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下)期末考试考前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考前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向量代数 1、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定义
有大小有方向的线段a
(自由向量) (2)向量的表示
1)),,(z y x a a a a =
, 为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
2)0a a a
=,
其中a 为向量的模(大小),2
22z
y x a a a a ++= 0a 为a
的单位向量,0(cos ,cos ,cos )(,,)y x z a a a a a a a
αβγ==,
)cos ,cos ,(cos γβα为a
的方向余弦,1cos cos cos 222=++γβα
注:若有两点: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向量AB 为 212121
{(),(),()}
A B x x y y z z =--- 2、向量的运算 (1)线性运算
),,(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z y x a a a a λλλλ=
(2)数量积(标积,点积) 1)cos ,
,a b a b a b ϕϕ⋅≡≡(0)ϕπ≤≤
2)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特例:当b a ⊥时,0=⋅b a
(两向量垂直的判据)
(3)向量积(矢积,叉积)
1)0sin c b a c b a ϕ=≡⨯,b a ,与c
为右手螺旋关系
2)()()()x
y z y z z y
z x x z x y y x x
y z
i
j k
a b a a a i a b a b j a b a b k a b a b b b b ⨯==-+-+-
特例:当b a
//时,0=⨯b a ,或z y x z y x z z y y x x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
(两向量平行的判据)
3、两点的间距公式
212212212)()()(z z y y x x d -+-+-=
4、平面π外一点0000(,,)P x y z 到平面π的距离公式:
D
d =
平面π的点法式方程为: 0Ax By Cz D +++= 二、空间解析几何
1、空间曲面与空间曲线 (1)方程
曲面方程 0),,(=z y x F (三元方程)
曲线方程 ⎩⎨⎧==0),,(0
),,(2
1z y x F z y x F 或)(),(),(t z z t y y t x x ===
(2)常见的曲面与曲线
1) 柱面—— 一直线l (母线)沿着一平面曲线C (准线)作平行于一
定直线L 的移动所得的曲面 母线z //轴的柱面: 0),(=y x F
母线y //轴的柱面: 0),(=x z F 母线x //轴的柱面: 0),(=z y F
2) 旋转面—— 一平面曲线(母线)绕着同一平面内的定直线(转轴)旋转
一周所得的曲面
例(,)00z y f y z x =⎧⎨=⎩绕z 不变,旋转曲面0),(22=+±z y x f 3)空间螺旋线
t k z a y a x ωθθθθ====,,c o s ,s i n
4)二次曲面(三元二次方程) )(a 椭球面
122
2222=++c
z b y a x
椭球面与平行于坐标面平面的交线:
→⎪⎩⎪⎨⎧==++1
2222221
z z c z b y a x ⎪⎪⎩⎪⎪⎨⎧==-+-1
2122
22
2122221)()(z z z c c b y
z c c a x ; →⎪⎩⎪⎨⎧==++1
22
22
22
1
y y c z b y a x ⎪⎪⎩⎪⎪⎨⎧==-+-1
2122
22
2122221)()(y y y b b c z y b b a x ; →⎪⎩⎪⎨⎧==++1
22
22
22
1x x c z b y a x ⎪⎪⎩⎪⎪⎨⎧==-+-1
2122
22
2122221)()(x x x a a c z x a a b y 分别为在1z z =,1y y =与1x x =平面内的椭圆。
)(b 抛物面
z q
y p x =+222
2椭圆抛物面; z q
y p x =+-2222双曲抛物面(q p ,同号) 椭圆抛物面与平行于坐标面平面的交线:
⎪⎩⎪
⎨⎧==+112
12122z z qz y pz x 为在1z z =平面内的椭圆;
⎪⎩⎪⎨⎧=-=1212)
2(2y y q y z p x 为在1y y =平面内的抛物线
⎪⎩⎪⎨⎧=-=1212)
2(2x x p x z p y 为在1x x =平面内的抛物线
)(c 双曲面
122
2222=-+c
z b y a x (单叶)
122
2222-=+-c
z b y a x (双叶) 单叶双曲面与平行于坐标面平面的交线:
⎪⎩⎪
⎨⎧=+=+1
22122221z z c z b y a x 为在1z z =平面内的椭圆;
)(1)1()1(1
22122
2212
2b y y y b y c z b y a x ±≠⎪⎪
⎩⎪⎪⎨⎧==---
为在1y y =平面内的双曲线
⎪⎩⎪⎨⎧==±b
y c z a x 0
为一对相交于(0,,0b )的直线;
⎪⎩⎪⎨⎧-==±b
y c
z a x 0
为一对相交于(0,,0b -)的直线; (3)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空间曲线(,,)0:(,)0(,,)0
xOy z
F x y z C H x y
G x y z =⎧−−−−−−−−→=⎨=⎩若投影到坐标平面
两曲面方程消去法向坐标(空间曲线C 关于xOy 面的投影柱面)(,)0
0H x y z =⎧→⎨
=⎩
(空间曲线C 在xOy 面上的投影曲线) 2、平面与直线
(1)平面
0),,(=z y x F (三元一次方程)
