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级
第三次双周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10月19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G,F,E分别代表()
A. 色球、光球、日冕
B. 日冕、色球,光球
C. 光球、日冕、色球
D. 光球、色球、日冕
【答案】1. A 2. B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太阳的外部圏层,并且要掌握各个圈层的太阳活动现象。
1. 材料中“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所指太阳外部大气层中发黑的是指黑子,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里层,选择A。
2. 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读图可知G,F,E分别代表日冕、色球,光球,选择B。
3. 当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 )
A. 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B.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60°E
C. 太阳直射点位于70°E
D.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答案】C
【解析】当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说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球处于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A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20°W,B错;太阳直射点位于20°W 与160°E中间的70°E经线上,C对;春秋分没有极昼现象,D错。
4. 读下图(图中虚线分别代表回归线和极圈、标注数码的四条线为晨昏线),假如太阳光是从右侧射向地球,则( )
A. 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图中的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③
B. ②为3月21日的晨线
C. 晨昏线由①运动到②时,黄赤交角由23°26′减小到O°
D. 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④时,南极圈内极昼范围由大变小
【答案】A
【解析】假如太阳光是从右侧射向地球,则右侧为昼半球,左侧为夜半球,晨昏线为①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晨昏线为②时通过极点,为春秋分;晨昏线为③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晨昏线为④时,介于冬至与春秋分之间。
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图中的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③,A对;②为3月21日或9月23日的晨线,B错;黄赤交角一般不变化,即使变化,变化量也很小,C错;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④时,北极圈极夜范围扩大,南极圈内极昼范围由小变大,D错。
下图太阳光照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圆圈表示极圈,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对于①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一天昼长24小时
B. 此刻地方时为正午12时
C. 太阳即将在1小时后升起
D. 经度为150°E
6. 若虚线圆圈为70°,其他条件不变,则()
A. 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
B. 荆州冬季气温变低
C. 香港(22.9°N~22.37°N)将属于温带范围
D. 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
【答案】5. B 6.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黄赤交角。
通过光照图能够确定时间;黄赤交角增大,热带范围增大,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范围减小,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扩大。
5. 从图中看①点为极夜,这一天昼长0小时,A错;此刻太阳直射①点的所在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B对;此时同时为日出和日落,不是1小时后太阳升起, C错;从图中看相邻经线相差30°,可推算出①点经度为30°W,D错。
6. 若虚线圆圈为70°,则说明黄赤交角为20°,黄赤交角变小。
北半球夏半年时间长短与黄赤交角大小没有关系,与公转的周期有关,A错;,黄赤交角变小,荆州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变高,B错;温带范围变为20°-70°,香港(22.9°N~22.37°N)将属于温带范围,C对;南半球的寒带范围变小,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D错。
下图为6月22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A. 甲、乙、丁、丙
B. 甲、丙、丁、乙
C. 丁、丙、乙、甲
D. 丙、丁、乙、甲
8. 若甲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 (112.5°E,0°34′S)
B. (127.5°E,47°26′N)
C. (127.5°E,0°34′S)
D. (112.5°E,47°26′N)
【答案】7. C 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到两极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大;第2题关键是掌握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7. 利用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以计算出昼长,再用昼长减去12取绝对值,绝对值大的纬度高,绝对值小的纬度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是丁、丙、乙、甲,选择C。
8. 若甲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地理纬度为47°26′N或0°34′S,因甲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北半球,所以确定地理纬度为47°26′N;当地时间12时北京时间是12时30分,可计算出经度为112.5°E,所以坐标为(112.5°E,47°26′N),选择D。
9. 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2个纬度,则黄赤交角为( )
A. 23°26′
B. 24°26′
C. 25°26′
D. 21°26′
【答案】B
【解析】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扩大1°,热带范围扩大2°,所以黄赤交角为24°26′,选择B。
10.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
A. 6时
B. 4时30分
C. 7时
D. 5时30分
【答案】B
【解析】根据夜弧占纬线的比例可计算出A夜长为(3/8)*24=9小时,再推出A日出为4时
30分,此时A处于晨线上,所以A点的地方时是4时30分,选择B。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A. a→c
B. b→d
C. d→e
D. c→e
12. 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日递增
B. 夕阳由西北逐日移至西南方
C.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递减
D. 南极洲极夜范围逐日递减
【答案】11. C 1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带来的影响,学生要熟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带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1. 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极点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长就逐日递增,所以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d→e,选择C。
12. 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要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错;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夕阳在西北,B错;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C错;南极洲极夜范围逐日递减,D对。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B. MO为晨线
