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1、为什么在纯系中进行选择是毫无意义的?

A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表现型

B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基因型

C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型

D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2、这一家族中有一成员患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疾病。问第四个孩子患这种病的机率是多少(见

右图,阴影代表换病的)?

A 0%

B 25%

C 50%

D 100%

3、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2010年12月7日在美国《传染病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对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抗流感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是()

A.使用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

B.长期使用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C.H1N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合成多种类型的蛋白质

D.H1N1流感病毒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

4、基因型为的生物,如果A-b交换值为m,则该生物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体出现的概率为

A.B.C.D.

5、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

Ⅲ)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7、28.下列关于动植物杂交选种的操作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再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

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D.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即可通过测交检验选出新品种

8、29、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9、24、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

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改变

D.性状发生改变,控制性状的基因一定发生改变

10、(2013四川卷)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11、24.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R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酸序列均能编码蛋白质B.R、S、N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片段M应是基因R或S的非编码区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2、2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

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13、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 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14、5-溴尿嘧啶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异构体,5-溴尿嘧啶酮式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5-溴尿嘧啶烯醇式则能与鸟嘌呤配对。A-T碱基对复制时加入了酮式5-溴尿嘧啶和4种脱氧核苷酸原料,复制第二次后酮式5-溴尿嘧啶异构为烯醇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DNA分子中发生类似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B.细胞DNA分子中发生此改变,可能导致翻译的多肽链变短

C.第四次复制后,A-T碱基对才能突变为正常的G-C碱基对

D.碱基对种类发生改变,此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15、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