表示:1)点法式 0)()()(000=-+-+-z z C y y B x x A
其中),,();,,(0000z y x P C B A n ==
2)一般式 0=+++D Cz By Ax 其中)(000Cx By Ax D ++-=
3)截距式
1=++c
z b y a x 其中c b a ,,为平面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截距
注:01) 通过坐标原点的平面:0=++Cz By Ax ,且没有截距式; 02)x //轴的平面:0=+Cz By ;x c ⊥)(轴的平面:C x = (2)直线
表示:1)对称式
n
z z m y y l x x 0
00-=
-=- 其中方向向量),,();,,(0000z y x P n m l a ==
2) 一般式 ⎩⎨⎧=++=++0
222111z C y B x A z C y B x A
当两平面不平行,即222111::::C B A C B A ≠时,其交线为直线 3)参数式
()()()x x t y y t z z t =⎧⎪
=⎨⎪=⎩
(3)交角
1)两平面βα,间的交角
即两平面法向量),,(),,,(22221111C B A n C B A n ==
间的交角
22
222221
21
21
2121212
12
1c o s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n n n n ++++++=⋅= ϕ
,)2
0(π
ϕ≤
≤
当βα⊥时,0021212121=++↔=⋅C C B B A A n n
; βα//时,22211121:::://C B A C B A n n =↔
;
2) 两直线21,L L 间的交角
即两直线的方向向量),,(),,,(22221111n m l a n m l a ==
间的交角
2222222121212121212121c o s n m l n m l n n m m l l a a a a ++++++=⋅= ϕ,)20(πϕ≤≤
当21L L ⊥时,0021212121=++↔=⋅n n m m l l a a
;
21//L L 时,22211121:::://n m l n m l a a =↔
;
3)直线L 与平面α间的交角
即直线的方向向量),,(n m l a = 与平面法向量),,(C B A n =
间的交角的余角
2
22222s i n n m l C B A Cn Bm Al a n a n ++++++=⋅= ϕ,)20(πϕ≤≤
当α⊥L 时,C B A n m l n a :::://=↔
α//L 时,00=++↔=⋅Cn Bm Al n a
;
第二部分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多元函数的极限 二元函数 ),(y x f z = 若
A y x f Lim y x y x =→),()
,(),(00(确定、有限)
, 则),(y x f 当),(y x 以任意方式(有无穷多种方式)趋于),(00y x 时,极限A 存在。
二、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二元函数 ),(y x f z = 若
),(),(00)
,(),(00y x f y x f Lim
y x y x =→,
则),(y x f 在),(00y x 点连续。
三、多元函数的可导性
二元函数 ),(y x f z =, 多元函数 ,...)
,,(z y x f u = 1、偏导数的定义
二元函数 ),(y x f z =
(1)一阶偏导数
x
y x f y x x f L i m f x z z x x x ∆-∆+≡≡∂∂≡→∆),(),(0
y
y x f y y x f Lim f y z z y y y ∆-∆+≡≡∂∂≡
→∆),(),(0
式中),(),(y x f y x x f z f x x -∆+=∆≡∆,
),(),(y x f y y x f z f y y -∆+=∆≡∆均称为偏增量
(2)二阶偏导数 x y x f y x x f L i m x
z
z x x x xx
∆-∆+≡∂∂≡→∆),(),(022
y y x f y y x f L i m y x z
z x x y xy
∆-∆+≡∂∂∂≡→∆),(),(02 x
y x f y x x f L i m x y z z y y x yx
∆-∆+≡∂∂∂≡→∆),(),(02 y y x f y y x f L i m
y
z
z y y y yy
∆-∆+≡∂∂≡→∆),(),(022 其它多元函数偏导数的定义与上相似
2、多元函数的可导性
若在),(000y x z =点,存在偏导数0
,
z z z z y
z x
z ==∂∂∂∂,则称),(y x f z =在
),(000y x z =点可导。
注:(1)由二元函数可导性的定义可见,),(y x f z =在),(000y x z =点可导,未必在
该点连续;
(2)当一阶偏导数存在且连续时,则(,)z f x y =在(,)x y 处可微;可微必可导,但可导未必可微。
这一点与一元函数不同。
3、隐函数的偏导数
(1)隐函数以一个方程表示的情形 二元函数 0),,(=z y x F
《解法一》利用如下公式求偏导数:
)0(,,
≠-=∂∂-=∂∂z z
y z
x F F F y z
F F x z
;
《解法二》对0),,(=z y x F 两边对自变量x 或y 求偏导数,从而求出:z
x
∂∂或z y ∂∂。
(这与一元隐函数求导数的两种解法相似)
(2)隐函数以方程组表示的情形
(,,,)0(,,,)0F x y u v
G x y u v =⎧⎨=⎩
表明:上述方程组中的四个变量中只有两个独立变量
假如(,,,)F x y u v 、(,,,)G x y u v 在点00000(,,,)P x y u v 的某一邻域内,具有对各个变
量的连续偏导数,且偏导数组成的Jacobi 行列式
(,)(,)F
F F
G u
v J G
G u v u
v
∂∂∂∂∂=
≡∂∂∂∂∂ 在点00000(,,,)P x y u v ,0J ≠,则方程组(,,,)0
(,,,)0
F x y u v