C.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 NO为晨线
14.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6日12时
B. 7日12时
C. 6日24时
D. 5日12时
【答案】13. D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转及其地理意义,要求能够通过晨昏线和日期分界线判断时间。
13. 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为不同日期,那么PQ一个是180°,另一个是0时;MON表示晨昏线,那么MN一个是6时,一个是18时。
假设Q为0时那么从图中的角度看MN不可能是6时或18时,假设P为0时那么从图中的角度看N可能是6时,所以P为0时,N是6时,ON 为晨线,AB错D对;南极为极夜,地球距离远日点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错;选择D。
14. P为0时,Q为180°,两者相差120°,可计算出P为60°W,再利用东加西减方法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日期上相对阴影加一天为7日,选择B。
如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
16.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 荆州夏日炎炎
【答案】15. D 16.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通过昼夜长短可以确定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位于哪个半球。
15. 甲昼长比乙长,且都小于12小时,说明是冬半年,越向北昼越短,甲在乙的南方,若两地同时日出,甲乙在晨线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综合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选择D。
16. 太阳直射点可以北移也可以南移,A对;地球公转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变慢,B对;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也可以减小,C对;北半球为冬半年,荆州不可能夏日炎炎,D错,选择D。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 该地太阳高度
B. 该日昼夜长短
C.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D. 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18. 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 3点或者15点
B. 12点
C. 15点
D. 0点或者12点
19.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 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 荆州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C. 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 荆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试题分析:
17.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是90°,晨线与昏线是因日照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交点的位置,A对。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日影长短也是由直射点位置决定的,B、C、D错。
18. 读图,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C对。
A、B、D错。
19.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
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A、C错。
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错。
在②点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所以B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某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为左岸,右手方为右岸)。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该河流位于()
A. 赤道上
B. 回归线上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21. 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河流自西向东流
B. 该河流南岸容易被侵蚀
C. 该河流左岸泥沙容易沉积
D. 该河流不受地转偏向影响
【答案】20. D 21.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受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0. 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从图中看河流的右岸侵蚀,说明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选择D。
21. 没有办法判断该河流自西向东流,A错;没有办法判断河流南岸容易被侵蚀,B错;从图中看该河流左岸泥沙容易沉积,C对;两岸侵蚀程度不同,该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错。
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23.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22. B 23. C
【解析】试题分析:
22.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读图可知,位于②圈层顶部,B对。
①圈层是地壳,A错。
③圈层是外核,C错。
④圈层是内核,D错。
23. 读图,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小,A错。
②圈层的上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加①圈层构成了岩石圈,B错。
③圈层最可能为熔融态,横波不能穿过,C对。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D错。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
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EFG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
B. 12时
C. 18时
D. 20时
25. 此日后一个月内,荆州()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②处在一年中炎热多雨季节③昼长夜短,且昼渐短④处在一年中较冷少雨季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4. B 2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通过日界线和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
24. 两条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和0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分别是0时和12时,结合图可知F为0时,另一日界线为180°,可知F为60°E,利用东加西减方法可知北京时间是4时。
25. 此日为夏至日,此日后一个月内,北回归线以北荆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处在一年中炎热多雨季节,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处在一年中高温多雨季节,选择D。
读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26. 该地的纬度是()
A. 23°26′N
B. 13°26′N
C. 10°N
D. 3°26′N
27. N~M区间()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C.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D.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答案】26. C 27.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以判断所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6. 根据图中信息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两次直射之间的太阳高度为76°34′,此时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地距离回归线的纬度差为13°26′。
