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滤料填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滤料填筑
5.2.5.1反滤料填筑
1、工艺流程
(1)反滤料区填筑一个单元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填筑单元平面测量、边界线
进料、卸料
基础面验收填筑料挖装运
平料、层厚控制碾 压质量检查、验收合格转
入
下
一
单
元
筑不合格
必要时适当洒水
反滤料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2)反滤料与心墙土料、细堆石料的铺筑程序
反滤料在挖运过程中应保持其湿润。
大坝填筑心墙料、反滤料、细堆石料和一定范围(15~20m )的粗堆石料平起上升,首先铺第1层反滤料(先铺F2,铺厚53cm ;再铺F1,铺厚52cm );再铺第1层心墙料(铺厚27cm );铺第2层心墙料同时铺第一层细堆石料(铺厚105cm );铺第2层反滤料,铺第2层反滤料Ⅰ同时铺第1层粗堆石料;接着铺第3层心墙料,铺第4层心墙料同时铺第3层反滤料Ⅱ;铺第
5层心墙料;铺第6层心墙料同时铺第2层细堆石料;铺第4层反滤料;铺第4层反滤料Ⅰ的同时铺第2层粗堆石料;然后铺第7层、第8层心墙料。
依次循环填筑上升。
见下图6-2。
坝体反滤料区、心墙防渗土料区、细堆石料区、粗堆石料区填筑次序形象示意图见图6-3。
5.2.5.2操作要点
1、测量放样
基础面或填筑面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在铺料前,对反滤料区及其相邻料区的分界线进行放样,并撒白灰作标记,确保各填筑料料界受控。
施工过程中采用20m×20m方格网进行层厚控制,推土机操作手以设置填筑作业面前方4~6m的移动标杆进行层厚控制。
2、反滤料的料源及质量控制
(1)反Ⅰ、反Ⅱ毛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反滤料Ⅰ、反滤料Ⅱ由大坝上游右岸反滤料及掺砾石料加工系统生产。
(3)成品反滤料Ⅰ、反滤料Ⅱ按要求进行颗粒级配检测,须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生产。
(3)反滤料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含水量、含泥量检测,检测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4)生产出的合格的反滤料须分类堆放,不得混杂。
(5)装料时要混合装料,并应防止颗粒分离。
3、反滤料的装运
(1)反滤料采用装载机或正、反铲将料源掺合后装运,以使已分离的反滤料达到设计要求。
(2)反滤料由20t自卸运输车,运往填筑作业面。
(3)运输车辆必须挂明显的料种标识牌。
(4)装运反滤料的运输车辆要相对固定,并保持车厢清洁。
4、卸料与铺料
(1)每层反滤料铺料前应进行测量放线,每层进行定点测量严格控制厚度,保证反滤层的位置、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
(2)每层反滤料填筑前,其填筑作业面上散落的松土、杂物等应于卸料前清除。
(3)在卸料区设置过渡车道,防止轮胎将心墙土料带至反滤层面发生污染。
(4)反滤层施工应采用后退法卸料。
即在已压实的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密集料堆,再用反铲平料。
(5)机械跨反Ⅰ料区设置钢板,设置的运输道路路口及时变换,以防止填筑层破坏。
(6)反滤层与心墙土料填筑面平起上升,填筑铺料采用“先砂后土的方法”,即:先铺一层反滤料,再填筑两层土料,第2层土料与第1层反滤料齐平碾压,循环上升。
(7)反滤料应采用反铲平料,保证不发生颗粒分离及铺料均匀。
心墙区与反滤料区交界处粒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用人工清理至细堆
石料区。
反滤料区与细堆石料区交界处粒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用反铲配与人工清理至粗堆石料区。
(8)反滤料铺筑必须严格控制铺料厚度。
反滤料Ⅰ铺料厚度为52cm,反滤料Ⅱ厚度为53cm。
(9)在反滤层与基础和岸边的接触处填料时,不允许因颗粒分离而造成粗料集中和架空现象。
(10)分段铺筑时,在平面上,将各层铺筑成阶梯形的接头,即后一层比前一层缩进必要的宽度,在斜面上的横向接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划接缝位置,接缝处齐缝碾压,不得出现层间错动或折断现象,收成坡度不陡于1∶3的斜坡,各层料在接缝处亦铺成台阶的接头,使层次分明,不致错乱。
见图8-2。
(11)在反滤层内严禁设置纵缝。
有施工缝时,反滤料Ⅰ、反滤Ⅱ应错开,连接时应把接头挖松重碾。
反滤层横向接坡时必须清至合格面,使接坡的反滤料层次清楚,不得发生层间错位,中断和混杂。
