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八年级第一次月考题带答案和解析(湖南省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以“行进的中国,奋进的少年”为主题,器宇轩昂的身姿彰(zhāng)显出了青竹湖学子勇攀高峰的士气。
B.香港市民表示,对于那些望图分裂祖国,破坏香港社会稳定的行为是深恶(è)痛疾的。
C.19级新生们在军训期间,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皮肤也被晒得黝(yōu)黑,一周的辛苦,造就了军训汇报表演上精彩的演出。
D.第35届教师节庆典“最美的太阳”在校影剧院隆重举行。
庆典上颁发了各种奖项,表彰为了教育工作弹(dān)精竭虑的优秀教师们。
【答案】A
【解析】
B.望图-妄图、深恶痛疾(è)-(wù);
C.黝黑(yōu)-(yǒu);
D.弹精竭虑-殚精竭虑。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溢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皎洁的月光,而是眼花缭乱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A.不计其数
B.眼花缭乱
C.慰藉
D.华章
【答案】B
【解析】
A.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不能用“眼花缭乱”来修饰“华章”。
使用错误。
C.慰藉:安慰,抚慰。
与“心灵”搭配,使用正确。
D.华章:称颂他人诗文华丽的赞美之词。
用来陈述“古人咏月”,使用正确。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语板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70年时光,拼出来”主题活动让我们在70张拼图中看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震耳欲聋的呐喊。
B.近期,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与地方不当行政干预的影响,猪肉价格迅速上涨。
C.暑假期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影火爆,票房累计超过45亿左右,成为国漫之光。
D.有没有加强校园应急疏散安全演练,是力保校园安全的重要措施。
【答案】B
【解析】
A.搭配不当,“震耳欲聋的呐喊”不能看到,可去掉。
C.“超过”与“左右”矛盾,删除其中一个。
D. 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
故选B。
选择题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
②但是,这个僻远的黄州却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和震动,他甚至把黄
州当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③就这样,他远离自己的家眷,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④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⑤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
⑥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
A.④⑤②①③⑥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阅读文本,叙写的主要是苏东坡来黄州情形。
⑤句开启话题;②句承接⑤句写其对黄州的感受;④句分析其原因;⑥①是对④句的具体阐释。
③句写结果。
据此,正确的句序是:⑤②④⑥①③。
故选C。
选择题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奶奶即将过七十岁生日,小王撰写寿联“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来祝寿。
B.班级举办了中秋手抄报比赛,小何选用了一幅“嫦娥奔月图” 来突出
C.小明周末屈尊去拜访了恩师,和老师相聚一堂,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D.天气渐凉,妈妈对小张说,“过了秋分,马上就是寒露了,早晚要加点衣服,别感冒了。
”
【答案】C
【解析】
C项,屈尊:敬辞,指委屈位尊者降低身分做某事。
不能用来说自己,使用错误。
故选C。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我校开展了以“垃圾分类·环保先行”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垃圾分类处理正成为城市治理“新时尚”。
请根据市城管局的相关数据,写出你的探究。
年份
减量化行政村(百分比)
无害化示范社区(个)
资源化利用项目(个)
50%
57
4
2018
70%
62
13
2019
80%
70
17
*减量化:将垃圾的质量、体积降低,也就是通过处理大幅度减少垃圾总量。
*无害化:将有害的垃圾,经过一些加工处理,变为对人和环境无害的东西。
*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2)请根据材料,概括出至少两条垃圾分类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日本每家都有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进行分类。
同时,扔垃圾还分日子,每天可扔垃圾类型都不一样,以
便政府进行回收处理。
(材料二)在英国,每个家庭都有三个垃圾箱。
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绿色装花园及厨房垃圾,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
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清运垃圾。
普通生活垃圾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服镜、家具等42种垃圾则由专门机构定期回收。
(材料三)瑞土在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可以凭收据领取一小笔钱。
有专门的公司对其进行回收。
在公寓、饭馆等公共住宅区,也都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
(3)你将采访学校的“环保小卫士”李明,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答案】(1)近三年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卓有成效,减量化行政村、无害化示范区和资源化利用项目数量逐年上升,其中资源化利用项目上升幅度最大。
(2)1、每家设置分类垃圾箱,固定日期扔不同种类垃圾2、每个家庭可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区分不同种类垃圾3、设立专门机构定期回收可回收垃圾4、在超市、公寓、饭馆等公共场所设专门收集装置,利用小额奖励鼓励市民回收易拉罐、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
(3)李明同学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环保并坚持做到践行环保行为的?
