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差异复习专题(含中考真题演练,带答案很实用)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差异复习专题(含中考真题演练,带答案很实用)

中国区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及认识区域)第一课时【复习目标】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说明中国区域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通过对比中国区域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比较,了解区域地理之间的地理差异。

2.掌握归纳中国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掌握东北地区案例式学习与迁移。

【复习重点】1.说明中国区域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比中国区域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比较,了解区域地理之间的地理差异。

【复习难点】1.掌握归纳中国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2.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掌握东北地区案例式学习与迁移。

【复习过程】一、复习方法指导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在于:有形的图形既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还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

专题复习区域地理时,可以采取“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的主干知识,也突出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主干思维模式。

二、学习问题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说明中国区域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比中国区域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比较,了解区域地理之间的地理差异。

3.掌握归纳中国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4.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掌握东北地区案例式学习与迁移。

三、学习任务(素材、感知、结论等)例如(一)西北地区在哪里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40°N以北和120°E以西),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的内陆地区。

2.有什么由于西北地区为中国的内陆地区(不临海),加之轮廓呈东西狭长状,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自东向西,大陆性越来越强(降水量越来越少,温差越来越大)等。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区域内河流稀少,多内流河,且河流的流程短、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

总之,“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为什么由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加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知识点归纳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知识点归纳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秦岭——淮河线1、(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三条地理界线相结合,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气温)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或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比较2、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3、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

(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4、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5、东北平原——“黑土地”,长城以北为春小麦,长城以南为冬小麦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青藏地区(1)、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3)、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4)、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

(6)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7)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2、西北地区(1)、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绿洲农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考点梳理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分界线。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区分布,工农业经济状况,森林、矿产等资源。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牧业、交通、河流、植被等的影响。

4、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分布、四大牧区的分布和农耕区的分布等。

5、我国重要基础工业(能源、钢铁、机械、纺织)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6、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客运简明时刻表的判读。

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客、货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设计合理的运输线路。

7.结合京津、京沪、武广高铁建成通车等时事热点,考查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等。

备考攻略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多以选择题和读图题为主要考查方式呈现。

复习时,考生要在“秦岭一淮河线示意图”上明确该线的具体位置。

通过观察南北两侧不同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等景观图片,形成鲜明印象;再将气候界线(气温、降水)、农业界线、植被、交通等列表比较,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读图题或材料分析题为主要形式。

复习时,要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呈现在一幅图上,通过对比,对南、北方形成整体印象,而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状况,可通过列表比较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区、农作物、作物熟制等来掌握。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以选择题、读图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结合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及西部大开发等社会关注的重点,考查两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表景观,材料题是常见形式。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那曲与南京的气候差异来理解。

因地势高,气温低,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区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

在复习西北地区相关知识时,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西北地区”图,明确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岭阻隔等原因,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与配套学案课件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与配套学案课件

3.河 流 水文的 差 异
想一想
黄河凌汛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河流 特点有何差异?
(提示:可以从河流数量、 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 面分析)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与配套学案
长江和黄河流量年变化曲线
4. 植被的差异
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寒草原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与配套学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结: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差异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水稻、棉花、油菜、甘
农作物
大豆、甜菜等
蔗等
交通
以_陆__路__运输为主
船仍是常用的运输工具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运动项目
溜中冰国、的地滑理雪差异 等复习与配套学案 游泳、赛龙舟等
小结 :南北人文差异的表现
耕地类型:南( 水 )北(旱 ) 粮食作物:南( 稻 )北( 麦 ) 糖料作物:南( 甘 )北(甜 ) 交通运输:南( 船)北( 马 ) 饮食习惯:南( 米 )北( 面 ) 工业结构:南( 轻 )北( 重 ) 民居建筑:屋顶 南( 尖)北(平 )
❖ 青藏地区的 藏南谷地 、湟水谷底 等海拔较低地区分布着河 谷农业。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与配套学案
区域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以平原、高原 温带季风气候 流量小,汛期短 温带落叶阔
为主
冬季结冰
叶林
以平原、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 流量大,汛期长 亚热带常绿阔
高原、盆地为 主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不结冰
叶林
西北地区 以高原、盆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内流河
为主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课初二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3、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一 (河流)一线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地区。

5、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去,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6、南方地区主要的能源是和。