(12)反滤层与防渗土料交界面,可采用锯齿状填筑,但必须保证心墙土料的设计厚度不受侵占。
(13)反滤层与细堆石料交界面,亦可采用锯齿状填筑, 但必须保证反滤层的设计厚度不受侵占。
(14)岸坡或周边填筑采用连续级配料填筑过渡,不允许出现大骨料集中及架空现象。
5、碾压
(1)反滤层碾压采用26t自行式振动碾静碾6遍。
(2)碾压主要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
碾压反滤料Ⅰ时错距不大于50cm;碾压反滤料Ⅱ时错距不大于35cm。
采用搭接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
(3)碾压行驶方向应平行于坝轴线。
靠岸坡部位顺岸坡方向碾压。
(4)心墙区与反滤料区交接部位在心墙料区采用凸块碾碾压,反滤料区采用自行振动碾碾压,接触部位采用振动平碾碾压。
(5)当心墙与反滤料,反滤料与细堆石料填筑面齐平时,必须采用振动平碾骑缝碾压,不得出现层间错动或折断现象。
(6)岸坡自行碾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液压振动板或手扶振动碾压实。
(7)运输防渗土料的车辆,跨反滤料区时,须铺垫钢板作通行道路,路口要频繁变换。
6、验收
(1)每单元铺料碾压完成后,经质检人员“三检”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进行验收。
(2)验收须提交的资料包括:①基面处理,或填筑面验收的测量资料。
②取样试验成果。
(3)验收检查的项目包括:①基础面处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填筑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③取样试验成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④碾压错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⑤各分区料侵占相邻区域的允许公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⑥反滤料干密度、孔隙率和颗粒级配等压实指标进行抽样检查。
反滤料的压实指标抽样检查的次数见表8-1。
坝体压实检查次数
坝料类别及部位检查项目取样(检测)次数
反滤料干密度、颗粒级配、含泥量
相对密度
1次/200m3~500m3,每层
至少一次
说明:渗透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4)出现取样检测不合格时必须进行补碾处理。
(5)验收结果合格并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
5.2.5.4 质量检查与控制
坝体填筑以控制碾压参数GPS数字管理和挖坑取样检验的双控方法进行质量检测。
控制参数应包括坝料质量、层厚、碾压等各个环节,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施管人员,以便及时改进工艺,提高质量。
1、卸料质量
采用后退法卸料,填筑层面与心墙填筑面平起,车辆必须服从现场调度人员指挥卸料,使工作有序进行,缩短卸料环节的时间,提高工效。
2、铺料质量
(1)填筑料在坝体的卸料堆放必须分布合理。
反滤料Ⅰ区与反滤料Ⅱ区、细堆石料区与反滤料区交接部位采用相对较细的石料进行填筑,杜绝大颗粒料侵占小颗粒的区域。
(2)铺料厚度根据碾压试验结果确定,层厚和边界控制在两岸垫层混凝土墙面外画出,铺料过程采用网格定点测量,严格控制铺料厚度。
(3)采用反铲平料,避免骨料分离。
铺料平均层厚不得超出规定厚度的10%,严格控制平整度。
(4)运输防渗土料的车辆经过反滤料作业面时,采用铺设钢板方式通车,防止反滤料被污染。
(5)做好各种填筑界面的处理。
3、碾压质量
(1)振动碾的滚筒重量满足试验确定的要求;
(2)振动碾行走工作时速度应小于3.0km/h;
(3)必须按规定的错距宽度进行碾压,错距宽度宁小勿大,操作手经常下车检查,质检人员经常抽查;
(4)一个填筑单元的起始碾压条带(一个滚筒宽度)加碾6遍以上,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5)碾压严格按规定的遍数进行,确保碾压到位,无遗漏。
4、单元验收
每一单元施工完成后,要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和监理验收,并按照现场监理指示组织试验室相关人员作相关的各种检测,检测结果报监理。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同意后方进行下单元施工。
反滤料Ⅰ压实要求:Dr>0.8,渗透系数>1×10-3cm/s;反滤料Ⅱ料压实要求:Dr>0.85,渗透系数>5×10-2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