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输出端分成2段,对输出电源采集信号,通过信号指示灯可以方便看到电源是否供电正常。2台整流设备通过SLM 端子X101进行信号传输,1#整流器采用CU320控制器,同时对
1#和2#整流器进行数据同步分析。启停控制来自继电器K001和K004的辅助触点,作为控制的输入点来控制总电源,设置参数P795.1,可以在r722.1中监测出输入的状态。K061和K062继电器分别作为故障和运行的输出控制,通过设定变频器参数连接器P728.8、728.9、P748.8、P748.9、P738、P739来输出。
直流母线所带的逆变器驱动设备进行分段,主、副小车切换,副小车编码器反馈的信号通过信号分配板返回到副小车逆变器,切换后副小车编码器信号返回到2#主小车逆变器。主、副起升也同样可以切换。
通信设置上,通过DP(Decentralized Periphery,分布式IO)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来接收PLC传送的数据进行速度、启停等控制,PLC接收司机室的档位速度指令,电机有速度编码器,通过S120变频器的SMC30反馈实时速度,形成速度闭环控制。其他指令也通过PLC执行和进行状态监控。
3联锁保护控制设计
天车设计除通用的PLC和变频器的指令信息通讯完成动作和监控环节,更重要的是保护联锁设计,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
在司机室S081、本地S091、远程K801都能够进行急停操作,并且急停继电器送信号给1#整流CU320控制单元,可以及时断电,选用K004作为双保险。在制动器的控制上,通过CU320的K062运行信号和K002急停信号共同控制制动器的总电源给定
K071,使得紧急状态下的制动和驱动可以同步停止。
4结束语
根据现场使用要求,利用S120变频器构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共用母线控制,快速切换,减少电机启动的大电流、大电压对电机及回路元器件的损害,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快故障处理时间。保护联锁设计考虑全面,从供电联锁、到逆变控制和制动器联锁上都进行同步设计,达到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大连美恒电气有限公司.THYROMAT-BCD数字式(交流可控硅)调压调速控制装置用户手册[S].大连:2010.
[2]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吴守箴,臧英杰.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Wang Ping,Yi Chao.Design of energy saver fr fuzzy controller of pumping unit[J].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2003,27:106-108.
[5]文小灵,易先军.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及算法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29(2):1-2.
〔编辑毕来金〕
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赵小慧
(天津市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取得良好发展,支架类零件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都有明显提升,提高零件应用性能。围绕支架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提高零件操作性和稳定性为主,不断改进这类零件的加工流程,以便突出支架类零件的应用优势,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支架类零件;加工工艺;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G51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21/ki.issn1001-0599.2019.07D.111
0引言
支架类零件具有耐磨性、高强度的优点,在汽车、机械变速箱等机械制造上有较好运用,能为机械制造提供需要的零件支持。这类零件的制作工艺流程简单,但是在细节上还要利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为提高零件制作质量,要加大对支架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的研究,确保各个机械零件加工环节的顺利开展。
1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进行支架类零件加工时,通常采用HT200材料,这类材料有较好减震性和耐热性,能满足支架类零件加工需求。实际进行支架零件制作时,要做好零件工艺性分析、毛坯制作方法的选择、确定工艺流程、准备制作设备、明确切削用量等工作。好的零件结构要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性要求,结合零件使用需要确定加工方案,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简化加工程序。在加工工艺选择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原材料性质;②适当的加工设备。生产量较大时,应选择高效率加工设备,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小型零件加工中,可选择普通加工设备;③根据加工表面质量要求,确定加工方法[1]。支架类零件制作是集中多个工序的加工工艺,需要科学制定制作路线,确保零件制作质量。在零件工艺路线设计上,可制定以下加工流程:铸造-时效处理-铣面-钻孔-镗孔-沟槽-质检-入库。实际生产制造中,可根据零件加工特点适当调整加工工序,确保加工路线设计合
理化。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7(下)
2确定加工余量和毛坯余量
2.1确定加工余量
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时,要确定好加工余量,以便达到要求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和标准精度。常见的加工余量判断方法有:①经验法。由经验丰富的加工人员估计加工余量;②查表修正法。首先根据加工经验和理论知识得到有关数据并制成表格,之后在操作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改正表格数据;③分析计算法。利用加工资料与计算公式求得加工余量。对比分析以上加工余量确定方法,其中经验估算法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根据计算公式确定加工余量相对合理,但是因为切削条件的变化,限制这一方法的运用。而查表修正法是结合零件制作实际情况并通过计算判断加工余量的,相对较为准确,在实际零件生产中有较好应用。例如,在铣削加工环节,可根据机械加工有关数据资料,查表得到工件半精铣环节需要保留1.5mm 的加工余量,总加工余量为7.5mm,这时需要在粗铣环节保留6mm的加工余量。
