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宋代后妃与宫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宋代后妃与宫廷
原文地址:宋代后妃与宫廷作者:拟把疏狂图一醉
宋代后妃与宫廷
宋代后妃、宫廷,由于《宋史》中的资料非常不集中,导致现在许多人对宋代宫廷的印象依然非常模糊。

本文收集部分资料,对宋代后妃以及宫廷进行整体性的描述。

包括七个部分:一、后妃;二、尚书内省;三、宫人;四、殿中省;五、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六、技术官职;七、俸禄待遇。

一、后妃
后妃,又称内命妇,属于内官中的领导阶层。

宋朝,自后宫妃,嫔以下至贵人,采女及紫霞帔,红霞帔等内命妇位号为一类,与尚书内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知尚书内省事、直笔、殿直、书省、听宣等宫人女官为一类,总称内官,或内职。

《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三·吏部·司封郎中》,内命妇之品五:曰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曰大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贵人。

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宋会要辑稿》卷四之二:凡内命妇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正一品;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贵人,无视品。

同上四之一:宋朝承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

旧有宝林、御女、采女,国朝不置。

太祖置司簿、司宾,并封县君,乐使并赐裙帔。

太宗置尚宫及大监,并知内省事,充内宣
徽南院使兼承旨与司簿,或封国夫人、郡夫人。

(真宗)景德二年,增置太仪。

大中祥符二年,特置贵人。

六年,增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

在昭仪之上。

司宫令一员,在尚宫之上。

仁宗乾兴元年,置贵仪,在淑仪之上。

按,宝林,御女,采女徽宗朝始置。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宋朝后妃其实共分为六等,且大多品位较高。

1等:皇后。

2等:夫人,包括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3等:嫔,包括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4等:婕妤,正三品。

5等,美人,正四品。

6等,才人,贵人,宝林,御女,采女,正五品及一下。

后妃服饰:
《宋史》卷一五一《舆服志三》:
后妃之服。

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

皇后首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

寇饰以九龙四凤。

祎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五色十二等。

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

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黑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青袜、舄,舄加金饰。

受册、朝谒景灵宫服之。

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革舄随衣色,余同祎衣,唯无翟文,亲蚕服之。

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

褕翟,青罗绣为摇翟之形,编次于衣,青质,五色九等。

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二等。

大带随衣色,不朱里,纰其外,余仿皇后冠服之制,受册服之。

皇太子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

褕翟,青织为摇翟之
形,青质,五色九等。

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礻巽,皆以朱色,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二等。

大带随衣色,不朱裹,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

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纯朱双大绶,章采尺寸与皇太子同。

受册、朝会服之。

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革带随衣色,余与褕翟同,唯无翟,从蚕服之。

中兴,仍旧制。

其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应乘舆冠梁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绍兴九年所定也。

花钗冠,小大花十八株,应皇太子冠梁之数,施两博鬓,去龙凤,皇太子妃服之,乾道七年所定也。

其服,后惟备祎衣、礼衣,妃备褕翟,凡三等。

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背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

二:尚书内省
相对于属于领导阶层的后妃而言,宫廷女官就成了皇帝,后妃们的执事人、服务人员。

承担相对多的宫廷劳作任务。

宋初,宫官名称比较混乱。

宋仁宗以后,复遵隋唐旧典,形成了以尚书内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为中心的宫官体制。

《宋会要辑稿》四之二:宫人女官品:六尚书,正五品;二十四司司正、彤史,正七品;二十四掌,正八品;女史,流外勋品。

同上四之一:(太宗)改内省为尚书内省令,尚宫大监,并号尚书,改祗候人为御侍,衣服为司衣,梳篦为司饰,枕被为司寝,汤药为司药,乐使、副使为仙韶使、副使,弟子呼供奉,置直笔书省主事,改茶器为翰林局,掌御阁为直合,掌宫门为直门,掌灯火为掌灯,掌从物为宜仗,针线院为裁缝院。

