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淮安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院 刘希 富 胡建 勇
[ 摘 要] 高技 能人 才培养 已成为高职院校成人教 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 本 文通过 对高技 能人 才的培养 目 标、 课程体 系、 教 学模式 、 师资 队伍 、 质量评价体 系五个方面的分析研 究, 为高职 院校 成人 高等教 育高技 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成人教育 高技 能 人 才培养 模 式研 究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为 了适应 经济全球 化和产业结 构调整 、 市 场竞争 日趋激烈 的经济 社会发展形势 , 企业必须 依靠 科技的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 , 通过成人 高等教 育 的通 道建 立学 习型企业 校企合 作是继 续教 育 的一 种重要 模 式, 是企业 通过学校 教育对本企业 的优秀青 年员工进行 专业理论 知识 的教学 , 从 而提高企业 员l T职业素 质的一种继 续教育模 式。 因此高 职 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高技 能人才特征出发 , 以就业为导 向 、 能力 为 本位 明确其高技能人才培养 目标 : 在 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技术含量大 、 劳动 复杂程度高的工作 的高级技术 工作 者。他们在工作 中既要动脑 也 要动手 , 既要具有较高 的知识层 次和创新 能力 , 又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 能。成人高 等教育就是 以实现终生学 习 , 提高 学员的综合 素质为最终 目 标 的 。我 国正处于快速 发展阶段 , 正需要越来 越多 的技术 性人才 的 不断涌 现 , 而成人队伍是社会建设 的主力军 , 因此 , 在新的历史时期 , 在 对传统教 育模 式思考的基础上 , 立足 于高职 院校的特点 , 思考高职院校 的部署 , 为 加大高技 能人才培训 力度 , 人 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 、 财政部联 成人高等教育 高技能 型人才 的培养模式便 具有 了现实意义。 合 印发 了《 国家高技能人才 振兴 计划实施方案》 。实施 国家高技能人才 2 、 课程体系 振兴计 划是适应加快转变经 济发 展方式 、 推动产业结 构优 化升级 、 提高 相关研究 表明 : 正常人之间 的智力状况几 乎相 差不大 , 对学习效果 企业竞 争力 、 加强高技能人才 队伍建 设的重要举措 。该方 案提出 , 以培 起决定 作用 的是 非智力 因素 , 特别是 接受 成人继续 教育学 习的成人学 训技 师 、 高级技 师为重 点 , 以提 升职业素质 和职业技 能为核心 , 培养和 生更是 如此 。所 以 , 在成人继 续教育教学 中充分 发挥 好成人 的非智力 造就一批 具有 精湛技艺 、 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 的高技能领军人 才。 因素 , 对 于提高 成人继续教 育教学质量 和成人学 习者的综合 素质具有 在我 国 , 关于高技能人才 的定 义有 几种 : 一是指劳动力结 构中居于 重要意 义。成人高 等教育面 向的对象大 多数是 已有 知识 储备 的人 员 。 决策 管理层 和操作执行 层之间 的中间层 。该 群体包 含有 技术技 能型 、 所 以, 面对社会 的需求 , 培养具 有专 门技 术的实用 型人才 , 学 以致用才 知识技能 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 ; 二是指 在现场生产工艺 、 维修 制造等现 是其最终 目的 。根据成人学员 的特点 , 我们要建设相应 的课程体 系。 代加工 设备还 无法解决 和保证 的领 域 中, 能 够解决实 际问题 的优 秀技 首先要借助社会 办学 力量 ,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 为导向 , 构建多元合 术工人 ; 三是 指具有必要 的理论知识 , 掌 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 和服务领 作平台 , 合理合法利用 和吸收卒 十 会办学资源 。要在扩 大学 院办学 、 招生 域 中能完 成中级技能人才难 以掌握 的高难度或关键性工作并具 有创新 规模的 同时将学历教育 和职业培训整合起来 , 与培训 机构 深度合作 , 加 因为成人高 等教育 的学 员们 能力和较高素 质的劳动者 ; 四是指适应 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 一线需 强培训基地 建设和实 训基地建设 。其次 , 要 的德 、 智、 体、 美、 劳全 面发展 的高等技术应 用人才 ; 五是指那些 既有 都有一定 的知识储备 , 并且有 实践 工作 的经 验 , 所 以在 教学 中, 我们 更 丰 富实践 经验 , 又有 一定 理论 水平 和 高超 的 岗位 工作 技 艺的 工作 群 应 该注重理论 知识 的提升和实践操作 能力 的提高 , 要从 传统 的课堂 教 体 。各 种定义所 给定 的高技 能人才 的特征是具 有较强 的实践能力 ; 具 学转入到课堂+ 实 践的教学中来 。对相关领域 内的专业课 程 , 教学中要 有突出的创新能力 ; 具有 高度 的适应 能力 。 通 过聘请专 家 , 在实践 中提高技 能的方式来 着手 。要加 强和企业之 间 从我 国乃至世界 社会 的发展来看 , 社 会化大 生产 中需要 更多具 有 的联系 , 完善校企合作 机制 , 在教 学和实践 中来培养高技 能型人才 , 让 定专业 素养和专业 技能 的人才 。中共 中央办 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 印 企业成为 高技能人才发展 和发挥技 能的大课 堂。第三 , 要加强精 品课 发的《 关 于进一步 加强高技 能人才工作 的意 见》 的通知 中, 提 出健全 和 程建设及其 在成人高 等教育 中的运用 , 这将有 利于进一 步提高成人 高 教学手段 的现 完善以企业 为主体 、 职业 院校为基础 、 学校教育 和企业培养 紧密联系 、 等教育人才 培养的质 量。精品课 程建 设 因其 教学方法 、 政 府推动 和社会支 持相互结 合的高技能 人才培养体 系的建议 , 进一步 代 化 , 使得成人学员 的学 习不再受课程 表 、 地理位置 、 时 间等 限制 , 为成 对 于高技能人才 培养 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与实践起到 了积极 的促 人 高等 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 。 进 作用。近年来 , 全 国各 地通过政府投入引导 、 企 业和职工共 同负担 的 3 、 教学模式 筹 资方式 , 采取校 企结合 、 理 论与实训相 结合 的办法 , 也促进 了高技能 校 企合作是成 人高等 继续教育 的一种重要模 式 , 是 企业 通过学 校 人 才的培 养。 因此 , 开展对高 职院校成人 高等教育 高技能人 才培养模 教 育对本企业 的优秀青年 员工进行专业 理论知识 的教学 , 从 而提高企 业 员工职业 素质的一种继 续教育模式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深入 , 国 式 进行 研究意义重大 。 三、 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 才培 养模式 内员工队伍达 数十万人 的大型企业 比比皆是 , 这 些企业都有 自己的人 人 才培养模式主要包 含五个部分 : 一是培 养 目 标; 二是支撑这个 目 才战略 , 一般都成立有 自己的“ 企业 大学 ” , 如海尔集团成立有海尔商学 标 的课 程体系 ; 三是保证课 程实施的教学模式 ; 四是实施 教学的师资 队 院, 康 佳集 团成 立有康佳学 院等 。他们 的这些“ 企业 大学 ” 一 般不具备 伍; 五是质量评价体系 。 学历 教育 的职 能 , 多 以企 业员_ T的内训为主 。为了满足员工 对学历提 1 、 培 养 目标 升 的需 求 , 他们 往往和普通 高校联合举 办成人 高等学历教 育。