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意义

合集下载

毕加索观后感

毕加索观后感

毕加索观后感激情飞溅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深深打动了我。

这是我观看毕加索作品的感受,他的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

毕加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闻名,他带领着艺术走向前沿,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

毕加索的创作融合了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给人以不同寻常的体验。

他以扭曲和变形的形象展示现实世界,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则,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毕加索的色彩运用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他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使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他用红、蓝、黄等明亮的颜色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毕加索的构图也是他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善于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他通过扭曲和重组形象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新奇和惊喜。

毕加索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象征性的图像,他善于用简洁的线条和形状表达复杂的意义。

他对于人体形象的描绘尤为独特,他通过简化和变形,使形象更具象征性和力量感。

每一幅毕加索的作品都充满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他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抒发。

他通过画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同时也折射出他内心世界的冲突和矛盾。

毕加索的作品对于当代艺术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启示。

他的作品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观看毕加索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他通过他独特的方式传递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让观众沉浸在他的世界中。

毕加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他的创作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总的来说,观看毕加索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让人无法忽视,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公牛象征法西斯的暴行
妇女怀抱死双手仰天呼号 象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 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手握断剑与鲜花张臂倒地的战士
象征在反法西斯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烈士
这个奔逃中的女子,拖着残断的后 腿,象征着法西斯战争滥杀无辜、 涂炭生灵,使人民流离失所。
格尔尼卡——毕加索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 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 1937年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 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 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格尔尼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毕加索以剪贴画式的组合方法,用黑、白、灰三 色,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这幅画表达了画 家对于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这一野蛮 行径的愤慨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 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 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 据说,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 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 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 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 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 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1. 引言1.1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介绍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强烈情感的艺术作品,它描绘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巴斯克地区小镇格尔尼卡的悲惨场景。

这幅作品展示了人类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破坏,以及对暴力和压迫的强烈谴责。

毕加索通过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些残酷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绝望。

《格尔尼卡》被认为是毕加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之一。

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充满了象征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元素,展示了毕加索在艺术上的创新和大胆尝试。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同时也是毕加索对于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呼吁。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深入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毕加索的艺术理念和对于战争的反思,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幅作品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和力量。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苦难和希望的丰碑。

2. 正文2.1 格尔尼卡背景介绍《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描绘了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飞机轰炸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的悲惨情景。

这次轰炸是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的,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

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受伤的人们在惊恐和痛苦中呼喊和哭泣,房屋被炸毁,火焰熊熊燃烧,整幅画面充满了恐怖和悲伤的气氛。

毕加索运用了黑白灰三色作为主色调,强调了画面的压抑和沉重感。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对当时战争的描绘,更是艺术家对于战争和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呼吁人们停止战争,珍爱和平。

《格尔尼卡》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毕加索最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之一,是对人类战争罪恶的最有力控诉之一。

2.2 毕加索的创作背景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正值西班牙内战期间,这场内战让他深受影响。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毕加索《格尔尼卡》是一幅以西班牙内战悲剧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也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诞生于1937年,当时的西班牙处于内战的动荡时期,毕加索受到了这场战争的深刻影响,因此创作了这幅反映战争悲惨景象的作品。

《格尔尼卡》以其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了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战争艺术的经典之作。

《格尔尼卡》的画面呈现了一个充满悲伤和凄凉气氛的场景,画中的人物和动物都被描绘成了扭曲变形的状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痛苦。

画面中央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她的眼睛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而她的手向着上天,仿佛在呼唤着神的庇护。

在母亲的下方是一个房屋的残骸,比邻着的是一头流着眼泪的牛和一匹被箭射中的马,它们的痛苦也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

整幅画面中都弥漫着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气氛,这正是毕加索想要表达的战争悲剧的真实写照。

这幅作品充满了象征意义,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代表着对战争和暴力的抨击。

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象征着无辜生命在战争中的惨死,而画中的牛和马也代表着生命在战争中的牺牲。

整幅画面中用到的黑白和灰色调,更加突出了画面中的恐怖和绝望,让观者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痛楚。

毕加索用简约的线条和颜色,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力量和情感的作品,而这种力量和情感正是对战争的无声呐喊。

《格尔尼卡》不仅仅是一幅反映战争悲剧的作品,它还是一幅具有政治意义的作品。

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憎恨和对战争的反对。

他将整幅画面都布置在黑白和灰色调中,这不仅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恐怖和绝望,更是为了象征着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和残酷。

