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温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脾益气温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摘要:日的探讨中药复方健脾益气温肾方对慢性肾衰竭(CRF)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侧,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方,对照组采用洛丁新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及BUN、Ser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在改善脾肾症候、降低Se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健脾益气温肾方对慢性肾衰疗效可靠。
关键词:CRF;健脾益气温肾方;SCR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所有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是临床常见疑难重症。
慢性肾衰病程中,脾胃症候最为多见。
笔者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方治疗慢性肾衰,并与采用西药洛丁新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5年9月~2006年9月,将前来就诊的C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病程10个月~25年,平均年龄(46.39±13.04)岁;治疗前Ser(489.54±261.29)tanol/L。
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5.77±11.97)岁;治疗前Ser(453.69±193.43)μmol/L。
两组性别、年龄和肾功能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疾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内科学》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健脾、益气、温肾为治疗大法。
中药基本方:生黄芪30g,丹参15g,大黄20g,山茱萸15g,熟地20g。
以上药物水煎至3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30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
对照组:洛丁新,10mg/次,1次/d,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均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糖(糖尿病除外)饮食、高热量饮食,并对症给予降压、利尿、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测血肌酐(Ser)及尿素氮(BUN)。
1.4 统计方法用SI’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Ser降低≥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scr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Set增加。
2.2 治疗结果见表1、表2、表3。
<img src=“zsyx20070537-1-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
表1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2。
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img src=“zsyx20070537-2-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
在改善脾肾症候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显示,两组自身治疗前后BUN和Se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能降低BUN和Scr;但治疗后的治疗组在降低Sc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慢性肾衰属于祖国医学“虚劳”、“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病本在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之阳气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温煦和气化蒸腾的作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原动力,肾阴肾阳是各脏的阴阳之本。
肾气亏虚不能化气行水,故尿少;水湿之邪不能从小便排出,停聚于内,则出现水肿,甚至胸水、腹水;湿浊之邪犯于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纳差、恶心呕吐;肾气不足,不能化精生血,致气血亏虚,则面白、神疲乏力。
虽与脾胃密切相关,脾旺则肾壮。
肾之阴阳失调,气化失常,影响水液代谢,分清泌浊功能受损,可损及他脏,其中以脾多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脾胃在肾衰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故治疗上总以脾肾同治。
健脾益气温肾方中黄芪为健脾补气名药,具有健脾补肾之功,以助肾之气化;大黄通腑泄浊排毒,兼能清热活血;丹参活血化瘀,以使血行则水行;山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温中去浊,久服轻身”等功效;地黄、山茱萸、黄芪补肾益气、温阳生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清除氧自由基,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产生,减少细胞外基质(ECN)生成,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丹参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生,改善肾间质纤维化,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粘附,防止和减少肾瘢痕形成,延缓尿毒症发生;黄芪、丹参等药物有减轻肾脏损伤,抑制肾小球萎缩,促进部分废用肾单位逆转,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胞因子和多肽生长因子均有抑制作用,使ECM 合成减少,ECM降解增加,大黄鞣质对ACE有明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能降低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尿蛋白,减轻肾硬化,延缓肾衰发生,还能抑
制蛋白质分解,促进尿素氮的再利用和谷氨酰胺的生成,从而降低尿素氮和肌酐、调节机体脂质代谢紊乱、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免疫、降低血中中分子物质含量等。
山茱萸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抗氧化、抗炎等方面的作用。
熟地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循环抗体溶血索的水平,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给因腺嘌呤灌胃导致肾衰竭的大鼠模型灌服健脾益气温肾方4周,结果明显减轻肾组织损害,减少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并明显增加实验性大鼠尿肌酐清除、增加肾小球滤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