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六黄芩地黄天花粉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页,共55页。
❖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鲜用称“鲜地黄”;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 成干,称“生地黄”;照蒸法或酒炖法,蒸或 炖至内外全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时,切厚片 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药典已将熟地 黄另列)
❖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河北。主要为栽培,尤以河南产者为道地药材, 习称"怀地黄"。
无明显副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55页。
3 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
50%的黄芩煎剂,1岁以下儿童每日6毫升,1~4 岁儿童8~10毫升,5岁以上酌情加量,皆分3次服。
用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
4 治疗痢疾:
治疗小儿菌痢取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 每次用1克,2~3岁用2克,4岁以上用3克,调入生
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 者2次,治疗期节制饮食。急性细菌性痢疾:黄芩12
第十二页,共55页。
❖ 【理化鉴定】 1. 取本品稀醇提取液加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灰 绿色,渐变成紫棕色。(汉黄芩素反应)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5 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 滴,即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 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第十三页,共55页。
nin)、氨基酸、糖类等。 挥发油已分离和鉴定了29种,主要为2-甲基亚丁基戊烷
。 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并含单萜类成分:
焦地黄素A、B、C(jioglutin A、B、C)、焦地黄内酯 (jiogluto side)、焦地黄呋喃(jiofuran)、地黄苦苷
元(rehmapicrogenin)等。
半夏,如小黄丸;若咳嗽气喘,大便 秘结,可配大黄、杏仁,如黄芩泻肺 汤。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2 为治湿热诸证之佳品 治湿温发热之胸闷者,常与白蔻仁、滑 石、通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 治湿热黄疸,宜与栀子、茵陈同用; 治湿热泻痢.须与黄连、白芍等配伍 ;
治下焦湿热小便短赤涩痛者,可同木 通、竹叶、生地等合用;
3、体重,质较软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 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
4、无臭,味微甜。
第三十四页,共55页。
熟地黄 1、不规则片状、碎块
,大小、厚薄不一。
2、表面乌黑色,有 光泽,粘性大。质柔 软而带韧性,不易折 断,断面乌黑色,有 光泽。
3、无臭,味甜。
第三十五页,共55页。
【显微特征】
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
基酸)。
第四十二页,共55页。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规定: 地黄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
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地黄按干燥 品计算,含梓醇不得少于0.20%。
第四十三页,共55页。
6.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以苷元作用最强,
抗组织胺与抗乙酰胆碱以生黄芩作用较强。
7.其他作用:有抑制cAMP磷酸酯酶、抗 肿瘤、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血栓形成、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止钙离子通道 、抗过敏等作用,并对免疫、心脑血管 、消化、神经等系统均有保护作用。
第十九页,共55页。
【主治与功效】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 肠、小肠经。属于清热燥湿药。
于花序的一侧;花萼二唇形 ,上唇背部有盾状物;花冠 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子
房4裂。
4、小坚果卵球形,黑褐
色,具瘤。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第五页,共55页。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
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者 质量最好。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 沙,忌用水洗,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临床上切片用或加工成酒黄芩用。
含量和体重。鲜地黄汁、鲜地黄水煎液能增强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明显提高类阴虚小鼠的脾脏B淋巴细胞功能, 还可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生地黄水煎液其作用弱于鲜 地黄汁。
热烦渴等,外敷黄芩油用于热疮, 黏膜感染、溃疡
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二十六页,共55页。
二、地黄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 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朝时期,地黄就已列为皇帝的 贡品和馈赠亲友的珍品。有“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 良”之说。
❖ 明代永乐三年开始销往国外,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上的 重要商品。五代.日华子曰:“生者以水验之,浮者名天 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 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第三十一页,共55页。
【
性 状 】
第三十二页,共55页。
鲜地黄
1、纺锤形或条状,表面 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 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 规则疤痕。
2、肉质,断面皮部淡 黄白色,可见桔红油点( 分泌细胞),木部黄白 色,导管放射状排列。
3、气微,味微甜、微苦 。
第三十三页,共55页。
生地黄
1、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 长圆形,有的细小长条状 ,稍扁而扭曲。 2、表面棕黑色或棕灰 色,极皱缩,具不规则 横曲纹。
