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下一至三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四单元1-3章)
1.1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人类的发展是由于:一、特殊的环境条件;二、人类一些基本结构特征的出现。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1.2人的生殖
3.描述受精过程(P9)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
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3)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3青春期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2.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

“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

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

树立伟大的理想,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

1.4计划生育
1.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也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约占体重的60﹪-70﹪。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主要无机盐有含钙、、含磷、含铁、含碘等的无机盐。

一、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唾液淀粉酶
(1)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2)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

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二、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吸收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胃:吸收少量水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每日三餐应该按时进餐。

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
2.关注食品安全
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P43图Ⅳ-25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能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组成单位是肺泡。

一分钟大约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3.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P49图:模拟膈肌的运动)
1)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减小,气体吸入;
2)膈肌舒张,膈顶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气体排出。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P50Ⅳ-27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肺泡数量多;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3.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P66图Ⅳ-36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3空气质量与健康
1、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这些有毒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五点取样法(P56)
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这就叫做五点取样法
3.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