不受任何限制。
b.受限度量衡量词:如“秒、分(分钟)、角、分、两、寸”,由于受单位进制的影响,它们前面所搭配的数词不是任意的:
“角、分、两、寸”一组,单位是采用十进制的,它们一般只能与卜9的数字
箍台,当想表达十以上的意思时,单位就要升级:
10+角+钱~1元钱
10+分+钱一1角钱(也有例外,当用于邮票的面值时可以有80分的说法)
10+两+油~1斤油
10+寸+布~l尺布
而“秒、分(分钟)”这一组,它们采用的是六十进制,因此它们可以自由地和卜59的数字组合,想表达60以上的意思时,习惯上就要选取上一级的单位了:60+秒一1分钟
60+分一l小时(也有例外,如考试时的计时就有180分钟的说法)1.1.2习惯的非标准度量衡量词可分为:
a.容器量词:如“瓶、包、袋、碗、筐、盆、罐”
b.与人身体有关的承载义量词,如“口、把、抱”
C.附着义量词,如“脸、手、脚、头、身、桌”
a类和b类量词共有的特点是:①可以和数词自由结合,甚至可咀加表示不完整数量的“半’’。
例如:
瓶…一瓶啤酒
十二瓶啤酒
半瓶啤酒
碗一一碗米饭
四碗米饭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半碗米饭
口一~口水
三口水
半口水
②量词后面一般可以加“的”。
例如:
筐…三筐橘子
三筐的橘子
抱…~抱花
一抱的花
把一五把土
五把的土
C类附着义量词与名词搭配有覆盖其上的意思,如:
身一一身土
脚…~脚泥
桌一~桌菜
因附着义量词中相当多一部分是与人体器官有关的,于是限于人体器官的唯一性或对称性,它们多只能与数词“一”或“二”搭配:
脸一一脸汗
手…一手油
两手油
脚…一脚水
两脚水
这类量词也可以在后面加“的”,表示量之多、覆盖之广、有“满”的意思:脸一~脸汗
~脸的汗(表示流得满脸汗水)
手一~手油
~手的油(表示手上覆盖了很多的油)
量词“手”近来还出现了新的用法,它可与货物类的名词搭配,但数词一般限于用“二”,如“二手电脑”,表示是别人使用过的旧的货物之义。
但这明显已经和原来意义上的量词“手”无太大关系了,它们是两个词。
量词中类似于“手”的情况还很多,如“口、头、眼、副”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2普通量词可以分为种类量词、顺序量词和非种类顺序量词。
1,2.1种类量词如“类、种、样”,它们修饰名词时,表示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是被无等级地分为若干类中的一种:
类…一类人(表众多种类中一种,无表优劣的意思)
一8一
种一一种爱好
样一~样材料
1.2.2顺序量词表示出有等级、顺序的差别,如“流、级、等、手”:
手一二手电脑(表示此物不是新的,别人事先已经曾使用过的)
流…一流设备(表示等级很高,在同类事物中很好)
等一二等公民(表示有等级地位的差别,地位低人一等)这类量词前面所加数词通常受到限制。
如“手”修饰表电器等名词时,只能与数词“二”搭配,几乎不用其他数词,表示是曾经被别人用过的,不管被几个人用过前面数词都加“二”。
又如“流”只与数词“一、二、三”搭配,一般与数词“一”搭配,表示是最好的:与数词“二”搭配,表示稍差;与数词“三”搭配,表示很差。
再如“级”,一般情况下按实际上此类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到底分为几级,就可以与哪些数词搭配:
英语一英语四级
英语六级
专业英语八级
风一一级风
二级风
十二级风
1.2.3非种类量词分为部分量词、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
1。
2.3.1部分量词如:“角、段、截、篇、层、瓣”,它们都只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部分。
例如:
角一一角蛋糕(相对于整块蛋糕而言)
截一一截绳子(相对于整条绳子而言)
段一一段课文(相对于整篇课文而言)l_2.3.2集合量词按其量词是否隐含着一定的数量,而分为一般集合量词和含数集合量词。
1.2,3.2.1一般集合量词,如“些、点、群、堆、串、帮”,它们所包含的数量是不定的,其中以“些、点”使用的频率为最高,而“堆、串”是一般集合量词和个体量词的兼类,在单纯强调表示“多”的义项上是一般集合量词。
如:
串…一串问题
堆…一堆广告
一般集合量词一般只能和数词“一”结合,只有量词“点”还可以与“半”结合,但一股只限用于否定旬中。
点…半点儿道理都不讲
一。
一
半点儿英语也不会
l_2.3.2.2含数集合量词,是指这种量词本身就包含着数量,而且这个数量在一
定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如“对、双、副、打”。
其中“对、双”表示两个:
对…一对夫妻
一对兄弟
双一一双袜子
~双筷子
“副”表示两个:
副一一副手套
一副筷子
“副”也表示不只两个的一定数量:
副一一副扑克牌(扑克牌是由54张牌组成,一“副”在此表示54)在此要特殊说明的是,含数集合量词“副”在量词内部是一个兼类,一般情况
下,当“副”修饰表示某种物体的名词时,它是作为一个含数集合量词出现的。