第四十页,共55页。
【传统评价】
生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 佳。
熟地黄:以块肥大,味甜者为佳。
第四十一页,共55页。
【理化鉴定】
1.颜色反应 取干燥细粉1g,加水10ml, 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1,加入5%α-萘酚 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浓
硫酸1m1,二液交界面显紫红色环。 2.颜色反应 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 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后点于普通滤 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
传统评价: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 色黄者为佳。
第十四页,共55页。
❖ 2005年版药典规定:
❖ 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 12.0
%。 ❖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用50
%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40.0%。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的
含量不得少于9.0%。
第十五页,共55页。
第二十三页,共55页。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肝炎:用黄芩苷,装胶囊服,成人每
日3 次,每次0.5g(2粒),儿童酌减。
2 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酊剂,每
次 5-10m1,每日服3次。共治疗5l例,服药前血 压均在(180/100mmHg)以上,服药l-12月后血压 下降(20/10mmHg)以上者占70%以上。据观察, 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 块根。
(有称块茎)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及腺毛。根肉质,块状。 2、单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 3、总状花序,花冠钟形,5浅裂,略成二唇状,紫红色,内面夹杂黄 色,有紫色条纹;二强雄蕊;子房上位。 4、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如治湿热疮痈者,多与野菊花、连翘 、紫花地丁等配伍。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3 用于温热病之壮热烦渴。 本品善清气分实热,可与石膏、黄连等合用,
如黄连解毒汤;少阳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者,
须与柴胡、甘草等配伍,如小柴胡汤。 4 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证。
黄芩能清热安胎。可配伍当归、白术,如当 归散;若虚热扰动,胎元不固,则配人参、熟 地、川断等,使血宁胎安。
③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
细胞相似,内含桔黄色 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④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
直径约至92µm。
【化学成分】
块根主含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有:梓醇(catalpol)、二 氢梓醇(dihydrocatalpol)、益母草苷、黄陵香苷、桃叶 珊瑚苷(aucubin)、地黄苷A、B、C、D。
尚含甘露醇、β-谷甾醇、豆甾醇、地黄素(rehman-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六黄芩 地黄天花粉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55页。
优选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六 黄芩地黄天花粉
第二页,共55页。
【基源】
为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第三页,共55页。
第四页,共55页。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茎丛生 ,钝四棱形。 2、叶对生,披针形至条 状披针形,全缘。 3、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
第六页,共55页。
第七页,共55页。
【性状】 1 圆锥形,扭曲,直径
1-3cm。
2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 和细皱纹。
3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 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 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
4 气微,味苦。
第八页,共55页。
第二十七页,共55页。
❖ 李时珍曰:“今人推以怀庆地黄为上”。 ❖ 我国栽培地黄历史至少有900余年,现在多
用栽培品,根较粗大,仍以河南怀地黄为道地 药材。在临床应用上,有鲜地黄、干地黄(生 地黄)和熟地黄等不同规格,应注意它们之间 的区别。
第二十八页,共55页。
第二十九页,共55页。
【基源】
为玄参科植 物地黄
1、木栓层为数列细 胞。
2、皮层有分泌细胞,
含橙红色油状物。
3、韧皮部较宽,筛 管群较明显,分泌细胞 较少。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射线宽广,
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
第三十六页,共55页。
第三十七页,共55页。
第三十八页,共55页。
第三十九页,共55页。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
①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 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 ②薄壁细胞类圆形,内 含类圆形细胞核。
【药理作用】
1.黄芩苷元有显著抗菌、抗炎作用,能抗组
胺和抗乙酰胆碱,可防止血小板和及纤维蛋白原 含量的降低,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 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 量,抑制甘油三酯及脂类过氧化。
第十六页,共55页。
❖ 2、黄芩苷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红细胞 系统的免疫有增强作用,并有利尿、利胆 作用。
尚含白杨黄素、千层纸黄素、多种甾醇 类、糖类及氨基酸等。
第十一页,共55页。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 同炮制方法有关。
如子芩中含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蒸黄 芩(清水蒸1小时)、煮黄芩(沸水煮10~60分钟) 和生黄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烫黄芩(沸水煮6 小时)次之,冷浸黄芩(冷水浸12小时)最低。实验 表明,黄芩根在水中浸3小时,有62.5%~93.5%的 黄芩苷水解成苷元。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血 ,衄血,泻痢,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 毒,高血压头痛等。