为 了达 成 人高等 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育 体系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 也是 终身教 到继续教 育后 真正继续提高 , 持续创新 的 目的 , 我们在引导这些来 自 企 育 的前沿 阵地 和实践领 域 。大力 发展成人 高等教育 , 是实现 高等教育 业 的学 生进行理 论实践 的同时 , 要进行 以加强技 能培训为核 心的课堂 大 众化 、 满足 广大人 民群众 日益增 长 的多样化 教育需 求 的重要途 径 。 教学模式 的改 革。我院成人高等教育 中采用 的教学做一体化 的情景教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成人 高等教 育迅速 发展 , 成人 高等教 育为人 才培 学模式效果 良好 , 积极采用 多种与 提高实践 能力有关 的教学方式方法。 养、 国 民索 质提高和经 济社会发 展作 出了重 要贡献 。成人高等 教育 的 采用案例教 学法。以学生为 中心 ,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 , 在具体的情 主要对 象是在 职或待业成 人 , 他们参加学 习的首要 目的是为 了更好 地 境里 锻炼相 应 的技能 。这 种案 例教学 策略 也会调 动学生 学 习的能动 适应 自己的工作或者找 到 自己满意的工作 。成人高等教 育还 可以为失 性 。案 例教学 的特 点就是 让学生们有身 临其境 的感 觉 , 每一个 案例都 业 者提供 有意 义的发 展选择 , 并为 人们 提供经 济发展 所需要 的技 能 。 像是真 实发生 的事 情 , 学生必 须运用他们 自己的知 识和技能 来分析问 所 以我们 应该 把继续教育学 院和其 他成人技能培训机构 置于更 重要的 题 , 围绕具体 的 目标来 练 习, 这等于是一 种实际工作 的预演 , ��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目标导向的‘1+1+N’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目标导向的‘1+1+N’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目标导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技术革命引发产业变革,产业变革引发人才市场变化,人才市场变化不断给教育提出新问题。
这一方面是技术革命给教育提出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是给教育提供的发展空间。
首先,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高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潮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多种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和交汇的主要聚集地,高校势必成为各种敌对势力渗入并争夺教育和影响的关键领域,如果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波动、大学校园动荡不稳,必然会引起社会失衡,伸着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西方不良思潮对我们无孔不入的渗透、敌对势力对我们的觊觎和颠覆,已经从现实的领土空间转向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从军事武力的入侵逐步向和平演变,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信仰和成才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而艰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改变,高校不得不改变教育培养模式。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我们熟悉的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作出改革和调整。
再次,新修改的《高等教育法》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为高校培养新时期人才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跨学科的交叉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自主选择空间,提高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学籍预警制度,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完善退出机制, 允许学生根据学业和职业规划选择适时退出。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 2
多元评价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成绩、综 合素质和特长等因素进行招生录取。
分类考试
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实行分类考试,提高 考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终身学习
未来社会变革加速,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必然选择。人才 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持续深化改革的建议
完善政策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和教育资源,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教学能力提升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实践能力增强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社会调研等活动,提升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结构优化
高层次人才引进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 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强化实践环节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 实践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 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THANKS
设
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培 养一批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 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多元化师资结构
引进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行业经 验的教师,形成多元化、互补性 的师资结构。
教师激励机制完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专业 知识和综合 素质储 备根本 无法满足 企业 的人 才
需要 。误 区之 四 : 重通 用, 轻专才 。主要 表现是一 些
课程开设 多而杂 , 生 好像 可 以有很 宽泛 的从 业 空 学
过程的社会适应性。同时, 着力构建 与理论教学体 系相辅相 成 的 、 序 递 进 的多 层 次 实 践教 学 体 系。 循 以工科应 用型本 科专 业 为例 , 建 了 以工程 设 计 为 构
才和 实 用型职 业人 才。 如果说 以培 养学术 研究 型人 才为 主 的“8 程” “ l 程 ” 百 余 所 大学 是 9 5工 和 2 1工 等 我 国科 技创 新 的重 要 基 地, 养 实用 型 职 业人 才 是 培 高职 院校 的根本 任 务 , 么 以 培养 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那
