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九(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①政治 ②军事 ③经济④文教 ⑤社会习俗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意义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 奴制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
课堂小结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彼得一 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即位,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原因) 世界发展形势
西欧国家 当时的俄国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
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 封闭落后
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2.改革目的
彼
加强封建专制,改变落后面貌,
得 一
实现富国强兵。
世
3.改革方式
向西方学习
4.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 ②军事 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市 场
资 金
劳 动 力
②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次数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86次
0 1858
农奴暴动
1176次
90次
1859
126次
1860
1861
年代
③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从大学 时期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 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 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 宣传鼓动家。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杂 志《北极星》、《钟声》等,他号召一切进步的人 们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 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④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
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主义迅
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 速发展
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
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
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 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课后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 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 社会的发展。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1.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2. 影响: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卢布) (万吨)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 ③经济 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 ④文教 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习俗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改革的影响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 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 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
2.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3.改革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改革措施
改革内容
意义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 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劳动力、国内市场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 须出钱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意义 1)积极:①② 2)局限性:
当 巩堂固训练练习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C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A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 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 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做 出了什么重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俄国 1861年改革的内容、意义;认识两次改革的性质,理解它们在本 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习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克里米
封建农奴制度VS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
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
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以及农奴制的腐朽(直接原因)。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积极影响: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 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 的进程。
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 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 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 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意义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 奴制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
课堂小结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彼得一 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即位,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原因) 世界发展形势
西欧国家 当时的俄国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
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 封闭落后
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2.改革目的
彼
加强封建专制,改变落后面貌,
得 一
实现富国强兵。
世
3.改革方式
向西方学习
4.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 ②军事 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市 场
资 金
劳 动 力
②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次数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86次
0 1858
农奴暴动
1176次
90次
1859
126次
1860
1861
年代
③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从大学 时期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 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 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 宣传鼓动家。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杂 志《北极星》、《钟声》等,他号召一切进步的人 们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 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④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
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主义迅
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 速发展
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
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
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 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课后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 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 社会的发展。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1.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2. 影响: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卢布) (万吨)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 ③经济 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 ④文教 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习俗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改革的影响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 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 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
2.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3.改革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改革措施
改革内容
意义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 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劳动力、国内市场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 须出钱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意义 1)积极:①② 2)局限性:
当 巩堂固训练练习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C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A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 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 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做 出了什么重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俄国 1861年改革的内容、意义;认识两次改革的性质,理解它们在本 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习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克里米
封建农奴制度VS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
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
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以及农奴制的腐朽(直接原因)。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积极影响: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 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 的进程。
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 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 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 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