用量:3~9g。
第二十页,共55页。
【应用配伍】
1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尤 长于清上焦肺火,单用如黄芩散;如 肺热夹痰,咯痰黄稠,可配胆南星、清
【
木栓层
显
韧皮部
微
石细胞
特
征
形成层
】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环
第九页,共55页。
黄芩根横切面简图
❖ 韧皮纤维散在或成束,梭形,壁厚, 孔沟细。
❖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较厚 或甚厚。
❖ 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 纺锤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中部
有横隔。 ❖ 韧皮薄壁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 ❖ 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
❖ 3、汉黄芩素有抗炎、抗变态、降血脂、抗
氧化、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第十七页,共55页。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多种球菌、杆 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 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有抑制 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 用。 5.解热、降压、利尿和促进胆汁排泄作 用。
第十八页,共55页。
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 木纤维多碎断,有稀疏斜纹孔。
第十页,共55页。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
(baicalin)4.0~5.2%,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 )、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 Ⅱ(skullcapflavone Ⅰ、Ⅱ)。
克,芍药9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第二十五页,共55页。
【开发应用】
目前黄芩已作成片剂、油膏、胶囊、注射液或提 纯某些成分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口服黄芩素胶囊治 疗菌痢,肌肉注射黄芩苷治疗各型肝炎,静脉滴注 黄芩苷治疗急性胆囊炎或用黄芩苷眼药水治疗沙眼 ,口服黄芩片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
❖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地黄多糖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
功能,而且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其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对S180、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和H22肝癌有抑制
作用。地黄低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与高血糖大鼠糖代谢 有调节作用,并可增强肌体造血功能。地黄苷D可明显
升高血虚模型小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红细胞数及DNA
❖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鲜用称“鲜地黄”;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 成干,称“生地黄”;照蒸法或酒炖法,蒸或 炖至内外全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时,切厚片 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药典已将熟地 黄另列)
❖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河北。主要为栽培,尤以河南产者为道地药材, 习称"怀地黄"。
无明显副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55页。
3 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
50%的黄芩煎剂,1岁以下儿童每日6毫升,1~4 岁儿童8~10毫升,5岁以上酌情加量,皆分3次服。
用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
4 治疗痢疾:
治疗小儿菌痢取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 每次用1克,2~3岁用2克,4岁以上用3克,调入生
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 者2次,治疗期节制饮食。急性细菌性痢疾:黄芩12
第十二页,共55页。
❖ 【理化鉴定】 1. 取本品稀醇提取液加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灰 绿色,渐变成紫棕色。(汉黄芩素反应)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5 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 滴,即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 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第十三页,共55页。
nin)、氨基酸、糖类等。 挥发油已分离和鉴定了29种,主要为2-甲基亚丁基戊烷
。 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并含单萜类成分:
焦地黄素A、B、C(jioglutin A、B、C)、焦地黄内酯 (jiogluto side)、焦地黄呋喃(jiofuran)、地黄苦苷
元(rehmapicrogenin)等。
半夏,如小黄丸;若咳嗽气喘,大便 秘结,可配大黄、杏仁,如黄芩泻肺 汤。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2 为治湿热诸证之佳品 治湿温发热之胸闷者,常与白蔻仁、滑 石、通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 治湿热黄疸,宜与栀子、茵陈同用; 治湿热泻痢.须与黄连、白芍等配伍 ;
治下焦湿热小便短赤涩痛者,可同木 通、竹叶、生地等合用;
3、体重,质较软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 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
4、无臭,味微甜。
第三十四页,共55页。
熟地黄 1、不规则片状、碎块
,大小、厚薄不一。
2、表面乌黑色,有 光泽,粘性大。质柔 软而带韧性,不易折 断,断面乌黑色,有 光泽。
3、无臭,味甜。
第三十五页,共55页。
【显微特征】
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
基酸)。
第四十二页,共55页。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规定: 地黄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