间, 但却无法适应需要专门人才的企业的需求。 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和 企业之 间存在 的人才供需 矛盾直接反 映
出应用 型人才 培 养过 程 中的 诸多 问题 , 而解 决的 办
主线、 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 以综合实践为
助 推的现代工程 实践教 学体系。 新构建 的实践教 学 体 系更加 突出 了操作动 手能力 、 工程实践 能力 、 学 科 研究 能力和实践 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证 了实践 能 力 保
才以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供生产、 服务和 管理一线 操作应用的技术或方案为主要任务, 强调学用结合、 学做结合、 学创结合; 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第 线 利用 科学 技术 和操 作 技 能直 接 从 事 生 产、 务 服
一
和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经济社 会 的快速 发展 , 保 证拥 有 高 水 平 的学 术 研究 型创 在 新人才的同时, 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与重要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战略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知识创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着振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巨大挑战,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式。
二、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与优化1. 强化科学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推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外开设科研项目或竞赛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传统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我们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除了学科知识考核外,还应增加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三、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与改革1. 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应注重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
此外,选拔入学时可以采用多元化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成绩和潜力,多角度全面了解他们。
2. 深化产学研结合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中考虑到实际需求,使教育更符合行业要求。
同时,在毕业设计或实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1. 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打破界限,形成协同发展的趋势。
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可以设置更加灵活多样的学历层次,提供继续教育机会,让求职者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技能需求的对接。
2. 加强职业素质培养除了传统学科知识的传授,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领导艺术。
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作者:王雨连叶航赵素娟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2期摘要: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即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实训课进行校内实践,同时大力开展校外实践,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实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70-01当今企业需要务实、精干、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要为企业的需求服务,为企业提供最适用的人才,协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保证自己的学生在未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即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实训课进行校内实践,同时大力开展校外实践,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一种教学活动。
其实质是以一定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的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胜任其职。
因此,实训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大力开展实训教学,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很多专业都是为了实训而实训。
就现状而言,高职实训课程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很多专业缺乏“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次,很多实训课程缺乏具有高时效性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教材;最后,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稳定的实训基地。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企业培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四能”的教学团队;2.建立稳定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3.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实训指导书。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高校人才培养任务愈发繁重。
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为了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国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对实际工作的重要途径。
因此,需要改革高校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不匹配。
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
