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采收期与采收后的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只有合作,才会成功。
吉林蔬菜杂志,
圆您致富之梦!
芦笋采收期与采收后的管理方法
李
新1
姜钧武2
刘红松2
(1.辽宁省彰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站)(2.辽宁省彰武县五峰镇农科农机站
123216)
芦笋又称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培育全雄系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
芦笋须根系,不定根由根状茎节发生,形成肉质根,其上再发生纤细根,根系分布深而广,但多分布于距地表30厘米土层内。
根状茎短缩,多水平伸展于土中,又称地下茎,茎节上着生鳞片状叶,叶腋有芽,其相继萌发形成地上茎。
1芦笋采收期管理
1.1施肥
一般在春季中耕晒土后,培土软化前应施催芽肥,
施肥以化肥为好,施有机肥易影响嫩茎品质。
一般每亩
施5~10千克尿素、磷肥10千克、钾肥7.5~10千克,以促进嫩茎大量抽发,提高质量。
但也有人认为嫩茎发生时,主要消耗的是根中养分,所以催芽肥的作用不大,可不施。
如果是采用留母茎法采收,那么催芽肥是很重要的,因母茎在伸长中要消耗大量养分。
芦笋采收期较长,贮藏根中养分不断消耗,特别是采收的中后期,嫩茎发生很多,耗肥量大,追肥可提高嫩茎产量和品质。
从采收中期起,根据发茎情况,可每隔15天追施1次采笋肥,追肥以复合肥为宜,不可单施氮
肥,并配施少量钙肥和硼肥,1次可施尿素7.5~10千克,钾肥2.5~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施肥必须结合浇水。
如果是留母茎法采收,也可叶面喷肥,每亩喷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500~1000克对水75千克,在下午3时以后进行。
采笋肥以化肥(复合肥)为宜,不施有机肥,否则易污染嫩茎,导致锈斑或引进病虫害。
施肥时在植株两边轮换施用,即单边施,这样结合浇水而不影响采笋操作。
采收结束前的10~15天停止施肥。
1.2浇水
嫩茎中94%是水分,所以水分对嫩茎产量和品质影
响很大。
土壤干旱时,嫩茎生长慢,嫩茎细小,老化,肉质变硬,鳞片易松散,苦味重。
水分过多时,影响体内代谢,苦味也会变重,嫩茎易染锈病。
忽干忽湿,易使嫩茎表皮细胞与内部薄壁细胞膨大不一致,造成嫩茎开裂。
上年未浇冻水或土壤干旱时,可在耕晒土前浇1次水,水不宜过大,以免土温下降。
如土壤水分合适,则在培土前不应浇水。
在采收的前期,早春温度较低,尽量少浇水。
进入采收中期后,气温上升,嫩茎发生快,土壤水分损失快,应及时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是确保丰产提高品质的关键之一。
浇水应隔畦进行,这样不影响采笋操作。
在较干旱的季节,宜7~10天浇1次水,浇水应在傍晚进行。
1.3
中耕除草
采收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杂草不但争夺养分和水
分,影响早春土温升高,且影响查找将出土的嫩茎。
采收期间也可用除草剂除草,可结合培土、中耕等施入除草剂,但易对嫩茎造成污染。
另外,如果采收期间经常下雨,使垄内土壤坚实,不利于嫩茎伸长,易发生畸形笋,应在晴天在芦笋株行间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透性。
1.4
补充培土
因采收、降雨、浇水等操作,易使垄的高度下降,使
采收嫩茎变短,或误伤鳞芽群,应及时整修土垄。
1.5退土和施肥
采收结束后,立即撤土放垄,撤土后应保持垄高5厘米左右,使之成龟背形,以免雨后芦笋行内积水。
退土应选近期内无雨天进行,并去除垄内软化的所有嫩茎,退土时注意不要伤鳞芽。
退土后不能立即浇水,必须经过3天左右晒土,使嫩茎伤口愈合后再浇水。
同时也可晒死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
晒土后可在根盘四周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减少潜伏病菌,防止茎枯病发生。
结合退土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千克,配合施入复合肥10千克,均匀撒在沟内,埋入土中,以满足新茎抽发时所需的养分。
2芦笋采收后管理
2.1
覆土
. All Rights Reserved.
·32·
没有比心更宽的海,没有比信念更高的山!