2.2确定毛坯余量
支架类零件加工时,还需要确定好毛坯余量,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考虑到支架类零件以中批生产为主,首先要进行锻铸件的分析,为生产加工流程的改进提供借鉴,达到控制加工成本的目的。其次,需要综合考虑零件形状尺寸、力学性能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铸造方法。在毛坯余量确定方面,应按照锻铸件分析结果,根据铸造最大尺寸和铸造面公称尺寸,并结合机械加工工艺相关标准,确定毛坯余量。另外,可根据支架类零件各个加工环节产生的切削余量,求得毛坯余量,去除金属厚度后便能得出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
3支架类零件机械的工装设计
3.1定位和定位误差分析
在进行专用夹具的工装设计时,需要做好定位和定位误差分析工作,操作人员在了解定位误差后,再次选择专用夹具的规格,避免在夹具定位时出现和标准位置不符合的现象。为固定加工设备,可采取定位销和支撑板定位的方式,限制夹具自由度,在对底面支撑板限制自由度进行确定时,要保留2个自由度在两端的支撑板,自由度限制数量为3个。
3.2夹具体
在工件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利用到夹具体,要想保证加工零件满足使用要求,需要针对机床固定和工件装卸进行设置,以便满足零件使用要求。因此,进行工装设计时,要保证夹具体操作灵活,并且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性能,使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很好完成拆卸或安装操作,以便发挥夹具体作用。这些加工工件的尺寸和结构都能保持较好性能,并且在加工细节上要从有关规定着手,保证整个加工制作的合理化,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同时在零件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排除碎屑,以便保证零件性能稳定性。
3.3夹紧机构
进行夹紧机构的规格设置时,需要保证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加工工件能固定在支撑架上,以便保证加工精度,是工件制作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进行夹紧结构工装设计时,操作人员要合理设置夹紧方向,通常和加工构件刚度最大的方向相一致,减少夹紧力作用下工件的形变程度,以便正常进行零件加工[2]。另外,夹紧工件加工过程中还会受到重力、切削力等因素的影响,为避免工件发生移动,需要做好夹紧机构设计工作,对重力方向和切削方向进行控制,确定夹紧方向与以上2个方向一致。为确保工件加工质量能达到零件加工要求,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加工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
3.4对刀和夹具的安装
实际制定刀和夹具的工装设计方案时,应首先确定加工机构方案的规模,了解各个加工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工具位置的精确确定。技术人员在对槽进行加工时,需要结合加工要求适当调整工具位置和方向,以便保证在机械运行过程中,能快速精准的按照零件制作设计要求进行工件形状和规格的处理,从而保证工件加工质量。这时为确保最终加工产品满足设计应用要求,在选择刀具种类时,可选用直角对刀块,在确定刀具固定位置和方向后可进行工件加工。具体来说,进行支架类零件的加工安装时,要根据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实际要求,确定具体的加工方案,同时需要详细检查加工制作中的工件定位问题,合理设置定位规格,是保证工件加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使得零件具有较好工艺性和实用性。加工流程设计上,需要明确加工实践中的加工余量,对各个环节需要的加工余量进行准确判断,加工制作时,技术人员要准备专用工具,以便保证加工效率。只有按照规定进行工装设计,才能确保加工制作精度,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4选择定位基准
首先,在粗基准的确定方面。在确定粗基准时,要保证零件加工表面有较高精度,如果被加工部件上存在不加工表面时,需要从不加工表面着手确定粗基准,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工面位置。另外,为提高加工件夹紧程度和可靠性,要选择平整、无明显缺陷的不加工表面。为确保加工表面上的加工余量能够分布均匀,要明确粗基准,且某个粗基准不能重复使用。其次,选择精基准时,应主要以加工面为主,确定支架类零件加工设计基准,能避免由于精基准选择不当而造成定位误差。同时确定精基准时,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组基准较多的加工表面,以便更好确定加工表面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工件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相关表面同时作为基准反复加工,确保工件加工表面位置合理设定。
为提高支架类零件加工质量,需要不断改进原有加工工艺。首先,完善加工环节,是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在支架类零件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加工事故,这就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结合加工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加工误差的目的。其次,还可采取误差分组法,要想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应对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之后按照有关标准半成品和毛坯进行分组,根据设计标准进一步进行产品精加工,通过调整加工面位置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以便加大对整个加工流程的控制。最后,可使用冷却液来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冷却液能有效防止工件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形,从而保障加工效益。在加工工件上涂抹一定量的冷却液,快速降低工件局部温度,可降低零件变形概率。另外,还可通过运用润滑剂来减少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确保工件加工有序进行,同时可安装散热装置,能起到零件变形防范作用
。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