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学之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6 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 1 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 • 复合材料在纵向受拉时,由力平衡可知复合材料纵向平均应力为
σ 0 L = σ f V f + σ mVm
= σ f V f + σ m (1 − V f )
复合材料变形第一阶段,纤维和基体都是弹性变形,则有 ε = ε f = ε m 因此:
τ0 =
G (1 − v cos 2 α ) 2π (1 − v)
α = 90 α =0
τ0 =
G 2π (1 − v) G τ0 = 2π
R Gb 2 E (90) = ln 2 4π (1 − v) R1 Gb 2 R2 E ( 0) = ln 4π R1
Gb 2 R E= ln 4πk r0
纤维受应力为:
σ fT = E fT ε fT = E fT
基体应力为:
∆l fT = σ fT l fT / E fT
σ mT = EmT ε mT = EmT
∆lmT lmT
∆lmT = σ mT lmT / EmT
• 代入得:
σ 0T lT
ET 1
• 式中:
=
σ fT l fT
E fT
l fT lT
设L向拉力P,且纤维与基体界面牢固,变形时无相对滑动, 即基体与纤维应变相同,基体将力通过界面完全传递给纤 维,根据力平衡关系,有:
P = A f σ f + Amσ m
A = A f + Am
Vf = Af A
P-载荷 A-复合材料截面积 Vm -基体体积分数
Am Vm = A
• 因此复合材料流动应力为: σ 0L
当体积分数较小时,根据模型1,在横向载荷P作用下,复合材料的 ∆ 横向伸长量 lT 等于纤维横向伸长量与基体横向伸长量之和
∆lT = ∆l fT + ∆lmT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横向流动应力为:
σ 0T
∆lT = ET 1ε T = ET 1 lT
∆l fT l fT
即
∆lT = σ 0T lT / ET 1
因此:质点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一般Vp=10~15%,d =0.1~0.01um
• 2.1.2 颗粒增强原理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1微米)的坚硬颗粒与金属基 体复合而成。 • 载荷主要由基体承受,但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颗 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增强效果越好。 • 在外力作用下,基体内位错的滑移在基体-颗粒界面上受到阻止, 并在颗粒上产生应力集中,
复合材料学之二 复合理论
2.1 复合强度理论 2.2 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2.3 基体与增强材料的润湿性
2.1 复合强度理论
• 2.1.1分散强化原理(Vp=10~15%) • 分散强化复合材料是由细微硬质点与金属基体复合而成。作为增强剂 的硬质点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和硼化物等。 • 分散强化原理:与析出强化机理相似,可用Orowan位错绕过机制说明。 载荷主要由基体负担,分散硬质点阻碍基体中的位错运动,质点阻止 位错运动能力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Ec = k1 E f V f + Em (1 − V f )
[
]
σ c = k 2 [σ f V f + σ m (1 − V f )]
•强度增强率:复合材料强度与基体强度之比,它表示复合材料的增强 效果。 •分散强化的强度增强率: Fs =
Gmb(3V p ) τy = τm 2d (1 − V p )τ m
ET 2 = E fT V f + EmT Vm = E fT V f + EmT (1 − V f )
推导模型2得横向弹性模量
• •
2.1.5 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得泊松比 定义:纵向泊松比是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弹性拉 伸或压缩时,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
εT µL = εL
+
σ mT lmT
EmT
Vf =
Vm =
lmT lT
σ 0T
ET 1
=
σ fTV f
E fT
+
σ mTVm
EmT
• 根据假设: σ = σ = σ 0T fT mT • 代入得:
Vf V 1 = + m ET 1 E fT EmT
当纤维含量较大时,纤维和基体之间发生胶联、摩擦等作用,纤维 之间连通,增加了载荷传递部位,影响或阻止了横向变形,简化成 模型2。 结果:
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加,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增加。
颗粒增强效果模拟计算
应力分布
应变分布
• 2)横向弹性模量:当纤维条件分数较小时,纤维和基体成串联, 简化成模型1。当纤维含量较高时,纤维紧密接触,其间有基体但 极薄,可认为这部分基体变形与纤维一致,就是说可以看成沿横 向互相接触而连通,简化成并联模型2:
颗粒增强分析
应力分布
应变分布
• 2.1.3 纤维增强原理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连续纤维或不连续(短)纤维与金属基体 复合而成。复合材料受力时,高强度、高模量的增强纤维承受大 部分载荷,而基体主要作为媒介,传递和分散载荷。 • 通常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与各组分性能关系 如下:
纤维强化时的强度增强率:
σ f σc Ff = = k V f + (1 − V f ) σm σ m
1) Al-C 2) Al-SiO2 3) Al-Al2O3 4) Ag-Al2O3 5) Cu-W 6) Al-不锈钢
2.1.4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得复合准则
•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是由组成材料的特征、增强材料的取向和体 积分数决定的。 • 1) 纵向弹性模量:假设增强纤维连续、均匀、平行排列于基体 中,形成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纤维轴向为纵向(L),垂直于纤 维轴向为横向(T)。 • 在L方向受拉时,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所以,位错的线张力即增加单位长度位错所需的功
