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模摊铺水泥砼面层工作流程及监理质量控制要求
一、工程概况:
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路面LM6合同段,起点桩号K101+000,终点桩号为K125+083。957。本段全长:24。083957km。路面长度为:高速公路主线20043.620m,山心停车区974m,中央分隔带480m,山心互通主线983。757m均采用32cm厚混凝土路面,山心互通匝道1196.688m采用30cm厚混凝土路面,山心停车区678。029m采用28cm 厚混凝土路面。其主要工程量:32cm厚520250㎡(16。65万m3);30cm厚11881㎡(3564m3);28cm 厚4747㎡(1329m3)。砼量总合计为171393 m3。
二、滑模混凝土面层施工的材料要求
(一)粗集料(碎石)
为保证路面混凝土密实、高强、耐久性好、耐磨耗,所用碎石必须质地坚埂、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并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的:碎石级别不低于Ⅱ级。本标段采用Ⅲ级碎石,分别为:4.75mm—9。5mm;9.5mm-16mm;16mm—26。5mm。
1、碎石的技术指标
2、碎石级配范围
(二)细集料(砂)
路面混凝土用砂应具有高的密度和小的比面,以保证新拌混凝土有适宜的和易性,硬化后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又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因此要求细集料应质地坚埂、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的级配,其级别不低于Ⅱ级。本标段采用贵港中砂和博白中砂.经原材试验和配合比设计,优先采用细度模数为2.8左右的中砂。
1、河砂的技术指标
2、细集料级配范围
(三)、外加剂
路面混凝土外加剂已被列为混凝土混合料的必备成份,外加剂选用江西少饶生产信江牌NF2000Ⅲ型,用量为1。3%,使用前要特别注意配量的正确和在混合物中均匀拌和。为防止外加剂沉淀,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经常搅拌,保持外加剂的均匀性。
三、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滑模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一般从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表面特性来考虑:
1、强度
路面混凝土主要是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抗弯折度)为设计标准.路面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是以15cm×15cm×55cm的试件,标养28d,以三分点双力点抗折强度为标准,其主要要求有两个强度指标:(1)、抗弯拉强度
根据材料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配确定。路面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设计要求为5.0Mpa。
(2)、弯拉弹性模量
路面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以试验实测为宜,如无条件,可按设计要求(重型30)选用。
2、和易性(俗称工作性)
混凝土性在拌和操作中要求混合料有较大的流动性,以易于拌和均匀,而且在运输和铺筑时不会发生砂石与水泥浆分离现象,在捣固时混凝土内部均匀密实,不致发生蜂窝麻面等.混凝土应具备的这些便于施工与保证质量的性质,称为混凝土混合料的各易性或称稠度。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全面表征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坍落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
影响和易性的因素主要有: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骨料性质、外加剂等.因此,在拌制混凝土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加剂(加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3、耐久性
由于路面混凝土直接受到行驶车辆的磨损,长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及温差的侵蚀,因此要求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普通水泥);
(3)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4)选用较好的砂石骨料及改善骨料级配;
(5)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一般应采用坚埂、耐磨、表面粗糙的骨料,依靠控
制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性,可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四、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拌和场(堆料场)建设、材料准备及质量检查、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及调整、基层的检验与整修、试验段成果指导等。
(一)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
1、拌和站水泥储存要求
本项目工期相当紧,且大部分混凝土集中在8~9月份,其时以每天800m的速度计算,每天需要的水泥在1000吨以上,且搅拌时水泥温度规范要求不得超过60℃,固必须配备大型的水泥储存罐,要求储备水泥能力达到每天1000吨以上。
2、拌和站的混凝土拌制能力要求
按照目前土建合同段的进展,8~9月份将是混凝土使用的高峰期,其时以每天800m的速度计算,每天需要的混凝土量在3000m3以上,以其时的气温考虑,以往的高速公路施工时间一般当日17:00至次日10:00共17个小时,扣除滑模机的加油、检查耗时等,以15个小时的工作量计算,所用的混凝土量为200 m3/每小时以上,拌和站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有要求。
3、拌和站的粗、细集料的储备能力
开始滑模摊铺前,粗、细集料的储存必须占用量的50%以上,避免今后出现停工待料影响工期现象。
(二)基层的检验与整修
1、基层的检验
滑模摊铺前,项目公司将组织土建、路面合同段的施工、监理相关技术人员对基层的标高、宽度、路拱等进行交接检验,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有不符之处,将进行整修。路面合同段摊铺前亦要前施工段落进行检查,特别是基层面有无裂纹、坑洞、沥青封层脱落等,对不符合要求之处,应事先进行处理,避免基层裂纹反射至面层,出现病害工程等。
2、测量放样
路面合同段对接收的基层在铺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测量放样,特别是中心线、边线、设置胀缝位置、缩缝位置和纵坡转折点的桩位。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包括在铺筑混凝土过程中。
基层上直线段每10米、平曲线每5米逐桩放出中线桩,在距摊铺机面板边缘1米处放处边桩,边桩需在中桩对应法线上,根据测量的基层高程和面板设计高程确定基准线标高(为所在位置的路面边缘标高计入支距横坡高度后加上设定的架设高度),基准线的垂直位置必须对准边桩。基准线采用3-5mm钢绞线,线桩采用直径14mm圆钢筋,直线段每10米,平曲线段每5米设立基准线桩的纵向间距.基准线牢固打入基层15-25厘米,基准线采用紧线器拉紧,不得松弛,且最大长度不大于400米。基准线设置好后,不得扰动,在摊铺过程中严禁碰撞和振动基准线.如有变位,应立即重新测量设定。各种钢筋的设置位置,并做好标记。
基准线设置精度要求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