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尽量不消费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简生活尽量不消费案例
“不消费主义”是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
它是从国外传来的一种理念,指人们通过自愿性的拾荒、分享物资、不购物、不工作、居住在废弃空屋中等生活方式,来简化生活,节约资源,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竟这位年轻并不算大的姑娘,她是如何让自己做到“断舍离”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90后姑娘,来看一看她每天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过度消费的开始
1990年,乔桑出生在河北石家庄,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乔桑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她的母亲十分宠爱这两个女儿,尤其喜欢满足姐妹俩对于漂亮衣服、漂亮玩具的要求。
因此,她和自己的妹妹从小就没有缺过衣服,鞋子和包包。
乔桑母亲总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喜欢就要买下来,万一错过了怎么办?
在她初中的时候,父母花大价钱将其送进了一所国际外语学校。
学校是私立的,一周放一次假,乔桑身边的有钱同学也非常多。
乔桑一直都记得,每到周末校门外那些家长接孩子的汽车把学校大门都给堵住了,而她的爸爸一直都是开来电瓶车来接自己的。
渐渐地,乔桑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她的心里已经开始有点自卑了。
后来的乔桑觉得,正是这样的一份虚荣心一直在刺激着她拼命工作上进,花很多的钱去买衣服首饰,慢慢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购物狂。
2009年,乔桑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到了繁华的首都,乔桑立刻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
她渴望拥有这些东西,但是也不想和爸妈伸手要钱,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听勤工俭学的渠道。
大二那年,她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兼职,在自助餐厅做服务员。
这不但解决了她吃饭的问题,还能为她赚到稳定的薪资。
大三的时候,乔桑考下了导游证,利用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乔桑小赚了一笔。
发现外国游客普遍出手大方后,她又考了一个英文导游证,专门来接待外国游客。
除了这个正经的兼职外,乔桑还开发了一个副业。
她和学校超市的老板商量着租了一块地,专门用来贩卖各种小饰品。
乔桑个人最喜欢这个副业了,不仅能够满足她买东西的欲望还能变现,后来她也一直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工作后的生活里。
乔桑花钱很厉害,她的室友都劝她少花点,多存点钱。
但过早拥有充足的钱财,让乔桑的消费观产生了一定的扭曲,她不再觉得赚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旦钱变成了纯粹的数字,你就不会再控制自己消费的欲望。
”
90后姑娘乔桑,是这样评价自己之前的消费观念的。
过度消费的生活
乔桑顺利毕业后,她利用自己那两年的导游兼职经历,入职了北京一家旅游网站公司。
但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摆地摊的副业,总是会在工作之余去大红门等著名的批发市场去进货。
那段时间,乔桑甚至经常要在早上四点出门去批发进货,然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到上班的公司。
批发进货的时候,她挑选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式。
与其说她是在发展自己的副业,倒不如说她借着这个机会,满足自身想买东西的欲望。
每隔一段时间,乔桑的家人和朋友都能收到乔桑赠送的各式各样的衣服、首饰、包包之类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全新的、没有使用过的。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都少一件衣服。
”
这句话乔桑深信不疑,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给乔桑的感情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乔桑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上,她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办公。
不管是待在家里陪父母,还是和闺蜜出门聚餐,和男朋友约会,乔桑都不会放下自己的电脑,随时处在待命状态。
这种近乎拼命的工作状态,让乔桑的事业有了很大的起色。
可工作上带来的压力,也使得乔桑的焦虑变得愈发严重。
她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去缓解自己的压力,购物也成为了最便捷的方式。
钱在花出去的一瞬间,能给乔桑带来巨大的释放感,好似自己之前拼命努力工作就有了意义。
那时,乔桑花钱从不做任何计划。
出门逛街看到好看的东西、衣服、包包、首饰,价格不算特别昂贵的,乔桑就会第一时间把它买下来。
和闺蜜一起经常去的餐厅、健身房、乔桑都成为了其中的会员,只是后来也没有去过几次。
为了看一场美丽的夜景,她住过三千多一晚的酒店。