此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潜力,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亟待推进。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创设实践基地和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校还可以开设行业实训课程,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应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辅导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和发展成⼈教育的决定的通知⽂号:国发[1987]59号颁布⽇期:1987-06-23执⾏⽇期:1987-06-2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国务院同意《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和发展成⼈教育的决定》,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和发展成⼈教育的决定(1987年2⽉25⽇)⼀、提⾼全社会对成⼈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的认识成⼈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明、精神⽂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的逐步深⼊,⼤⼒发展成⼈教育,不断提⾼亿万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坚实可靠的⼈才基础,这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度民主、⾼度⽂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成⼈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等教育同等重要。
成⼈教育主要是对已经⾛上各种⽣产或⼯作岗位的从业⼈员进⾏的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劳动者和⼯作⼈员的素质,从⽽可以直接提⾼经济效益和⼯作效率。
同时,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形成好学上进的社会风⽓,对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促进安定团结,成⼈教育也有着直接的作⽤。
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经⾛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农民、⼲部、专业技术⼈员和其他从业⼈员,进⾏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等⽅⾯达到本岗位的规范要求;(⼆)对已经⾛上岗位⽽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基础教育;(三)对已经在职⽽⼜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等⽂化程度和专业⽔平的⼈员进⾏相应的⽂化和专业教育;(四)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新⽉异的进步,对受达⾼等教育的⼈进⾏继续教育;(五)为建设⽂明健康科学的⽣活⽅式,满⾜⼈们⽇益增长的精神⽂化⽣活的需求,对成⼈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化和⽣活的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课程体系的特征,并探讨了改进策略。
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理论支撑。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特征、改进策略、实践案例分析、理论支撑、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成果应用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转变为以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承担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发现,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等,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程体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通过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研究与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过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理论脱节的问题,学生只重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而对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缺乏关注。
这种模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然是有偏差的。
因此,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其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用能力应该被置于重要位置。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而对实用能力培养关注不够,学生只学会了书本知识,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社会需求培养适应高技能人才,而企业是实践、创新、应用的主要场所。
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与企业协同,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使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然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了专业知识,还包括了自身的人文修养、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等等。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定位及教学模式改革
试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定位及教学模式改革[摘要]基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定位不尽科学,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弱化的问题,管理上被边缘化比较严重,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提出应科学定位,统一纳入高教管理体系;鉴于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对成人学生针对性不够,讲授操作技能、特别是学生动手操练的较少,造成“讲”与“练”的比例失衡,教学效果和社会功效明显下降,亟待改革。
本文提出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构建实用型课程体系,树立“品牌”战略,采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适用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成人教育及教学改革一、背景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改革,切实办好成人高校,是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现两个发展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实施由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共同组成高等学历教育体系,而不是任何一种教育的临时补充,它有其发展规律和发展策略。