令司簿兼掌宝,司言兼监班,司仪兼承宣,掌宝司仪及仙韶使、副使,封县君。

司记知尚书内省公事,皆赐以裙帔。

真宗置宫正、司籍、司乐、司赞、司珍、司膳、典宝、典言、典赞、尚仪、尚功、尚服、尚食、尚寝、司闱、司仗、司酝、司饎、司正、司设、司舆、司苑、司制、司彩、乐长、引客御侍、行首押班、殿直、散直、行首、都行首、辇头、知书省之名。

同上四之二:凡宫人女官职员,尚宫二人,掌导引皇后,管司记、司言、司簿、司闱,仍总知五尚须物出纳等事;司记,二人,掌在内
诸司文书入出目录,为记审讫付行监印等事,其佐有典记、掌记各二人、女史六人;司言,二人,掌宣传启奏事,其佐有典言、掌言各二人、女史六人;司簿,二人,掌宫人名簿廪赐之事,其佐有典簿、掌簿各二人,女史六人;司闱,六人,掌宫闱管钥之事,其佐有典闱、掌闱各六人、女史四人。

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管司籍、司乐、司宾、司赞事。

司籍,二人,掌经籍教学纸笔几案之类,其佐有典籍、掌籍各二人、女史十人。

司乐,四人,掌音集之事,其佐有典乐、掌集各四人、女史二人。

司宾,二人,掌宾客参见朝会引导之事,其佐有典宾、掌〔宾〕、女史各二人。

司赞,二人,掌礼仪班序、设版、赞拜之事,其佐有典赞、掌赞、女史、彤史各二人。

尚服,二人,掌司宾、司衣、司饰、司仗之事。

司宝,二人,掌珍宝、符契、图籍之事,其佐有典宝、掌宝各二人、女史共四人。

司衣,二人,掌御衣服首饰之事,其佐有典衣、掌衣各二人、女史四人。

司饰,二人,掌膏沐巾栉服玩之事,其佐有典饰、掌饰、女史各二人。

司仗,二人,掌仗卫兵器之事,其佐有典仗、掌仗、女史各二人。

尚食,二人,掌知御膳进食先尝,管司膳、司酝、司药、司饎事。

司,二人,掌珍羞器皿之事,其佐有典膳、掌膳、女史各四人。

司酝,二人,掌酒酝之事,其佐有典酝、掌酝、女史各二人。

司药,二人,掌医药之事,其佐有典药、掌药各二人、女史四人。

司饎,二人,掌宫人食及柴炭之事,其佐有典饎、掌饎各二人、女史四人。

尚寝,二人,管司设、司舆、司苑、司灯事。

司设,二人,掌帷帐褥枕席、洒扫铺设之事,其佐有典设、掌设各二人、女史四人。

司舆,二人,掌舆伞扇羽仪之事,其佐有典舆、掌舆、女史各二人。

司苑,二人,掌园苑种植蔬果之事,其佐有典苑、掌苑、女史各二人。

司灯,二人,掌灯油火烛之事,其佐有典灯、掌灯、女史各二人。

尚功二人,掌女工,管司制、司珍、司彩、司计事。

司制二人,掌裁缝衣服纂组之事,其佐有典制、掌制各二人、女史四人。

司珍,二人,掌金玉珠宝财货之事,其佐有典珍、掌珍各二人、女史六人。

司彩,二人,掌锦文缣彩丝枲之事,其佐有典彩、掌彩各二人,女史六人。

司记,二人,掌支度衣服饮食柴炭杂物之事,其佐有典计、掌计各二人、女史共四人。

宫正一人,掌知宫
内格式,纠正推罚之事。

司正,二人,掌同宫正,其佐有典正、女史各四人。

同上四之四:(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一日诏曰:“朕以宫壸之间,各分事任;班序之际,夙着等威。

爰按旧章,肇新明制,增其常秩,创以佳名。

所冀彤管承荣,聿彰于茂渥;紫庭莅职,弥振于宏纲。

令特置司宫令一员,正四品,班在尚宫之上。

着于令式,以为永规。

”时以宫正邵氏久在宫掖掌事,故特增置于加恩也。

综合以上资料,宋朝宫官主要有一下几类:
1、司宫令一名,正四品。

2、知省内事。

差遣官:知尚书内省公事、管勾尚书内省公事。

3、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
4、二十四司:司言、司记、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司膳、司酿、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珍、司綵、司计、
5、二十四典:典言、典记、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酿、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綵、典计、
6、二十四掌:掌言、掌记、掌簿、掌闱、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掌宝、掌衣、掌饰、掌仗、掌膳、掌酿、掌药、掌饎、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掌制、
掌珍、掌綵、掌记、
另外,司赞下有彤史二人。

