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信息和标识
名字应清楚地展现出来,晚上的照明应足够。 主入口要醒目。 进入后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应有标识引导访问者去卫生间、餐厅等地。 离开后应有指示公交站、出租车场及附近街道方向的醒目标识。 应设有一张简明清晰的周围街区图。
4
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
• D:H=1,全封闭广场的最小宽 度,观看建筑单体的极限角。 内聚、安定。 • D:H=2,空间封闭的界限,较 完整的观看周围的建筑整体。 内聚,向心。 • D:H=3,最小的封闭空间,观 看群体全貌的极限角。排斥、 离散。 • D:H=4,空间不封闭,建筑立 面起远景边缘作用。空旷、迷 失、荒漠。
十、地形变化
广场设计中包括一些规模不大但很明显的地形改变来创造亚空间。 地形变化被作为一种分割座位区和道路交通的方法。 若有地形变化,不同高程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应能得以保持。 在地形变化的地方,应提供坡道以便于推婴儿车的人、残疾人等 的通行。
在地形的制高点设置护墙或护栏便于人们倚着观望。 应避免在广场和人行道之间出现坡度的剧烈改变。 若广场必须下沉很多,广场应设置一些引人注目的 景物来吸引人们进入。 若广场必须抬高很多,应利用绿化种植表示广场的 存在并吸引人们登至上面。
四、微气候
广场的位置应尽可能在全年内得到充足的阳光。 在夏季非常炎热的地方,应利用植被、遮阳篷、花架等提供阴 凉。 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进行控制以增加公共空 间的光照量。 广场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超过12摄氏度的月份少于三个月, 应考虑增添户内公共开放空间。 若因为气候的原因,户外空间在一年之中使用少于三个月,应 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
十三、雕塑
若广场中有雕塑,它们应同广场本身成比例。 部分雕塑应是可体验的,即人们可坐在它周围、攀爬它甚至改 变其造型。 雕塑的位置应设置在不妨碍广场上的人行交通和视线。
十四、铺装
主要的交通路线应符合广场使用者“所希望的路线”。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行人,限制步行的地方用大的砾石等 处理。 利用铺装变化来标明由人行道向广场的过渡,同时又不妨 碍人们的进入。
源自文库
应考虑广场和邻近建筑之间在视觉和功能上的过渡。 广场底层建筑进行用途安排时,应尽量选择零售商店或咖啡馆之类来 使广场变得生动起来。 户外咖啡馆的座椅应具有吸引人的色彩以吸引行人进入。 广场边界应设计有许多凹凸空间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歇坐和观 看机会。
六、亚空间
若广场面积很大,它应被分成若干亚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 的环境。 利用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种植和座椅布置来创造亚空间。 亚空间应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 亚空间应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 得自己侵犯了他人。 亚空间的尺度应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不会 觉得恐惧或疏远。
• 普适性设计l多元化的空 间
• 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 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 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 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 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 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 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 钟鼓楼作 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 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 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 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 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 寺。 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 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 的枢纽。 • 设计元素 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 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 往的人们可以
座位的位置应允许人们在阳光和背阴之间进行选择。 应通过花池或其他要素的布置为一些座处创造私密感。 应利用多样化的座位朝向为人们创造观看水景、远景、表演 者等机会。 座位应用看起来很暖和的材料,避免使用那些感觉生冷或可 能损坏衣服的材料。 在决定座位的合适数量时,应遵循公共空间项目公司对广场 中面积每30平方英尺(约2.78m2)就应有1英尺长(约0.3米) 的座位的建议。
在视线、树阴、维护方面应考虑到植物长成时的最终高度和体量。 利用树木来遮挡邻近的建筑墙体,如果需要应能让阳光照到建筑窗 前。 足够的座位以防止人们坐进绿化区,从而破坏植被,花池的座墙应 足够宽,以防人坐进花池内部。 草坪是否鼓励野餐、睡觉、阅读、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以及其他 随意活动? 草坪区通过起坡或抬高来改善休息和视线的条件,避免形成一个空 旷的大草地,而是创造出小尺度的亲切空间。
十一、公共艺术
若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它应能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 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 人们能够与设计的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触摸、 攀爬、移动或在里面玩耍。 该作品应代表着大多数公众的心声而不是少数精英。
十二、喷泉水景
设计喷泉或其他水景要素,以形成视觉和声音上的吸引。 喷泉的声响能否遮住外面街道的喧闹。 喷泉同广场空间成比例。 风会不会杨撒水珠从而使歇坐区域无法被人们利用?
