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名师-人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名师-⼈师
前两天在⽹上看到⼀篇关于论述教师的⽂章,很有思想,在此转发,与同⾏们共享。
⼈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也如此:依据专业⽔平的层次不同,教师⼤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师三种境界,类似于“⽊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
即“⽊头的具体样⼦”、“⽊头的形态”与“⽊头的本源”。
教书匠——“⽊头的具体样⼦”。
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头的具体样⼦”。
譬如,“⽊桌”、"门"、“窗户”、“⽊棍”,等等。
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相当有限。
例如,门与窗户的功⽤,他们之间本质上并⽆“价值”⼤⼩之分,“境界”⽆⾼低之别,互为‘‘平⾏’’与“对等”。
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搬硬套,远离变⾰,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复始,庸庸碌碌。
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可添加。
因⽽,教书匠多深陷“此⼭中"的禁锢与迷绕,常⾃我设限,⾃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有余,灵⽓不⾜”,容易将涌动着⽣命⽓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律的“操作流程”,从⽽制造出⼀个个⼀模⼀样的“标准件”。
他们⽆⼼探索教学,⽆意追索⼈⽣,不愿学习改变,不敢⼤胆⾰新,不善扣问反思。
“⼗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肚⾥只剩⼏册可怜的教科书”。
难怪⼀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瘪刻板,味同嚼蜡,⽣⽓全⽆,是⼀种对⼀个⼈独⽴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
这种⽣存状态下,学⽣的学习绝⾮是“像诗⼀样迷⼈的字眼”(康德),⽽是“已经变成令⼈厌烦的同义语,⼀堂课等于⼀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教书匠对其⼈⽣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光。
不仅不能成全学⽣的完满发展,⽽且有意或⽆意间将学⽣也禁限于⾃⼰受制的“旧轨道”上,从⽽束缚学⽣的思想,窒息学⽣的创造,漠视学⽣的情感,关闭学⽣的⼼灵,直⾄彻底断送学⽣⼈⽣发展的宝贵“契机”。
⽇本教育家东洋先⽣有⾔:“⼀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教书匠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名⼩卒告终。
”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的智⼒,把学⽣束缚在教师⾃⼰的狭隘的能⼒范围之内”(卢梭)。
可以说,倘若⼀位教师的教学是在降低学⽣的⼼智,那么,这是⼀种莫⼤的“罪过”。
教书匠的专业价值是令⼈堪忧的,专业境界可谓:浑浑噩噩,⽆⼀丝灵⽓与光芒!以其昏昏,怎能使⼈昭昭?
名师——“⽊头的形态”。
处于⽊头形态的这类教师,⼿中是⼀定⽊头的“形态”,如圆形、正⽅形、长⽅形、三⾓形等等。
从量的意义上看,教书匠⼿中有的⼏张“⽊桌”或“椅⼦”是相对固定与有限的,减⼀把,则少⼀把。
⽽名师则可依据⾃⾝的“⽊头形态”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桌椅”,带有强烈的⽣长性,更能超越外界具体量的规定的局限。
从质的意义上看,具备“⽊头形态”的名师,可打破教书匠亦步亦趋的“单⼀质地”,通过⾃⾝形态的改变、转化、兼容并蓄发展,(如圆形+正⽅形+长⽅形+三⾓形+各种具体⽊制⼯具)形成“综合质地”,可见名师与教书匠两者的“价值”存在⾼与低,⼤与⼩的天壤之别,境界更不可同⽇⽽语,相提并论。
名师的基本特质是:思想深邃,⼤胆探索,执着求真,循循善诱,微⾔⼤义,指点迷津,品格⾼尚,沉⼼治学,具备⾼超的教学艺术。
那么,名师具体的“专业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先,名师是⼀个艺术家。
教学不仅是⼀门严肃的科学,更是⼀门神奇的艺术。
名师深藏着让⼈哲服的艺术法宝,本领超卓,有别于教书匠的⼀招半式,半瓶⼩醋,能够巧妙⽽⼜准确的拨动每位学⽣的⼼弦,从⽽和谐地演奏出师⽣教学相长的美妙乐章。
⼀是,名师具有语⾔的艺术。
名师以其⼴博的学识与⾼远的站位,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问题以⼀句深⼊浅出的⾔语,⼀语道破⽞机,达到“⼀语破的,⼀语解惑,⼀语启智、⼀语激情”的奇妙境界。
名师的⼀句精辟话语,常使学⽣萦绕于⼼际⽽终⽣难忘;⼀个⽣动的⽐喻常使学⽣了悟知识的关节⽽茅塞顿开;⼀句中肯的批评常使学⽣幡然省悟⽽惭愧不已。
“⾔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确实是名师⾼超语⾔艺术的真实写照。