Gb 2 R T= ln 4πk r0
Gb 2 一般R=100r0,所以 T ≈ 2
• 当位错受切应力作用下,设曲率半径为R,位错受力平衡时,有:
R
dθ F1
T
F0
F1 = F0
F1 = 2T sin
dθ ds ≈ Tθ ≈ T 2 R
• 所以,有:
dθ F0 = 2 Rτb sin ≈ τbRθ ≈ τbds 2 ds T = τbds R
σ 0 L = E f ε f V f + Emε m (1 − V f )
τ=
T 1 1 2 Gb Gb = Gb = = Rb Rb 2 2R D
•
当质点间距离为Dp时,基体剪切模量为Gm,时 τ y =
Gm b Dp
如果质点直径为d,体积分数为Vp,质点弥散且均匀分布,则:
1 2 2 D p = ( d / V p ) 2 (1 − V p ) 3
可得:
1 2 2 2 τ y = Gmb / ( d / V p ) (1 − V p ) 3
τ ma = Gmγ m
G2γ = G f γ f V f + Gmγ mVm
• 由假设知: γ = γ f = γ m
• 得: G2 = G f V f + GmVm = G f V f + Gm (1 − V f ) • 在实际工程中常用:G = (1 − C )G1 + CG2 • 式中C为分配系数,C = 0.4V f − 0.025
µ Lε L b = µ mε mL bm + µ f ε fL b f
∆bm = ε mT bm = µ mε mL bm
• 假设纵向应变协调,纤维和基体应变相等,且等于复合材料纵向应变, 即:
ε L = ε mL = ε fL
• 所以有 • 即:
µ Lb = µ mbm + µ f b f
µ L = µ mVm + µ f V f = µ m (1 − V f ) + µ f V f
= σ f V f + σ mVm
• 当纤维与基体都在弹性变形时,由虎克定律:
σ 0 L = E Lε σ f = Efε f
σ m = Emε m
• 可以得到:ELε = E f ε f V f + Emε mVm • 因为: ε = ε f = ε m • 所以:EL = E f V f + EmVm = E f V f + Em (1 − V f )
a
M = τ a AR
式中:A为复合材料截面积,R为复合材料半径 同理:纤维受扭矩: f = τ fa A f R f M 基体受扭矩:M m = τ ma Am Rm
• 假设模型2视为薄壁筒,R ≈ R m ≈ R f 而 A = A f + Am • 用虎克定律
τ a = G2γ
• 因此:
τ fa = G f γ f
σ y = GmG p b /( D pV p ) (1 − V p ) 3
把质点直径、体积分数和质点间距的关系式代入得:
3GmG p bV
1 2 p
1 2
σy =
2d (1 − V p )C
因此:质点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度越高,颗 粒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越好。 在实际用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直径为 1~50微米,体积分数为5~50%。
γl = γ f l f + γ mlm
• τf • 在弹性变形时,由虎克定律: γ f =
Gf
γm =
τm
Gm
得:
τ
G1
l=
τf
Gf
lf +
τm
Gm
lm
τ
G1
=
τf
Gf
Vf +
τm
Gm
Vm
由假设可知
τ =τ f =τm
因此:
1 V f Vm = + G1 G f Gm
模型2是纤维与基体轴向并联,纤维被基包围,且假设纤维与基体 结合良好,在扭矩的作用下,纤维与基体产生相同剪应变,但剪 应力不同,所以模型2为等应变假设。 在扭矩得作用下,纤维与基体受力不等,在横截面上 M = M f + M m 总扭矩用截面上平均切应力τ 表示:
τ y = Gmb / D p
τ y = Gmb / D p
• 位错的产生:当作是一空心圆筒沿滑移面切开,然后沿滑移方向 推进b的距离,作用力由零逐渐增加到 ,因此平均的作用力为 • 0.5 。这样,单位长度位错的弹性能为:
τ
τ
τ=
τ 0b
r
1 R2 E ( R1 , R2 ) = b ∫ τ dr 2 R1 1 R2 τ 0 b = b∫ dr R1 2 r τ 0 b 2 R2 = ln 2 R1
σ
σi
•
其值:
σ = nσ i
•
由位错理论,应力集中因子为:
n = σD p /(Gmb)
• 得到:
σ i = σ 2 D p /(Gmb)
• 当应力集中达到颗粒断裂强度时,颗粒开始破坏,产生裂纹,引起复合 材料变形,有:
σ i = σ p = σ D p /(Gmb) =
2
Gp C
•
因此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
•
在切应力τ 的作用下,位错滑移,遇到硬质点位错线弯曲,位错弯曲部 τ = G b/D 分曲率半径R为:
y m p
R = Gm b / 2τ
• • 式中:Gm-基体剪切模量 b-柏氏矢量 若质点间距为Dp,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位错线曲率半径R=Dp/2时,复 合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剪应力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2.1.5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
• • • • • • • • • • 模型1是纤维和基体轴向串联模型, 在扭矩的作用下,圆筒受纯剪应力, 纤维和基体剪应力相同,但因剪切 模量不同,剪应变不同,所以模型1 为等应力假设。(在纤维含量较低时) 假设圆筒在扭矩M的作用下产生剪应变γ 变形前圆筒的母线为oa,变形后为oa‘, a点周向位移为纤维和基体段位移之 和,即:
• •
b 设b为复合材料总宽度,b f 为纤维总宽度, m 为基体总宽度。当沿纤维 纵向受力时,纵向产生应变 ε L ,横向应变 ε T , 因此有:
ε T = µ Lε L
• 两边乘以b得:
bε T = bµ Lε L
ε T b = ∆b = ∆bm + ∆b f
∆b f = ε fT b f = µ f ε fL b f
1 2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增强率:
σy Fp = = σm
3GmG p bV p
1 2
2d (1 − V p )C
/σ m
•在分散强化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强度增强率与质点或颗粒体积分 数、直径及其分布有关,一般说,质点越细,增强率F越大。 •分散强化时,质点尺寸在0.1~0.01微米时,F=4~15。质点再细就容 易形成固溶体 •如质点较大,在0.1~1微米时,F=1~3,增强效果不明显。因为质点 尺寸在此范围内易产生应力集中,强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