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作者 韩力群 第三章 神经网络控制及应用(辨识与控制)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k)
yˆ(k)
k1) e(k)
u(k) z-1 z-1
z -1
P
z-1 z-1
y (k)
e(k)
u(k-1) u(k-2) yˆ(k3) yˆ(k2) yˆ(k1)
神经网络
串-并联结构
12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2系统逆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设 P-1 为系统的逆模型,若将系统的输出作为辨识模型的输入, 而将系统的输入作为辨识模型的教师信号,结果可得到系统逆 模型的辨识模型 Pˆ 1 。
3.3.1.4 间接自校正控制系统结构 间接自校正控制常称为自校正控制,该方案可在被控系统参
数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消除扰动的影响。
32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5 预测控制系统结构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被控对象的预测模型的控制,特点是滚动优
化和反馈校正。由于神经网络能辨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 可作为系统的预测模型。
t
u(k) KPe(k) KI e(k) KD[e(k) e(k 1)]
0
e(k) r(k) y(k)
式中,u(k)——控制器的输出; e(k)——系统误差;
K P 、 K I 、 K D ——依次为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40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从变化无穷的非线性组合中可以找到三种控制作用既相互配合 又相互制约的最佳关系,而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任意非线性表达能力, 可用来实现具有最佳组合的PID控制。
30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3 PID控制系统结构
31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网rˆe
(t
络
)
控制选择 网 络 CSN 网 络 ACN
u ( t) 对象
x(t)
35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1.神经网络辨识器的设计
设被控对象为
y ( k 1 ) g [ y ( k ) y ( k 1 ) , , y ( k , n 1 ) u ( k ) u ( k , 1 ) , , u ( k , m 1 ) , n m]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作者 韩力群 第三章 神经网络 控制及应用(辨识与控制)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Identification)的主要应用: 1. 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 用于自校正、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3. 预测和预报 4. 监视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诊断
2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因此输入向量为 X [x1, x2 .x3 ] [CP , CI , CD ]
41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2.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2)隐层设计:一般设为单隐层,神经元个数 p 与系统复杂 程度相关,需由实验确定。隐层第 j 个神经元的输入为
3
net j (k) vij xi (k) i0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先进行离线训练,得到网络的权值后再进行在线学习, 这时网络离线训练后的权值就成为在线学习时的初始值,从而使辨识的实时性 得到改善。
9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 系统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3.2.2.1系统正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采用系统Ⅴ的一般描述,设n=3,m=2,被辨识系统差分方程为
vij (k 1) I eI (k 1) f [net j (k)][ wj (k)]xi (k) I v j (k )
i 1,2,, n m , j 1,2,, p
39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2.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数字式 PID 控制算式为
22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23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24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25
3.3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神经网络与自动控制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已有许多 成功的应用实例,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既需要 熟悉神经网络的各种网络模型、学习算法以及主要特性, 又要熟悉控制领域的广泛理论与方法,如非线性控制、系 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等等。
10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1系统正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u(k)
z -1
z -1
u(k-1) u(k-2)
y (k) P
yˆ (k )
神经网络
yˆ(k 3) yˆ(k2)
yˆ(k 1) e(k)
z -1
z -1
z -1
并联结构
11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1系统正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33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6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来源于线性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MRAC),当被控对象具有未知的非线性特性时,可采用神经网络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结构如下。
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直接型
间接型
34
3.3 神经网络控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7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1直接逆控制系统结构 该控制结构的一种实现方案如下图所示:
NNC( Pˆ -)1
对象
NN( Pˆ -1)
神经网络直接逆控制结构
28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2 内模控制系统结构 内模控制即内部模型控制,该方案即保留了直接逆控制的优
37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1.神经网络辨识器的设计 3)网络输出设计