它同时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足够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全日制普高教育共同构成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办学质量有明显滑坡的态势,应该说问题相当严重。
缘于办学主体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实际定位发生偏颇,各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教学管理上被边缘化趋势较严重,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是存在着急功近利思想,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甚至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取招生人数的增加,因而,在教学管理方面必然有所放松。
第三更重要的是办学模式老化,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
农村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学考试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1世纪成人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农村成人教育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研究
21世纪农村成人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农村城镇化与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途径研究
4.课题的研究要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力求"小、实、新",课题研究内容重在创新,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建议。鼓励开展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有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带有宏观、方向性的课题提倡区域间或全国性的合作。提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科学设计和创新。
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
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终身教育(学习)立法研究
成人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成人教育资源优化与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人教育学位点建设研究
构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与员工能力开发研究
企业培训师制度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 (8)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人才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研究
成人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模式及特色研究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研究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实践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成人教育;实践;改革实践教学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但是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往往追求规模效应,在理论教学上有所重视,而忽略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造成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较难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因此,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是成人教育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复合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越来越受企业的偏爱。
从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看,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针对这种状况,成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成人的实际岗位,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日趋紧缺,招生形势日趋严峻,这就要求成人教育要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环节上,不能照搬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要具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大多数人补偿学历的一个重要途径,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过分注重学历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较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办出自身特色,使其更贴近市场人才的需求,才能协调、有序地发展和壮大成人高等教育。
2.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是提高就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的需要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截至2006年,累计招生2849.09万人,年均增长速率22.99%,毕业生人数总计1563.7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白云华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
[ 摘
长春 130实现高 等教育 大众化, 满足 日益增 长的多 样化教 育需求的 重要
途径, 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 型社会 的需要�而 成人高 等教育 教学模 式中存在 的问 题, 使教育 理念 得不到创新, 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制约了成人高等 教育的蓬勃 发展�因此, 在新形势 下, 对 成人高等 教育教 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 关 键 词]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 改革; 创新 [ A 文献标识码] [ ] 100 9 - 0 65 7 ( 20 11 ) 02 - 0098 - 06 文章编号 [ G6 4 2. 0 中图分类号]