八、座位
设计应认识到座位在鼓励广场使用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 座位应满足大多数广场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休息者的需要。 冬季座位应布置在那些午间有灿烂阳光的地方,在很热的 地方,座位应有遮荫。 广场座位的布置应考虑到闲坐者通常会被吸引到那些他们 能够看到其他人穿行的地点。
主要座位的数量应至少同辅助座位相同。 那些可以作为辅助座位的要素应在40.6cm(最好)至76.2cm的高度范 围之内。 优先考虑选择木质长椅,而且最好包括那些0.9m ⅹ 1.8m、无靠背便 于自由利用的长椅类型。 应设置一些座位的排列呈线性、环形或者朝向外部,以允许人们可以 同陌生人挨得很近进行交流,同时不必进行视线接触。 应设置宽大的无背长椅、成直角摆放的座位以及活动桌椅等以便于成 群人的使用
十七、摊贩
广场的设计应适应那些摊贩,他们能为广场增添活力、保 障一定程度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零售商业区的人气。 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午间时颇受欢迎的广场、无人问津但急 需吸引使用者的广场以及行人如织的街边广场或公交集散 广场,应考虑增设摊贩。 摊贩或集市空间所处的位置是否易于到达、是否醒目,同 时还不会妨碍广场的正程人流交通。
七、交通
广场的设计应是改进城区的现状交通模式而不是搅乱现状交通。 为了鼓励步行,应利用由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 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应预留预测了在交通高峰期从人行道到建筑入口之间人们可能会走 的直线路径。
广场的布局应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周围的咖啡馆、银行或零售商店 等服务设施。 如需要或希望引导行人流,应利用墙体、花池、围栏、地面高程或 材质的明显变化等形成空间障碍来达到目的。而不是利用那些已被 证明无效的铺装色彩或花纹的变化。 广场的设计应适应步行者在空间中心行走而闲坐者位于空间边缘的 规律。 广场应适应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父母以及推着货车的小贩 的需要,坡道应尽量与梯道平行,或者至少与梯道每一层面都相通。
5
二、视觉的复杂性
设计中应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 在一起——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 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度变化等。 若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应充分发挥这 一特点。
三、使用和活动
当广场有多种功能时,为避免使用者之间的冲突应设置不同的分区。 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抄近道,应消除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 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若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应布置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 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 应充分考虑两性的不同需要,男性对于“前院”体验的偏好,以及许 多女性对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
避免附近建筑的反光在广场中造成令人不适的视觉或温度。积极利用 附近建筑的反射光用于照亮广场的背阴区。 应评价广场空间风的规律,刮风会不会导致广场的无人问津,尤其是 在那些几乎没有酷暑的城市中。
五、边界
运用铺装变化或绿化之类的边界将广场与人行道划分 开来,同时又不会在视觉或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 接近。 广场应至少有两面朝向公共道路,除非它被有意作为 一个绿洲空间。 利用绿化等要素延伸到道路红线范围内把行人的注意 力吸引到广场上去。 广场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变化应保持小于1米
参与交流和聚会的场所 • 观演式交流:在观演舞台的设计中,演出、观看、伴奏和后台排练,都通过 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的空间。 • 集体自由交流:为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群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交流与聚会机会。 镂墙、水景、草地,定义多种富有情趣的空间。 • 小群体交流:"盒子"空间,最适于三五成群的牌友和聊天休闲者驻留。
十五、食物
广场内部和附近应有食品服务,如食品小贩、食品售货厅等。 应设置舒适的空间以供人们坐下来吃自带的午餐或从小贩处 买来的食品。 广场售卖饮食的地方应提供卫生间等设施。 广场上应设置足够的垃圾箱以避免食品包装和容器的废弃物 堆积在广场上。
十六、有组织的活动节目
广场设计中包括一功能性舞台,在非表演时可用于闲坐、吃午餐等。 舞台的位置应避免对交通流的干扰以及使观众正对太阳。
九、种植
利用多样化的植物来提高并丰富使用者对于颜色、光线、地形坡度、 气味、声音和质地变化的感受。 在需要看到其他亚空间的地方,应选择羽状叶的半开敞的树种。 如果广场必须下沉,所种植的树木应能很快长过人行道地面的高度。 在多风的广场中,为减轻浓密枝叶和大风混合造成的潜在破坏,应 选择树冠开敞的树木。 选择品种多样的一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灌丛和乔木。
广场设计导则
一、广场的尺度
观看活动的最大距离(70-100M),看清 面部表情的最大距离(20-25M)
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
• 广场空间与边围的尺度分析 • 实体高度与距离
– D:H=1,垂直视角45°时,可以看清实体的细部。 – D:H=2,垂直视角27 °时,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 – D:H=3,垂直视角18 °时,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