7、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

8、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9、青藏铁路连接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其北段穿过我国的盆地,其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10、就能源而言,西藏的新能源和十分丰富.11、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形成原因是。

12、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为将该地区的能源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建设了工程。

西起油气田,往东直通南京、。

二、合作探究1、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怎样分布?这样分布对发展经济有什么好处?2、青藏地区的农作物有哪些?农业分布在哪里?为什么?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本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三、达标检测1、小兰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里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

”据此判断小兰的家乡可能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种植高粱、大豆,南方多种植水稻、花生B.北方主要水果有柑橘、苹果等,南方主要是香蕉、荔枝C.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南方民居墙体高大D.北方交通工具以车、船为主,南方以船运输3、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下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按要求完成4~6题。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3: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3: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一、必背知识点1、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

2、四大地理区域界线:①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气候②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3.秦岭——淮河线:3.1、秦岭山脉东西走向,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南部,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

3.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1)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是我国河流冬季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7)是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二、专题训练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环境描述不可信的是()A.北方地区的“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B.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不存在环境保护问题C.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扩大D.青藏地区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草场退化,生态脆弱2.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4.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①─B─南方地区 B.②─A─南方地区C.④─C─青藏地区 D.③─D─西北地区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6~8题。

我国地域差异复习提纲

我国地域差异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复习一、基础知识自主梳理1、说出图中A 、B 、C 、D 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填图)2、界线Ⅰ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界线Ⅱ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界线Ⅲ经过的主要山脉是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3、A 区域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B 区域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4、比较C 、D 区域的差异。

(填表)二、小组大比拼:1、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山脉),和 (河流),举出3条关于这条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请说出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向西地表植被的变化及出现变化的原因。

三、乘胜追击、链接结业【2009 淄博】 1.(14分)淄博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 、B 、C 、D 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_; 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_。

(填字母代号,2分)(2)从B 区域到C 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___的趋势。

(2分) (3)划分B 、D 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填数字代码)(2分) ①气候 ②地形 ③行政区域 ④植被类型【2011 淄博】2. 四位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考察后,交流各自的见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A.甲说:“我在北方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

”B.乙说:“我到南方地区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C.丙说:“我在青藏高原见到了成群的牦牛和连绵的雪山。

”D.丁说:“我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内,品尝了当地牧民自制的青稞酒。

”【2010 淄博】3.(8分)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甲、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是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地区的景观。

(填区域字母代号,2分)(2)山脉①是,该山脉大致与我国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2分)(3)干旱是A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主要原因是(2分)(4)确定B区域的主导因素是,该区域成为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是。

单元复习05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

单元复习05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

单元复习05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过填图1.图中①山脉是,②河流是,③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小于)800mm,④地区的耕地类型以为主。

2.图中A区域是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B是地区,C是地区,D是地区。

3.A、D区域分界线上的山脉a是山脉、b是山、c是山脉;B、C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且与我国地区和地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答案】1.秦岭淮河大于湿润2.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3.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800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二、过能力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分成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并将这四个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

读图完成问题。

1.各区域对应的地理特征正确的是()A.“金色中国”一雪山连绵B.“银色中国”一大漠驼铃C.“绿色中国”一龙舟竞渡D.“黄色中国”—四季常青2.图中③④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大体是()A.800mm年等降水量线B.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四个区域中叙述错误的是()A.①区域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是手抓肉B.②区域的居民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C.③区域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D.④区域的居民喜欢吃面食【答案】1.C 2.A 3.C【解析】1.“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故A错误;“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故B错误;“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龙舟竞渡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活动,故C正确;“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四季常青代表南方地区的植被特征,故D错误。

故选C。

2.③为南方地区,④为北方地区,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一致,与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一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A正确;BCD错误。

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

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1、通过读图,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叙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自主复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秦岭与淮河⑴、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陕、豫、皖、苏等。

⑵、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课堂练习:】()1、最能反映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特征的地表景观是A、波状起伏的藏北高原B、连绵的雪山,纵横的冰川C、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D、幽深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某同学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白莲花”的美景。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