V ol. 25 No. 2 第 25 卷 第 2 期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 2011 年 4 月 � J o n a l of J i li n Poi nc e E con omi c M a n a gemen Cad e C ollege Ap i l 2011 ����������������������������������������������
实际运用, 对市场具有极强的敏感性 �因此, 成人高 等教育应该是适应现实环境的, 这就要求教学方式 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 一是机 会上的开放性, 它意味着成人高校对学生入学是开 放的; 二是过程上的开放性, 它意味着成人高校内部 的资源是对外开放 的, 教学内 容对外开放 , 网络教 学� 远程教学 � 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引入 到成人高等教育教 学中, 使课 堂教学更生动 � 更形 象� 更直观� 二�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 越来越快,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行 列, 以期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 增强社会竞争能 力�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成人高 等教育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 型人才,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仍存在大 量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这类问题日益突出� ( 一 ) 教育层次单一 � 趋低 目前,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 非学历教育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仅占极少一部分 �在 学历结构中以专科为主, 专升本和高起本为辅, 高层 次的学历教育发展缓慢� 以吉林省为例, 20 09 年全 省各类成人 高 校招 生人 数为 34 425 人, 其中 专科 19219 人 , 5 . 83% ; 专 升本 1 2689 占招生总 人数的 5 1 7 人, 人, 占招生总人数的 36 . 86 % ; 高起本 25 占招 生总人数的 7 . 31 % � 学历层次的单一和趋低, 不仅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也不能 满足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 从而制约了我国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 二 ) 教学 模式陈旧� 滞后 , 缺乏成人高等教育 特色 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教育 �9 9�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的比重, 以培养复合型ຫໍສະໝຸດ 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 结合成人的 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结合, 实行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 实际岗位, 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训交互式教学, 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训
、
加 强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的 必 要
性 和迫 切性
增加, 但总的 来看, 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毕业生较难找到 适合自 己的岗 位, 而另一方面, 据统计,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供需上的时间差 , 造成了当前就业的压力。
一
1 . 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是成人教育与社 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 4 倍。这就造成人才
实践教学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平, 扩大就业渠道的需要
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的重要途径, 也是理论联系实
据教育部统计 ,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 自1 9 9 9 年开始扩
际、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 招以来, 截至2 0 0 6 年, 累计招生2 8 4 9 . 0 9 万人, 年均增长速 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往往追求规模 率 2 2 . 9 9 %, 毕业生人数总计 1 5 6 3 . 7万人。2 0 0 1 年应届大 效应 , 在理论教学上有所重视 , 而忽略对实践教学环节的 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7 0 %; 2 0 0 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 监控 , 造成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较难适应社会岗位的需 达到 1 4 5 万人, 约3 7 万人未就业, 就业率为7 4 %; 2 0 0 3 年 求。因此, 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对促 应届大学毕业生增至2 1 2 万人 , 大约有 5 2 万人未就业 , 就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2 0 0 8 /0 4 总 第 2 5 5
期
8794
罐嚣鼗毒
(2 0 0 8 )0 4
—
丑Ⅱ五Ⅲ五E 口E 皿歪E 匹
文 章 编 号 :10 0
1
—
0072
—
02
沈 维 梅 桂 步祥
。
( 江 苏广 播 电视 大 学 江
,
苏 南京
2 10 0 3 6
)
,
要 :近 年 来 全 国 各 地 成 人 高考 情 况 都 不 容 乐 观 社 会 对 成 人 高等 教 育 的 评 价 也 每 况 愈 下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的 商 业 化 利 益 化 使 得 成 教 文 凭 越 来越 不 值 钱 成 人 高等 教 育 要 走 出 这 泥 潭 应 回 归 成 人 教 育 本 义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模 人 的 学习 特征 依 托 职 业 教 育 注 重技 术 技 能 的 培 养 式 的创 新 与 改 革 立 足 成 关 键 词 :成 人 高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培 养 目 标
“
一
,
。
,
:
”
,
,
。
,
一
了 目前 部 分 成 人 学 生 的学 习 动 机
,
“
一
。
叠
-
_ _
■ 霪
簟
