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独立作业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南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独立作业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3分)
1. (1分)(2019·江门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zhìxī(________)的疲倦把他淹没。
(2)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pìnì(________),目中含有怒火。
(3)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cháng tú bá shè(________)。
(4)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zhōng liú dǐ zhù(________)。
2. (7分)(2019·杭州模拟) 古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 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一九一一年的中国,当时的形势正是“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辛亥革命像一道闪电划过,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5)入冬以来我省出现罕见阴雨寡照的天气,有如《岳阳楼记》中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气象部门温馨提醒要做好和阴雨天打持久战的准备。
3. (1分)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适时跳起来把虫子吃掉。
②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是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
③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
④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
⑤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
⑥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
⑦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几乎看不见。
A . ①⑦④⑤⑥③②
B . ②⑤⑥⑦③①④
C . ②①⑦④⑥⑤③
D . ⑤⑥③⑦①④②
4. (3分)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①讲一讲学习历程;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5. (1分) (2017九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
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美)海伦·凯勒
(1)第⑵⑶中划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3)在第⑺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0分)
6. (5分)(2017·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