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一种复合钙制剂的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一种复合钙制剂的工艺
李凯; 张美萍; 麻开香; 柴彩云; 王丽娟; 徐晓霞; 管勤浩; 李晓慧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9(040)020
【总页数】5页(P127-131)
【关键词】复合钙; 咀嚼片; 确定性筛选设计; 优化; 湿法制粒
【作者】李凯; 张美萍; 麻开香; 柴彩云; 王丽娟; 徐晓霞; 管勤浩; 李晓慧
【作者单位】北京振东光明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全部由母体供给,孕妇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随之也要增加[1]。

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是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形态,具有提高肠道对钙离子的摄入,促进骨骼形成的作用[2-3]。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元素[2],胎儿骨骼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元素供给[4-7],因此母体的钙摄入就必须相应的增加;同时对维生素D3 的摄入有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1],促进骨
骼的形成。

孕妇为了补充分娩时丢失的血液和胎儿肝内贮铁,也要增加铁的摄入量。

叶酸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8-9],因此孕
早期就应该补充适量的叶酸。

本试验研制的复合钙是针对孕妇这一特殊群体的。

该复合钙是以柠檬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D3、叶酸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具有补充钙、铁、维生素D3 和叶酸的功效。

复合钙的制备流程: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包装。

湿法制粒[10-14]工艺是将原辅料加工成药物粉末,再加入粘合剂使得粉末聚集成
颗粒的方法,具有生产工艺成熟,颗粒质量较好,压缩性好等有点,应用最为广泛。

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是常用的2 种试验设计方法,当考察因素较多时,二者的
试验次数很多。

而确定性筛选设计[15-19](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DSD),在多数情况下只需要较少的试验次数就可以得到最优的水平。

本试验采
用确定性筛选设计,对复合钙的辅料用量及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及优化,确定了最优辅料用量和工艺参数。

为复合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柠檬酸钙、乳酸亚铁、维生素D3、叶酸:北京振东光明药物研究院;赤藓糖醇: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聚维酮K30、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安徽山河
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香精: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斯巴甜:河北百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YP1002N):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三维运动混合机(HS-15):
江苏星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高效混合制粒机:浙江明天机械有限公司;摇摆制粒机(YK60):江苏星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Labonce-9240A):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快速水分测定仪(HX/HS):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旋转式压片机(ZP10A):北京国药龙立有限公司;脆碎度检查仪(FT-2000A)、硬度测定仪(YD-35):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电磁感应铝箔封口机(GLF-2100):广东联翔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inAAcle900T):美国 Perkein Elemer 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2475):Waters 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复合钙辅料用量及制粒工艺的初步筛选
分别以维生素D3 的加入方式(内加或者外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用量、聚维酮K30(povidone,PVP)用量、加水量和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合格颗粒(65 目<d<24 目)比例为评价指标,应用DSD 初步优化辅料用量及颗粒制备工艺。

按表1 的设计配方投料(总投料量1 000 g,其中赤藓糖醇用来补足配方量),采用湿法制粒机(切割速率300 r/min、搅拌速率150 r/min、制粒时间240 s)和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所得的湿颗粒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温度55 ℃、干燥时间60 min)。


颗粒用筛分机测定颗粒分布。

1.3.2 叶酸和维生素D3 的加入方式对其含量的影响
以制粒为工艺分界点,内加是在制粒之前添加叶酸和维生素D3,外加是在制粒之后添加叶酸和维生素D3。

根据1.3.1 给出的最佳辅料用量进行制粒,用四分法进
行取样,5 个点进行检测,并用药典中的叶酸片[20]和维生素D3[20]的检测方法
进行含量测定。

1.3.3 复合钙混合工艺的优化
按照表3 设计配方进行优化,(总投料量为1 000 g,其中PVP 的水溶液浓度为10%,CMC-Na 的添加量为2.0%),用湿法制粒机进行制粒,18 目筛网湿整,
所得颗粒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55 ℃)。

干颗粒加入维生素D3、叶酸和硬脂酸镁后进行总混,混匀后进行压片。

1.3.4 复合钙的外观、硬度、脆碎度、重量差异
根据《中国药典》2015 版四部,对复合钙的外观,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重量差异进行检测。

