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在介绍写作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讲授当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书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社会实践性。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是以项目、任务、学习评价、思考与练习构成,本书共八个项目、二十个任务,每个模块均设立了学习评价和思考与练习。

以此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文书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技巧,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还能通过读写思维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写作常识、文书知识,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常识,了解并熟悉若干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通过阅读例文和瑕疵文案分析,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写出比较规范的常用的应用文。

(二)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具备比较扎实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写作逻辑思维能力。

(三)素质目标
能准确的阅读、评鉴一篇应用文书,能对具体的应用文书就观点、材料、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评鉴。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适用于中职所有专业,计划学时36个。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述法、练习法。

五、教学建议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

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体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

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应用文写作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

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

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
功夫。

六、教学评价
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