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对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全套遗传信息
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倍
2.图甲和图乙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D段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
B.图甲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图乙中AB段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D.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3.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在雄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Ⅱ、Ⅱ或Y、Ⅱ、Ⅱ、Ⅱ
B.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色体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且形态各不相同
D.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X、Y不是同源染色体
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卵细胞
B.一个基因型为Aa 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aY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 b、X b
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下列关于一成年男性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精细胞细胞核中含有23条染色体、23个核DNA分子、无同源染色体
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单体、23对同源染色体、23个四分体
C.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24种染色体形态、46个着丝粒
D.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6.基因型为AaX B 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了一个不含性染色
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离B.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均未分离
C.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D.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可能正常分离
7.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名称可为次级精母细胞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丁图可表示精细胞
8.某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处理指挥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防救援总队搜索到了部分遇难者的遗体。为确认遇难者的身份,相关部门开展了失联旅客直系血亲DNA采样工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DNA指纹技术对遇难者的身份进行鉴定
B.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C.不同人的头发中DNA不同是因为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体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9.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2N)的核DNA分子双链均被32P标记后,置于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完成2次细胞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均有放射性,则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B.若产生的子细胞中3个具有放射性,则该细胞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子细胞全部具有放射性
D.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没有放射性
10.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不考虑互换和突变),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同时,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所有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D.受精作用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下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2N=8)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为该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FG段
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图2中的FG段
C.处于CD段的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16个核DNA分子
D.若不考虑变异,图1细胞内有2个a基因、2个B基因
1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有性别之分的生物,都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别这一性状
1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说法,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YY、Yy、yy与RR、Rr、rr之间的自由组合
B.F1产生的四种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组合
C.黄色(绿色)表现型与圆粒(皱粒)表现型之间自由组合
D.Y(y)与R(r)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Ⅱ后期自由组合
1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B.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2出现了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
D.F2中的3Ⅱ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16.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基因R和r)、高秆和矮秆(基因D和d)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让一株抗锈病高秆小麦自交,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高秆:抗锈病矮秆=8:2:2。研究人员发现出现这一特殊比例的原因是亲本有部分花粉不育,这些不育花粉的基因组成为()
A.Rd B.rd C.Rd和rD D.RD和rd
17.农科所工作人员不小心将一批高茎豌豆纯合子和杂合子混在了一起。现用矮茎豌豆与若干该批高茎豌豆杂交,统计后代豌豆株高的比例,发现高茎:矮茎=11:5,由此可知这批豌豆中纯合子:杂合子为()
A.11:5B.3:5C.5:3D.16:5
18.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组成为ZW 型的生物个体可以产生两种雄配子
B.自然状态下,雄鸡中芦花鸡(显性)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小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D.若某对等位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人的有关婚配方式有6种
19.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总是成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