二十四掌,下又共设女史九十八人,掌管宫中文书。

徽宗时又置内宰,副宰,总领尚书内省六司事,其下有都事六人、主事六人、录事十二人、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四人、书史二十四人,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一《改定尚书内省职掌御笔》。

三、宫人:
择公卿大夫及良家女入后宫,以备选充御侍或遴选嫔嫱者,通称宫人。

从狭义上说,宫人,属未有品位的宫女。

从广义上说,也包括有位号的宫女。

宫人,未必都供皇帝使用,皇太后后宫,太皇太后宫皆有宫人。

宋制规定,年十二、三以下的良家女或公卿大夫之女,经
严格挑选、医工审验,方能入宫(《司马光奏议》卷一二《后宫等级札子嘉祐八年十二月二日》)。

宋代宫人主要有一下几类:
侍儿:伺候后妃,皇帝之宫女。

祇侯人:后改御侍,暂时没有资格伺候主子的宫女,在侍儿不够时,可以当班。

御侍行首:御侍的管理者。

殿直:有都知殿直、押班殿直、上名殿直、长行殿直等,在各宫值班的,一般都是没有机会伺候主子的宫女。

内谒者:掌传达王命或大臣之命。

宋以前皆由卫士充任。

乐使、乐使副使:
仙韵使、仙韵副使:
管勾仙韵公事:
直笔:有宫正直笔、尚字直笔、司字直笔、典字直笔。

职掌书写内令,记录等。

散直、散直行首、散直都行首:
红霞帔:宫女迁转之阶,有当差机会的宫女。

紫霞帔:低于红霞帔,宫女迁转之阶,有当差机会的宫女。

未出请受官身:还没有获得俸禄的宫女。

成年后的宫女,获得地位的开始,等待分配中。

地位略高于初入选的宫女,其上可升迁为紫霞帔或者红霞帔,即可领取俸禄。

凡是宫女,有升就有降,如《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二一:(淳熙)三年正月四日,诏直笔司字吴氏差误,加恩锁院,降紫霞帔。

四、殿中省
《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四》:
殿中省监少监:监、丞各一人,监掌供奉天子玉食、医药、服御、幄帟、舆辇、舍次之政令,少监为之贰,丞参领之。

