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知出入法”——整本书阅读策略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须知出入法

整本书阅读策略探微

魏荣葆,包旭东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10001)

摘㊀要: 读书须知出入法. 出入读书法凝聚着前人宝贵的阅读经验,是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方法,是自主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的重要方法.基于出入读书法,整本书阅读可这样开展:调整阅读期待,进入阅读情境; 见得亲切 ,成为作者的知音; 用得透脱 ,为自己代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㊀学生立场㊀出入读书法

㊀㊀目前,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并不理想.不少教师每年都会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组织阅读活动,进行阅读评价.虽然有一些令人惊喜的阅读成果,但大众阅读常常变为小资阅读.尤其是考试任务型的名著阅读,男生不爱 红楼 ,女生怕读 三国 ,不教就落空,一教就无趣,以考代教又会走进死胡同.究其原因,其实是阅读主体错位,教师一厢情愿,越俎代庖,以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整本书应该怎么读?

宋代陈善在«扪虱新话 读书类»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

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

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

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这是他

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的一种出入读书

法,其要义就是读书要知入且知出.所谓 入 ,就是在开始读书时要走进书本,读懂读透,理解 古人用心处 ,把握书的精神实质.

所谓 出 ,就是在书本读完以后要跳出书本,

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被书

本束缚住,成为书本的奴隶.

出入读书法凝聚着前人宝贵的阅读经验.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启蒙阶段读本, 四书 五经 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必读书目.这些书

目都以整本书的形式来呈现,成为古代学子的 课本 .古人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什么启示呢?

出入读书法是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方法.所谓学生立场,就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肯定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理解学生的个性表达,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基于学生立场,就不会根据教师惯有的思维,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学生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来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

出入读书法是自主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的重要方法.出入读书法能够立足主体的阅读过程,突出学生 在游泳中学游泳 的自主意识.只有入乎其内,才能深入文本,探究问题,把握文本的内涵和精髓;只有出乎其外,才能跳出文本,客观地审视经典,在审视中观照自我,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基于出入读书法的整本书阅读可这样开展

一㊁调整阅读期待,进入阅读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必修阶段安排了18课时,1学分.在学习内容上,学生需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以此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可见,有课时,有学分,有具体任务,表明了整本书阅读区别于以往推荐阅读的硬性要求.并且,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贯串必修㊁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这表明学习时间安排包含了规定时间和自主时间两部分.因此,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在三个方面调整到最佳状态.

第一,关注整本书,将阅读要求转化为阅读期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有诸多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整本书的问题,而是阅读主体的心理期待问题.如果学生眼里的整本书是课本与教辅,其他的被认为是课外书,或者是闲书,那么,整本书阅读就会被搁置.现在,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它不仅影响到学业,而且关系到个体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方向.因此,学生应对课外的 整本书 予以充分的关注,使它回归到与 课本 相同的地位.同时,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是硬性规定,学生需要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期待,化被动为主动,变 要我读 为 我要读 .阅读期待越强烈,阅读的积极性就越高,阅读的效果就越好.让阅读成为适合自己的事,主动阅读,自由阅读,体验读书的快乐,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第二,做好时间管理,用 学时 来测算自己的阅读时间. 课时 体现教师立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 学时 才是学生立场,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包括课前㊁课后的自主的学习.只有 学时 才能精确计算学生的阅读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的18个课时,是专门用来阅

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吗?高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按照这种速度,以每课时45分钟计算,不做笔记,不思考,读完25万字的小说«围城»需要9课时,读完34万字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需要12课时,读完17万字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需要6课时,读完22万字的学术著作«歌德谈话录»需要8课时.所以,有限的18课时只能用于师生共同开展阅读方法研讨和阅读成果分享.三个阶段的整本

书阅读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以课外阅读的方式推进.如果学生只在课堂上阅读,阅读效果可能就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整本书的研讨就无法深入.

第三,自拟书单,变大众阅读为私人定制.课程标准在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中列举了一些书目,包括文化经典著作,名家的诗歌㊁小说㊁散文㊁剧本,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当代文学作品㊁科学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建议由教师选择推荐. 建议 注重经典,推行高中阶段的大众阅读,这是书单的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个性,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家庭教育环境.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中写道: 影响学生学习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这就是说,一切教学构想和教学活动都要基于学情.书单编制需要综合教师㊁学生㊁家长等方面的思考,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表达学生的阅读立场和倾向,做到私人定制,动态更新.

二㊁ 见得亲切 ,成为作者的知音

见得亲切 ,这是 入书法 .掌握这一方法,学生需要在 见 字上着力,开展真正的阅读.

美国学者莫提勒 J.艾德勒和查尔斯 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这样论述: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的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他们认为,真正的阅读,需要用 内心的力量 ,聚精会神,全心投入;需要 玩味着眼前的字句 ,讲究方法,精心浸淫;需要 慢慢地提升自己 ,远离功利,静心阅读.这种阅读法,有助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走进文本,读懂作者.

(一)提出问题,与自己对话

张卓玉先生认为, 构成学习的核心要素有三:需求及因需求而形成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的意义. 问题的出现即学习的开始,意义的享有即学习的实现. 可见,问题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发动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一个学生在阅读起始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 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涉及文本内容㊁作者观点㊁文体特点㊁读者立场.这是一般意义的问题,适用于所有的阅读.从学生角度看,读者立场的问题其实还包括学生现存的阅读结构缺失的问题.因为结构缺失,所以阅读无知识背景支撑,产生了阅读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立场.

有个学生发现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写到 梦 ,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三毛写«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写«梦里花落知多少»,明朝散文家张岱写«陶庵梦忆»,等等.于是,他提出了好多问题:梦与文学究竟有什么关系?梦与生活是相反的吗?梦是怎样产生的?然后,他找来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来阅读,通过阅读去求解.在阅读过程中,他一边记录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原理,一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构建了一个不断追问和持续求解的阅读过程,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中获得了阅读体验和精神愉悦.

(二)内容重组,进行深度阅读

优秀的作品总是以其鲜明的特色给读者无限的魅力.它们或显思想深刻㊁意蕴丰富,或显智慧卓绝㊁想象奇特,或显艺术纯粹㊁语言唯美.尤其是经典作品,美不胜收,常读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