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电位差驱动力增加到与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时,电‐化学驱动力即为零,此时该离子的净扩散率为零。 这种离子净扩散为零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13
测得的静息电位值与计算所得的 EK 接近,而与 ENa 相差较远。但是,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也并不等于 EK,而是略小于 EK,其原因是胞膜对 Na+也有一定的通透性。
9
(二)G 蛋白耦联受体
1.配体与受体 激活这类受体的配体包括儿茶酚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以及几乎所有的多肽和 蛋白质类神经递质和(或)激素(钠尿肽家族除外),还有光子、嗅质和味质等。这类受体均为称 7 次 跨膜受体。 2.G 蛋白 也称鸟苷酸结合蛋白,位于胞膜内侧面,是由α、β、γ三个亚单位构成的三聚体。其中,α亚单 位具有结合 GTP 或 GDP 的能力,还有 GTP 酶活性。G 蛋白平时无活性,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使其激活。 失活态 G 蛋白呈αβγ三聚体‐GDP 复合物, 激活态 G 蛋白分为α亚单位‐GTP 复合物和βγ复合体两部 分。α亚单位发挥 GTP 酶活性,分解 GTP,则 G 蛋白又回到失活态。 3.G 蛋白效应器 包括腺苷酸环化酶(AC) 、磷脂酶 C(PLC)、磷脂酶 A2 (PLA2)和磷酸二酯酶(PDE)等。G 蛋白激活后, 可调节上述效应器酶的活性。这些酶的作用是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物质。 4. 第二信使 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 (DG)、环磷酸鸟苷(cGMP)、Ca2+、花生 四烯酸(AA)及其代谢产物等。第二信使大多由效应器酶催化产生,然后进一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或离子 通道,最终导致细胞功能改变。 5. 第二信使依赖性蛋白激酶
16
膜电位去极化→膜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即阈电位)后,去极化与 GNa↑之间出现正反馈,膜电位
急剧上升,形成动作电位升支,直至接近 Na+平衡电位
钠离子再生性循环
#A 型题
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
A.延长刺激持续时间
B. 降低细胞膜阈电位
C. 增加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
D. 增大刺激强度
上升支 bc 下降支 cd 负后电位 de 正后电位 ef 2.组成时相 (1)锋电位:由升支(去极相)及降支 (复极相)共同形成,是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被 视为动作电位的标志。
15
(2)后电位:包括后去极化电位(负后电位)、后超极化电位(正后电位)。
3.特征
(1) “全或无”现象: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的
D. Na+ 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E. K+ 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14
※膜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膜对 K+和 Na+的相对通透性:如果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静息电位更趋向于 EK;膜对 Na+的通 透性增大,则静息电位更趋向于 ENa。 (3)钠泵活动水平:钠泵活动增强时,膜电位超极化;反之,则可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二)动作电位 1.概念及特点 动作电位(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 见后图 上升支 bc→下降支 cd→负后电位 de→正后电位 ef
8
(四)膜泡运输
1.特点
(1)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需要更多蛋白质参与,同时伴有细胞膜面积的改变;
(3)转运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可同时转运大量物质,故也称批量运输。
2.类型
(1)出胞
酶原、黏液、激素、神经递质
(2)入胞
①吞噬:被转运物质为团块或颗粒,如细菌、死亡细胞或组织碎片等,以固态形式进入细胞。发生
去极化达到峰值后 GNa 迅速↓、GK 逐渐↑
→在强大的外向驱动力作用下,K+快速外流
→膜迅速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
#A 型题
细胞外液的 K+ 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10
由第二信使激活,催化其靶蛋白磷酸化,产生以靶蛋白磷酸化和构象变化为特征的级联反应或调控 基因表达。包括 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即蛋白激酶 A(PKA) 、Ca2+依赖性蛋白激酶即蛋白激酶 C(PKC)、 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G(PKG)等。
6.通路 (1)受体‐G 蛋白‐AC‐cAMP‐PKA 通路 (2)受体‐G 蛋白‐PLC‐IP3‐Ca2+和 DG‐PKC 通路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这类受体为单次跨膜受体,胞外有配体结合部位,胞内部分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位点。
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便到达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
(2)不衰减传播:动作电位产生后沿膜迅速向四周传播,其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3)脉冲式发放:有不应期,不能总和。
#A 型题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③竞争性抑制:如果有两种结构相似的物质都能与同一载体结合,两底物之间将发生竞争性抑制。 浓度较低或 Km 较大的溶质更容易受到抑制。
7
(三)主动转运 1.特点 (1)逆浓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消耗 ATP; (2)需离子泵或转运体 (3)转运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 见后图 2.类型 (1)原发性主动转运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转运的底物通常为带电离子。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或载体被称为 离子泵,其化学本质是 ATP 酶。 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钠‐钾依赖式 ATP 酶,每分解一分子 ATP 可逆浓度差将 3 个 Na+移出胞外, 将 2 个 K+移入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钠钾浓度差。 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维持胞 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钠泵活动形成的 Na+和 K+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如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的基础;钠泵活动的生电效应可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直接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钠泵活动建立的 Na+跨膜浓度梯度可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钠泵抑制剂哇巴因阻断钠泵活动。 (2)继发性主动转运 间接利用 ATP 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见后图)①同向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及肾小管的吸 收与重吸收,肾小管 Na+‐K+‐2Cl‐同向转运体、Na+‐HCO‐3 同向转运体、甲状腺 Na+‐I‐同向转运。 ②反向转运:Na+‐Ca2+交换、Na+‐H+交换
(3)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都是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物质,如 O2、
