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分别为43.9%和39.6%。

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答案】D
2、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 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答案】C
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
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
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
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A
【答案】
A. 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 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C. 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
D. 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C
【答案】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

5、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
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答案】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联系材料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价值贬值,导致白银购买力降低。

6、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

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

”李斯特旨在
A. 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 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C. 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D. 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梯子”指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抽梯子,指英国推行贸易自由政策,反对后发工业国家实行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这侵犯了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并不是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德国实现统一的问题,故B错误;1841年德国并未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故D错误。

故选C。

7、193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规定:“在五年计划内,我们已经不仅像五年计划规定的那样,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

”这表明苏联
A. 重点打造农村经济
B. 努力提高机械化水平
C. 全面展开经济建设
D. 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答案】D
【解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提出苏联农业集体化,“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说明经济政策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时期。

D正确;A中打击不是主要目的;B中提高机械化水平错误;C中全面建设错误。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侨发展简史
——摘编自《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


【答案】论题1:华侨命运受到近代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影响。

明清时期,伴随早期的殖民扩张,东南亚部分地区变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转站,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手工艺人出国。

到了近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展时期,列强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中国清政府屈于外国列强的压力,被迫同意华工出国合法化,以契约移民方式为主的劳动力输出形成高潮。

近代历史上,广大华侨遭受了巨大苦难,但客观上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了传承中外文化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论题2:华侨对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近代历史上,随着华侨与祖国联系的日益密切,华侨民族意识加强,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和救亡图存的斗争。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人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支持者,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人又与祖国同胞一道共赴国难,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华侨回国投资,广大海外侨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广大华侨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赤子之情,竭尽所能为祖国贡献力量,反映了他们对祖国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论题3:华侨的发展历程曲折艰辛(阐述略)
论题4:华侨出国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阐述略)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也可以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

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

【名师小结】
在解答有关列强侵华和中国的抗争类的试题时,一是需要特别关注近代中国,无论是哪一阶级或阶层,面临的主题都是救亡图存。

二是需要特别关注在这一个多世纪中,中华大地饱受外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一个大国从繁荣昌盛沦为落魄穷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在长期的探索和斗争中,不断强化国家,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斗争使中国灵魂更加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