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地黄按干燥 品计算,含梓醇不得少于0.20%。
第四十三页,共55页。
6.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以苷元作用最强,
抗组织胺与抗乙酰胆碱以生黄芩作用较强。
7.其他作用:有抑制cAMP磷酸酯酶、抗 肿瘤、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血栓形成、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止钙离子通道 、抗过敏等作用,并对免疫、心脑血管 、消化、神经等系统均有保护作用。
第十九页,共55页。
【主治与功效】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 肠、小肠经。属于清热燥湿药。
于花序的一侧;花萼二唇形 ,上唇背部有盾状物;花冠 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子
房4裂。
4、小坚果卵球形,黑褐
色,具瘤。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第五页,共55页。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
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者 质量最好。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 沙,忌用水洗,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临床上切片用或加工成酒黄芩用。
含量和体重。鲜地黄汁、鲜地黄水煎液能增强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明显提高类阴虚小鼠的脾脏B淋巴细胞功能, 还可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生地黄水煎液其作用弱于鲜 地黄汁。
热烦渴等,外敷黄芩油用于热疮, 黏膜感染、溃疡
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二十六页,共55页。
二、地黄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 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朝时期,地黄就已列为皇帝的 贡品和馈赠亲友的珍品。有“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 良”之说。
❖ 明代永乐三年开始销往国外,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上的 重要商品。五代.日华子曰:“生者以水验之,浮者名天 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 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第三十一页,共55页。
【
性 状 】
第三十二页,共55页。
鲜地黄
1、纺锤形或条状,表面 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 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 规则疤痕。
2、肉质,断面皮部淡 黄白色,可见桔红油点( 分泌细胞),木部黄白 色,导管放射状排列。
3、气微,味微甜、微苦 。
第三十三页,共55页。
生地黄
1、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 长圆形,有的细小长条状 ,稍扁而扭曲。 2、表面棕黑色或棕灰 色,极皱缩,具不规则 横曲纹。
第四十页,共55页。
【传统评价】
生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 佳。
熟地黄:以块肥大,味甜者为佳。
第四十一页,共55页。
【理化鉴定】
1.颜色反应 取干燥细粉1g,加水10ml, 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1,加入5%α-萘酚 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浓
硫酸1m1,二液交界面显紫红色环。 2.颜色反应 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 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后点于普通滤 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
传统评价: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 色黄者为佳。
第十四页,共55页。
❖ 2005年版药典规定:
❖ 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 12.0
%。 ❖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用50
%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40.0%。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的
含量不得少于9.0%。
第十五页,共55页。
第二十三页,共55页。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肝炎:用黄芩苷,装胶囊服,成人每
日3 次,每次0.5g(2粒),儿童酌减。
2 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酊剂,每
次 5-10m1,每日服3次。共治疗5l例,服药前血 压均在(180/100mmHg)以上,服药l-12月后血压 下降(20/10mmHg)以上者占70%以上。据观察, 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 块根。
(有称块茎)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及腺毛。根肉质,块状。 2、单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 3、总状花序,花冠钟形,5浅裂,略成二唇状,紫红色,内面夹杂黄 色,有紫色条纹;二强雄蕊;子房上位。 4、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如治湿热疮痈者,多与野菊花、连翘 、紫花地丁等配伍。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3 用于温热病之壮热烦渴。 本品善清气分实热,可与石膏、黄连等合用,
如黄连解毒汤;少阳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者,
须与柴胡、甘草等配伍,如小柴胡汤。 4 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证。
黄芩能清热安胎。可配伍当归、白术,如当 归散;若虚热扰动,胎元不固,则配人参、熟 地、川断等,使血宁胎安。
③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
细胞相似,内含桔黄色 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④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
直径约至92µm。
【化学成分】
块根主含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有:梓醇(catalpol)、二 氢梓醇(dihydrocatalpol)、益母草苷、黄陵香苷、桃叶 珊瑚苷(aucubin)、地黄苷A、B、C、D。