凡总六局:日尚食,掌膳羞之事;日尚药,掌和剂诊候之事;曰尚酝,掌酒醴之事;曰尚衣,掌衣服冠冕之事;曰尚舍,掌次舍幄帟之事;曰尚辇,掌舆辇之事。

(六尚各有典御二人,奉御六人或四人,监门二人或一
人。

又尚食有膳工,尚药有医师,尚酝有酒工,尚衣有衣徒,尚舍有幕士,尚辇有正供等,皆分隶其局。

)又置提举六尚局及管干官一员。

旧殿中省判省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

虽有六尚局,名别而事存,凡官随局而移,不领于本省。

所掌唯郊祀、元日、冬至天子御殿,及禘袷后庙、神主赴太高,供具伞扇;而殿中监视秘书监,为寄禄官而已。

元丰中,神宗欲复建此官,而度禁中未有其地,但诏御辇院不隶省寺,令专达焉。

初,权太府卿林颜因按内藏库,见乘舆服御杂贮百物中,乃乞复殿中省六尚,以严奉至尊。

于是徽宗乃出先朝所度《殿中省图》,命三省行之,而其法皆左正言姚祐所裁定,是岁崇宁二年也。

三年,蔡京上修成《殿中省六尚局供奉库务敕令格式》并《看详》凡六十卷,仍冠以"崇宁"为名。

政和元年,殿中省高伸上编定《六尚供奉式》。

靖康元年,诏六尚局并依祖宗法。

又诏:"六尚局既罢。

格内岁贡品物万数,尚为民害,非祖宗旧制,其并除之。

"
御药院:勾当官无常员,以入内内侍充。

掌按验秘方、以时剂和药品,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

(旧制,勾当御药院迁官至遥领团练、防御者,谓之暗转,干冒恩泽,浸不可止。

嘉祐五年,诏御药院内臣如当转出而特留者,俟其出,计所留岁月优迁之,更不许累计所迁资序。

非勾当御药院而留者,其出更不推恩。

)典八人,药童十一人,匠七人。

崇宁二年,并入殿中省。

尚衣库使副使:旧曰内衣库,大中祥符三年改。

监官二人,以内侍、三班充,掌驾头服御伞扇之名物。

凡御殿、大礼前一日,请乘舆衮冕、镇圭、袍服于禁中以待进御,事已,复还内库。

典一人,匠四人,掌库十人。

内衣物库(在文德殿后,太平兴国二年,置受纳匹段库,受纳绫、锦,西川鹿胎、绫、罗、绢、匹段。

大中祥符元年并入。

)监官二人,以京朝官并内侍充,(旧三人,以诸司使、副及三班、内侍充。

)掌受纳锦绮、绫罗、色帛、银器、腰束带料。

造年支,准备衣服,以待颁赐诸王、宗室、文武近臣禁军将校时服,并给宰臣、亲王、皇亲、使相生日器币,两府臣僚、百官、皇亲转官中谢、朝辞特赐,及大辽诸外国人使辞见银器、射弓、衣带。

典八人,掌库三十一人。

新衣库(在太平坊。

)监官二人,以诸司使副、三班及内侍充。

掌受锦绮、杂帛、衣服之物,以备给赐及邦国仪注之用,并受纳衣服以赐诸司丁匠、诸军。

监门二人,以三班使臣充。

典十人,掌库五十五人。

朝服、法物库(太平兴国二年置,后分三库:"一在天安殿后,一在右掖门内北廊,一在正阳门外。

)监官二人,以诸司使、副及三班、内侍充,掌百官朝服、诸司仪仗之名物。

典三人,掌库三十人。

已上崇宁二年并入殿中省。

(旧有裁造院、针线院、杂卖场,后省并之。

按宋代殿中省,北宋前期名存实亡,至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二重建殿中省,始振举其职事;靖康元年正月四日罢。

五、内侍省,入内内侍省
按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即宋代宦官管理运作机构。

《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六》:
入内内侍省内侍省:宋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入内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

景德三年,诏:"东门取索司可并隶内东门司,馀入内都知司;内东门都知司、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可立为入内内侍省,以诸司隶之。

"宋初,有内班院,淳化五年,改为黄门,九月,又改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

通侍禁中、役县亵近者,隶入内内侍省。

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内侍省有左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自供奉官至黄门,以二百八十人为定员。

凡内侍初补曰小黄门,经恩迁补则为内侍黄门。

后省官阙,则以前省官补。

押班次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内臣之极品。

熙宁中,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押班遂省,各以转入先后相压,永为定式。

其官称,则有内客省使、延福宫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

元丰议改官制,张诚一欲易都知、押班之名,置殿中监以易内
侍省。

既而宰执进呈,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政和二年,始遂改焉。

以通侍大夫易内客省使,正侍大夫易延福宫使,中侍大夫易景福殿使,中亮大夫易宣庆使,中卫大夫易宣政使,拱卫大夫易昭宣使,供奉官易内东头供奉官,左侍禁易内西头供奉官,右侍禁易内侍殿头,左班殿直易内侍高品,右班殿直易内侍高班,而黄门之名如故。

其属有:御药院,勾当官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以待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

内东门司勾,当官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宫禁人物出入,周知其名数而讥察之。

合同凭由司,监官二人,掌禁中宣索之物,给其要验,凡特旨赐予,皆具名数凭由,付有司淮给。

管勾往来国信所,管勾官二人,以都知、押班充,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

后苑勾当官,无定员,以内侍充,掌苑囿、池沼、台殿种艺杂饰,以备游幸。

造作所,掌造作禁中及皇属婚娶之名物。

龙图、于昌、宝文阁,勾当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藏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玩之物,而安像设以崇奉之。