而当“副”修饰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器官或身体附属的事物时,它多是以一个个体量词
的身份出现,表示的数量为一,如:
吾U…——哥U面孑L
一——哥0嗓子
…一副神情
含数集合量词的特点是:①可与数词自由搭配②可以与指示代词“这”、“那”搭配,如:
双一一双眼睛
上百双眼睛
这双眼睛
副一一副麻将
三副麻将
那副麻将
i.2.3.3个体量词是量词中为数最多,也是最复杂的一类。
结合这类量词的来源、它所搭配的名词及语义特点,对其做如下分类:临时量词、一般个体量词。
1.2.3.3.1临时量词主要是名词借用而来的,随机性很大,是名词根据表达、修辞等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充当量词使用,是很值得研究的领域,因本文篇幅有限暂不做深入的讨论。
1.2.3.3.2一般个体量词按是否暗含着一定的外形特征,仿照邵敬敏先生的《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而分为外形特征类量词和非外形特征类量词。
1.2.3.3.2.1再依据邵敬敏先生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
广西太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对量词进行的分类,将外形特征类量词又分为两种:
A形状型:“即着眼于事物客观呈现的外在形状,往往以某种具有该种外形特征的典型事物作为参照物,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性”。
依据此类量词所表现出的形状特征,可以再将其分为若干小类,如:
点状:点、星、滴、眼、粒
条状:管、条、根、杆
片状:面、片、张、扇
B动状型:“即强调造成该事物外形的动作行为,以动作本身作为参照物,不过着眼点仍在于该动作所导致的结果状态,这主要是利用事物与动作之间的相关性”。
@这类量词一般与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某种动作造成了某种外形特征。
如:束~一束花(花被“束”起之后呈现出的外形特征)
叠一一叠衣服(衣服被“叠”起后呈现出的外形特征)
堆一一堆白菜(白菜被“堆”起后呈现出的外形特征)
1.2.3.3.2.2非外形特征类量词
此类量词并不暗示事物的外形特点,而是专门用来特指某类事物的量词,如:
用来特指人物的量词:个、位、名、员、口
用来特指事物的量词:件、项、桩、起
用来特指建筑物的量词:座、幢、栋
最后,把汉语量词的内部分类大致整理如下: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
第三章名词次范畴的研究
语法界对名词分类的标准,大致主要从名词自身的意义或句法功能入手。
本文
对名词次范畴的划分则主要是采取以量词作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为寻找名词量词搭配规律的工作做准备。
1.首先,按能否与量词搭配将名词分为可量化名词和不可量化名词。
1.1根据数据库中被筛选出的不可以受量词修饰的名词,可以看出这类不可量化名词大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表示方位或地点,如:“左边、西部、南面、后面、右、东方、中间、外地、
外国、隔壁、身边、家乡、路上”;
②代表独一无二的事物,如“人类、国际、中央、艾滋病、大自然、联合国、
新华社、互联网”;
③表示时间或时间长短,表时间的如“今年、明年、半夜、从前、目前、平时、
古代”,表时间长短的如“不久、长期、短期、一会儿、刚才”;
④表示顺序的,如“以后、以内、以上、最后、下面、后来”;
⑤其本身就可以兼类做量词,如“点钟、种、周、年、秒、级、岁、日、身”,
面对这些名词无需在前再加量词,只直接和数词组合即可。
⑥名词本身有表量的意义,如“大多数、丰富、多数、全体、全部、少数、人
们、整天、终身”;
⑦含有数词,如“一点儿、一半、一边、四季、四周”;
⑧表示区别性质的,如“安全、男、母、私人、夏、秋、现代、自然、数学、
化学、工业、彩色、农业、军事、经济、卫生、中年、个体”;
⑨表示某种活动或某种动作行为的名词,如“预期、游泳、教学、生产、健身、
保管、歌唱、出口、率领”;
⑩和人身体有关的一些名词,如“胸、体重、脑子、喉咙”。
1.2可量化名词,看它是否只能受动量词修饰分为动量名词和名量名词。
1.2.1动量名词只可以受动量词修饰,可以修饰动量名词的动量词,常见的如“j历、次、回、阵、趟、顿、番”等,它们大多语义上具有时间性或是陈述性。
它们一般表示某种事件或是直接由动词转化而来,有的甚至就是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的词语,它依情况而定既可以做动词使用,亦可充当名词。
即使作为名词时这
类动量名词一般也仍旧可以受原来的动量词修饰,如:
战争…一场战争
一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