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一次出国的度假。
最多的一次,乔桑一口气就花了五万多。
乔桑的生活无疑是十分精彩的。
她在去菲律宾旅游的时候,想学习潜水,就在当地花一万多考了一个潜水证,去土耳其的时候,她又喜欢上了当地的滑翔项目,又为此花了一万多。
平时不旅游的时候,她就花钱上瑜伽课,健身。
乔桑的钱像流水一样的花出去,可她的焦虑却并没有随着这些花出去的钱而随之离开。
可乔桑渐渐发现,她消费时所释放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少,她面对屋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物品,怅然若失。
乔桑的生活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因为焦虑去消费缓解,消费完之后更加焦虑,然后继续消费。
跌入谷底,重新起航
就这样,时间来到2017年。
已经27岁的乔桑有了稳定下来的想法,她想买一套房子。
可当她一看自己的银行卡,才发现自己的存款根本就不可能买得起房子。
于是,乔桑便和自己的男朋友商量,两人是否要结束十多年的爱情长跑,结婚、贷款买房。
可她的男朋友却并不想背上这沉重的房贷,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乔桑回想自己这段恋爱时光,认为其实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早就在无尽的争吵中消磨干净了。
那个时候的她工作压力很大,当无法用消费来排解压力的时候,她就会和自己的男朋友吵架。
以爱情之名去强求男朋友做很多他并不喜欢的事情。
最终,乔桑主动结束了这一段感情。
用自己仅剩的存款,在父母的帮助下付了首付,在石家庄贷款买下了一套88平米的房子。
情感和存款的双重打击,让乔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
2019年年底,乔桑开始搬家。
过去“囤积狂”一般的生活,让她的搬家之旅变得无比艰难。
在乔桑的新家里,空闲的地方几乎被她囤积的衣服、鞋子、包包和用不到的一些家具用品所堆满,一度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乔桑看到了一则报道,一个奉行“不消费主义”的新西兰华人——丁红走进了她的世界里,并由此打开了她的新世界。
“不消费主义(Freegan)”是一种从欧美传入中国的新兴思想。
主要对抗的就是目前大行其道的“消费主义”思想。
鼓励人们减少过度消费,用极简的方式生活来减少消费欲望。
奉行“不消费主义”的人外在表现就是极度的省钱,他们会在垃圾箱里寻找可以使用的物资,不在乎旁人的目光。
通过减少物欲上的追求,来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花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上。
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原本乔桑对于这种理念也是理解不了的,直到她从网上看到了丁红的人生。
丁红的生活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可以用“凄惨”两个字来形容。
虽然她是一个北京的高薪白领,可是丁红几乎不花钱。
她从不租房,住在公司,每天穿着睡衣上班,不在乎同事诧异的目光。
也不买饭,只吃公司餐厅或者同事的剩饭,洗澡在健身房解决,晾衣服就在公司的暖气片、电脑主机上解决。
每个月,她给自己定下的花销不超过500块。
可过着这样极端的人生的丁红,脸上挂着的却是乔桑向往的笑容。
那是发自内心的笑,精神上的快乐。
丁红认为,人只有减少了随波逐流的物质欲望,真正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乔桑看完后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于是她决定就从自己的这次搬家之旅开始,她也要去尝试这种“不消费”的生活。
2020年,乔桑开始处理自己囤积的物品,并将全程都录了下来
放到网上。
然而,令乔桑没有想到的是,她拍摄的视频在网络平台小火了一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的“断舍离”生活。
新的生活,新的开始
乔桑整理出了自己日常所需的东西。
把多余的东西全都挂到了二手平台去贩卖,或者是赠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看着空荡荡的衣柜。
乔桑的内心出现了久违的放松感。
乔桑发现整理东西的过程,甚至比她消费购物更能让她感到放松。
她先卸载了自己手机里的购物软件、外卖平台。
在周末的时候,出门不背包,只带一部手机。
一开始,乔桑焦虑的根本受不了,时不时地就要点开手机,胡乱滑动。
结果就是经常出门没一会儿,她手机的电量就耗光了,只能选择一边步行回家,一边看着周围的街景走神。
但是步行的时光,也让乔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后来,她开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来缩减自己的开支。
在不断地缩减之下,乔桑最后只留下了季节换穿的衣服,平均一个季节一套。
她最常穿的就是一套灰色的运动服,只要温度合适,不管是上班还是休闲都是这一套衣服。
除此之外,乔桑只留下了几套正式一点的衣服,作为面见重要客户时的穿搭。
化妆也成为了她在特殊场合下才会做的行为,平时除了基本护肤,乔桑直接告别了自己的化妆台。
从此以后,乔桑再也不用每天早起,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镜子前犹豫搭配今天的衣服和妆容。
她可以把这些空出来的时间,用于锻炼和冥想放松。
食物方面,乔桑选择将自己买菜的时间挪到了傍晚,趁着菜市场快要收摊的时候她再去买。
这样就能时不时地让老板把那些看起来蔫了吧唧、卖不出去的菜,半卖半送给她。
乔桑认为,这些菜只是卖相不好,在食用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此外,乔桑还会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用书籍、公司发的台历、笔记本一类的东西去和邻居、朋友交换一些食物。