军头引见司,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合门宣赞舍人以上充,掌供奉便殿禁卫诸军入见之事,及马,步两直军员之名。

翰林院,勾当官一员,以内侍押班、都知充,总天文、书艺、图昼、医官四局,凡执伎以事上者皆在焉。

中兴以来,深惩内侍用事之弊,严前后省使臣与兵将官往来之禁,著内侍官不许出谒及接见宾客之令。

绍兴三十年,诏内侍省所掌职务不多,徒有冗费,可废并归入内内侍省。

旧制,内侍遇圣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

三十二年,殿中侍御史张震言宦者员众,孝宗即命内侍省具见在人数,免会庆节进子,仍定以二百人为额。

乾道间,以差赴德寿宫应奉阙人,增置二百五十人。

绍熙三年,依宰臣奏,中官只令承受宫禁中事,不许预闻他事。

嘉定初,诏内侍省陈乞恩例,亲属充寄班祗候,以十年为限。

《宋会要辑·稿职官志》三六之一三
《神宗正史·职官志》: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从五品;都知、副都知、押班,并正六品;内东、西头供奉官,从八品;殿头、高品,并正九品;高班、黄门内品,并从九品。

无定员。

都知、押班掌禁中供
奉之事。

凡中外官司应用内侍省辨其所治之事,按供奉官以下阀阅,以法选焉。

乘舆行幸及祭祀、朝会、燕飨,诸以省给使者,皆前期戒令办具。

即奉使若督察国事亦如之。

颁诏札之附疾置者,边奏或机速文字则受而通进。

袒免以上宗女出嫁,则视服属给其资赐。

宗室中都官若赙赠之物,则赋以品式。

禁养余子为私身,愿进外官者,推恩加等迁至内殿崇班,则寄理资级。

押班以上秩高者,加昭宣、宣政、宣庆、景福殿、延福宫使,领刺史,至观察留后止。

其要近职任则彰善阁、延福宫,迁后苑。

次龙图、天章、宝文阁、东门司、御药院,乃除带御器械或押班,而迁除皆检勘上枢密院。

虽兼治职事,计于临时而设官置局者有四: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以检察奸伪,则归管勾往来国信所,都知、押班领之。

《哲宗正史·职官志》云:凡奉使、接伴、馆伴,所需服饰器用应官给者皆掌之。

使命在驿,则掌其宴犒、饮食、例赐之物。

若非泛须索,则准例以给,无例者奏禀。

应掌仪及通事、译语使臣,皆以名籍分其职务,而检察其奸伪。

置吏四。

承旨须索,给要验以授府库,则归合同凭由司。

《哲宗正史·职官志》云:监官二人,掌禁中宣索之物,给其要验。

凡特旨赐予宗室、外戚及文武官,皆具名数凭由,任有司准给。

置吏四。

造服用之物以供禁省,则归后苑造作所。

《哲宗正史·职官志》云:后苑勾当官无定员。

后苑造作所盖官三人。

后苑勾当官掌苑囿、池沼、台殿种艺杂饰,以备游幸。

造作所掌造禁中服用之物,凡工作所需,具数奏禀画旨,取给有司而谨其出纳之令。

敛租税之课入以修营佛祠,则归提点寺务司。

《哲宗正史·职官志》入鸿胪寺,皆内侍领之,凡分房二,设吏十有四。

《哲宗正史·职官志》同。

内侍省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无定员,并正六品;内东西头供奉官、殿头、高品、高班、黄门内品,总一百八十人,品与前同。

掌内朝供奉之事,应迁官、任子、选授、给使、将命之节,仿入内省法。

日直禁省则视其多寡而番休之,天子行幸则执乘舆服御以从。

后省官阙则承诏选补,押班以上仍听互迁。

凡分案三,设吏六。

《哲宗
正史·职官志》同。

内侍省,尚有入内省、北司、后殿、中省,宫省等别名。

从以上可知宋代宦官品级:都都知,从五品;都知、副都知、押班,正六品;内东、西头供奉官,从八品;内侍殿头、内侍高品,正九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从九品。

