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异化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的异化的几点思考
◎李瑞芳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
A8A 1673-0992(2009)12-020-0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是不断进步的历史,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人,人是根本、是核心、是源泉,没有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攀援生活到直立行走,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结绳记事到文字和语言的产生,从采果捕猎到男耕女织等等,人类一步步地使自己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其间经历了巨大的生理痛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我们是在不断进步不断进化的,我们的脑容量越来越大、身体比例越来越协调、抵抗力越来越强。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很多方面,我看到了弱化,看到了一条类似抛物线的轨迹,比如走路,比如提重物,比如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流感的抵抗力等。
当然,我说的是普通人,如果您拿专业运动员来举反例,我肯定被打倒。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或者说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
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涉及到一个术语:异化。
何谓异化?对于异化的概念,百家争辩、各执一词。
当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人生经历,势必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理解。
哲学上异化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学者王文元认为异化是指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脱离自我,或指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远离人的本真。
参考了很多资料跟观点,笔者还是站在马克思这一边。
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
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
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
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1
这么说来,异化好像是个贬义词,可是我们人类却在异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比如交通工具让我们不用到哪里都用脚、电脑不仅让我们省掉了笔和纸,还帮我们记忆多的人脑难以想像的东西。
我们每天忙碌奔波,为的好像就是追求这些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的异己力量。
那么,异化到底是好还是坏,看来不能简单笼统地下结论。
从大的方面讲,我认为现代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物本能方面的异化,二是人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化。
本能是物种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固定下来遗传给后代的反射活动。
它不是对简单刺激的局部性反应,而是按规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发育完全正常的动物,不经过学习、练习、适应、模拟或经验,即能表现出某种协调一致的复杂固定性行为。
如蜘蛛织网、蜜蜂跳舞和鸟类迁徙等,都是本能行为。
至于表现到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都是表现。
虽然本能行为的程序有繁有简,延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是同种动物共有的。
这对维持动物种族生存、繁殖
后代等都有重要意义。
这些普遍具有的复杂行为,不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学到的,是属于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是该种动物的本能。
我认为,现代人生物本能方面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的各种器官功能被工具替代。
望远镜做了人的千里眼,耳机跟助听器成就了顺风耳,形形色色的工具让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千手观音的感觉,发达的现代交通更是远远超越了古人草上飞的梦想。
在这个科技好像无所不能的世界里,我们倦怠于用手写字、用脚走路、用脑记忆、用心思考,总认为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挣钱。
不休息没关系有按摩仪器、不规律饮食没关系有保健品、不运动没关系有插电就可以让你随时汗如雨下的出汗袋等等。
这些东西真的可以替代我们正常的器官运动吗?我怀疑。
这还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我更担心的问题是随着异化瘟疫的蔓延,病毒已经入侵了人的高层指挥中心:中枢神经区。
打个比方,把人比作一个组织,那么决策层是我们的中枢神经区,总经理是心脏,部门经理是心脏以外的五脏六腑,五官四肢就是底层一线员工。
一个组织能否正常持续运行,关键在决策层、核心在经理层、主体是一线的员工。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人这个组织,一线员工已经异化的很严重,而由决策层指挥的经理层也在步其后尘,我想重点讲一下总经理。
心脏并不是简单的指心脏这个器官,因为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我指的是我们的意识层,说大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说具体包括对金钱、爱情、工作、升学、兴趣、他人的看法等。
我看到很多个案,衡量爱情的第一标准不是两个人彼此对对方的感觉、不是人品、不是性格、不是生活习惯,而是对方的学历、工作薪酬、家庭背景等。
我不是倡导柏拉图式爱情,只是认为现实物质条件固然重要,情感更重要。
过分追求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的异己力量而忽视自己的本能反应,最后也很难回到初衷,找到自己所谓的幸福。
各个物种的本能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物种的延续而被产生,可见本能的延续很重要。
而异化作为本能的对立面,是人长期控制本能的产物。
自控能力固然可贵,但长期控制本能亦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人被高度异化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生物本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上;另一类是人的精神层面出现的问题,比如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狂躁症等患者不断增多。
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下面具体说一下现代人异化的表现。
人的生物本能的弱化和对工具的高度依赖首先表现在四肢上。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方便快捷,从木筏到五星级服务的大型豪华游船,从马车到有软卧餐饮的火车汽车,从对太空无知到运载火箭等,这一切让我们太方便以至于我们不愿意记得我们没有这些交通工具的时刻。
于是,我们走路的功能弱化了,在没有电梯的楼里我们爬几层就气喘吁吁、大寒淋漓。
交通工具的作用是延长人的腿,坐车没有害处。
但是,在长期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人对工具会形成依赖。
当交通工具忽然不能使用时,人用脚走路一方面耽
一、现代社会中人被异化的方面
二、人被高度异化后出现的问题
探索争鸣
w w w.m lzg zzs.c om
020
摘要:关键词:从现实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为指导,简单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人的生物本能方面的异化和人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化,并就这两方面叙述了异化后出现的诸如抵抗力下降、忧郁症普遍出现等问题,同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异化;本能;马克思主义
w w w.m lzgzzs.c om
探索争鸣
021
误时间、延误工作,另一方面情绪受到影响,思维能力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工作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我并不排斥交通工具,只是认为人不能完全依赖工具,不能让“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自己。