而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了对法西斯主义的愤怒和憎恨,正是这种力量让《格尔尼卡》成为了对战争的有力控诉,也成为了抗议战争的标志。

除了政治意义外,《格尔尼卡》还有着深刻的艺术意义。

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将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为一体,使得画面既有着对形式的扭曲和变形,又充满着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的描绘。

毕加索赏析(图文并茂非常精辟)ppt课件

毕加索赏析(图文并茂非常精辟)ppt课件

作促进了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02 03
与科学家的合作
毕加索还曾与一些科学家进行合作,如爱因斯坦等,共同探讨科学和艺 术的交汇点,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对后世艺术家的传承
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精神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 作理念和技巧被后来的艺术家广泛传承和发展。
06
总结:毕加索艺术魅力及 启示
创新精神与勇气
突破传统束缚
毕加索敢于挑战传统艺术观念,通过独特的创作 手法和视角,为艺术界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勇于尝试新事物
他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如拼贴、综合 材料等,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
跨界合作与创新
毕加索积极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如诗人、 雕塑家等,共同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拓展绘画题材与表现形式
毕加索的绘画题材广泛,包括人物、静物、风景等,同时 他善于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如油画、素描、拼贴等 ,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
对当代艺术影响
启发艺术家创作思维
毕加索的创作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他们打破传统束 缚,勇于探索和创新。
推动艺术多元化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对未来艺术发展思考
鼓励创新与实验
毕加索的艺术实践启示 我们,要鼓励艺术家勇 于创新和实验,为艺术 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倡导多元文化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倡 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让艺术成为沟通不 同民族、国家的桥梁。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艺术家应关注社会现实 问题,通过艺术作品传 递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感,引导人们思考未来 发展方向。
毕加索赏析(图文并 茂非常精辟)ppt课 件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1. 引言1.1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反映西班牙内战悲惨场面的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有政治力量和社会影响的艺术作品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小镇格尔尼卡发生的悲惨事件,包括无辜平民的惨死和城镇被毁的景象。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深刻表达了他对暴力和战争的强烈谴责,展示了艺术家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和社会责任感。

《格尔尼卡》成为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最具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的作品之一,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广泛共鸣和关注,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向世人呈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并反映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格尔尼卡》不仅是一幅具有政治意义的艺术作品,更是一幅令人深思和震撼的作品,引领着人们思考和反思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伤害。

2. 正文2.1 题材背景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描绘西班牙内战中瓦伦西亚的一个小镇被纳粹轰炸时发生的惨剧的油画作品。

这幅作品的题材背景源自于1937年4月26日的格尔尼卡大屠杀,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支持法西斯的西班牙国民党的要求下,对该小镇进行了炸弹轰炸,导致数百名无辜平民丧生。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这场惨剧的愤怒和悲伤,同时批判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

他选择用抽象的方式来描绘这一事件,通过扭曲和变形的形式来突出作品的暴力和悲惨性,使观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视角,让观者反思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呼吁人们珍惜和平,拒绝战争的暴行。

《格尔尼卡》的题材背景深刻而震撼,使其成为毕加索艺术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2 画面特点描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反映战争惨痛的伟大艺术作品。

在画面的构图中,毕加索运用了典型的立体主义手法,将画面分成了几个明显的区块,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几何形状和线条。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

毕加索小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虽然他根本无法说明画的是什么。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

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1. 引言1.1 毕加索《格尔尼卡》简介《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创作的著名油画作品,创作于1937年,作品以西班牙内战中发生在巴斯克地区的格尔尼卡镇被纳粹空军轰炸的惨剧为题材。

这幅巨大的油画作品展现了被炸弹摧毁的小镇、哭泣的民众以及受伤的牛和鸽子,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毁灭。

《格尔尼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独特的表现主义风格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也成为了反战和和平运动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2. 正文2.1 作品内容分析《格尔尼卡》作为毕加索的杰作,内容上反映了1937年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镇的残酷场景。

作品中心描绘了被炸毁的房屋和痛苦的人们,特别是哀嚎着的母亲和她死去的孩子。

画面中还包含了受伤的牛和鸽子,增加了悲惨的氛围。

毕加索运用了黑、白、灰等冷色调,并通过线条简洁而有力的描绘,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画面中心的哀嚎母亲和孩子构成了作品的核心,他们的姿态和表情都充满了绝望和悲伤。