所以该地纬度为10°N。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7. N~M区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往北回归线移动,AC错。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往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B错D对。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丁甲丙
C. 丙甲丁乙
D. 丁丙乙甲
29.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 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 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 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答案】28. B 29. 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地太阳光线都从北射入,且没有直射现象,故在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丙地太阳光线都从南射入,没有直射现象,故在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同时,在二分二至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比丙地大,说明甲地纬度低;乙地①③相等,一南一北,②地太阳直射,说明②地位于赤道;丁地②③阳光南射入,①太阳直射,说明丁地位于北回归线;所以纬度由低到高为:乙、丁、甲、丙,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选B。
【小题2】根据上题的分析,甲乙丙丁四地地理坐标如图(方格状经纬网),甲乙两地东西方向:甲乙在东西经度,甲乙两地的经度差大于180°,故甲地在东,乙地在西;甲丙两地东西方向:甲丙在东西经度,甲乙两地的经度差小于180°,故甲地在西,乙地在东。
结合下图:甲地在于乙地的东南;乙地在于丙地东南;丙地在于丁地东北;丁地在于甲地东北。
故选A
【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方向的判断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
根据图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判断出纬度范围,找出特殊纬线。
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位于赤道上,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最大的。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方位与角度大小,判断所在地纬度位置。
结合图中经度,判断两点之间的方向。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的判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0.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地球处于冬至日节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太阳直射北半球,但是距离太阳太近,不符合现实;B太阳直射南半球,而且距离太阳较近,属于冬至日;C太阳直射南半球,但是距离太阳太远,不符合现实;D太阳直射北半球,不可能是冬至日,选择B。
二、综合题(共四题,40分)
31.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的经度为。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或。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的那一段中,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范围( )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等于180°
(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W,40°N)起飞,以每小时1 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3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
假如此时飞机要从A地飞往B地,则最短航行方向应该先,再。
【答案】(1)105°W(2)(160°E,46°52′N)(160°E,0°)(3)A (4)11(5)正北正南【解析】(1) 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阴影部分中央经线为0时,可推算经度为15°W,图中A地的经度为105°W。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可计算出经度为160°E,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可计算出该地的纬度为46°52′N或者0°,从而确定地理坐标。
(3) 昼夜平分的纬线是赤道,属东半球的是20°W-0°-160°E,赤道上为昼半球的是
105°W-180°-75°E,综合可知所跨经度范围是75°E-160°E,选择A。
(4)飞机飞行跨过了110°纬度,所经过的经线长度大约是110°*111KM,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 110千米,计算可知飞机飞行了11小时。
(5)假如此时飞机要从A地飞往B地,则最短航行方向是沿经线圈飞行,应该先北,再向南。
32.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3)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M点该日日出的方位为________方向。
【答案】(1)30°
(2)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14小时
(3)东北东南
【解析】(1)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说明太阳直射20°S,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2)该日,Q出现大极夜,昼长为0,P地没有出现极夜,夜长小于24,昼长大于0. 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Q地为12时,利用两地的经度可以计算出M地日出时刻为5时,昼长为(12-5)*2小时。
(3)从纬度上看Q地位于M的北方,从经度看Q地位于M的东方,综合可知Q地位于M的东北方;冬季M点该日日出的方位为东南方向。
33.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该图表示的日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地。
(3)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答案】(1)(180°,23°26′S) 12月22日(2)乙(3)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距离赤道越远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甲、乙、丙三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3)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递减。
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4. 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Q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假设上图中线段MQ与经线夹角∠1达到一年中最大时,简要说明这一天南半球的昼夜长
短的分布规律。
【答案】(1)30°W 180°向西到120°W (或120°W向东到180°或
120°W—0°—180°)
(2)太阳直射20°S,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3)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解析】(1)两条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和0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分别是0时和12时,结合图可知M为0时,另一日界线为180°,P为180°,图中相邻经线之间相差30°,可以推出Q为30°W。
日期分界线是180°和120°W,与北京(120°E)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80°向西到120°W。
(2)晨昏线与70°S相切,南极为极昼,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0°S,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3)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大,且南极出现极昼,属于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