【解析】
(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
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从表格说明的对象看是“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所列举数据是2017~2019三年的情况,具体的数据涉及“减量化行政村(百分比)”“无害化示范社区(个)”“资源化利用项目(个)”及三年间的量化变动情况。
根据数据的变化,可以概括出:近三年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成效较为显著,减量化行政村、无害化示范区和资源化利用项目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化利用项目上升幅度最大,2019年是2017年的4倍之多。
据此理解作答。
(2)从【材料一】可归纳出:每家设置分类垃圾箱,不同的日期扔不同种类的垃圾;从【材料二】可以归纳出: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来区分垃圾,然后做相应的处理;从【材料三】可归纳出:在超市、公寓、饭馆等公共场所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设施,对把垃圾投到回收装置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据此概括作答。
(3)采访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围绕着“垃圾分类·环保先行”的主题来设计问题,其次要注意采访的对象的身份,第三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本题可从“环保小卫士”李明对环保的看法、环保行为的实施、今后的打算等方面来设计。
答案是多元的。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名句名篇默写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 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花香盈溢,却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6)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的迷人夜景。
【答案】松柏有本性老骥伏枥清荣峻茂沉鳞竞跃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骥、枥、峻茂、竞跃、馨、致、藻荇”等字词容易写错。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
A.《水游传》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城,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B.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以“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四卷记录了苏东坡的一生,记载了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
C.《人间最美是清欢》是林清玄的小说集,他用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不断思考和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透露出了作者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D.《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家肖恩·柯维的作品,他从自我完善、感情关系和团队工作、休整恢复和充电更新等方面的习惯,向读者进行介绍,在美国青少年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E.《红星照耀中国》是英国记者根据采访和考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写的,他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客观全面,意义重大。
(2)清将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作者是______ 。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在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起来。
晁盖等人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
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娃,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撷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直杀出城来。
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胜,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
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
文段介绍的情节是__________,其中“ 黑大汉”指_____,他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水浒传》中关于他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E (2)《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3)《江州劫法场》李逵侠肝义胆、心粗胆大、鲁莽急躁沂岭杀四虎等
【解析】
(1)C.《人生最美是清欢》是林清玄首部以人生为主题的“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E.《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不是“英国记者”。
据此,答案为CE。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
周恩来和贺龙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从文本中的“轮两把板斧”“晁盖”“吴用”等提示性信息可知,内容出自《水浒传》。
其故事内容是第四十回所讲的“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江州劫法场)”。
其中的“黑大汉”黑旋风李逵,他的性格主要特点是侠肝义胆、心粗胆大、鲁莽急躁,是小说中最具反抗意识的人物。
《水浒传》中关于他的故事还有: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斧劈罗真人等。
诗歌鉴赏
古诗阅读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地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③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④一日凉。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③杖藜:柱着藜杖。
④浮生: 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诗词常借助意象来寄托情感。
本词前两句描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意象,营造了杂乱衰萎的意境,流露了词人谪居黄州的落寞烦乱心情。
B.从景物描写看,上片三四句运用动静结合以及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着力描绘白鸟、红蕖。
C.从人物形象看,下片前三句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的闲人形象。
D.从语言看,上片运用了叠词。
“时时” 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 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E.从画面设置看,远处林断山明,近处竹林隐墙,背景深远;高空白鸟翻飞,池塘红蕖照水,相映成趣;白鸟红蕖,翠竹衰草,色彩丰富。
整个画面充满颓废色彩。
【2】有人说“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两句是点睛之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E
【2】拟人,“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
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从
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后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
【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苊上,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作答。
B项,三四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是视觉和嗅觉的结合,没有听觉。
理解有误。
E项,全词抓住“树林”“高山”“屋舍”“池塘”“蝉”“白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表达了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所以,E项中所说的“整个画面充满颓废色彩”是错误的。
故选BE。
【2】考查对诗文内容的赏析。
词的上片勾勒出“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
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雨后的农村恬美的景色。
最后用“殷勤昨夜三更雨”,点明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并用“殷勤”赋予“雨”以人情态,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用“又得浮生一日凉”一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其中的“凉”,
既指天气的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悲凉。
借此又表现了词人在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被贬官黄州时悲凉和无奈的心境,从而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 为中郎将。
单于会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效中。
”诸将皆阿②吕后意,日“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泰以事于朝,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③”,哙又面谈,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怒,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④”。
至,留邸一月,见罢⑤。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⑥郡,故特召君耳。
”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墁(màn):侮辱。
②阿:迎合。
.③瘳(chōu):(伤、病)痊愈。
④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⑤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⑥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B.是时殿上皆恐斯是陋室( 《陋室铭》)
C.今臣至,无所受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D.良久日良多趣味( (《三峡》)
【2】选出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例句:人有言其贤者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请结合文段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B
【2】A
【3】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1)在单于写信侮辱吕后,樊哙勇猛想要横扫匈奴深得吕后之心,诸将阿谀迎合之时,季布义正言辞,敢于指出樊哙弊端,可见季布胆略超人、考虑周全、不畏权贵。
(2)季布受人赏识被召见又因流言不被重用,因此向孝文帝进言,指出其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由此可知季布有勇有识且敢于直谏。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答谢中书书(书:书信/书信);
B. 是时殿上皆恐/斯是陋室(是:这/表判断);
C. 今臣至,无所受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到/到);
D. 良久日/良多趣味(良:很/很)。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
例句:人有言其贤者(代词,他)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他)
B.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中间)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代词,山川之美景)
D.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据此,答案为A。
【3】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以(凭借)、誉(赞誉)、而(表顺承)、毁(毁谤)、去(让……离开)”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和相关事件来分析概括人物特点。
(1)季布不阿澳吕后,当面批评樊哙,敢当面指出孝文帝的没有主见,可以看出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特点。
(2)季布由孝文帝召他入京却不见他,推测出背后的原因,指出文帝偏听偏信、没有主见,可以看出他具有见微知著且敢于直言进谏的特点。
据此概括作答。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哈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类除怎么能用十万人
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绘又当面阿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遭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现代文阅读
议文章阅读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唐勇
①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②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
“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
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甲)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
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③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 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
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投,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
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
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
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
还要“长疾瘤”。
④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
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