G x y u v =⎧⎨=⎩在点00000(,,,)P x y u v 的某
一邻域内恒能够确定一组连续且具有连续偏导数的函数(,),(,)u u x y v v x y ==,它们满足
1(,)1(,)();();(,)
(,)1(,)1(,)();()(,)
(,)x
v u x
x
v u
x
u v u v u
v u v y
v u
y y
v
u
y u v u v u
v u
v
F F F F
G G G G u F G v F G F F F F x J x v x J u x G G G G F F F F G G G G u F G v F G F F F F y J y v y J u y G G G G ∂∂∂∂=-=-
=-=-∂∂∂∂∂∂∂∂=-=-
=-=-∂∂∂∂
4、复合多元函数的偏导数
若(,,),(,),(,),(,)z f u v w u u x y v v x y w w x y ====,则表明: 二元复合函数[(,),(,),(,)]z f u x y v v x y w w x y ===具有: 三个中间变量:,,u v w ;二个最终自变量:,x y
二元复合函数z 有两个对最终自变量(,)x y 偏导数公式,每个偏导数公式中包含三
项,即
;z f u
f v f w x u x
v x w x
z f u f v f w y u y
v
y
w y
∂∂∂∂∂∂∂=⋅+⋅+⋅∂∂∂∂∂∂∂∂∂∂∂∂∂∂=⋅+⋅+⋅∂∂∂∂∂∂∂ 终上所述,偏导数的公式数=最终自变量的数目;每个偏导数公式包含的项数=
中间变量的数目
注:(1)当某个最终自变量既是最终自变量又是中间变量时,必须要分清不同场
合的不同身份,例如
(,,(,))u f x y z x y =,这是一个二元复合函数,
最终自变量有两个:,x y ;中间变量有三个:,,x y z
因此,偏导数公式有两个,每个偏导数公式中含三项:即
''1310''
2301u f x f y f z f f z z f f x x x y x z x x z x x u f x f y f z f f z z f f y x y y y z y y z y
y ←→←→←→←→∂∂∂∂∂∂∂∂∂∂∂⎧=⋅+⋅+⋅=+⋅≡+⎪∂∂∂∂∂∂∂∂∂∂∂⎪⎨∂∂∂∂∂∂∂∂∂∂∂⎪=⋅+⋅+⋅=+⋅≡+∂∂∂∂∂∂∂∂∂∂∂⎪⎩
(2)复合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求算有两种算法:
1)按照上述算法求算偏导数;
2)先将中间变量与最终自变量的函数关系代入多元复合函数,使其直
接成为多元函数,再求偏导数
5、多元函数的全微分
(1)二元函数(,)z f x y =在考察点(,)x y 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z f x y =的偏
导数
z z
x y
∂∂∂∂、在考察点(,)x y 存在且连续 (2)多元函数的全微分的表示 二元函数 ),(y x f z = dy y
z dx x z dz ∂∂+∂∂=
三元函数 ),,(z y x f u = dz z
u dy y u dx x u du ∂∂+∂∂+∂∂=
(3)(,)(,)P x y dx Q x y dy +在区域G 内为某一二元函数(,)u x y 的全微分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1)区域G 是一个单连通区域;
2)
P Q
y x
∂∂=∂∂在G 内处处成立 若已知(,)(,)P x y Q x y 、,且都满足(,)(,)(,)P x y dx Q x y dy du x y +=的充分必要
条件,则可以通过下列步骤求得(,)u x y 的形式:
1)(,)(,)();
(,)2)(,)()
(,)
u x y P x y d x
g y u x y Q x y g y u x y y
=+∂=−−−−→→∂⎰通过比较 四、多元函数的极值
二元函数的极值 ),(y x f z =
若),(y x f z =在 ),(000y x z =点可导,则极值点必为驻点: ,0),(00=y x f x 0),(00=y x f y ; 且
其中),(),,(),,(000000y x f C y x f B y x f A yy xy xx ≡≡≡ 注:条件极值问题
目标函数),(y x f z =,约束条件0),(=y x ϕ
引入Lagrange 函数),(),(y x y x f L λϕ+=, (其中λ称为不定乘数(子)) 求可能极值点(00,y x ):
求解下列方程组
⎪⎩
⎪
⎨⎧==+==+=0),(00
y x f L f L y y y x x x ϕλϕλϕ
得),(00y x 。
在仅有一个可能极值点的情况下,该点也就是真正的极值点;在有多个可能极值点的情况下要逐一讨论。
上述做法可推广到三元或三元以上的多元函数情形,也可以推广到多个约束条
件的情形
注:在有些问题中。
我们可以将条件极值问题变换成无条件极值问题处理,具体步
骤如下:利用约束条件,将自变量y 化成另一自变量x 的函数,然后代入目标函数z ,这样)](,[x y x f z =,成为自变量仅为x 的复合函数了。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其它应用
1、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方程
空间曲线:(),(),()x x t y y t z z t Γ=== (参数形式)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线的切线方程为
)()()(00
0000t z
z z t y y y t x x x -=-=- 式中切线向量为))(),(),((000t z t y t x
τ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线的法平面方程为
0))(())(())((000000=-+-+-z z t z y y t y x x t x
2、空间曲面的法线与切平面方程
空间曲面:(,,)0F x y z ∑= (隐函数形式)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面的法线方程为
