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海槽前陆盆地热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沙海槽前陆盆地热结构
马辉;许鹤华;赵俊峰;万菊英;陈爱华;刘唐伟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2012(31)3
【摘要】岩石圈热结构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从而制约着岩石圈的形成演化.在研究南沙海槽前陆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和岩石圈热结构影响参数基础上,文章采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模拟计算并获得了盆地94N05地震剖面岩石圈热结构.计算表明,盆地区域大地热流平均值约为62mW·m−2;地幔热流值约37—44mW·m−2,对地表热流贡献达60%—70%.南沙海槽前陆盆地处于构造热恢复阶段,地表热流受中中新世挤压构造环境影响相对较低且主要受深部地幔控制,莫霍面温度介于500—600℃,热岩石圈较薄,厚度约60—70km.通过计算岩石圈热结构及居里面深度特征揭示揭示盆地深部岩石圈温度较高以及热活动稳定可能是南沙群岛海域地震发生很少的重要原因.%10.3969/j.issn.1009-5470.2012.03.020
【总页数】8页(P155-162)
【作者】马辉;许鹤华;赵俊峰;万菊英;陈爱华;刘唐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1;P738.6
【相关文献】
1.西沙海槽盆地强限制性中央峡谷水道地震相与内部结构的分段特征 [J], 姚悦;周江羽;雷振宇;刘浩冉
2.南海西沙海槽岩石圈的密度结构与热-流变结构 [J], 施小斌;周蒂;张毅祥;丘学林
3.南沙海槽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动力学演化分析 [J], 张健;董淼;吴时国;高玲举
4.基于深度域地震成像的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研究 [J], 赵斌;高红芳;张衡;李丽青
5.中中新世以来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演化模拟 [J], 马辉;许鹤华;吴世敏;刘海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