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是指A、南岭B、阴山C、武夷山D、秦岭()4、某台湾同胞想在大陆建一个用甜菜为原料的糖厂,应把糖厂建立在A、湖南B、河南C、广西D、黑龙江()5、世界第24界大学生冬运会,2009年2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我国冬运会的运动员主要来自A、广东、广西、湖南B、黑龙江、吉林、辽宁C、西藏、青海、新疆D、海南、云南、福建()6、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章中国的地区差异(中考真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解析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区差异(中考真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解析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真题模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湘潭.中考真题)1.关于秦岭一淮河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B.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2021凉山.中考真题)2.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B.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C.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D.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2021广安.中考真题)3.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0℃等温线B.800mm年等降水量线C.亚热带和中温带分界线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2021广安.中考真题)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现念。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C.保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D.华北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2021南充.中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单元”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地理单元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D.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一致6.下列描述与各自的地理环境特征不相符的是A①地区的居民以面食为主 B.②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C.③地区降水丰富,森林广布D.④地区的居民可以广泛的使用太阳能热水器(2021陕西.中考真题)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他是那么庞大,宽厚的山体如波浪起伏,东西绵延,横亘在中国中部。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PPT课件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PPT课件

.
24
5、西北地区的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当地的河 流稀少,多为_______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_______________。 6、我国被称为“日光城”的地方是________。“聚宝盆” 是指______________。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________、________。 7、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南 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是______mm 年等降水量线 。
主食,它是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炒面,
食用时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以手捏成小团放入口中。
(1)云南省的行政中心是

(2)2008年5月8日北京时间9:11分,
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在世界最高点
A
峰点火成功。
(3)青藏地区的青海省素称江河之源,
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图中
B是
(河流)。图中C是
山脉,是我国第一级和第二级阶
梯的分界线。
.
26
(4)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除了小麦外,还有

(5)柴达木盆地矿产丰富,被称为“
”,它的矿产主要

。(至少举2例)
(6)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居民有穿皮制长袍、饮用酥油奶茶的习惯,
那么该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7)西藏有丰富的新能源,但矿产资源十分缺少。长期以来农牧
民总是烧牛粪、挖草、砍树等方法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青藏铁路对
8、西藏牧区的主要畜种是 ________,内蒙古牧区的主要畜 种是________,新疆牧区的主要畜种是________,宁夏的 是________。 9、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时中国区域差异复习

第5课时中国区域差异复习

第5课时中国区域差异复习一、区域差异研究的思路二、课堂练习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

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

种子在收明确空间的区域范围归纳区域特征区域利用特征探寻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

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4)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30°N沿线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地形因素导致的30°N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东西差异。

自然地理要素地区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其以东地区)—水文——(3)简析地形对我国30°N沿线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影响。

三、作业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3.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4.从图1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碱化D.湿地锐减5.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A.湿地的保护B.红壤的改良C.盐碱地的治理D.风沙的治理6.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中国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中国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中国区域差异(2019·广州适应性测试)根据我国1951年以来824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得出全国各农业区的无霜期,结果见下表。

据此完成4~6题。

区域青藏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甘新区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无霜期(天) 116 154 152173192 229 300 295 363 4.与黄淮海区相比,青藏区无霜期较短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少5.我国各地无霜期空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A.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B.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C.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D.自东向西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6.研究发现,我国甘新区和青藏区无霜期有延长的趋势。

这一变化可能( )A.加重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B.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过冬C.有利于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D.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频率【答案】4.A 5.C 6.D(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示山脉( )A.为河北省与陕西省分界线B.山麓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位于我国暖温带地区D.东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8.图示平原海拔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下沉B.河流堆积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9.图示黄河段( )A.流量丰富B.河水补给地下水C.支流众多D.自东南流向西北【答案】7.C 8.A 9.B(2019·安徽淮南模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

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

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答案】10.C 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9·湖南郴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本章考点】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1.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

2.农业生产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3.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1.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难防治的关系。

2.丰富的有色金属,考查矿产名称及分布。

3.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

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本区包括的省份及主要地形名称。

2.“高”“寒”的气候特征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3.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

这一部分主要以读图题的形式来命题,要求记住范围、地形名称并填图。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因这一特征而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

3.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4.保护草原,治理沙漠这是一个热点问题。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所选这两道题紧扣当今社会热点,并且将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在热点问题之中,指明了今后复习的方向:牢固把握地理基础知识,关注热点问题,并且能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说明热点问题的内涵。