00
00P
z P y P x F z z F y y F x x -=-=- 式中法线向量为),,(0
P z
P y
P x
F F F n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面的切平面方程为
0)()()(0000
=-+-+-z z F y y F x x F P z
P y
P x
注:若空间曲面给出的是显函数形式:(,)z f x y =,则可将显函数形式化成隐函数
形式处理,即(,,)(,)0,F x y z f x y z =-=
,,1x
x
y
y
z
P P P P P F f F f F ===-
于是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面的法线方程为
001x y
P P x x y y z z f f ---==
- 过定点),,(0000z y x P 的空间曲面的切平面方程为 0
000()()()0
x
y
P P f x x f y y z z -+---= 3、方向导数与梯度
(1)方向导数
如果三元函数(,,)u f x y z =在考察点0000(,,)P x y z 可微,则函数(,,)u x y z 沿一定方
向(cos ,cos ,cos )l αβγ的方向导数为
00000
00
00
00(,,)
(,,)
(,,)
(,,)
(,,)
c o s c o s c o s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f x y z f
f
f
l x
y z
αβγ∂∂∂∂=
+
+
∂∂∂∂ (2)梯度
如果三元函数(,,)u f x y z =在考察点0000(,,)P x y z 可微,则函数(,,)u x y z 在考察
点0000(,,)P x y z 的梯度为
(,,)
(,,)
(,,)
000000000(,,)(,,)(,,)
(,,)
(,,)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f x y z f x y z f x y z gradf x y z f x y z i j k
x
y
z
∂∂∂≡∇=
+
+
∂∂∂ 注:1o 梯度是向量,方向导数是数量; 2o 梯度方向是函数空间变化最快的方向
3o 函数(,,)f x y z 在考察点0000(,,)P x y z 沿某个方向(cos ,cos ,cos )l αβγ的方向
导数与函数在该点梯度的关系是 ;
00
00(,,)
(,,)
0000
0000(,,)
(,,)(,,)c o s (
,,)c o s (,,)c o s x y
z x y z x y
z f x y z g r a d f x y z l
l f x y z f
x y z f x y z α
βγ∂=⋅=∂=++
第三部分 重积分
一、不定积分
二元函数 ),(y x f z =
⎰⎰+=+=)(),(),(),(),(),(2
1
x h y x F dy y x f y g y x F dx y x f
二、定积分 1、定义
二元函数 ),(y x f z =, (,)x y D ∈平面积分区域
max 0
1
(,)(,),({})n
k
k
k k k D
f x y d Lim f λ
σξησλσ→=≡∆=∆∑⎰⎰
2、几何意义
以曲面),(y x f z =为曲顶的曲顶柱体的体积 3、二重积分的计算
(1)在直角坐标中 面元dxdy d =σ
1)先对y 再对x 积分
作x x =的直线(在该直线上x 不变)
21()()
(,)(,)b
y x a
y x D
f x y d dx f x y dy σ=⎰⎰
⎰⎰
其中)(),(21x y x y 为x x =直线与积分(简单)
区域D 所交的先对y 积分时的积分下限与上限
2)先对x 再对y 积分
作y y =的直线(在该直线上y 不变)
21()
()
(,)(,)d
x y c
x y D
f x y d dy f x y dx σ=⎰⎰
⎰⎰
其中)(),(21y x y x 为y y =直线与积分(简单)区域D 所交的先对x 积分时
的积分下限与上限
(2)在极坐标中 面元θρρσd d d =
c o s ,s i n
x y ρθ
ρθ== 1)先对ρ再对θ积分
21()
()
(,)(,)D
f d d f d β
ρθα
ρθρθσθρθρρ=⎰⎰
⎰⎰
其中)(),(21θρθρ为θθ=射线与积分(简单)
区域D 所交的先对ρ积分时的积分下限与上限 2)先对θ再对ρ积分
21()
()
(,)(,)b
a
D
f d d f d θρθρρθσρρρθθ=⎰⎰
⎰⎰
其中)(),(21ρθρθ为ρρ=圆弧与积分(简单) 区域D 所交的先对θ积分时的积分下限与上限
注:(1)在什么情形下,需要对积分区域进行分区?
1)若积分区域本身就是非简单区域时;
2)虽然积分区域是简单区域,但是当在(,)a b 内作直线x x =(或者在(,)c d 内作直
线y y =)时,该直线移动时,涉及到的12(),()y x y x (或者12(),()x y x y )不同
时。
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选择适当的积分次序就会避免分区问题的产生。
(2)如何改变二重积分的次序?
1)根据题给的积分次序先确定积分区域D ; 2)确定积分区域中曲线交点的坐标; 3)改变积分次序。
(3)何时用极坐标计算?
被积函数),(y x f 或积分区域D 中出现)(22y x +因子时,用极坐标积分比较方便。
4、三重积分的计算
三元函数 ),,(z y x f u = G z y x ∈),,( (1)在直角坐标中 体元dxdydz dV = ()a “先一后二”的积分
21(,)
(,)
(,,)(,,)xy
z x y xy z x y G
D f x y z dV d f x y z dz σ=⎰⎰⎰
⎰⎰⎰
(先对z 积分,后对(,x y )积分)
21(,)
(,)
(,,)(,,)yz
x y z yz x y z G
D f x y
z dV d f x y z dx σ=⎰⎰⎰⎰⎰⎰
(先对x 积分,后对(,y z )积分)
21(,)(.)