母亲的眼神充满了痛苦和无助,而孩子则显得柔弱而无助。

整幅作品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毕加索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现方式,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刻的悲剧元素,引起观者对于战争的深思和反思。

毕加索通过《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呼吁人们停止战争,珍爱和平。

2.2 艺术风格特点分析:在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

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明显的立体主义风格,通过将人物、动物和建筑拆解重组,呈现出多角度的视觉效果。

这种不同于传统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让人感受到作品中的形式和空间的多样性。

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例如黑白与红色的激烈对比,以及冷暖色调的巧妙搭配,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对比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作品中的主题,也增强了观众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

毕加索人物介绍精选课件PPT

毕加索人物介绍精选课件PPT

对后世艺术家影响
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毕加索的艺术创新对后来的现代艺术 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立体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
拓展了艺术主题和内涵
毕加索的作品涉及社会、政治、文化 等多个领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 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
他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为后 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
跨界合作与探索
他积极与其他领域的艺术 家和知识分子合作,推动 了艺术的跨界发展。
关注社会与现实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 实和人性问题,引导后世 艺术家关注社会和人类命 运。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毕加索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介绍了毕加索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包括20世纪初的艺术变革和社会环境。
综合主义
在立体主义基础上引入不同材料和拼 贴手法,强调画面的构成和质感,如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等。
晚期艺术风格:抽象表现主义与拼贴画
抽象表现主义
以自由、即兴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表现内在情感,如《格尔 尼卡》等。
拼贴画
运用剪纸、布片、墙纸等材料进行拼贴,创造独特的视觉效 果和寓意,如《和平与自由之鸽》等。
情感表达与象征
毕加索的色彩运用往往与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密切相关,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色调变化 ,传达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和象征意义。
色彩与构图的融合
他将色彩与构图紧密结合,通过色彩的分布、对比和呼应,强化构图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笔触和肌理表现
01
Hale Waihona Puke 自由奔放的笔触毕加索的笔触自由奔放、灵动多变,通过不同的笔触表现对象的质感和
打破艺术市场格局

《格尔尼卡》鉴赏

《格尔尼卡》鉴赏

《格尔尼卡》鉴赏一、基本信息《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

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二、创作背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图画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

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

毕加索作品及赏析

毕加索作品及赏析

毕加索作品及赏析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作品及赏析创作《梦》之前,47 岁的毕加索与一位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满、容貌美丽的17 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妙龄少女便成了毕加索的热恋情人和专职绘画、雕塑模特儿。

在这一幅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中,画家既表现了少女肉体之美,也表现了他自己对精神和肉体完美结合的追求。

毕加索64岁时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这幅画作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灵与肉的最完美的体现。

画面用线条勾勒女人体轮廓,并置于红色背景之前,肢体没有做分解,只是稍稍夸张的划分。

色彩也极其单纯。

《梦》与《镜前的女人》属于毕加索立体派和新古典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是形象极端自由性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

用荣格的话说:无意识的集合体。

《梦》的少女为何是六个手指,谁能解答这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右侧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象征着生活的重负,母亲一脸沧桑,注视着面前的一对青年男女,她的形神憔悴,神情专注,目光严厉,好像有责备的意味。

左侧男女两人紧紧相依,比喻放纵的爱情,画家把这一对恋人处理为裸体形象,与右面那位着衣母亲形成对比。

男青年左手微微抬起,指向那位母亲,似乎对母子俩承受的巨大痛苦感到怀疑。

男子的形象在写生阶段还像画家自己,作品完成时却已变成好友卡洛斯卡萨赫马斯的形象。

卡萨赫马斯是一位立志绘画艺术的青年,却在巴黎失恋自杀身亡。

毕加索一直怀念这位因失恋而自杀的好友,所以在画面上将他描绘为爱情的象征,右边那对母子则是母性的象征。

画面上还有两幅作品,女人的姿势都是缩成一团,两幅画,由两人到一人,刻画的都是在生活的重压下疲惫不堪的人们,从相依为命到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

赤裸的身体不但完全暴露了他们苍白无力的肌体,也展示了他们人性最真实、最痛苦的一面。

这也是画家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贴切的描绘。

格尔尼卡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格尔尼卡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格尔尼卡名词解释艺术概论一、毕加索与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的一个小镇,1937年,著名画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一幅油画。