所以,在使用工具的同时,我们应该强化人类自身的本能。
更严重的问题是,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和网络的普及导致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普遍问题。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中年人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家庭破碎、身败名裂的案例屡见不鲜。
对工具的依赖导致对人的依赖减少并因此出现大量问题:信任危机、道德危机、金钱至上观。
由于工具的作用几乎覆盖所有领域,人们宁愿相信工具也不愿意相信人。
离婚率上升、丁克家族不断增多、宁愿养宠物也不愿生孩子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的异己力量”的疯狂追求导致道德危机的出现。
现代人普遍缺乏羞耻感跟同情心,把经济利益作为认识几乎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利益至上、人情冷漠。
问题既然出现,掩盖回避都不是办法,只有面对现实、寻找解决方案才是上策。
如何解决?从总的方面讲,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提高全民的普遍素质,让全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的实施方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对全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教育、常识化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的教育中。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长时间了,可实效却有待考证。
据我所见,现在的教育,唯分数至上的情况较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年前初中升高中只看分数,小学升初中按户口划分,现在连小学升初中也只看分数,导致小学生只认为语文、数学、外语是必修,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谈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认为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必修课进行考核。
至于在教育方式方面,我认为不要太晦涩,应该注意语言组织与表达,通俗易懂、多用先进事迹与典型案例。
同时,应该配合媒体方面的宣传,让当红影视歌星作一些这方面的公益广告,影响力广泛一些。
第二,应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纵观中小学教科书(江苏省除外),古代文所占比重愈来愈小,撇开其文学价值,其大量精华之思想、处事方法譬如《易经》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均不被现代青年所知。
第三,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精华并将其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经济和上层建筑发展不同步的国情结合起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很多关于人的异化的过程与危害的相关理论是很有道理、很值得研究与学习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闭门造车只会导致故步自封,我们要了解不同观点,吸收有益成分,这样才能眼光宽阔、见识广博,解决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理论。
第四,号召全民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第五,宣扬科学的饮食文化,注重食补,减少对药物的过度依赖和崇拜。
三、关于以上问题对策的几点建议
浅议清明节期间体育活动开发的积极意义
◎黄晓华王晓东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G 80-05A 1673-0992(2009)12-021-01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摘要:关键词:清明节期间的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味和健身价值。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在节日里放松身心,投入到大自然里,尽情
享受强身健体的嬉戏,不少赋予节日特点的民族体育由此慢慢发展起来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清明期间传统体育的成因、文化意味和健身价值进行探求,旨在展示其内在的文化意味和价值的同时,提出在当今开发利用民族体育的积极意义。
清明节;民族体育;文化意味清明节的体育活动有着较深的文化意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万物平等的自然本原思想,敦促人们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正是为了顺应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
为此,清明期间的积极户外活动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习俗。
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和蹴鞠等传统体育活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
如能合理挖掘和利用其内在的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不光对民族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发展有利,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起源及文化意味
踏青,又名春游,是清明节中重要的休闲健身活动,源于远古农事祭祀的迎春习俗,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相传西周时期,每当立春之时,天子常率百官去郊外举行迎春仪式,祈祷上天保佑,鼓励农事,后来活动渐渐地成为一种带有理智特点的休闲习俗,流传下来,并在踏青过程中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健身和陶冶性情的活动形式。
到春秋时,踏青成为一项较为普及的娱乐活动。
据《论语》记载,孔子是非常喜爱踏青活动的。
汉至魏晋时期,帝王贵族常于春季出游踏青,郡县官吏也常以劝农鼓励人们参加春游活动,并在迎春演礼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赏心悦目的余兴节目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汉书食货志》)春日踏青到唐代时已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休闲活动,历史文献也记录了清明春游的许多情景: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已”。
李中:《都下寒食夜作》中“香尘未歇暝烟收,城满歌事胜游”。
羊士谔:《寒食宴城北山池》中“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
《丽情集》一书也记述了唐玄宗带宫人出东门,姿游踏青之事,可见清明踏青之盛。
宋代踏青之风更盛,张择端的《清明河上图》将清明时节京郊人们踏青远足的生动表现描于画卷上。
《东京梦华录》载:“清明节---风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塞,田野如市”。
明清时期,踏青活动更为流行,成为了各阶层常见休闲娱乐活动。
2.健身作用
作为一项颇具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踏青,具有健身的作用。
清明踏青为平日里循规蹈矩生活惯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心情的机会: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来到大自然中,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踩着松软的土地,行进在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乡间小路上,心情是轻快愉悦的。
踏青途中,走走停停的肢体运动可以舒展筋骨,增强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消除冬日气血积郁,达到祛病健身之功效。
3.开发意义
把旅游业与清明踏青活动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将促进此项运动的发展。
利用清明节日,会集祭祖扫墓活动及健身旅游于一体:以祭祖扫墓为形式,以健身旅游和文化交流为内容,既催动了踏青这古老运动的发展,又加强了本地区和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如陕西黄陵每年的祭黄帝陵活动:将祭祀仪式、传统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节日的特点,利用本地区传统文化优势和民俗风气,把踏青这体育健身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对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极大作用。
一、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