[例1]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预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和下表回答。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1978年1990年1998年东部52.42 53.68 58.12中部30.92 29.90 27.92西部16.66 16.42 13.96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1978年1990年1998年东部483 2080 9483西部255 1060 4052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

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________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线西段已与____________(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碰到的困难有()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地震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云雾多滑坡(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预备实施____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以西部大开发这一焦点话题为切入口,以相关图表资料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识记我国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名称及其空间位置、使用和说明提供数据资料,识记重点铁路干线及沿线西部省级行政中心,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进行青藏和川藏铁路方案比较,确认选择依据以及熟悉青藏铁路工程困难因素,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解题思路】解题时,读图再现中国政区图可解答第(1)题;观察、比较两张表格中的相关GDP数据,着重把握1978~1998年东、西部GDP占全国比重的全程变化状况和东、西部差距比值,可概括出正确结论;读图中有关铁路线分布,并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可解答第(3)(4)小题;结合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材,可判定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困难在于高原缺氧和冻土广布两个方面;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内涵宜把握三个层面:其一,西电东送分为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主输电路径;其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的实质是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情况,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调配和使用;其三,西电东送对东部、西部而言是“双赢”的,尤其有利于广大西部地区的能源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地区GDP的差距,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青藏川或蜀(2)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则下降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3)陇海—兰新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4)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5)A(6)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例2]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以“水土流失”这一典型环境问题为切入口,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示意图为信息平台,立意考查学生熟练判读专题,描述区域差异的能力。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阅读图例,是本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分析各省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本题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解题时,看清图例、回顾中国政区图即可填出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区名称或简称。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及风力搬运、风蚀、风力堆积和风化作用为主,部分高山区以现代山岳冰川的侵蚀作用为主,水蚀、水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微弱;山西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山西全省地处土质疏松,地表植被条件很差的黄土高原,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2)(3)两个问题时,应联系气候、地形知识进行思考。

【答案】(1)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2)气候干旱(3)地处黄土高原,缺少植被覆盖,夏季多暴雨【基础测评】试题总体设计说明: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点。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总是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的特征,即区域以内的某些共性,总是同这个地区的位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密切联系着的。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大片沼泽性荒原有待开发的是()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松辽平原【解析】东北平原分布有沼泽地,但只是三江平原上有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没有分布。

【答案】 A2.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A.山西B.山东C.黑龙江D.河南【解析】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因山西省内有大煤矿,煤质好、产量高。

【答案】 A3.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解析】这是一道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交通、能源知识的读文分析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要求认真、细心,否则轻易出错。

【答案】 A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类型题,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30%。

【答案】 C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A.长江、乌江、黄河B.长江、澜沧江、黄河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解析】这是一道时事题,要求学生知道“三江源”是指:长江、澜沧江、黄河。

【答案】 B6.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最缺少的自然资源组合正确的是()A.宜耕荒地广阔——平原B.草原广阔——森林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土地广阔——水【解析】西北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广阔。

它离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答案】 D7.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闻名三大畜种是()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C.细毛羊、滩羊、牦牛D.羚羊、紫羔羊、蒙古马【解析】熟记适应“高寒”环境的三大牧种。

【答案】 B8.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解析】冬小麦不适宜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故B不对;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麻也不适宜于东北地区种植,故C、D均不对。

【答案】 A9.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难有()①凌汛②地上河决口③水土流失④干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首先明确问的是黄河中游地区;其次明确凌汛发生的条件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第三,明确地上河是指黄河下游,因此把①②排除。

【答案】 C10.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闻名的是()A.长芦盐场B.辽宁盐场C.山东盐场D.江苏北部沿海盐场【解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尤以渤海、黄海沿岸产盐最多。

就北方四大盐场而言,以长芦盐场(渤海两岸)产量最大,也最闻名。

【答案】 A1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浇灌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解析】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业和生活污水是不能直接利用以浇灌农田的。

【答案】 D12.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下列不是其主要产品的是()A.木材B.蔬菜C.花卉D.水果【解析】闽南三角地区适宜建立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业产品的出口商品基地。

【答案】 A13.关于南方地区的广东、海南、广西的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全年皆夏B.许多地方霜雪罕见,春秋相连C.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D.全国四季最明显的地区【解析】本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范围,热量充足,但气温并不是全年都在22℃以上,即不是全年皆夏,故A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