输出层只设一个神经元,其输出 o(t+1)即为辨识模型的
输出 yˆ(t 1) 。输出层神经元采用线性转移函数,因此有
p
o(k) yˆ(k 1) wj y j (k) j0
式中, o0 (k ) 1 , w0 为阈值。
3.2.1.2 辨识的主要步骤
1)实验设计 确定输入信号、采样周期、辨识时间、开环或闭环、离线或
在线等等。 2)确定辨识模型M的结构
M的结构设计主要依靠人的经验来确定,M可以由一个或多 个神经网络组成,也可以加入线性系统。 3)确定辨识模型的参数
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辨识算法。采用BP神经网络时,可采 用一般的BP学习算法辨识网络的权值参数。 4)模型检验
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是对系统辨识效果优劣的检验标准。
7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1.3 在线辨识与离线辨识
d
u(k)
P
y(k)
e(k)
+ ∑
-
yˆ (k ) Pˆ
8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1.3 在线辨识与离线辨识
在线辨识是在系统实际运行中进行的,辨识过程由实时性要求。 离线辨识是在已取得大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后,用这些历史数据对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辨识),因此辨识过程与实际系统是分离的,无 实时性要求。 离线辨识可使神经网络在系统工作前预先完成训练过程,但因输 入输出训练样本集很难覆盖系统所有可能的工作范围,因而难以适应 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参数变化。
本节简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的常用结构,重点介 绍几种神经网络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性能分析以及应用 举例 。
26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1直接逆控制系统结构 直接逆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设被控对象模型为P且
其逆模型P-1存在,理论上可直接用P-1作为控制器与被控 对象串联,此时控制器P-1的输入为系统的参考输入r,输 出为u,而被控对象的输入为u,输出为y,理想情况下应 有y=r,即系统的传递函数为P P-1=1。因此,可先通过 离线训练使神经网络控制器NNC获得被控对象的逆特性 P-1,再将具有逆特性P-1的NNC与被控对象串联。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7 再励学习控制系统结构
智能控制的思路是模仿人的 智能行为进行控制,人作出控制 决策时凭借的不是数学模型而是 经验,而这些经验是经过“行 动— 评价—改进行动方案—再行 动”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的,再 励学习控制就是模仿人的这种学 习方式而提出的。
自 适 应 评 价 re(t) 网 络 ACN
y ( k ) f [ 0 y ( k 1 ) a 1 y ( , k 2 ) a 2 y ( , k 3 ) u ( k , 1 ) u ( k , 2 )]
令辨识模型M为
y ˆ ( k ) N [ y ˆ ( k 1 ) y ˆ ( k , 2 ) y ˆ ( k , 3 ) u ( k , 1 ) u ( k , 2 ) W ] ,(3-90) 或 y ˆ ( k ) N [ y ( k 1 ) y ( k , 2 ) y ( k , 3 ) u ( k , 1 ) u ( k , 2 ) W ] ,(3-91)
u(t) P y(t+1) u(t) (NN)
P y(t+1)
(NN) e(t)
(a)反馈结构
e(t)
(b)前馈结构
系统逆模型辨识的两种结构
13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3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应用实例 粮食干燥热力过程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粮食干燥塔系统简化图
神经网络辨识模型
14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8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1.神经网络辨识器的设计
4)权值调整算法
以网络的误差函数为系统的性能指标函数
EI
(k)
1 [y(k 2
1)
yˆ(k
1)]2
1 2
eI
2 (k
1)
采用具有动量项的调整算法,可得各层权值调整式为
wj (k 1) I eI (k 1) y j (k ) I wj (k ) j 1,2,, p
3.2.2.3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应用实例 例一:粮食干燥热力过程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干燥塔出口粮食水分神经网络辨识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15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3.2.2.3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应用实例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16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r
e PID 控制器
u
NNC
,
y 对象 项
(3-92)
eC -
NNI yˆ
- eI
36
设 NNI 中的神经网络用三层 BP 网络实现,输入层至隐层的权值矩阵为 V, 隐层至输出层为 W,网络的设计如下:
1)网络输入设计
输入层应设 n+m 个神经元,分别接收被控对象的 n 个输出序列和 m 个输 入序列。因此输入向量
点又可以较好地解决直接逆控制存在的问题。
r+ 滤波器
-f
u NNC(Pˆ 1)
对象
d y
NNI( Pˆ 1 ) -
29
3.3 神经网络控制
3.3.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3.1.3 PID控制系统结构 PID控制要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关键在于调整好比例、积分
和微分三种控制作用的关系。在常规PID控制器中,这种关系只能是 简单的线性组合,因此难以适应复杂系统或复杂环境下的控制性能 要求。
2.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采用三层 BP 网络实现 PID 控制器,设计方法如下。 1)网络输入设计:输入层设 3 个神经元,分别接收系统误
差项 CP (k) 、累计误差项 CI (k) 和微分误差项 CD (k) , 即
CP (k) e(k)
CI (k) k e(k)
0
CD (k) e(k) e(k 1)
j 1,2,, p
式中, x0 (k ) 1 , v0 j 为阈值。隐层输出 y j (k ) , j 1,2,, p 可采 用单极性 S 函数或双极性 S 函数。
17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18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19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20
21
3.2 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例二:角度传感器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网络各层的输入输出描述如下:
X [x1, x2 ,, xnm ]=[y(k), y(k 1),, y(k n 1),u(k),u(k 1),,u(k m 1)]
2)网络隐层设计
一般设为单隐层,神经元个数 p 需由实验确定。隐层第 j 个神经元的输入
为
nm
net j (k) vij xi (k) i0
j 1,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