由于 生 源 紧 张 很 多 成 人 院校 只 能 不 断 降 低 招 生标准 些 地 方甚 至 通 过 放宽 考 试 环 境 默许 生 作 弊 甚 至 提 供从 报 名 到 作 弊 纵容考 条龙 的 服 务 来 吸 引考 生 少 数 高 校 受 社 会 不 正 之 风 的 侵 蚀 和 经 济 利 益 的 驱 动 不 惜 降低 标 准 乱 发 学 历 和 学 位 证 书 甚 至 用 文 凭 和 证 书换 取 赞 助 捐资 在 些 高校 中 成 人 高等教 育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已 经 成 了学 成 人 高 等教 育 的 商 业 化 校 敛 财 的重要 手段 之 利益 化 使得成教文凭越来越 不值钱 回 顾 当初 成 人 高等 教 育 的 产 生 是 我 国 高 教 发 展 特 殊 时 期 出现 的 种 新 生 事 物 它 是 继 续 教 育 终 生 教 育 的 种 重 要 形 式 成 人 高考 考 生 最 初 的年龄 般 在 2 8 3 0 岁 招 生 对 象 主 要 是 在 岗人 员 及 待 业 者 已 离开 正 规 学 校 的人 员 和 接 受过 高等教 育 的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和 管 理 人 员 然 而 近 年 来 成 人 教 育正 在 偏 离 本 义 高起 本 专 升 本 的 考 生 在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生 源 里 的 比 重 越 来 越 大 接 受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的人 员 年 龄 结 构 变 轻 脱 产 学 生 增 多 与 普 通 高等 教 育 日益 趋 同 随着 普 通 高 校 扩 招 取 消考 生 报 名 年 龄 限制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已 不 适 合 当今 发 展 形 势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
02
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丰富
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领域和就业市场
03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04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保障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结合学校定位、学生特点、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 教学提供真实场景和案例,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将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推动产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
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人才培养
1
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 行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
建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 渗透、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3
鼓励跨界创新,支持学生参与多领域、多专业 的创新创业项目,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路径
01
构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培养路径。
03
建立学生反馈机制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 学质量不断提升。
05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结词
适应新常态
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应当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关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 发展趋势。
制定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多方面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简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一个致力于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它是由中国教育部设立的,旨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研究中心致力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与改革,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学术支持与服务。
使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使命是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研究领域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中心对高等教育政策与规划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中心关注高等教育的定位、规模、结构、质量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研究中心开展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的研究工作,探索评估体系和机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研究中心还关注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标准与国际交流,为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高等教育创新与教育科技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高等教育创新与教育科技的应用。
通过探索学科融合、教育信息化、在线学习等研究领域,促进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心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等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学术期刊等。
研究中心的成果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与决策,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资源与合作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积极与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界开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与方法,丰富研究内容与方法。
同时,研究中心还为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与培训平台,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功能 , 合理调整培养计划 中三者的比例 , 在教 学体 系的构成和教 学 内容的选择 上突 出技 能训 练 , 而构 建 实用型 从 人 才的培 养模 式。从制 定培 养计 划、 程改革、 课 营造工程技 术环境 、 加强队伍建设和教 学过程 管理着手进行 了成人
高等教育实用型人 才的培养模 式改革探 索与实践 。
【 关键词 】 养模 式; 培 实用性人 才; 能训练 ; 技 成人 高等教育