尚含甘露醇、β-谷甾醇、豆甾醇、地黄素(rehman-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六黄芩 地黄天花粉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55页。
优选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六 黄芩地黄天花粉
第二页,共55页。
【基源】
为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第三页,共55页。
第四页,共55页。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茎丛生 ,钝四棱形。 2、叶对生,披针形至条 状披针形,全缘。 3、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
第六页,共55页。
第七页,共55页。
【性状】 1 圆锥形,扭曲,直径
1-3cm。
2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 和细皱纹。
3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 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 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
4 气微,味苦。
第八页,共55页。
第二十七页,共55页。
❖ 李时珍曰:“今人推以怀庆地黄为上”。 ❖ 我国栽培地黄历史至少有900余年,现在多
用栽培品,根较粗大,仍以河南怀地黄为道地 药材。在临床应用上,有鲜地黄、干地黄(生 地黄)和熟地黄等不同规格,应注意它们之间 的区别。
第二十八页,共55页。
第二十九页,共55页。
【基源】
为玄参科植 物地黄
1、木栓层为数列细 胞。
2、皮层有分泌细胞,
含橙红色油状物。
3、韧皮部较宽,筛 管群较明显,分泌细胞 较少。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射线宽广,
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
第三十六页,共55页。
第三十七页,共55页。
第三十八页,共55页。
第三十九页,共55页。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
①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 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 ②薄壁细胞类圆形,内 含类圆形细胞核。
【药理作用】
1.黄芩苷元有显著抗菌、抗炎作用,能抗组
胺和抗乙酰胆碱,可防止血小板和及纤维蛋白原 含量的降低,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 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 量,抑制甘油三酯及脂类过氧化。
第十六页,共55页。
❖ 2、黄芩苷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红细胞 系统的免疫有增强作用,并有利尿、利胆 作用。
尚含白杨黄素、千层纸黄素、多种甾醇 类、糖类及氨基酸等。
第十一页,共55页。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 同炮制方法有关。
如子芩中含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蒸黄 芩(清水蒸1小时)、煮黄芩(沸水煮10~60分钟) 和生黄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烫黄芩(沸水煮6 小时)次之,冷浸黄芩(冷水浸12小时)最低。实验 表明,黄芩根在水中浸3小时,有62.5%~93.5%的 黄芩苷水解成苷元。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血 ,衄血,泻痢,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 毒,高血压头痛等。
用量:3~9g。
第二十页,共55页。
【应用配伍】
1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尤 长于清上焦肺火,单用如黄芩散;如 肺热夹痰,咯痰黄稠,可配胆南星、清
【
木栓层
显
韧皮部
微
石细胞
特
征
形成层
】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环
第九页,共55页。
黄芩根横切面简图
❖ 韧皮纤维散在或成束,梭形,壁厚, 孔沟细。
❖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较厚 或甚厚。
❖ 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 纺锤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中部
有横隔。 ❖ 韧皮薄壁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 ❖ 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
❖ 3、汉黄芩素有抗炎、抗变态、降血脂、抗
氧化、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第十七页,共55页。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多种球菌、杆 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 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有抑制 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 用。 5.解热、降压、利尿和促进胆汁排泄作 用。
第十八页,共55页。
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 木纤维多碎断,有稀疏斜纹孔。
第十页,共55页。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
(baicalin)4.0~5.2%,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 )、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 Ⅱ(skullcapflavone Ⅰ、Ⅱ)。
克,芍药9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第二十五页,共55页。
【开发应用】
目前黄芩已作成片剂、油膏、胶囊、注射液或提 纯某些成分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口服黄芩素胶囊治 疗菌痢,肌肉注射黄芩苷治疗各型肝炎,静脉滴注 黄芩苷治疗急性胆囊炎或用黄芩苷眼药水治疗沙眼 ,口服黄芩片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
❖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地黄多糖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
功能,而且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其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对S180、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和H22肝癌有抑制
作用。地黄低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与高血糖大鼠糖代谢 有调节作用,并可增强肌体造血功能。地黄苷D可明显
升高血虚模型小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红细胞数及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