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黄道山地区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安徽省滁州市黄道山地区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葛再洋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一地质队,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黄道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及大别苏鲁造山带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交汇部位,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南部东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家地勘单位在黄道山地区围绕岩体和地层接触带开展了大量的找矿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我队承担的《安徽省滁州市八里店一带铜矿普查》项目首次在黄道山地区发现斑岩型铜钼矿(化)体,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矿(化)体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特征,结合已有地质找矿成果,总结黄道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黄道山地区;铜钼矿;矿体特征;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110-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s
in huangdaoshan area,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GE Zai-yang
(811 geological team of East China Bureau of Metallurgic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huzhou 239000,China)Abstract: The huangdaoshan area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ree i-level geotectonic units: the North China block,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Dabie Sulu orogenic belt. Since the 1970s, many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prospecting work around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rock mass and stratum in huangdaoshan area, but they have not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project of "general survey of copper deposits in balidian area,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undertaken by our team,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ore (mineralized) body was found in huangdaoshan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ore in huangdaoshan area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teration z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mineralized) body in the area,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esults.
Keywords: huangdaoshan area;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1 区域地质背景
滁州市黄道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及大别苏鲁造山带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交汇部位,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南部东缘。
区内古生界地层普遍发育。
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奥陶系碳酸盐夹碎屑岩地层、侏罗系火山岩地层、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及新生界第四系。
北北东向紧闭线状褶皱,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东走向黄栗树-破凉亭断裂控制了区内金、铜矿床(点)和燕山期侵入岩的分布,是一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
岩浆岩主要有马厂、滁县、黄道山三个燕山期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及中酸性脉岩,金铜矿化和燕山期岩体关系密切[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大面积白垩系赤山组砂砾岩及新生界第四系覆盖;侏罗系黄石坝组分布于黄道山岩体北西侧白垩系盖层之下,与黄道山岩体呈断层接触关系,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安山质凝灰熔岩等;震旦系~奥陶系地层仅在黄道山岩体分布区见零星出露,多呈捕虏体或残留盖层覆盖于侵入杂岩之上。
2.2 构造
(1)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主要为黄道山倒转背斜,大部被石英闪长斑岩体占据,第四系广布,基岩露头零星。
核部为震旦系灯影组,两翼为寒武系黄栗树组、杨柳岗组、琅琊山组,奥陶系上欧冲组地层。
核部倾角50°~66°,翼部倾角一般40°~80°。
推测轴面倾向北西,倾角较陡。
(2)断裂构造。
矿区位于区域性深断裂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东侧,断裂构造较发育。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与褶皱轴向一致的压扭性走向断层;其次为北西向横断层。