(,,)(,,)zx
y z x zx y z x G
D f x y z dV d f x y z dy σ=⎰⎰⎰
⎰⎰⎰
(先对y 积分(,z x )积分)
其中,,xy yz zx D D D 分别为积分区域G 在xoy 平面,yoz 平面与zox 平面上的投影。
()b “先二后一”的积分
(,,)(,,)z
d
c
G
D f x y z dV dz f x y z dxdy =⎰⎰⎰
⎰⎰⎰
注:当(,,)()f x y z g z =时,用这种积分方法比较简捷。
(2)在球面坐标中 体元2sin dV r dr d d ϕϕθ=
s i n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x r y r z r ϕθϕθϕ=⎧⎪
=⎨⎪=⎩
()
(,)
20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G
f x y z dV d d f r r r r dr θϕθρθϕθϕϕϕθϕθϕ=⋅
⋅⎰⎰⎰⎰
⎰
⎰
(πθπϕ2,max max ==)
(3)在柱面坐标中 体元dz d d dV θρρ=
c o s s i n
x y z z ρθρθ=⎧⎪
=⎨⎪=⎩
2211()
(cos ,sin )
max ()
(cos ,sin )
(,,)(cos ,sin ,),(2)
z G
f x y z dV d d f z dz β
ρθρρθρθα
ρθρθρθθρρρθρθθπ==⎰⎰⎰
⎰⎰
⎰
注:当被积函数或积分区域中出现)(222z y x ++因子时,用球面坐标积分比较
方便;出现)(22y x +因子时,用柱面坐标积分比较方便。
第四部分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一、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曲线积分
(1)对弧长的曲线积分(无向曲线) ⎰=L
ds y x f I ),(
其中弧元dt dt
dz
dt dy dt dx dz dy dx ds 222222)()()()()()(++=++= 有三种计算方法(对平面曲线):
a) 对显式函数 ()y y x = 或者()x x y =
ds =
或者ds =
[,(b
a I f x y x =⎰
或者[(),d c I f x y y =⎰
b) 对参数式函数 ()
()x x t y y t =⎧⎨=⎩
ds = ,)()(
)](),([22dt dt
dy
dt dx t y t x f I ⎰+=β
α
)c 在极坐标下
ds θ=
[(),,I f β
α
ρθθθ=⎰ 注:1o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下限一定小于上限
2o 如果是积分曲线是空间曲线,可以此推广。
特别是当空间曲线是参数形式时,
dt dt
dz
dt dy dt dx ds 222)()()(
++= (2)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对有向曲线)
dz z y x R dy z y x Q dx z y x P I L
),,(),,(),,(++=⎰
或者
dt
dt
dz
t z t y t x R dt dt dy t z t y t x Q dt dt dx t z t y t x P I )](),(),([)](),(),([)]
(),(),([++=⎰β
α
注: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向量表示
因向量)},,,(),,,(),,,({z y x R z y x Q z y x P A =
,
矢径元},,{dz dy dx r d =
因此,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也可表示为:
⎰
⋅=L
r d A I
2、曲面积分
(1)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对无向曲面) (,,)I f x y z d
∑
=∑⎰⎰ 计算的一般方法:将对空间曲面的积分变换成曲面在某个坐标面上投影的二重积分 1)将∑投影到xoy 坐标面,投影为xy D ,(,)z z x y = ⎰⎰++=
xy
D y x dxdy z z y x z y x f I 2
21)]
,(,,[
2)将∑投影到zox 坐标面,投影为zx D ,(,)y y z x = ⎰⎰++=
zx
D x z dzdx y y z x z y x f I 2
21)]
),,(,[
3)将∑投影到yoz 坐标面,投影为yz D ,(,)x x y z =
⎰⎰++=
yz
D z y dydz x x z y z y x f I 221)]
,),,([
(2)对坐标的曲面积分(对有向曲面)
d x d y
z y x R d z d x z y x Q dz dy z y x P I ),,(),,(),,(++=⎰⎰∑
其中∑是有向曲面,曲面的方向用曲面的法线方向表示,对一般曲面有上侧与下侧
(对z 轴)或者前侧与后侧(对x 轴),再或者右侧与左侧(对y 轴)之分;对封闭
曲面有外侧与内测之分。
注:1o 曲面的上侧与下侧是对z 轴而言的,上侧是指cos 0γ>,投影到z 轴上为“+”; 下侧是指cos 0γ<,投影到z 轴上为“-”;但是,对x 轴而言,前侧投影为“+”,
后侧投影为“-”,对y 轴而言,右侧投影为“+”, 左侧投影为“-”。
因此在题给曲面上侧或下侧的情形下,必须折算到x 轴或y 轴,是前侧还是后侧或者
是右侧还是左侧
2o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向量表示
因向量)},,,(),,,(),,,({z y x R z y x Q z y x P A =
有向曲面元{,,}y x z d d d d dydz dzdx dxdy ←∑→←∑→←∑→
∑=
因此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也可表示为:
⎰⎰∑
