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年人输注红细胞悬液≥20 0 U 或 0 3 U / kg 体重ꎮ
对照组:给予一般输血ꎬ为 24 h 内输血量<大量输血
标准ꎮ
1 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
间ꎻ(2) 观察两组输血前、输血后 1 d 和输血后 3 d
凝血功能指标变化ꎬ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
血患者 86 例ꎬ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 43 例与对照组 43 例ꎮ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给氧治疗ꎬ迅速建立静脉通道ꎬ同时密切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ꎬ首先给予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患者血液容量ꎬ防止由于患者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ꎮ 对照组给予一般输
血ꎬ观察组给予大量输血ꎮ 比较两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ꎬ输血前、输血后 1 d 和输血后 3 d 凝血功能变化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比性ꎮ
立静脉通道ꎬ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ꎬ首先给予
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患者血液容量ꎬ防止由于患者
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ꎮ 观察组:给予大量输血ꎬ指患
者 24 h 内输注红细胞悬液 10 0 Uꎬ我国 1 0 U 主要
指为 200 ml 血液获取的红细胞ꎬ国外 1 0 U 主要指
为 400 ml 血液获取的红细胞ꎮ 大量输血为 24 h 内
患者 86 例ꎮ 纳入标准:(1) 接受输血者均伴贫血和
低血容量休克ꎬ同时符合者ꎻ(4) 经医院伦理
委员会批准ꎮ 排除标准:(1) 合并糖尿病者ꎻ(2) 非
创伤失血性休克者ꎻ(3) 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者ꎻ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 ̄贵州省人民医院科技联合基金项目( 黔科

〔2〕
ꎮ 严重创伤失血会引起人体血红蛋白降低和
红 细 胞 数 量 减 少ꎬ 导 致 机 体 缺 氧ꎬ 威 胁 患 者 生
者ꎮ 按照随机表 法 分 为 观 察 组 43 例 与 对 照 组 43
年 龄 (71 38±4 57) 岁ꎬ 平 均 体 重 指 数 ( BMI )
(21 87±2 56) kg / m2 ꎬ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PT、TT、APTT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Fib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ꎮ 两组 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0 05) ꎮ 结论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ꎬ应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变化ꎮ
〔 关键词〕 严重创伤ꎻ大量输血ꎻ凝血指标
〔 中图分类号〕 R6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19)24 ̄5991 ̄03ꎻdoi:10 3969 / j issn 1005 ̄9202 2019 24 028
酶时间( T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和纤
维蛋白原( Fib) 变化ꎬ采用美国 Beckman 公司全自
动细胞分析计数仪( Z2 型) ꎻ(3) 观察两组多器官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年 12 月第 39 卷
5992
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和病死情况ꎮ 其中 MODS 评
韩全胜等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 第 24 期
5991
外科与麻醉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
韩全胜1 闵玉丛1 欧文2 胡洪波1 陈勇1 庞文勇1
( 贵州省人民医院 1 急诊外科ꎬ贵州 贵阳 550002ꎻ2 儿科)
〔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ꎮ 方法 老年严重创伤失血且需输
Ⅱ评 分 ( 22 18 ± 2 35 ) 分ꎮ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具 有 可
临床意义ꎮ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给氧治疗ꎬ迅速建
重要意义ꎬ大量输血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ꎬ输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 2015 年 1 月
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老年严重创伤失血且需输血
0 05) ꎻ观察组输血后 1 d 较输血前 PT、TT、APTT 水
死亡作为判断依据ꎮ
输血后 1 d PT、 TT、 APTT 水平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而
价依据文献
〔6〕
中创伤 MODS 诊断标准ꎻ病死率以脑
平显著升高而 Fib 水平显著降低( P<0 05) ꎻ观察组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软件进行 χ 检
随着近年来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ꎬ外伤和大出
(4) 合并肺、肾、肝功能严重异常者ꎻ(5 ) 精神疾病
ꎮ 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变化快、伤势较为严重ꎬ
例ꎮ 观察组男 28 例ꎬ女 15 例ꎬ年龄 65 ~ 78 岁ꎬ平均
血不断增 多ꎬ 造 成 患 者 大 量 输 血 的 概 率 也 不 断 上

〔1〕
若不采 取 及 时 有 效 的 治 疗 易 造 成 失 血 过 多 而 死
评分系统( APACHE) Ⅱ(22 31 ±1 89) 分ꎻ对照组男
命 〔3ꎬ4〕 ꎮ 因此ꎬ早期大量输血对救治危重患者具有
27 例ꎬ女 16 例ꎬ年龄 67 ~ 79 岁ꎬ平均年龄(72 05 ±
同时检测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 ꎮ 本研究探讨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
合 LS 字〔2012〕015 号)
通信作者:陈勇(1984 ̄) ꎬ男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急诊创伤外
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研究ꎮ
第一作者:韩全胜(1983 ̄) ꎬ男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急诊外科、肝胆外
科、神经外科研究ꎮ
5 16) 岁ꎬ平均 BMI ( 21 56 ± 2 81 ) kg / m2 ꎬ APACHE
综合征( MODS) 发生和病死情况ꎮ 结果 两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ꎮ 对照组输血后 1 d 和输血
后 3 d 较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时间( T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和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
差异( P>0 05) ꎻ观察组输血后 1 d 较输血前 PT、TT、APTT 水平显著升高而 Fib 水平显著降低( P<0 05) ꎻ观察组输血后 1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