CO2、N2、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
2.影响因素
(1)膜两侧的浓度差
(2)膜对该物质的面积
6
(二)易化扩散 1.特点 (1) 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无需消耗 ATP,属于被动转运; (2)需通道或载体; (3)转运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
A. 乙酰胆碱
B. γ‐氨基丁酸
C. 心房钠尿肽 D. 肾上腺素
(2014)
A 型题
需要依靠细胞内 cAMP 来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
A. G 蛋白耦联受体
B. 离子通道型受体
C. 酪氨酸激酶受体
D.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2010)
三、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 (一)静息电位 1.概念 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P)。 ※电位:电场中某个位置的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②吞饮:被转运物质为数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子,以液态形式进入细胞,可发生于体内几乎所有
的细胞。
A 型题
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 Na+、K+ 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
A. 通道 B. 载体
C. 离子泵 D. 膜受体
(2016)
二、细胞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 常见的有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受体有烟碱(N)型乙酰胆碱(ACh)受体(nAChR)、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GluR)等,而氯通道受体有甘氨酸受体(GlyR)、γ‐氨基丁酸 A 受体(GABAAR)等。 见后图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A 型题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刷状缘进入上皮细胞采用哪种方式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2017)
(一)单纯扩散
1.特点
(1)顺浓度梯度扩散,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2)无需膜蛋白协助
C.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做电紧张性扩布
D. 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4.产生机制
(1)电‐化学驱动力及其变化
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可用膜电位与离子平衡电位的差值(Em‐EX)表示。
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代表大小。正号为外向,负号为内向。
#A 型题
细胞外液的 K+ 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2.类型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离子、水 ①离子选择性: ②门控特性: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指由于细胞膜中载体的数量和转运速率有限,当被转运的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底物的扩散速度便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以及水的渗透 过程中无饱和。(见后图)
电位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也相应减小。
A 型题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 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992)
#A 型题
细胞外液的 K+ 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 Na+‐K+ 泵向胞外转运 Na+ 增多 B. 膜电位负值减小
C. 膜的 K+ 电导增大
12
机体所有的细胞都具有静息电位,且均为负值。 范围在‐10 至‐ 100mV 之间, 如在骨骼肌细胞约为‐90mV, 神经细胞约 ‐70mV ※极化: ※去极化 ※超极化: ※复极化: ※反极化: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的浓度差钠泵→内高钾、外高钠
(2)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具有相对通透性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以 K+为最高,因为细胞膜中存在持续开放的非门控性钾 通道→钾外流
11
(五)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该类受体实质上是一类转录因子,激素与其结合后,受体与热休克蛋白解离,进而入核调控特定基
因转录。该类受体的配体通常为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包括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
素)、维生素 D3、甲状腺激素体、维甲酸。
X 型题
既可作用于 G 蛋白耦联受体又可作用于通道型受体的配体有
#A 型题
神经纤维安静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跨膜电位梯度和 Na+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B. 跨膜电位梯度和 Cl‐ 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C. 跨膜电位梯度和 K+ 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 跨膜电位梯度阻碍 K+ 外流
E. 跨膜电位梯度阻碍 Na+外流
(3)钠泵的生电作用
3.静息电位影响因素
(1)细胞外液 K+浓度:在当细胞外 K+浓度升高时,K+平衡
A. Na+‐K+ 泵向胞外转运 Na+ 增多 B. 膜电位负值减小
C. 膜的 K+ 电导增大
D. Na+ 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E. K+ 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2)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的 GNa↑→在电‐化学驱动力推动下,Na+内流
见后图
膜电导(G)即为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其实质是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1.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 这类受体的配体主要是各种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等。TKR 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效应缓慢,主要涉 及细胞的代谢、生长、增殖、分化和存活等过程。 2.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当受体激活后,即发挥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催化产生 cGMP,后者进一步激活 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G(PKG)。该受体的配体包括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尿肽(BNP)、一氧化氮(NO)。 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该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胞内部分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等。 (四)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招募型受体也是单次跨膜受体,虽然受体的胞内部分没有任何酶的活性,但可在胞质侧招募激酶或 转接蛋白,如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 JAK‐STAT 信号通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