北东向断裂为区内最为发育的一组断层,规模较大,部分断层与褶皱关系密切,断层走向往往与褶皱轴向一致,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断裂性质以高角度逆冲断层为主。
北东向断裂控制区内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构造,同时亦是成矿热液富集的构造场所。
北西向断裂为区内时代较新的一组断裂,切割北东向构造线,断裂性质主要为左行平移断层,倾向北东,倾角较陡,沿断层岩石硅化破碎,并发育有构造角砾岩。
2.3 岩浆岩
(1)黄道山岩体。
岩体平面形态呈北东~南西向的椭圆形,区内出露长约8.5km,宽约3.5km,面积约30km2。
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在岩体边部见零星的闪长玢岩,钻孔揭露深部还存在花岗闪长斑岩。
根据侵入体相互捕虏、穿插关系,从早到晚依次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偏中性侵入体侵入时间较早,偏酸性的侵入体侵入时间较晚的岩浆演化特征。
区内岩浆岩风化较强,地表多以半风化或风化砂的方式存在。
据物探资料和钻孔揭露,岩体向南西深部具有较大延伸。
岩体侵入于黄道山倒转向斜的核部,岩体顶部见有震旦
收稿日期:2020-03
作者简介:葛再洋,男,于生1988年,安徽明光人,地质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矿产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 3月下
110
2020年 3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11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系灯影组-奥陶系上欧冲碳酸盐夹碎屑岩地层残留盖层,地层与岩体接触带深度在20m~30m 左右;岩体四周被白垩系赤山组砂砾岩覆盖。
据物探资料、零星钻孔揭露显示,岩体北西接触带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向北西陡倾;南东接触带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整体倾向北西,倾角较陡[2]。
(2)脉岩。
区内脉岩有闪长玢岩、煌斑岩及少量的正长岩脉,分布于黄道山岩体内,岩体南西部ZK6501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中见密集的煌斑岩群,表明岩体南西部深部构造裂隙十分发育,
煌斑岩侵入时间应略晚于花岗闪长斑岩。
图1 黄道山地区地质图
3 铜钼矿(化)体特征
区内铜钼矿(化)体按成因类型可分为矽卡岩型和斑岩型。
矽卡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浅部的石英闪长玢岩和震旦系~奥陶系碳酸盐盖层接触带附近或岩体内碳酸盐捕虏体中。
受碳酸盐盖层范围、厚度及捕虏体规模限制,矿化体规模均较小。
斑岩型铜钼矿体见于岩体南西深部,由ZK6501孔揭露,钻孔揭露岩性由浅至深依次赤山组砂砾岩~泥化石英闪长玢岩~绢英岩化石英闪长斑岩~泥化石英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
矿化体主要发育在426.60m~749.90m 的黄铁绢英岩化带及900m 以下花岗闪长斑岩顶部,呈细脉浸染状产出,原生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见有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金属氧化物有赤铁矿,少量的褐铁矿、孔雀石。
矿化地段厚度大、品位低,以Cu 含量0.1%,Mo 含量0.01%,共圈
定15层矿(化)体,单层视厚度0.5m~5.1m 不等,Cu 含量在0.1%~0.18%,Mo 含量在0.01%~0.035%。
4 蚀变特征
本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青磐岩化、泥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化等。
矽卡岩型铜(钼)矿有关的蚀变为矽卡岩化、硅化。
区内的矽卡岩主要为阳起石、绿帘石矽卡岩,早期的矽卡岩一般没有矿化,只有经后期构造再破碎强烈硅化蚀变位置,往往伴有铜(钼)矿化。
斑岩型铜钼矿化和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
ZK6501孔揭露到泥化~绢英岩化~泥化的蚀变分带现象。
外围的泥化带厚度相对较窄,一般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常被淋滤成多孔状的石英岩,并见有大量早期无矿石英脉,表明了流体的强酸性环境,属于成矿早阶段的标型矿物;中部的绢英岩化带,厚度巨大,石英~金属硫化物细脉较为发育;钻孔中未揭露到硅钾化蚀变带,表明钻孔位置离成矿斑岩体尚有一定距离。
900m 以下花岗闪长斑岩,厚度较大,钻孔未能揭穿,可能为深部的岩基。
其顶部和石英闪长玢岩接触带位置,裂隙发育,沿裂隙两侧有绿泥石化蚀变并有细脉浸染状铜钼矿化,成矿作用和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
5 找矿方向
黄道山岩体北东部和黄石坝组火山岩呈陡立的断层接触,岩体上部受碳酸盐盖层及捕虏体规模、厚度限制,找矿潜力不大。
物探及零星钻孔揭露显示,岩体南东部石英闪长玢岩和奥陶系灰岩呈锯齿状接触关系,有利于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可以作为黄道山地区寻找矽卡岩型铜钼矿的重点地区。
黄道山岩体南西部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信息明确,仅施工一个钻孔就见厚达五百余米的泥化~绢英岩化~泥化蚀变
带,表明引起蚀变范围很广,泥化带中多孔状的石英岩本身就是斑岩型铜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钻孔中虽未揭露到工业矿体,但绢英岩化带内石英~金属硫化物细脉发育,铜钼矿化强烈,表明成矿流体充足并携带有大量的成矿物质。
遗憾的是,受项目工作量限制,钻孔中未能揭露到硅钾化内带及矿化的斑岩枝,但上述特征已经表明,黄道山岩体南西部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可能性极大,是今后在黄道山地区找矿的主要方向。
综上,黄道山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杂岩体,岩体南西深部花岗闪长斑岩是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岩体,其引起的蚀变范围广、强度高、铜钼矿化强烈,在岩体南西部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今后在黄道山地区找矿的主要方向。
[1] 胡子龙.皖东滁州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金成矿
[D].2015.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王家楼等.安徽省滁州市八里店一带铜矿普查报告[R].华东冶金地质
勘查局八一一地质队,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