1.3.5 复合钙综合评分
找食品加工专业人员10 名组成评议小组,按照表5的评分标准对所得的复合钙进行综合评分。

综合得分=外观得分×0.2+硬度得分×0.3+脆碎度×0.1+口感×0.4。

1.3.6 复合钙最优配方及工艺验证
根据DSD 筛选出的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放大10 倍量制备一批钙片,并对其钙、铁、铜、叶酸和维生素D3 进行检测。

并按照1.3.4 的方法对复合钙片的片重差异、脆碎度和硬度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钙辅料用量及制粒工艺的初步筛选
对复合钙的CMC-Na、PVP 添加量、加水量、维生素D3 及干燥时间采用DSD
进行优化的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复合钙辅料用量及制粒工艺的初步筛选Table 1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compound calcium supplementary material quantity and granulation technology编号 CMC-Na/%合格颗粒/%1 3.0 1.0 30.0 -I 90.0 65.3 2 1.0 3.0 27.0 -I 90.0 54.6 3 3.0 3.0 30.0 I 30.0 76.3 4 1.0 1.0 24.0 -I 90.0 60.8 5 2.0 2.0 27.0 I 60.0 79.1 6 2.0 1.0 24.0 -I 30.0 70.4 7 1.0 3.0 24.0 I 30.0 52.0 8 1.0 1.0 30.0 I 60.0 68.3 PVP 添加量/%加水量/g维生素D3干燥时间/min
续表1 复合钙辅料用量及制粒工艺的初步筛选Continue table 1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compound calcium supplementary material quantity and granulation technology注:I 表示外加,-I 表示内加。

编号 CMC-Na/%合格颗粒/%9 1.0 2.0 30.0 -I 30.0 68.4 10 3.0 3.0 24.0 -I 60.0 66.8 11 3.0 1.0 27.0 I 30.0 63.1 12 3.0 2.0 24.0 I 90.0 65.4 13 2.0 3.0 30.0 I 90.0 78.7 14 2.0 2.0 27.0 -I 60.0 79.1 PVP 添加量/%加水量/g维生素D3干燥时间/min
根据表1 的试验设计,对CMC-Na、PVP 添加量、加水量、维生素D3 的加入方式以及干燥时间进行了优化。

以合格颗粒(65 目<d<24 目)为评价指标,对上
述试验数据进行向前逐步多元回归,得:
构造的模型的P 值小于0.01,表明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

式(1)是以合格颗粒比例为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

模型中的自变量CMC-Na 添加量、PVP 加入量、加水量这3 个因素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

表明,CMC-Na 的添加量、PVP 的加入量和加水量对合格颗粒的比例影响较大,而干燥时间和维生素D3 的加入方式对合格颗粒的影响不大。

根据DSD 给出的最优结果为CMC-Na 为2.0%,PVP 加入量为2%,加水量为27 g 时,合格颗粒的数量最多。

2.2 添加方式对叶酸和维生素D3的含量影响
在CMC-Na 为2.0%,PVP 加入量为2%,加水量为27 g 的基础上,对复合钙的维生素D3 和叶酸的添加方式进行考察,具体的结果见表2。

表2 添加方式对叶酸和维生素D3 的含量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addition ways on folic acid and vitamin D3 contents μg/g项目内加外加理论添加量叶酸82.85±5.14 102.46±1.85 100.00维生素D3 4.72±6.56 5.10±0.82 5.00
从表2 可以看出,加入方式的不同对叶酸和维生素D3 的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外加的添加方式更接近理论添加量。

且从叶酸和维生素D3 的检测含量的标准偏差来看,外加的比内加的要低。

这是由于内加的方式:维生素D3 是经过β-环糊精包合的,在湿法制粒的过程中可能由于高速搅拌,高速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其包埋层破裂,使得其不稳定导致的含量偏低[21];叶酸是水溶性的维生素,不适宜进行制粒操作。