∑⋅= d A I
其意义为:向量A 通过曲面∑的通量
二、格林公式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
1、格林公式(对闭合平面曲线的坐标的曲线积分成立)
=()L
L D Q P
Pdx Qdy dxdy x y ∂∂+-∂∂⎰⎰⎰(正向) 条件:平面曲线L 分段光滑,(,)(,)P x y Q x y 、在L D 上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 正向是指:沿L 方向绕行,L D 在其左边
2、对坐标的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若在单连通区域D 内
y
P
x Q ∂∂=∂∂处处成立,则对坐标的平面积分与路径无关,即
⎰
⎰+=+ab
L b
a Qdy Pdx Qdy Pdx ,或者
0=+⎰L
Q d y P d x
3、高斯公式(对闭合空间曲面坐标的曲面积分成立)
()
(
)P Q R
Pdydz Qdzdx Rdxdy dv x y z
∑Ω
∂∂∂++=++∂∂∂⎰⎰⎰⎰⎰外侧 条件:∑为分片光滑曲面,R Q P ,,具连续的一阶偏导数
注:高斯公式的向量表示:
因向量)},,,(),,,(),,,({z y x R z y x Q z y x P A =
有向曲面元},,{dxdy dzdx dydz d =∑
向量A 的散度为 },,
{z
R
y Q x P A A div ∂∂∂∂∂∂=⋅∇≡ ,故高斯公式也可表示为: ⎰⎰⎰⎰⎰∑
Ω
=∑⋅dv A div d A
4、*斯托克斯公式(对闭合空间曲线的坐标的曲线积分成立)
=()
()()R Q
P R
Q P P d x Q d y
R d z d y d z d z d x d x d y
y z z x x y
Γ
Γ∑∂∂∂∂∂∂++-+-+-∂∂∂∂∂∂⎰
⎰⎰(正向)
条件:空间曲线Γ分段光滑,(,,)(,,)(,,)P x y z Q x y z R x y z 、、在曲面∑(连同边界Γ)上有连续的偏导数
正向是指:右手四指沿Γ的方向绕行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与∑的法向一致。
可见,格林公式是斯托克斯公式在二维情形下的特例 注:1o 斯托克斯公式的向量表示:
因向量)},,,(),,,(),,,({z y x R z y x Q z y x P A =
有向曲面元{,,d dydz dzdx ∑=
}dxdy ,向量A 的旋度为 {(),(),()}R Q P R Q P
rotA A y z z x x y
∂∂∂∂∂∂≡∇⨯=-
--=∂∂∂∂∂∂, i j k x y z P
Q
R
∂∂∂=∂∂∂ 故斯托克斯公式也可表示为:
()A d A d Γ
Γ
∑⋅Γ=∇⨯⋅∑⎰
⎰⎰
2o 格林公式是斯托克斯公式的特例,即当闭合曲线为平面闭合曲线时,向量
{,,}
{,},{,,}A P Q R A P Q d d y d z d z d x d x d y d S d x d y k
=→=∑=
→=
,
()Q P
A k x y
∂∂∇⨯=-∂∂ ,因此, 左边:
Pdx Qdy Rdz Pdx Qdy Γ++→
+⎰
⎰
(正向)
L (正向)
右边:
(
)()()()L D R Q P R Q P Q P dydz dzdx dxdy dxdy y z z x x y x y
Γ
∑∂∂∂∂∂∂∂∂-+-+-→-∂∂∂∂∂∂∂∂⎰⎰⎰⎰
于是斯托克斯公式→格林公式: (
)L
D Q P
Pdx Qdy dxdy x y
∂∂+=-∂∂⎰⎰⎰L (正向)
第五部分 常微分方程
一、微分方程的概念 1、微分方程的定义
含)(,...,'',',,n y y y y x 的方程:0),...'',',,()(=n y y y y x F 2、微分方程的概念
(1)方程阶数—方程中函数对自变量导数的最高阶数 (2)方程的通解—满足微分方程且含积分常数的函数 方程的特解—满足微分方程且不含积分常数的函数 二、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1、可分离变量型
若)()(y g x f dx dy
=,即方程中不含y x ,的交叉项时,
C dx x f y g dy
+=⎰⎰)()(
2、齐次方程
若 )(x
y f dx dy = 令,x y
u =则dx du x
u y ux y +==',
,)()(u f x
y
f =
⎰
⎰+=-C dx x
u u f du 1
)(,
即对新函数u 与变量x 而言,方程为可分离变量型了!
3、线性微分方程
若 )()(x Q y x P dx dy =+ (其中y dx
dy
,的幂次均为一次)
通解为 ])([)()(⎰+⎰⎰
=-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相应地有
)()(y Q x y P dy
dx
=+ 通解为 ])([)()(⎰+⎰⎰
=-C dy e y Q e x dy
y P dy y P 4、全微分方程
若 (,)(,)0P x y dx Q x y dy +=, 且 y x P Q =,则方程为全微分方程 此时,必存在一函数(,)u x y :(,),(,)x y u P x y u Q x y ==,
0(,)0,(,)x y u dx u dy du x y
u x y C +=⇒==
注:一般用观察法求出(,)u x y ;也可以用积分求出(,)u x y : 由(,)(,)(,)()...(1)x u P x y F x y P x y dx g y =→=+⎰ 再对(1)式两边对y 求偏导数:()
(,)(,)...(2)y dg y u P x y dx Q x y y dy
∂=
+=∂⎰ 比较(2)式两边,求得()(,)(,)()g y u x y P x y dx g y →=+⎰ 5、伯努利方程
()()(0,1)
n dy
P x y Q x y n dx
+=≠ 是一非线性的微分方程 令1n z y -=,(1)n
dz dy
n y dx dx
-=- (1)()(1)()
dz
n P x z n Q x dx