毕加索以自己对战争的切身体验和深沉的悲愤之情,创作了这幅巨幅油画《格尔尼卡》。

二、作品背景与主题《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二战期间创作的一幅反法西斯主题的油画,它代表了毕加索对战争的强烈抗议和对人类苦难的深深同情。

作品描绘了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的格尔尼卡小镇后,居民的惨状。

画面通过抽象的形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苦难。

三、表现手法与风格《格尔尼卡》采用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分解、重组、重叠、扭曲等手法,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画面中的形象被抽象化,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作品也体现了毕加索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对现实世界的夸张、变形和抽象化。

四、色彩与构图分析《格尔尼卡》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绝望。

画面中的构图简洁明了,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使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苦难。

五、象征意义解读《格尔尼卡》中的形象和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画面中的牛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野蛮;断裂的肢体和残破的房屋则象征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六、社会反响与影响《格尔尼卡》在创作完成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它不仅代表了毕加索对战争的强烈抗议,也激发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作品的影响力深远,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象征之一。

七、艺术价值与意义《格尔尼卡》作为一幅反法西斯主题的巨幅油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毕加索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格尔尼卡》,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苦难,进一步激发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同时,《格尔尼卡》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珍品之一,它的影响力和价值将永载史册。

毕加索对艺术的理解

毕加索对艺术的理解

毕加索对艺术的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对艺术的理解深刻而独特,影响了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

毕加索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在他看来,艺术需要超越现实,将情感和思想转化为作品中的形式和色彩。

他曾经说过:“我不画我看到的,我画我所思考的”,这句话展示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和思考。

毕加索的艺术观念在20世纪初的艺术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他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和构图方式表现主观情感和思想。

他在绘画中引入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将艺术从传统的现实主义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毕加索的作品呈现出极其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他的创作跨越了绘画、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他对艺术的广泛理解和创新精神。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多面性和多维度的结构,使观众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不同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毕加索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生活和历史中的元素,他以特有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这些元素,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和生命力。

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矛盾和复杂性,引起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毕加索的艺术探索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他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和实践上。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挑战艺术的边界,勇于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的创作限制。

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先驱和革命者。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和欣赏,成为无数艺术家和观众的启示和榜样。

毕加索的艺术观念和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教会我们要超越传统和惯例,勇于探索和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毕加索的艺术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创新和突破,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塑造了现代艺术的面貌,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尚人生观人物事迹

高尚人生观人物事迹

高尚人生观人物事迹高尚人生观是一种对价值的追求和生命的真正意义的认识。

高尚人生观不仅体现在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艺术家身上,还体现在普通人的言行中。

以下是一些具有高尚人生观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民权领袖。

他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推动了种族平等的进程。

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丁·路德·金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还是一个高尚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要通过和平和爱来解决问题。

他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当我们把高尚的道德原则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好人。

玛丽·居里玛丽·居里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项的女性。

她的发现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疗法有着重要的贡献。

但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玛丽·居里更关注她的发现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

她的人生观是要把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努力致力于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自己的成就感和功绩而工作。

毕加索毕加索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

他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让他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但毕加索真正让人尊敬的,是他的人生哲学和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毕加索相信艺术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创作。

他的“鸽子”系列代表了他的和平愿望,也体现了他深切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世界和平。

毕加索的事迹告诉我们,艺术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目标努力。

高尚人生观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它代表了人类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认识,也体现了人类对于价值追求的不屈不挠精神。

从马丁·路德·金、玛丽·居里和毕加索这些人物的事迹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高尚人生观的重要性和它对于人类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同时也启示了我们要追求高尚人生观,以真正意义的方式去默默奉献与付出。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是指他在20世纪初期创作的一系列以蓝色为主调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毕加索经历了个人生活和艺术观念上的重大变化,从而使他的艺术风格发生了转变。

对于毕加索来说,蓝色象征着悲伤、孤独和贫困。

在这个时期,他的生活境遇相当困难,面对朋友和亲人的离世,以及自身的经济拮据,他陷入了巨大的绝望和忧郁之中。

这些个人经历让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心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他的作品中,蓝色成为了表达这种苦闷和忧伤情绪的主要方式。