在湿法制粒过程中粘合剂的加入导致其分布不匀,且使得叶酸随着粘合剂的加入粘在容器壁表面,进而导致其含量降低。

2.3 复合钙混合工艺的优化
对复合钙的混合工艺参数混合时间、混合转速、粘合剂的添加量及颗粒水分4 个因素在3 个水平下进行确定性筛选设计,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复合钙混合工艺的优化Table 3 Optimization of mixing process of compound calcium编号颗粒水分/%混合时间/min混合转速/Hz粘合剂添加量/% RSD/%1 1.0 20.0 20.0 12.0 3.35 2 1.0 25.0 30.0 8.0 4.15 3 1.0 30.0 20.0 8.0 6.95 4 2.0 25.0 25.0 10.0 0.75 5 3.0 30.0 30.0 8.0 3.76 6 3.0 20.0 30.0 12.0
5.75 7 1.0 20.0 30.0 10.0 1.67 8 3.0 30.0 20.0 10.0 1.35 9 2.0 20.0 20.0 8.0
2.95 10
3.0 20.0 25.0 8.0 5.75 11 2.0 30.0 30.0 12.0 2.55 12 3.0 25.0 20.0 12.0 5.35 13 1.0 30.0 25.0 12.0
4.55
由于复合钙的配方中的维生素D3 含量仅为0.20%,故以维生素D3 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为评价指标,以此来表征物料混合是否均匀,RSD 值越小,表明物料混合越均匀。

根据表3的试验设计,对颗粒
水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粘合剂添加量进行了优化,其中粘合剂添加量表示聚维酮的水溶液浓度。

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向前逐步多元回归,得:
式(2)是以维生素D3 含量检测值的RSD 值为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具有显著
统计意义(P<0.05),模型中的自变量混合时间、混合转速、黏合剂的添加量这
3个因素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

式(2)表明,混合时间、混合转速、
粘合剂的添加量以及混合时间与混合转速的交互作用、混合转速的二阶效应和粘合剂添加量的二阶效应对维生素D3 的RSD 值影响较大,而颗粒水分对综合评分影
响不大。

根据DSD 给出的最优结果:混合时间25 min,混合转速25 Hz,粘合
剂添加量为10%时,复合钙中的维生素D3 的RSD 值最小为0.75%,表明物料混合均匀。

利用确定性筛选设计对复合钙的辅料用量及工艺参数进行了2 次筛选和优化,2
次筛选设计都不超过14 次试验就实现了对CMC-Na 用量等4 个考察因素和颗粒
水分等4 个考察因素的筛选和优化,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DSD 利用
“Sparsity-of-Effects principle”[22],有效地减少了试验次数也可以进行多元
回归。

且DSD 最少只需要2k+1 次试验,通过合理巧妙地安排试验方案,使一次项与二次项正交,各项之间的相关性相当小。

2.4 复合钙最优配方及工艺验证
根据DSD 给出的最佳辅料用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0%,聚维酮K30 2.00%。

且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粘合剂添加量为10%,切割速率300 r/min,搅拌速率150 r/min,制粒时间240 s,混合转速25 Hz,混合时间25 min,干燥温度
55 ℃;干燥时间60 min 并进行压片处理。

2.4.1 复合钙片质量检测
随机选取20 片并对其进行称重,理论片重为1.0 g,片重差异均在±5%内,即
0.95 g~1.05 g 之间,均符合药典标准;连续20 片测其硬度,表明硬度范围在150 N~180 N 之间;取复合钙片约6.50 g 测其脆碎度,结果表明脆碎度为
0.70%。

符合药典标准;片面光滑,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

且口感较好,无砂砾感。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复合钙质量评价指标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mpound calcium考察项目指标评价得分外观完整;光泽度好;色泽均匀; 4.0~5.0完整;光泽度稍差;色泽不太均匀; 3.0~3.9不太完整,毛边严重;光泽度差;色
泽不均匀; 0~2.9硬度 15 kg~18 kg 4.0~5.0 10 kg~15 kg 3.0~3.9 6 kg~10 kg 0~2.9脆碎度<1 % 4.0~5.0>1 % 0~3.9
续表4 复合钙质量评价指标Continue 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mpound calcium考察项目指标评价得分口感铁味基本掩盖;口感细腻,无
颗粒感 4.0~5.0铁味较重;口感干涩,有颗粒感 3.0~3.9铁锈味重;口感不佳,颗粒感明显,0~2.9
按照1.3.5 的方法,并结合表4 对复合钙进行综合评分的打分,外观得分为5.00,
硬度得分为4.90,脆碎度得分为5.00,口感得分为5.00,综合评分为4.97。

