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元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整数集合I = {…,-2,-l,0,l, 2,…} ={xx是正整数,或零,或负整数} (5)偶整数集合 E = {…,-4,-2,0,2,4,…} ={xx是偶数} = {xxI且2x} (2x表示2整除x) (6)前n个自然数的集合 Nn={0,1,2,…,n-1} = { x xN且0≤x<n}
4、指出下列集合序列的排列规律,并依 此规律再写出两个后续集合: ,{},{,{}},{, {},{,{}}},┅ 5、“如果AB, BC,那么AC‖对任 意对象A,B,C都成立吗?都不成立吗?举 例说明你的结论。 6、确定下列各命题的真、假; (1) (2) (3) {} (4) {}
在集合论中,集合是一个不作定义的 原始概念(就像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 概念)。不过,上述关于集合概念的描述, 有益于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作直观的理解和 认识。 集合论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它总结出由各种对象构成的集合的共同性 质,并用统一的方法来处理。因此,集合 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科学和技术领域。
定义3 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合(或子 集,subsets),如果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若元素x属于A ,那么x属于B。 A是B的子集,表示为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A不是B的子集用AB来表示。 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或包含关系是集合 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读者必须彻底弄清 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隶 属关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定理2 对任意集合A,A U。 此定理显然成立。 定理3 设A,B,C为任意集合,若A B , B C,则A C。 证.设x为A中任一元素.由于A B,因 此xB;又因为B C,故xC。这就是说, A的所有元素都是C的成员,故A C。 定理4 对任何集合A, A。 证 假设 A,即不是集合A的子集,于 是有元素x,但xA,而x与是空集 矛盾,因此 A。
§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法 在中学的数学课程中,大家对集合及其元 素的意义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下面我们做些 简要的回顾。 定义:具有某种属性事物汇集到一起组成的 一个整体称为集合,而这些事物就是这个集 合的元素或成员。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来标记,如N、Z、 Q、R、C。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 b, c,…表示 集合中的元素。
设集合A = {1,, {1, 3 }}, 则A有23= 8个 子集,分别为:,{1},{},{{1,3}},{1, },{1,{1,3}},{,{1,3}},{1,, {1,3}}。 定义4 集合 A称为集合 B的真子集,如 AB且A B。“A是B的真子集”记为AB。 显然,空集 是所有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例5 {a,b} {a,c,b,d},{a,b,c} {a,b,c},{a} {a,b},但a {a,b},只 有a {a,b} 。 不过存在这样两个集合,其中一个既是 另一个的子集、又是它的元素。例如,{l} {1,{l}},且{1} {1,{l}}。 关于子集关系我们有以下定理和定义。 定理1 对任意集合A,B,A=B当且仅当A B且B A 。特别地,对任意集合A, A A。 证.由外延性公理和子集定义立即可得。
例3
例2 之(l)(5)是有限集,其它
为无限集。{0,1}=2, =0,{} = 1。
即不同于{},前者是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后者是恰含一个元素——空集的单元素集。
外延性公理(extensionality axiom): 集合 A和集合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 相同的元素。也就是说,集合A,B满足A=B, 当且仅当对任意元素x,x属于A蕴涵x属于B; 反之,x属于B蕴涵x也属于A 。 例4 根据外延公理, {0,l}={ l,0}={x∣x(x2 - 2x+ l)= 0} = {x x=1或x=0} 因此,外延性公理事实上也确认了集合成员 的“相异性”、“无序性”,及集合表示形式 的多样性。
定理5 空集是唯一的。 证. 设有空集1, 2.据定理4,应有1 2和2 1,从而由定理1知1= 2。 定理6 设 A 为一有限集合,|A|=n,那么 A 的子集个数为2n。 证 集合A的子集有:没有元素的子集 , 计C0n个; 恰含A 中一个元素的子集计C1n个, 恰含A中两个元素的子集计C2n个, … , 恰含A 中n个元素的子集计Cnn个。因此A的子集个 数为 C0n +C1n +…+Cnn =2n
因此必须注意,a不同于{a},前者为一对
象a,后者为仅含该对象a的单元素集合;同样,
{a}≠{{a}},{{a}}是仅含{a}的单元素集。 a作为A的元素时,并不排斥a作为集合的可 能性。同样,集合A也可能是别的集合的元素。
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是集合理论 的另一基本概念。当对象a是集合A的成员 时,称a属于A,记为 a∈A 当对象a不是集合A的成员时,称a不属于 A,记为 aA 对任何对象a和任何集合A,或者aA或者 aA,两者恰居其一。这正是集合论对其元 素的“确定性”要求。
例如: (1) 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
(2) 所有的自然数看成是一个集合;
(3) 天津师范大学2005级的本科学生可以看成是一 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 (4) 这间教室中的所有座位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 (5)―解放军理工大学所有学员队”的集合,其组成
对象是学员队,而不是学员,因为集合中对象是
整体识别的,尽管学员队又是学员的集合。
7、指出下列各组集合中的集合的不同之 处,列出每一集合的元素和全部子集: (1) {},{{}} (2){a,b,c},{a,{b,c}}, {{a,b,c}} 8、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如果对任意 的集合C,C A当且仅当C B,那么A= B。