宋代宦官较为复杂,此不作深入讨论。

六、技术官职
宋代技术类官职较多,计有:翰林、尚食、御厨、军器库、仪鸾、弓箭库、衣库、东绫锦、西绫锦、东八作、西八作、牛羊、香药库、榷易、毡毯、鞍辔库、酒坊、法酒库、太医局等。

主要隶属于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等部门。

《宋会要辑稿·职官志》二二之三五《太医院》:
太医局,秦、汉属少府,有令、丞。

晋以属宗正,过江以给门下省。

北齐时统于太常。

唐太宗八局,此隶其一。

有令、丞各二人,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医监四人,医正八人,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掌固四人。

太医令掌诸药疗之法,丞为之贰。

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

其考试登用,如国子监之法。

凡医正、医工疗人病疾,以其全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

药园师以待种莳收采诸药。

医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医师二十人,工三百人,生四十人,典学二人。

针博士、助教各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引生二十人。

按摩博士一人,师四人,工十六人,生十五人。

禁博士一人,师二人,工八人。

宋朝于嘉佑中损益古制,而定名额。

《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四》:
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博士四人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卿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礼之名有五:曰吉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凶礼。

皆掌其制度仪式。

祭祀有大祠、有中祠、有小祠。

其牺牲、币玉、酒醴、荐献、器服各辨其等;掌乐律、乐舞、乐章以定宫架、特架之制,祭祀享则分乐而序之。

凡亲祠及四孟月朝献景灵宫、郊祀告享太庙,
掌赞相礼仪升降之节。

岁时朝拜陵寝,则视法式办具以授祠官。

凡祠事,差官、卜日、斋戒皆检举以闻。

初献用执政官,则卿、少为终献;用卿,则少卿为亚献;博士为终献;阙则以次互摄。

郊祀已,颁御札则撰仪以进。

宫架、鼓吹、警场,率前期按阅即习。

馀祀及朝会、宴享、上寿、封册之仪物亦如之。

若礼乐有所损益,及祀典、神祀、爵号与封袭、继嗣之事当考定者,拟上于礼部。

凡太医之政令,以时颁行。

宋初,旧置判寺无常员,以两制以上充,丞一人,以礼官久次官高者充。

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

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

康定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

元丰正名,始专其职,分案九,置吏十有一。

无祐三年,诏太常寺置长贰,他寺监则互置。

绍圣中,复旧制。

大观元年,应太常寺所被旨及施行典礼事,季轮博士铨次成籍,以备讨论。

政和四年令,祠事监察御史阙,则以六曹郎官及馆职摄充。

宣和三年,令本寺《因革礼》五年一检,举接续编修。

建炎初,并省冗职,惟太常、大理不并。

诏太常少卿一员兼宗正少卿,罢丞、簿,惟置博士一员。

绍兴三年,复置丞。

九年,臣僚言:"元丰正名,太常主议论者博士四人,乞参稽旧典,添置博士,以称朝廷蒐补阙轶、缉熙弥文之意。

"诏添博士一员。

十年,置簿一员。

十五年,诏太常讨论置籍田令,续置太社令。

隆兴元年,并省博士一员,主簿一员,又以光禄寺并归太常,罢丞。

明年,诏丞、簿并依旧制。

分案九:曰礼仪,掌讨论大庆典礼、神祠道释、袭封定谥、检举忌辰。

曰祠祭,掌大中小祠祀差行事官并酒齐、币帛、蜡烛、礼料。

曰坛庙,掌行室坛、庙域、陵寝。

曰大乐,掌大乐教习乐舞、鼓吹、警场。

曰法物,掌给纳朝、祭服。

曰廪牺,掌岁中祠祭牲牢羊豕涤室。

曰太医,掌臣僚陈乞医人,补充太医助教等。

曰掌法,曰知杂,并掌本寺条制杂务。

裁减吏额,赞引使二人,正礼直官二人,副礼直官二人,正名赞者七人,守阙赞者七人,私名赞者七人,胥吏一人,胥佐四人,贴司一人,书表司一人,祠祭局供官十二人,祭器司供官十人,乐正三人,鼓吹令一人,本寺太乐祭器库专知官一人、库子二人,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