作品中的蓝色呈现出一种寒冷、冷漠和无尽,暗示着画中人物的孤独和无助。

人物形象通常是以瘦弱、悲伤的姿态呈现,脸上流露出了失落和绝望的神情。

整个绘画的氛围充满了沉重的情绪,使观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痛苦。

蓝色时期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是穷困的艺术家、乞丐、病人等边缘人物。

通过这些形象,毕加索试图表达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生命的曲折和不易的思考。

他希望能够唤起观者对这些边缘人物境遇的关注和反思。

虽然蓝色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悲伤和忧伤的色彩,但是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希望和美好的渴望。

毕加索通过蓝色的运用,传达出了一种希望的力量。

他认为只有透过痛苦和绝望,才能找到真正的希望和拯救,从而达到灵魂的升华。

蓝色成为了他思考和表达这种希望与拯救的深层次象征。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是他在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上经历重大变革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他以蓝色为主调,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情绪,同时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刻地触动了观者的内心,激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怀。

以人为镜的名人事例

以人为镜的名人事例

以人为镜的名人事例
以人为镜的名人事例
人们常说“以人为镜”,意思是我看待别人的品德、行动方式和态度,实则会反映我自己的品格和举止。

这篇文章将通过讨论几个名人的行为,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俗语的真正意义。

一、杜甫
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经历了多少的苦难,才写出了那些“壮志凌云”、“饮泉热石”的诗篇。

他在创作上,注重的乃是平凡人的生活,歌咏人民的伟大。

二、毕加索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创始人之一的现代派风格,他不畏世俗的批判,创作了一系列有争议的作品。

然而,他始终在尝试用他的艺术表达他的内心。

三、马云
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的商业领域崛起了,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他始终强调团队的意识和公司的使命,他本着“做有意义的事情” 的理念进行商业创业。

四、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波兰女科学家,她开创了当时的科学领域,发明了放射性
元素,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自然规律。

她对科学的无限热忱和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

五、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他带领着无数的黑人争取独立和尊严的权利。

他忠于自己并对抗任何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成为了民权运动的光辉代表。

以上的名人,他们在生活中的表现和成就,都源于他们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不懈追求。

他们以人为镜,认真反省自己的优缺点,这种心态帮助他们不断地改善自己,并且引领人们前进。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名人的行为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践行方法,也必然会收获更高的成长和成功。

【少儿美术课件】 15位艺术大师课 《毕加索》

【少儿美术课件】  15位艺术大师课  《毕加索》

《朵拉玛尔像》
《三角帽》
提问小环节
这些人物画中你觉得有什么奇 怪的地方吗?哪个地方? 这些人物的颜色呢?给你什么 感觉?
用几何原理重置画面,将多个角度 的五官放在了一起。 立体不要了,细节不要了,微妙变 化不要了,单纯直率,色彩色块化, 就要力度冲击,野性原始儿,······
看了那么多毕加索的人物画像,是不是很棒!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毕加索一样大胆的画出你自己的脸呢?
那让我们来看看毕加索先生的作品吧!
输入标题
《阿尔及尔女人》
在佳士得的拍卖会上 拍出了1.794亿美元的 史上最高价。
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有 方上5凳个,面少上有女面,几有或几串坐串葡或葡站萄萄,。。摆人人弄物物姿完势完全,扭全在曲扭她变们曲形的变,前难形面以,是辨一难认个。以小辨认 。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画的面背呈现景出和单人一的物平形面象性都,没通有过一色点立彩体完透成视,的感色觉彩。运所用得
(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家 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遗作逾两万件
是少数在生前“名利双收”的艺术家。 代表作《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
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我的艺术创作中所使用的不同风格
并非是一场进化,也不是什么离绘画
的理想境界又近了一步……想要表达
多样的主题,当然需要不同的表达方
15 岁 (1896)
18岁 (1900)
18岁 (1900)
岁20岁 (1901)
24岁 (1906)
18岁 (1900)
35 岁 (1917)
56 岁 (1938)
83 岁 (1965)

毕加索的意义

毕加索的意义

毕加索的意义(副标题:世界上永远年轻的画家)毕加索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绘画艺术家,网上的介绍挺多,到现在还是络绎不绝。