例如用一本书去交换一大包泡面,一件文化衫交换几个鸡蛋。
普通人可能听到这个场景,都会觉得万分尴尬。
但在乔桑看来,只要你放下那所谓的自尊心,一切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乔桑会定期地盘点自己的库存,将自己的饮食安排得井井有条,绝不会造成任何浪费。
“断舍离”女孩的家
在住房方面,乔桑的住宅里只有6件家具,几乎没有其他任何额外的装修。
她只让装修师傅做最简单的室内粉刷和地板瓷砖通铺,然后砸掉了这间房子里除了承重之外的所有隔断墙,直接把她的主卧室和客厅连成了一片。
一个只有88平米的家,看起来像150平米的大开间。
装修的师傅曾直言以她这个装修标准,最多也就是达到了最低的出租屋的标准,他很少见谁会把自家住的房子装成这样。
而新房里的家具,乔桑更是一删再删。
最后整个屋子里竟然只有6件家具,4件是定制的,另外的2件是乔桑自己亲手做的。
家具的样式,也都是走的极简风格,黑白灰系列家具,不带有任何装饰性功能。
乔桑的房子里,最抢眼的当属她那个巨大的客厅加卧室。
这是巧桑专门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瑜伽项目,所准备的开阔空间。
床是一块儿折叠型床板,摆在客厅的尽头原本卧室靠窗的位置,几盆绿植放在乔桑的床边,点缀着她的生活。
在床的正对面,是定制好的巨型衣柜和洗衣机,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落地镜。
乔桑做瑜伽的时候,就可以从落地镜里观察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
这种低消费的生活方式,让乔桑把自己对物质的的追求,转变到了精神需求上面。
她开始看书,频率大概是每周一到两本。
别看乔桑的家虽然空旷,但是该有的生活功能却是一样不少的。
首先,一进门就是一套全黑的定制收纳柜,可以用来放鞋子和杂物。
不过因为乔桑断舍离的原因,挂钩上只能看到乔桑挂着的零星物品,一个帆布包,一串钥匙、公司胸牌,还有一个运动耳机。
她将自己的手机也放在这里,这样就能尽量减少刷手机的时间。
放鞋子的大架子上,也只孤零零地放了三双鞋子。
一双居家的拖鞋,两双外出的运动鞋。
偶尔面见客户时需要的一双高跟鞋,也被收在了柜子的最深处。
用餐的小客厅,除了冰箱,只有一张木桌子,一条长板凳,这还都是乔桑亲自用木头制作的。
偶尔不想坐在地上看书的时候,这里就是乔桑的第二书房。
乔桑将厨房做成了不对称的U型布局。
除了油烟机、灶台和热水器,另一边多出来的小平台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烧水壶。
可以说,一眼看过去,毫无任何生活气息。
房间里的卫生间很小,也只是基本满足了日常所需,有淋浴和马桶。
简单的洗漱用品全部摆放在小窗户的边缘上,连一个置物架都没有。
房子里的次卧,被乔桑变成了自己的书房,里面除了书,什么都没有。
一张捡来的靠背垫子成了这里唯一的家具,它是乔桑看书时的专座。
乔桑的书房里,堆满了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书籍,全部摞在墙边,几乎要成为一面书墙乐。
但其实乔桑很少买书,除了急需的专业书籍之外,她会去二手店淘书,各种优秀的中外名著乔桑都会收集来。
乔桑曾发动过网上的朋友用“以书换书”、“以物换书”或者捐赠的方式。
将自己闲置的书籍和自己做一个交换和捐赠。
距离远的,乔桑就会出邮费,比较近的,她就会用其他的物品亲自上门交换。
因此,乔桑也多了很多的朋友。
在无形之中,乔桑的生活方式也感染、鼓励了许多年轻人,去摆脱物欲的生活方式。
乔桑一天的生活
如今,乔桑的生活方式十分健康、简约。
工作日的时候,她5:30就会起床、洗漱,然后出门跑步。
回家之后,做一顿简单的早饭。
通常情况她是会下一把面条搭配一些蔬菜,主要以健康清淡为主。
然后,她会用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做好带去公司的午餐。
之后就是收拾床铺,打扫卫生。
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乔桑穿上已经清洗好的灰色卫衣和运动裤,步行大约500m,再坐地铁去上班。
是的,乔桑现在的出行方式主要是以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晚上下班的时候,她会根据自己蔬菜、水果的库存,来决定自己是否要去买菜。
如果不需要,在吃完晚饭之后,乔桑就会选择看书或者做瑜伽。
事实上,自从开始进行“不消费主义”生活后,乔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她逐渐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她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化妆,也不喜欢留长发,甚至对赚钱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烈。
只是社会大众认为,女孩子就该留着长发,画着精致的妆容,当一个高薪白领,永远衣着光鲜地出现在类似于“星巴克”之类的地方。
乔桑只是被裹挟着向前走。
玩乐、赚钱、求胜成了乔桑过去生活的全部,现在告别了这些,乔桑终于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乔桑希望,自己可以向更多的人传递这种思想。
她将自己的小书房变做了一个图书角,免费借阅图书给周围的邻居们看。
现在的她真的很忙,忙着充实自己的内心。
尾声
“不消费主义”的生活,的确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你需要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它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只要它符合你内心的追求,就可以让你感到舒适,找到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