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内容分析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和危害深远,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载体。

教学荒漠化对自然、社会的危害是本课重点。

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与防治作用及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意义是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了解荒漠化对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带来的危害。

提高图文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理小实验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条件是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的决定性因素。

(2)通过图文分析与综合论证荒漠化的危害探究应对措施。

3、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及荒漠化的威胁,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的表现及分布特点
2、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五、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中国地形图、降雨及气温等资料图确定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典型懂得气候特点。

五、教学过程
2.1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导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到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这些诗句描写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景观(展示西北地区荒漠景观),那你知道荒漠是怎样形成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学习荒漠化的形成(板书)。

那我们能否在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的行政图中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呢?(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行政图,学生回答略)。

荒漠的形成与当地的土地、气候等存在着密切关系。

(教师出示荒漠植被照片,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略)
由于植被稀少,所以沙质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很低,比较松散,地表裸露,更容易被风吹起,又会失去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植被又受到影响,这样恶性循环就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荒漠化景观。

请大家根据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利用好下面的关键词
定义什么叫荒漠化(教师给出关键词: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学生回答略)。

荒漠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出示世界荒漠化形式图)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展示西北地区荒漠),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