+-=- 是一关于(,)z x 的线性的微分方程,可利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公式求出()z x ,
再求出y =
三、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1、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1))(''x f y =
⎰⎰++=21)()(C x C dx x f x y (2))',(''y y f y = 令'y P =,dy
dP P
y ='' ),(P y f dy
dP
P
=,当且仅当 )()(),(21P f y f P y f =时,方程为分离变量型 (3))',(''y x f y =
令'y P =,dx
dP y =''
),(P x f dx
dP
=,当且仅当 )()(),(21P f x f P x f =时,方程为分离变量型 2、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1)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这里齐次的含义:非齐次项为零) ''0y p y q y ++= 其中21,a a 为常数 特征方程: 20p q ρρ++=
特征根:ρ=
1)21ρρ≠ 两不等的实根24p q ↔> x x e C e C y 2121ρρ+=→ 2)122
p
ρρ==-
两相等的实根24p q ↔= 2
12()p x y C C x e
-→=+
3)βαρβαρi i -=+=21, 一对共轭的复根24p q ↔<
其中,2p
αβ=-=
x e x C x C y αββ)sin cos (21+=→
(2)二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
''()y p y q y f x +
+= 其通解为*y y y =+ (线性方程解的架构)
其中y 为对应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称为余函数(或称补函数) ()y x : '''0y py qy ++=,特征根:12,ρρ *y 为非齐次方程的特解。
*()y x : *''*'*()y py qy f x ++= 1)
()()x m f x P x e λ=
其中()m P x 为x 的m 次多项式,λ为常数 则*()x y Q x e λ= 12(),a λρρ≠
则()()*()x m m Q x Q x y Q x e λ=→=; 1()b λρ=或2ρ 单根
则()()*()x m m Q x xQ x y xQ x e λ=→=; 12()2
p
c λρρ===-
等根 则22()()*()x m m Q x x Q x y x Q x e λ=→=
此时()m Q x 中各项系数代入方程后比较方程两边x 同次幂前的系数而确定。
2)()[()cos ()sin ]x l n f x e P x x P x x λωω=+
其中()()l n P x P x 、分别为x 的l 次多项式与n 次多项式
则 (1)
(2)*[()c o s ()s i n ]
k m
m y x R x x R x x ωω=+ 其中(1)(2)
m m R R 、均为m 次多项式,max{,}m l n =
而k 值:()0,a k = 当12i λωρρ±≠、; ()1,b k = 当12i or λωρρ±=
而(1)(2)()()m
m R x R x 、中各项的系数通过比较两边x 同次幂前的系数确定。
第六部分 无穷级数
一、常数项级数(简称数项级数) 1、级数收敛的定义
无穷级数
......211++++=∑∞
=n i i
u u u u
每项均为“数”
部分和∑=++==n
i n i n u u u u S 1
21...,
若S u u u S Lim n n n =++++=∞
→......21(确定、有限),则级数收敛,反之,级数发散
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0=∞
→n n u Lim ,但不充分。
2、正项级数 ,...)
2,1(,
0=≥n u n (1)审敛准则
1)第一比较准则(用考察级数与已知敛散性的标准级数比较) 若有两正项级数∑∑n
n n
n v u ,,且,...)2,1(=≤n v u n n ,则
)(a 若∑n
n v 收敛,∑n
n u 必收敛(大敛小必敛);
)(b 若∑n
n u 发散,∑n
n v 必发散(小散大必散)。
2)第二比较准则(用考察级数与已知歛散性的标准级数比较) 若有两正项级数∑∑n
n n
n v u ,,且0>=∞
→λn
n
n v u Lim
, 则两级数有相同的敛散性
3)一数项级数去掉、增加、改变前有限项或乘以一实数而得到的新级数与原级
数的敛散性相同
4)达朗贝尔准则(检比法或比值法)(考察级数自身比较) 若有正项级数∑n
n u ,且λ=+∞
→n
n n u u Lim
1
存在,则 当1<λ,级数收敛;当1>λ,级数发散。
注:)(a 若1=λ,则需用它法判别;
)(b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M S n ≤(上有界)
5)柯西准则(检根法或根值法)(考察级数自身比较)
若有正项级数∑n
n u ,且λ=∞
→n n n u Lim 存在,
则当1<λ时,级数收敛;1>λ时,级数发散。
1、一般数项级数 )1......(...21++++=∑n n n
u u u u
其中n u 或者,0≥或者0≤
)2....(...21++++=∑n n
n
u u u u
若(2)收敛,则(1)必收敛,这种收敛称为“绝对收敛”; 若(2)发散,而(1)收敛,这种收敛称为“条件收敛”。
4、交错级数
......)1(...)
1(1211
+-++-=---∑n n n
n n u u u u ,其中0,...)2,1(>=n u n
审敛准则——莱布尼茨准则
若1)......21>>>>n u u u ;2)0=∞
→n n u Lim 则交错级数收敛
5、常见的收敛级数与发散级数(重要!必须记熟!!)