致富路上,蔬菜科技伴君行!
采收结束后,经过退土,必须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分次覆土,每次覆土3~4厘米,直至地下茎重新处于土表下10~15厘米处,芦笋行呈龟背形,以免雨季行间积水,造成根腐病、茎枯病而死株。
2.2中耕除草
因芦笋行间较大,易生杂草,同时,上年芦笋结的种子散落四周,萌发成苗,也是病虫害的寄生场所,应及时多次中耕除草。
雨后或浇水后土壤板结,要及时中耕松土。
芦笋根群大,呼吸旺盛,需氧气多,保持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芦笋健壮生长。
中耕深度以不伤地下茎和根为度,比一般作物要深,太浅不起作用。
有条件的可进行化学除草,芦笋的除草可用卡灭克斯和西玛津等,药效可达2个月。
应在杂草未出苗前喷雾,再中耕,使药剂与表土混匀。
一般亩施量为:卡灭克斯70~100克,对水80克;西玛津60~70克,对水80千克。
其它除草剂还有地乐酚(每亩450~490克)、敌草隆(每亩70~100克)、灭草隆(每亩75~150克)、除草醚(每亩530~670克),在采收结束后使用。
采收期间严禁使用,以免在嫩茎中残留。
2.3植株调整
茎杆倒伏,易折断地上茎,同时枝叶重叠,影响通风透光,阻碍光合作用,增加园内温湿度,易引起病害蔓延。
当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应进行此项工作,首先在行间每隔5米埋一桩柱,柱与柱之间拉绳索,绳索必须拉紧,高度为植株的2/3,再将芦笋茎杆分别捆在牵线上,这样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促进养分积累。
芦笋可不断抽生新枝,同时,老的枝条不断死亡。
所以地上部茎枝常十分拥挤,影响通风透光,易发生病虫害。
另外,过多地产生新枝,也浪费养分,所以必须进行疏枝。
应及进除去病重、衰老、生长细弱和已枯死的茎,并烧毁。
茎基部发生的部分侧枝,也要去除,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
另外,当达到一定茎数后,可将新发的嫩茎或弱枝去除,以保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节省养分。
芦笋植株达到一定大小后发生的茎均能开花,特别是雌株开花结果,需消耗大量养分。
及时去除花朵和幼果可明显提高产量。
但去花和果时不能伤叶,也可用化学药剂疏花,如用石硫合剂,疏花率达93%,增产达20%以上,方法是当盛花时,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花,隔7~10天1次,对准花连喷2~3次。
2.4肥水管理
芦笋生长中需较多的氮、磷、钾、钙、硼、钠及微量元素。
合理施用氮肥可促进芦笋正常生长,使嫩茎肥大,增加成茎寿命,提高光合效率。
芦笋对酸性极为敏感,不宜施用硫酸铵(盐碱地除外),最好施用尿素为氮肥,硫酸
氢铵最差。
钾肥以氯化钾比硫酸钾好(盐碱地可用硫酸钾)。
退土施复壮肥后15~20天,应再追1次化肥,以后结合发茎高峰20~30天追肥1次。
成年芦笋一般结合催芽肥、复壮肥和冬腊肥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追施有机肥料应在离植株茎盘30~40厘米处开沟条施,化肥在离茎盘20~25厘米处开沟条施,或挖穴施入,深度以不伤根为准。
施肥应单边施,轮换进行,施肥后及时浇水。
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一般10~15天浇1次。
如果成茎生长期间缺水,则成茎细短,容易早衰,甚至因缺水而造成生理性枯萎病。
芦笋根群肉质发达,地下茎盘大,呼吸强,需氧多,又怕涝,所以浇水不宜漫灌积水,最好采用喷灌。
而在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烂根死株或诱枯病。
2.5
清园及冬季管理
北方地区在封冻前应适当培土5厘米左右,可减少
下一年的空心率。
在冬季地上部全部枯死,养分充分转
入贮藏根中后进行清园工作。
在12月中旬就可清园。
清园必须彻底,这对减少第2年的病虫危害,特别是茎枯病的危害极为重要。
清园时不应用刀割,而应人工拔除,拔时斜向顺拉,以免残茬留在田间,残茬要彻底烧毁。
经常食用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芦笋对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益。
同时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
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用芦笋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肾结石和皮肤癌有极好的疗效。
对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