他也是一生风流倜傥的非公子哥们;人们多数对于他的性爱趣闻津津乐道,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妞妞喜欢,说明他的男人魅力非同一般,(有钱人多了去)许多人做梦都想有毕加索那样的翘人艳绩,但一觉醒来却仍可怜兮兮地摇头叹气,遗憾自己没有他的天赋与机遇,只有嘴巴上放胆侃聊一通的毕加索话题,再继续昏昏耗耗地涂涂抹抹;至于他绘画表现的大无畏扬弃精神且没几人敢学,真正能够理解他那艺术思想的人也为数不多乎。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幅。

在少年求学期间,毕加索就努力地研习传统的技巧和主题,16岁时就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我们看看这幅油画的写实功力,比我们现在的油画研究生画得还好;但他毫不留情地放弃了这种画法,因为他清楚写实绘画在当时就是一种没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形式。

他死的时候是91岁,可人们却还要把他称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这是因为他在90岁高龄时,他每天开始画一幅新作品时,还要表现出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头次看到一样画出自己心中的视觉感受。

他总是在探索新鲜与未知,寻找解决新语言的表现。

他热心于扬弃已经熟练的老套且不安于现状而创新。

正像他说的:“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绘画含义。

”我在中央美院的图书室里看过他的素描集,在厚厚的素描画册里,有不少是模仿中国绘画的水墨类尝试,其中一只大红公鸡有点类似齐白石的大写意。

他曾经对张大千说过;绘画艺术在中国,你干嘛来西方学美术?(大意是)这样说能反映他善于借鉴许多优秀的其它民族绘画艺术,精于吸取各国文化艺术形式的独有魅力。

他不到20岁时就走上探索新艺术表现手法的道路了,不停地变换造型语言的视觉美感。

早年,他那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似乎比较冷漠,但倾向于普通人性的关爱。

论毕加索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意义

论毕加索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意义

.
论毕加索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意义
毕加索一生作品颇多,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展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中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大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表现手法的探求者。

印象派画家、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地被他影响过,致使他们都积极地探寻自己的绘画风格。

毕加索不仅仅在各种绘画变异风格中迂回,但都保持了自己大气刚毅的画面语言。

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融会贯穿,又能到达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改变了西方几百年的绘画观察行为方式,拓宽了人们扑捉美妙的视野,这对以后西方绘画艺术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西方画坛继续繁荣开展。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的意义和影响PPT课件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的意义和影响PPT课件

《拿烟斗的男孩》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 1906年 《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 “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 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2021/3/12
2
跳从
板“
















2021/3/12
3
2021/3/12
4
2021/3/12
5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12
6
2021/3/12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7
2021/3/12
8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
2021/3/12
9
2021/3/12
10
2021/3/12
11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2
12
2021/3/12
体育学院 张宋饶
1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 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 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 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 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 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 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人生的 低潮)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 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粉红色时期, 遇见自己的爱情)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 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 利维叶,并同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加索的意义
(副标题:世界上永远年轻的画家)
毕加索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绘画艺术家,网上的介绍挺多,到现在还是络绎不绝。

他也是一生风流倜傥的非公子哥们;人们多数对于他的性爱趣闻津津乐道,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妞妞喜欢,说明他的男人魅力非同一般,(有钱人多了去)许多人做梦都想有毕加索那样的翘人艳绩,但一觉醒来却仍可怜兮兮地摇头叹气,遗憾自己没有他的天赋与机遇,只有嘴巴上放胆侃聊一通的毕加索话题,再继续昏昏耗耗地涂涂抹抹;至于他绘画表现的大无畏扬弃精神且没几人敢学,真正能够理解他那艺术思想的人也为数不多乎。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幅。

在少年求学期间,毕加索就努力地研习传统的技巧和主题,16岁时就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我们看看这幅油画的写实功力,比我们现在的油画研究生画得还好;但他毫不留情地放弃了这种画法,因为他清楚写实绘画在当时就是一种没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形式。

他死的时候是91岁,可人们却还要把他称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这是因为他在90岁高龄时,他每天开始画一幅新作品时,还要表现出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头次看到一样画出自己心中的视觉感受。

