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高一语文下(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7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7 文学短评的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短评属于《考试纲要》中规定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内容,它是一种把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有机统一。

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

其中,“阅读”必须细,要找准议论的触发点;“定题”切入口要“小”,切忌“大而空”;“评论”贵在透,要体现层次性和时鲜性,言别人未言、议别人未议之见。

评论的角度:作品的主题思想、形象(生活图景、人物形象等)、艺术手法、
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

1.读懂作品。

按照写作角度有目的地精读作品。

2.选准角度。

处理好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以小见大;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3.安排好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
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
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在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明确“叙”是为“议”服务的,“析”是为“评”服务的,做到叙、议、评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

5.表达要准确、简洁,要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短评不仅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有力,而且还要讲究行文构思,适当引用原文精彩的语句,要有一定的文采。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一则文学评论,300字左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浅评《再别康桥》的艺术手法很多人接触到徐志摩这个名字,是从《再别康
桥》开始的。

徐志摩把他那不落窠臼的构思,追求
自由的个性,生动形象的语言,融进了自己对母校
的离愁别绪中。

读他的诗,犹如聆听大自然的天籁,
好似观赏高山流水,云雾萦绕蒸腾,升华到物我两
忘的境界。

康河的水拨动了诗人生命的琴弦,从他
为河畔金柳动心的那一刻起,从他为波光里的艳影陶醉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自己无私地交给了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整首诗
语言清丽柔婉,如诗如画,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梦一
般的幻境中,使人沉浸在淡淡的离愁别绪之中。

再加上音律的和谐,更好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弘扬个性的时代精神。

这一首集音乐美、绘画美、
建筑美、人情美于一身的《再别康桥》,上乘之作,
当之无愧。

①评论面面俱到,目标分散。

短短的一段文字涉及“不落窠臼的构思,追求自由的个性,生动形象的语言”等评论对象。

②只抓住表面现象进行评论,显得蜻蜓点水。

③语言抽象空洞,缺少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1.不要面面俱到,使得目标分散。

文学短论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把目标集中于某一个侧面。

本文可以就某一方面,精雕细刻,可以从“轻轻”“甘心”等一些关键词生发,找准诗人的动情点。

2.不要蜻蜓点水,使得评论肤浅。

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只会流于空洞。

另外,增加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也能解决空洞的问题,从而使评论更充实。

从“轻轻”“甘心”两词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吟
罢一连三个“轻轻”,脑中浮现出诗人渐行渐远的身影。

深情的回眸,那是留恋
的本能。

多少与康桥为伴的时光,在手轻轻挥动的那一刻,从指缝间闪过;多少个寻梦的日日夜夜,就在回望云彩的一瞬间映入眼帘。

诗人,在云霞中远去,轻轻悄悄,来来往往,却不曾惊动静谧的康河,而康河也确为诗人的远去而缄默。

或者说,诗人与康河是一体的,因为唯有诗人那懂美爱美的特质才能与如画的康河相配,即使要远行,也有记忆中最美的康桥与心灵为伴。

康桥的世界,诗人视她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

在康河畔,诗人是忘我的,不然,怎会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勇气?水草,那是太朴素太普通的生物!它离太阳很远,更感受不到轻风的抚摸,可那又怎样?因为世界上没有比康河的柔波更好的归宿,扎根于康河河底的软泥,听晚虫的吟唱,看天边的星辉,嗅野花的气息,让纯洁的康河永远荡涤它的心境。

“甘心”忘却人的欲望,甘心投入自然的怀抱,甘心
与康河融为一体,哪怕是做棵小小、轻轻、飘飘的水草。

经过升格以后的短评,切入点小,目标集中,从“轻轻”“甘心”两个关键
词生发,扣准了诗人的动情点。

分析具体,条目清晰,有发现,有创新,不人云亦云。

叙评结合,观点能很好地统帅材料。

语言优美,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

阅读下列两首诗歌,任选一个角度作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寻隐者不遇
[唐]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作指导】 写鉴赏文章首先要对作品反复阅读,读出对作品意象、意境、
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在此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理解独到的角度作为鉴赏点。

本题鉴赏对象已确定,对于这类比较两首诗的文学鉴赏题,要特别注意两诗的异同之处,选取一个方面展开鉴赏。

如内容上都写访友不遇,但抒发的感情又有差别;手法上,李白更侧重于描写,贾岛更侧重于叙述;语言上,两诗都比较朴实平易,但李白更注重炼字;两诗所写的友人身份、居住环境的异同等都可作为鉴赏点。

鉴赏点的确定一定要化大为小,从小切入,深入挖掘;鉴赏要叙议结合,切忌空谈。

【参考例文】
寻访皆不遇,手法迥不同
《寻隐者不遇》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都是唐代有名的寻隐者不遇诗,都表达了对隐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寻隐者不遇后的失望、愁苦之情。

但表现手法迥异:贾诗是绝句,工于叙述,简明扼要,看似平淡无奇,但虚实相映,耐人寻味;李诗是律诗,擅长描写,全诗以“访”贯串,按时间线索写出寻访过程。

贾诗写一位采药济世而云游不定、超尘飘逸的隐士。

隐者住在苍松翠柏之间,云雾缭绕房屋左右。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交代了诗人寻访隐者未得,于
是向隐者的徒弟问讯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本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使人感到其间言之不尽,但从贾岛的笔端一出却寥寥无几,轻描淡写,这就是他作品中的“平淡”,在这“平淡”中又不难看出贾岛求见朋友的心情之急迫和对朋
友的感情之深厚。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条线索在交织演进。

一是隐者的行为,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充分展现了隐者的风采。

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它由惆怅而期冀(由不遇到只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戴天山的景色,描画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

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生动。

全诗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的所闻所见。

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所闻。

三、四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

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

“野竹分青霭”
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表现道士居所之高,说明其远离人世。

“飞泉挂碧峰”中的“飞”“挂”二字,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具有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

“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

“愁”字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

全诗前六句写“访”,景色优美,后两句写“不遇”,情致婉转,层次脉络天衣无缝。

【名师点评】 本文题目即文章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鉴赏点。

全文层次清晰,先总后分,总说两诗的异同,提出观点,再分析两诗手法上的不同。

对每一首诗的分析都能抓住其最突出的特点:贾岛诗工于叙述,看似平淡,但虚实相映,耐人寻味;李白诗擅长描写,真实自然,形象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