(1)等比级数
(120)
+++++=-∞
=∑n n n
aq aq aq a aq
当1<q 时,级数收敛,且收敛于q
a
S -=1;当1≥q 时,级数发散 (2)调和级数
∑∞
=+++++=1
...1...312111n n n 发散 (3)p 级数
∑∞
=+++++=1
...1...312111n p p p p n n 当1>p 时,级数收敛;当01p <≤时,级数发散 (4)交错级数特例
∑∞
=--+-+-+-=-1
11
...1
)1(...312111)1(n n n n
n 级数收敛(条件收敛) 注:两个数项级数通项代数和构成的级数的敛散性
1o
若1n n u ∞=∑收敛,1n n v ∞=∑收敛,则1()n n n u v ∞
=±∑也收敛;
2o
若1n n u ∞
=∑收敛,1n n v ∞
=∑发散,则1()n n n u v ∞
=±∑必发散;
3o
若1
n n u ∞
=∑发散,1
n n v ∞
=∑发散,则1
()n n n u v ∞
=±∑可能发散,也可能收敛。
二、函数项级数
1、幂级数的定义——每项均为幂函数
20120......n
n
n n
n a x
a a x a x a x ∞
==+++++∑ 或
20120
()
()()...()...n
n n
n n a x a a a x a a x a a x a ∞
=-=+-+-++-+∑
2、幂级数的审敛准则
(1)第一定理——阿贝尔定理
1)若00≠=x x 时,幂级数01n
n n a x ∞
=∑收敛,则0x x <之所有x ,均使
n
n n a x
∞
=∑收敛;
2)若0'0≠=x x 时,幂级数01
'n
n n a x ∞
=∑发散,则0'x x >之所有x ,均使
0n
n n a x
∞
=∑发散。
(2)第二定理
设0
n n n a x ∞
=∑对某一区域之x 收敛,必存在一收敛半径)0(>R ,当R x <,
即R x R <<-时,级数收敛;当R x >,即R x R x >-<,时,级数发散,而 在R x ±=两端,需另作讨论。
(3)对不缺项的幂级数(即系数0,1,2,...n a n ≠=)而言,收敛半径为
1
n n n a
R L i m a →∞+= (确定、有限)
注:1o
对1
()n
n n a x a ∞=-∑,可令11
n n n t x a a t R ∞
==-→→→∑x 的收敛区间
其中1R 为以t 为自变量的收敛半径。
2o
对21n
n n a x ∞
=∑一类的缺项级数,可令R R t C x t n n n →→→=∑∞
=11
2
'
其中1'R 为以t 为自变量的收敛半径,而R 为以x 为自变量的收敛半径 3o
对21
1n n n a x
∞
+=∑一类的缺项级数,与21
n n n a x ∞
=∑的收敛半径相同。
3、幂级数的性质
若幂级数在),(R R - 内收敛,则
(1)和函数∑∞
==0)(n n n x C x S 在敛区),(R R -内逐点连续且可导;
(2)和函数的导数∑∞
=-=1
1
)('n n n x
nC x S 与和函数∑∞
=n
n n x C x S )(有相同的敛区与收
敛半径;
(3)和函数的积分∑⎰
∞
=++=01
11)(n n n x x C n dx x S 与和函数∑∞
=n
n n x C x S )(有相同的敛
区与收敛半径。
4、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若函数)(x f 连续且存在任意阶导数,则)(x f 可展开成泰勒级数或麦克劳林级数 (1)泰勒级数
...))((!
1
...))((''!21))((')()()(2+-++-+
-+=n n a x a f n a x a f a x a f a f x f (2)麦克劳林级数)0(=a ...)0(!
1...)0(''!21)0(')0()()(2++++
+=n n x f n x f x f f x f 注:若将函数)(x f 展开成()x a -的幂级数,则首先要凑出一个()x a -的因子,然后再
利用诸如101
1,(11)1n
n n n x x x x ∞∞
-====-<<+-∑∑的已知公式,作相应的变量对应即可。
5、常见函数的麦克劳林级数 (1)x e
∑∞
==+++++=02!
...!...!21n n
n x
n x n x x x e , )(+∞<<-∞x (2)x sin
∑∞=+++-=++-+-+-=01
21253)!
12()1(...)!12()1(...!5!3sin k k k k k k x k x x x x x ,)(+∞<<-∞x
(3)x cos
∑∞=-=+-+-+-=0
2242)!2()1(...)!2()1(...!4!21cos k k
k k k k x k x x x x , )(+∞<<-∞x
(4))1ln(x +
∑∞
=--<-=+-+-+-=+1
1132)1(,)1(...)1(...32)1ln(n n n n n x n x n x x x x x
*(5)
x
-11 21
01
11.....(1)1n n
n n n x x x x x x x ∞∞
-===+++++==<-∑∑
(6)2110
11...(1)...(1)(1)1n n
n n n x x x x x x ∞--==-+-+-+=-<+∑
6、*函数展开成Fourier 级数
(1)若)(x f 为π2的周期有界函数,在],[ππ-上至多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与极值
点,则)(x f 可在],[ππ-上展开成],[ππ-级数
(1) 若x 为)(x f 的连续点
∑∞
=++=
1
)s i n c o s (2)(n n n nx b nx a a x f 其中dx nx x f a dx x f a n ⎰⎰-
-
=
=
π
ππ
π
π
πcos )(1
,
)(1
0,
,...)2,1(,
sin )(==⎰-n dx nx x f b n π
π
(2) 若x 为)(x f 的间断点
)]0()0([2
1
)(++-=x f x f x f
(3) 若x 为区间的两端点
)]0()0([2
1
)(-++-=ππf f x f
注:若)(x f 为仅定义于],0[π的函数,则对)(x f 可作偶延拓或奇延拓:
1)偶延拓
∑∞
=+=
1
c o s 2)(n n nx a a x f 其中 ,...)
2,1(,c o s )(2
,
)(2
0==
=
⎰
⎰
n dx nx x f a dx x f a n π
π
π
π
2)奇延拓
∑∞
==1sin )(n n nx b x f
其中
,...)2,1(,sin )(2
==
⎰
n dx nx x f b n π
π
(2)若)(x f 为2l 的周期有界函数,满足收敛定理的条件,则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为
01()(c o s s i n ),()
2n n n a n x
n x
f x a
b x C l
l
ππ∞==++∈∑
其中 1()c o s ,(0,1,2,...)
l n l n x
a f x dx n l l
π-=
=⎰
1()sin ,(0,1,2,...)1
{()[()()]}
2l n l n x
b f x dx n l l
C x f x f x f x 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