§ 2 集合的运算 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所有属于A或者 属于B的元素做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 记以A∪B。即A∪B={x| x A或x B} 例如,令A={a,b,c,d}, B={c,d,e,f}, 于是A∪B={a,b,c,d,e,f} 。 并集的文氏图A∪B
(12) C表示所有复数组成的集合
定义1 没有任何元素的特定集合称为空集, 记为,即={}={x P(x)恒假};由全体 对象组成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为U,即U = {x P(x)恒真} 定义2 空集和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 合称为有限集(finite sets),否则称为无 限集(infinite sets)。有限集合中成员的 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cardinatity)(无 限集合的基数概念将在以后严格定义)。 集合A的基数表示为 A 。
定义5 对任意集合 A,P(A)称为A的幂集 (power sets),定义为 P(A)={X|X⊆A} 即A的全体子集组成的集合是A的幂集。 由于,⊆A, A⊆A故必有 ∈P(A), A∈P(A)。 例7 (1) A={a,b}时, P(A)={,{a},{b},{a,b}}。 (2) A={0,{1,2}}时,P(A)={,{0}, {1},{{1,2}}{0,{1,2}}}。 我们曾指出,当集合A的基数为n时,A有2n 个子集,因此|P(A)|= 2n 。
请注意,这里“对象”的概念是相当普遍的, 可以是任何具体的或抽象的客体,还可以又是集 合,因为人们有时以集合为其讨论的对象,而又
需涉及它们的一个总体——以集合为其元素的集
合。例如,上例(5 )的集合,以学员队集体为
其元素;又如集合{1,{1,2},{1},2},数1,2
是它的成员,集合{1}和{1,2}也是它的成员。因 此,尽管集合与其成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一个集合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例1 以下是常常要用到的一些集合以及它 们的表示。 (1){0,l}={xx=0或x=l} (2)自然数集合N = {0,1,2,3,…} = {xx是自然数} (3)正整数集合I+ = {1,2,3,…} = {xx是正整数} (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自然数集合与中 学课本定义的自然数集合略有不同, 它使自 然数集合有别于正整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包 括数0,这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通常做法。)
定理7 设A,B为任意集合, A⊆B当且仅当 P(A)⊆P(B)。 证 先证必要性。设A⊆B。为证 P(A)⊆P(B),又设X为P(A)中任一元素,从 而X⊆A。由于A⊆B,故X⊆B,从而有 X∈P(B)。P(A)⊆P(B)得证 再证充分性。设P(A)⊆P(B),反设AB 不成立,那么至少有一元素aA,但aB 。 考虑单元素集合{a},{a}∈P(A),但 {a} P(B),与P(A)⊆P(B)矛盾,AB得 证。
集合的表示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l)列举法:表示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一一 列举,或列出足够多的元素以反映A中成员的特征, 其表示形如 A ={a1,a2,…,an}或 A ={a1,a2, a3, …} (2)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的特 征用一个性质来描述,其表示形式如 A ={x P(x)}或 A ={x : P(x)} 其中P(x)表示“x满足性质P‖或“x具有性质P‖。A = {x P(x)}或 A ={x : P(x)}的意义是:集合A由且 仅由满足性质P的那些对象所组成,也就是说 aA 当且仅当 a满足性质P(或P(a)真)
(5){a, b} {a , b , c,{a, b,c}} (6){a, b}{a, b, c,{a, b,c}} (7){a, b}{{a,b},{{a,b}}} (8){a, b}{{a,b},{{a,b}}} (9) 对任意集合A,B,C,若AB,B C 则AC。 (10) 对任意集合A,B,C,若AB,B C 则A C。 (11) 对任意集合A,B,C,若AB,B C 则A C。 (12) 对任意集合A,B,C,若AB,B C 则A C。
(7)前n个自然数集合的集合 = {{0},{0 , 1},
{0,1,2},…} = {xx= Nn nI+} = { Nn n I+} (8) Q表示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9) Q+表示所有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10) R表示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11) R-表示所有负实数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特性: (1)确定性: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这个集合 的元素,或者不是,二者必居其一; 例如:A={x| x是自然数,且x<100} B={x| x是年轻人} C={x| x是秃子} (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即集合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元素。 例如: 集合A={a,b,c,c,b,d},实际上,应该是 A={a,b,c,d}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的元素的顺序无关 例如: 集合{a,b,c,d,e}、{d,c,e,a,b}、 {e,c,d,b,a},都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对于从事计算机科学工作的人们来说, 集合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例如有限状 态机、形式语言等都离不开子集、幂集、集 合的分类等概念。集合成员表和范式在逻辑 设计、定理证明中也都有重要应用。 本部分从集合的直观概念出发,介绍了 集合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中 包括集合、关系、函数等。
练习1 1、证明:如果A{{b}},那么bA。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A ={1,3,5} (2)B = {2,3,5,7,11,13, 17,…,89,97} (3)C={{0},{1},{2}, {3},…,{9}} (4)全集 U 3、对任意对象a, b, c, d 证明: {{a}, {a,b}}={{c}, {c,d}} 当且仅当 a = c且b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