他总是在探索新鲜与未知,寻找解决新语言的表现。

他热心于扬弃已经熟练的老套且不安于现状而创新。

正像他说的:“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绘画含义。

”我在中央美院的图书室里看过他的素描集,在厚厚的素描画册里,有不少是模仿中国绘画的水墨类尝试,其中一只大红公鸡有点类
似齐白石的大写意。

他曾经对张大千说过;绘画艺术在中国,你干嘛来西方学美术?(大意是)这样说能反映他善于借鉴许多优秀的其它民族绘画艺术,精于吸取各国文化艺术形式的独有魅力。

他不到20岁时就走上探索新艺术表现手法的道路了,不停地变换造型语言的视觉美感。

早年,他那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似乎比较冷漠,但倾向于普通人性的关爱。

画面除了色调的忧伤感觉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小我‟情绪中出走。

摒弃暂时生存艰辛的悲哀之象征,继而是对人生充满斗志与兴趣的信心。

后期则把绘画语言的表现转于非洲面具艺术的借鉴,使自己的画风惊世骇俗而突兀于巴黎当时的画坛。

1915-20年间,他一度回归写实,但不是照搬物象真实的模拟,曾努力研究古典主义的绘画美感表现,但他的古典风格是绘画美感的仿古典视觉情趣,非照搬古典技法的复制。

在1930年他又热衷于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可他的绘画造型处理决不是照片式的模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以抗议德、意侵略者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

这幅画是以立体、现实、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半抽象画,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色块堆积、表现了格尔尼卡人痛苦、受难和法西斯的残暴,曾引起世界画坛的轰动;好像已经挂在了联合国总部。

晚年时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他对西方当时的工艺设计都影响较甚;晚年亦有儿童嬉戏般的素描速写,随心所欲地天真率性把一个老人的返童美感发泄得淋漓尽致。

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是个不断变化艺术表现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画家、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家都被他影响过,致使他们都积极地探寻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思维意识可就死活
也影响不了我们现在的写实画手,那些造型语言的贫乏者们动辄把社会问题、哲学字眼往自己身上贴。

毕加索不仅仅在各种绘画变异风格中迂回,但都保持了自己大气刚劲的画面语言;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融会贯通,又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我们就看看他画的女性肖像体验一下吧,他不只是如实复原女人的面容,而在一系列的变形画像里把女人的美感表现的妩媚动人,而这一切都是他从模特的各个方向观察后再进行有机地融合,把几个角度的形态用绘画的概括进行组装再现出来,重要的是我们欣赏过了他的变形美女画像以后,还有领悟到一种新的观察方式出现而令人欣喜与惊异。

他虽然是富可敌国,也善于和画商打交道,因为他知道自己艺术价值的高度。

他与布拉克在一起进行着立体派的绘画探索,布拉克一生都定型于此,唯有他越过了这个时期的表现,继续独自一人开创着未知艺术语言的探索。

相关我们的绘画权威,他们在体制的庇佑下,麻木不仁地几十年如一日,只会重复人家几百年前的老教条,竟然以这绘画艺术的顶峰而自居,我们的中国不少油画人仅仅是按体制的馆阁体框框去不停的办展,一批批年轻人愚昧未知地重复这样的“机械功能”;这一切都是在冠冕堂皇的权威“谕旨”下正儿八经地进行,不知绘画历史为何的青年人就是如此被驯化,缺乏绘画艺术常识的老百姓就是被这样的伪文化行为所摆弄。

毕加索1881年生,1897年他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这时候,毕加索才16岁!我们现在的美院毕业生们能够如此吗?我们凭什么狂傲自己能够有画得如照片一样的技术就是艺术的高度,我们的名家无知地追求已经落后200多年的写实老套且恬不知耻!“为糊作汤”是油画人依附体制的惯性!油
画的收藏人没有艺术语言的认知完全使绘画艺术市场之颠倒黑白灰!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视觉艺术遗产,改变了西方几百年的绘画观察行为方式,拓宽了人们扑捉美妙的视野,如愿以偿地度过了当之无愧的一生。

再想想细看看我们国家许许多多未老先衰的绘画人,你就不得不承认毕加索———是世界上最永远年轻的画家!
这是他16岁的写实油画作品,看画就说明了一切。

这是他不同时期不同造型风格的自画像,就知道他的造型语言的探索是非常勇敢!
发几张他的女肖像,可以看到他把女人的妩媚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像我们的女人像不是丰乳肥臀就是照片般的忸怩作态!
他的瓷器作品相当多,我只找了这么一张就顾不上了!
他与布拉克一起探索立体派的绘画作品,但他继续的往其它视觉之追求上感受上走了。

这是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绘画,再看看我们国家的所谓古典主义就明白了,中国的假古典是多么低级的复制照片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