表明模型优化后的配方用量及工艺参数有效,且制做出的复合钙质量较好,适合大众的口味。

2.4.2 复合钙片中的钙、铁、叶酸和维生素D3 含量检测
钙采用GB 5009.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的测定》、铁采用GB 5009.9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铁的测定》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叶酸和维生素D3 采用1.3.2 中的方法进行检测。

选取压片过程中的前、中、后3 个样的复合钙进行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复合钙中钙、铁、叶酸和维生素D3 的含量检测Table 5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iron,folic acid and vitamin D3 in compound calcium检测指标理论值/(μg/g)实际检测值/(μg/g)钙50 157.49 50 156.78±0.68铁3.59 3.60±0.25叶酸100.00 103.5±1.12维生素D3 5.00 4.92±0.86
从表6 中可以看出,钙、铁、叶酸和维生素D3 含量与理论值相差不大,且标准偏差均在5%以下,表明柠檬酸钙、乳酸亚铁、叶酸和维生素D3 含量分布均匀,混合工艺有效。

3 结论
本试验成功地将DSD 应用于复合钙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仅用了较少的试验次数就实现了多个因素的筛选和优化。

根据DSD 确定的辅料用量和制备工艺所得的复合钙片,质量符合药典标准,且钙、铁、叶酸和维生素D3 的含量均匀度较好。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林晓燕,张龙,曾璐.维生素D3、钙、锌联合应用对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86-1288
[2]贾东华.改善维生素D3 在钙镁D 片中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2):5005-5008
[3]陈超,刘志超,祝永刚,等.维生素D 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0):1390-1395
[4]王文静.营养不良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1(10):180-181
[5]武鹏智.孕期营养指导对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22(4):25,28
[6]夏小燕.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胎儿的改善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9):163-164
[7]郑利波.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的作用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9):394
[8]高优美,马皎洁,姜红如,等.孕妇营养素补充剂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272-274
[9]李益.美国兴起远程监护老人[J].老同志之友,2008(10):50
[10]解爱莉,曹林.碳酸钙维生素D3 咀嚼片的制备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
[11]本刊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产品[J].新疆人大(汉文),2017(9):48
[12]郭黎明,贾占江,李振兴.钙产品生产线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J].耐火与石灰,2017,42(4):
13-16
[13]赵宏云.影响片剂湿法制粒工艺稳定性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4):63-65
[14]张仲宽,张卓琳.湿法制粒的干燥温度对叶酸片有关物质的影响研究[J].机电信息,2018(11):41-45
[15]Takagi T,Ramachandran C,Bermejo M,et al.A provisional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top 200 oral drug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great britain,spain,and Japan[J].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06,3(6):631-643
[16]Jones B,Nachtsheim C J.A class of three-level designs for definitive screening in the presence of second-order effects[J].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2011,43(1):1-15 [17]Hecht E S,McCord J P,Muddiman D C.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 optimiz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parameters for sensitive comparison of filter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purified,INLIGHT plasma N-glycans[J].Analytical Chemistry,2015,87(14):7305-7312
[18]Tai M,Ly A,Leung I,et al.Efficient high-throughput biological process characterization: Definitive screening design with the Am -br250 bioreactor
system[J].Biotechnology Progress,2015,31(5):1388-1395
[19]Mazumder S,Pavurala N,Manda P,et al.Quality by Design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ormulation and process variables on product quality of oral disintegrating
fil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7,527(1/2):151-160
[20]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四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5,195
[21]武小娟,崔红.关于维生素D 与钙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探讨[J].中国医刊,2011,46(3):87-89
[22]章小永,傅旭春,白海波.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奥氮平片的处方和工艺[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8):1141-1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