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3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考情】
2012~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情分析】
从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来看,古代中国的科技侧重于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注重对中外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社会环境及科学精神的理解运用。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则侧重于考查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学艺术成就。
融会贯通知识,打通中外关联是备考的关键所在。
从已考过的内容可以看出,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识记、辨析及应用能力,从命题形式上看,试题常以古文、图片或者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等切入命题,但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试题答案基本都源于教材,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一历史特点。
【2019高考复习建议】
近日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
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古代科技、文艺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高考不会直接考查某项具体的科技成就或文学成就,更多的是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文学艺术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创设情境。
备考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命题角度:一是中国古代科技与当时小农经济、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观念等内在的关系;二是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特点;三是君主专制强化或主流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扎牢基础知识,灵活迁移应用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
【主干知识落实】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
(1)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
3.火药
(1)出现:最早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
(2)应用: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广泛应用。
(3)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
4.指南针
(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司南,后又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
(2)发明: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
1.战国时期
(1)《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东汉:张衡
(1)发明浑象仪;提出地圆说;发明地动仪。
(2)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
3.唐代:僧一行
(1)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2)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三、数学、农学和医学成就
1.数学成就
(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
(2)东汉时期:《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2.农学成就
(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
(3)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医学成就
(1)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
①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②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认知深化】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教材补遗】
1.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是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三大中医学著作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
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四、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
①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
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
五、绘画艺术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汉代: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
(5)唐代: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认知深化】
1.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
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六、文学成就
1.《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
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③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
(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3)代表作:《离骚》。
(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4.唐诗
(1)背景
①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②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③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2)代表人物
①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
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
③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5.宋词
(1)繁荣原因
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②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③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
6.元曲
(1)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7.明清小说
(1)背景
①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②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成就
①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
②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
③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2.文学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七、梨园春秋
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3.成熟——元杂剧
(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4.发展——昆曲
(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
(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5.高峰——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2)形成过程
①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
②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③艺术特点: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
(3)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认知提升】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高考真题再现】
1. (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 (2018·全国卷Ⅱ)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3. (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4.(2017·全国卷Ⅲ)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5.(2016·全国卷Ⅰ)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6.(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
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7.(2013·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8.(2013·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9.(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0.(2018海南卷)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11. (2018江苏卷)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2.(2016·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模拟巩固训练】
1.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
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
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3.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
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5.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而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6.清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7.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8.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9.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
”这一“顶峰”的存在印证了()
A.理学注重自然的探究
B.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商贸的创新驱动效应
D.科举制度的选才功能
10.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11.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
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
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12.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
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D.虚拟性特征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
材料一京剧起源于安徽。
作为“程朱桑梓”,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
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
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微调二黄著称。
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
……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
——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
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
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
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
……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
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
——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材料二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
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
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
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