【 中图分类号 】 74 ( 2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 1 89 (020 — 08 0 10 — 74 21 )9 03 —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初现端倪, 继续教育和终 身教 育 已成 为 社会 进 步 和 企 业发 展 的支 柱 。当前 , 成人 教育呈 现 出职 前 职后 教 育 一体 化 的趋 势 , 会 社 对成人教育 的要求 更凸现 “ 职业性 、 技能性 ” 的特 点 。灵活 多样 、 断变 化 的 市场 需 求 对成 人 教 育 提 不 出了不断改革创新 的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其 自 身特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构建 成人教育培养的体系 , 更大限度地发挥成人高等教 育 的作用 是亟 待解 决 的课 题 。基 于 当前成 人教育 发 展背 景 , 合 我 校 的 情 况 , 展 了相 关 研究 和 改 革 结 开
实践 。
一
、
当前成 人 高等教 育人 才培 养 中存 在 的问题
成人 学员 年 龄跨 度 大 、 历 不 同 、 习基 础 参 差 不 经 学 齐, 采用 “ 刀 切 ” 教学 模 式 , 以 实 现理 想 的 教 一 的 难 学效果。第 四,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与学年制管理体 制 的矛盾 。成人 学员 多为在 职人 员 , 学矛 盾突 出 , 工 难 以保证教 学质 量 。第 五 , 理 模 式 与全 面 利 用 教 管 育 时空 的矛盾 。成人 教育传 统管 理模 式不 能充分 利 用校 内外各 种教 育资 源 。要解决 这 些 问题 必须 从 根 本人 手 , 即进行 教学 改 革 , 过 对 培养 计 划 、 学 内 通 教 容、 教学方 法 、 学 管 理体 制 、 生 管 理体 制 等 方 面 教 学 进行改革 , 在教学 中充分体现 “ 因材施教” 注重素 , 质 教育 与实践 能力 培 养 , 并在 各 专 业 中进行 改 革 实 践, 对实用 型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和培 养 模 式进 行 深 入 的研究 , 建立适 合成 人高 等教育 的教 学体 系 , 成具 形 有 特色 的成人 高等 教 育 实用 型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面 全 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一
成, 而成人高等教育则 应侧 重技术技能 的训练。对 于成人 高 等教 育而 言 , 以培 养 基 本 的科 学 思维 方 应 法 、 强 的工程 意识 、 练 的技 巧 技能 和必 要 的人 文 较 熟 素养 为培养 计 划 的主线 。在课 程 设置 和课 程 内容 的 选 择 上突 出技 能 的培养 。 在 培养 计划 中应 遵 循 因 材施 教 的原 则 , 充分 考 虑各类学生的需求 、 兴趣和爱好 , 坚持多样化与个性 化 相结 合 。拓 宽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成 多 方位 的技 能 构 技 巧 训练体 系对提 高学 生 的就业 适应 能力 是 十分 必 要 的。在培 养计划的制定 中主要考虑如 下几个方 面 。一是在 以强化技能训练且保证本专业课程体系 完 整 的前 提 下 , 少 必 修 课 , 当加 大 选 修 课 的 比 减 适 例 。二是建立课程平 台。科学技术高度集约化和市 场经济的发展 , 需要学校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和专 业设置 ,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在课程平台上通 过课程 的不 同组合构成新 的教学体系。三是加强实 践教学环节 , 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 。由于成人教育 的教 学形式 所 限 , 践 教 学 一直 是 薄 弱 环 节 。在 培 实 养 过程 中要 结合 成 人 教 育 的 特点 , 分 发挥 实 践 环 充 节 的作用 , 提倡 以综合 练习、 程设计代替课 程考 课 试 , 学生 得 到应用 能力 和综 合 能力训 练 。 使 教 学计 划 和课 程 平 台 的建 立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以 实用、 够用 为原则 , 立 科 学 教 育 比例 , 确 建立 合 理 的 科学理论课程体系。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原则 , 确立工程、 技术教育课体系。按照教学规律 , 考虑专 业 、 习形 式 、 养 层 次 的 特 点 , 理 确 定 科 学 、 学 培 合 工 程、 技术课教育课等之间 比例 。按照不同的培养层 次 建立 面对 各类 学生 的外 语 和计算 机 等技 能教 育平 台, 文科和理科的科学教育平台 , 机械 、 电大化工 、 软 件类的技术教育平台, 人文类选修课教育平 台。 实施 培 养实 用性 人 才 战 略 , 进行 的专 业 教 学 要 改革必须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计划来贯彻 。我校经 过多年来 的改革与实践 , 逐步形成了适合 于培养实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 由两大部分组成 , 分 为 理论 教学 和实 践教 学 。理论 教 学 的必选 和 限选部 分划分为三类课程 : 科学教育课、 工程教育课、 技术 教 育课 。实 践教 学包 括集 中进 行 的实 践教 学环 节 和 分散进行 的实验等环节。在教学计划编制上体现不 同学习形式的特点 : 函授教育采取双休 日 授课方式 , 重 点抓好 自学和 面授 辅 导环 节 ; 大 学教 育 为 业 余 夜 时 间上课 , 保证 课 时饱满 , 点抓 好 面授 和 自学环 要 重 节 。充分 利 用 成 人 学 员 的 社 会 工 作 拓 展 实 践 教 学
3 一 8
培 养计划 是实 施 教 学 过程 的纲 领 性 文件 , 学 科 合 理地 制定培 养计戈 是建 立实 用 型人才 培养新 模式 Ⅱ 的关键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的知 识 结 构 可 分 为 科 学 素 养、 工程 ( 技术 ) 意识 和技 能 技 巧 三部 分 。科 学 教 育 是 培养 学生认 识 自然 世 界 的 能力 , 而技 术 工 程 教 育 是培养学生如何用脑和动手来改造世界的能力 , 技 能技 巧则 是 实施 改造世 界 的具 体 手段 。对 于不 同的 培养对象和培养 目标三者的比例应不同。理科侧重 科 学 素养 的培 养 , 科 侧 重 工 程 ( 术 ) 识 的 形 工 技 意
二、 改革 课程体 系 。 重构教 学计 划
从我校看 ,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 培养 目标 与传 统 普 教教 学体 系 之 间 的矛 盾 。教 学体 系 的构 建 不 能 充 分 体 现 实 用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目 标, 而是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第二, 实现素质教育 与传 统教 育观 念 的矛 盾 。传统 教育 方式注 重知识 的 传授 , 而忽 略学 生 能力和 素质 的培养 。第 三 , 员 的 学 来源 不 同 、 基础 不 同与统 一化教 学 培养计 划 的矛盾 。
一
,
【 收稿 1 】0 1 1 — 9 5 2 1 — 1 1 1 期
【 基金项目】0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21
项 目编 号 为 1 2 1 、, 6 0091 I 5 M0
【 作者简介 】 王志 国(99一 , 河北香河人 , 16 ) 男, 博士 , 副
院长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成人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
21 02第 9期
废 人 教 育
ADUL DUC I N TE AT O
No 9 2 2 . 0l Toa t lNo, 3 08
( 总第 38期 ) 0
成 人高等 教 育实 用型人才培 养模 式的 研 究 与改 革实践
王 志 国,崔 亮 ,马 水 东,张文 丽
( 北联合 大学 继 续教育 学 院 ,河北 唐 山 030 ) 河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