⼆是,名师⾝怀绝招。
绝招是名师⾼于教书匠的另⼀标志,也是“⽊头形态”区别于“⽊头具体样⼦”的分⽔岭。
名师常常本领⾼强,⾝怀绝招,⼿握杀⼿锏,胸藏百万兵。
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圆规、三⾓板,但画出的⼏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五的⽉亮,分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的叙述,信笔画出栩栩如⽣的图画,再现课⽂的清雅意境,令学⽣叹服不已;有的教师⼀笔龙飞凤舞、⽓势磅礴的板书,常令学⽣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与易、深与浅、轻与重、多与少、精与博、繁与简、详与略、主与次的精当处理,常令同⾏钦佩不已。
可以说,绝招是名师对教学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炉⽕纯青境界的见证。
三是,名师具有幽默的艺术。
“幽默是⼈⽣的⼤境界”(林语堂),是形成⼒量的最⾼最佳层次”(特鲁·赫伯)。
名师常是⼀个幽默风趣的⼈,懂得驾驭幽默的艺术。
⼀个学⽣在数学考试终了前抄袭邻桌的考卷,由于时间来不及,仅将答案写上,旁边滑头的备注:过程略。
教师风趣的在旁边打个⼩x,备注:分数略。
从⽽“⽤幽默的⽅式说出的严肃真理,⽐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使⼈接受”(雷曼麦)。
幽默的艺术实质上是名师教学达到⾼度睿智境界的昭⽰。
其次,名师是⼀个思考者。
“活着就要思考。
”名师确实是⼀个善于思考,渴求思考,勇于思考的⼈。
他们反思⾃⾝的专业成长,思考学⽣的未来朝向,引领学⽣做出正确的⼈⽣规划。
可以说,名师终⾝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深悟“⼀个能思考的⼈,才真是⼀个⼒量⽆边的⼈”的精义,坚守“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
进⾔
之,“思考⼀切学⽣,⼀切思考学⽣,思考学⽣⼀切”是名师思考的逻辑起点也是价值终点。
⼀⾔以蔽之,义⽆反顾的领受作为⼀位勇敢思考者所应担当的⾟劳与福祉,是名师⽣命世界的热切企望。
⽆庸讳⾔,名师是教师⾏伍中的精英分⼦与中流砥柱。
⼈师——“⽊头的本源”,即“原⽊”。
⼈师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师级⼈物,是精英中的⾸席代表。
⼈师的发展形态是⽊头
的“本源”,因⽽既不是“圆”,也不是“⽅”,更不是“长”,但⼜包容着圆、⽅、长,是它们的“母体”,他能适应变化万千的“外界”,演化并创⽣出万事万物。
如果说名师是对教书匠质的超越的话,那么,⼈师则是对名师这⼀⾼层更深的洞悉与超脱,是更为上位的“存在”。
从教师的价值真谛⽽⾔,⼈师可谓是对教师教书育⼈⽣命本义活⽣⽣的深刻诠释与彰显。
⼈师的基本特征是:独
具慧眼,抉发幽微,含英咀华,揭⽰要旨,⼈格崇⾼,宽容练达,深富爱⼼,融通万物,达到了⼤彻⼤悟、返朴归真的境界,可谓实质名归的⼤智慧者。
那么,⼈师具体的“专业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先,⼈师是⼀个独创性的⼈。
独创性是⼈师的最深本性!⼈师的独创性常体现在:思想深邃,独具慧眼,决不⼈云亦云,随声附和,鹦鹉学⾆,盲从模仿。
他们具有独特的判断和独⽴的思想,对事物的体悟与思考常见⼈之所未见,发⼈之所未发,能够于平凡处见“新奇”,于平淡处品出“绚丽”,于⽆声处听出“惊雷”,于⽆味处尝出“⽢甜”。
对学⽣的困扰,往往能够抓住学⽣问题的“关键处”,捕捉学⽣思维的“兴奋点”,开启学⽣⼼灵的“灵感域”,⽽后或抛砖引⽟,或取瑜明理,或⽬视点头,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从⽽使学⽣如沐春风,⼼结尽解,豁然开朗,神游忘返,如⼊微境。
其次,⼈师是⼀个⼈格崇⾼的⼈。
⼈师必定是⼀位⼈道主义者,他⾝上散发着⼀股灼热的⼈格正⽓,让每位接触过的学⽣于⽆形中获得⼈格的滋养与⼈性的清明。
⼈师的崇⾼⼈格是⼀股最强⼤的教育⼒量,⼀种最珍贵的教育宝藏。
“他们凭借着⾃⼰丰硕的精神⼒量宝库——知识泉,智慧⽕,灵魂峰,⽆私⽆尽⽆悔地孕育⼀茬茬、⼀代代的莘莘学⼦,引知识泉浇其⼼⽥,点智慧⽕明其征程,竖灵魂峰壮其⾏⾊,‘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陶⾏知),“甚⾄希望⾃⼰⽣命结束的⽅式不是死在病榻上,⽽是死在课堂上,死在学⽣的怀抱⾥,⽽且当时正在谈笑风⽣地讲着课”,⾄死不渝⾃⼰的教育事业。
⽆庸讳⾔,“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教师这个职业更⾼尚的⼈”(夸美纽斯)这⼀评价,⼈师当之⽆愧!
最后,⼈师是⼀个热爱学⽣的⼈。
爱,是⼈师⼈⽣崇⾼境界的真实流露。
别林斯基断⾔:“如果没有爱,则万物⾃⾝的⽣活是死⽓沉沉的;如果没有爱,则万物的⽣长是七拼⼋凑的;如果没有爱,则所见的是⼀⽚漆⿊。
”“⼀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先意味着她是这样的⼈,她热爱学⽣”(苏霍姆林斯基)。
⼈师必然热爱学⽣,与学⽣同⽓相求,同声相应,荣辱与共,⽣死相依。
⼈师诉诸学⽣的爱凝聚着她们的⼼⾎与祝福,⽆价,⽆求,⽆边,⽆法量估,并融⼊学⽣⼈⽣幸福的征程之中,变成⼀股⽀撑学⽣⽴志“成⼈”的强⼤精神⼒量,迷漫深远,永不消逝!“我没有⼀切,只有学⽣”(斐斯泰洛齐),是⼈师博⼤⼈性世界的⾃然袒露。
⼈师也因爱的⽆限付出⽽得到永⽣!
中华民族的伟⼤复兴热切呼唤名师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