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草坝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杀菌剂对草坝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许泽斌;倪锐;早淑萍;毕健波;朱天贵;袁盛勇;孔琼
【摘要】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文章根据形态学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
毒力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丙环唑、异菌脲、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和甲基
硫菌灵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9.629、23.630、23.830、93.460、318.300、344.400和1454.00μg/mL,因此在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可将腐霉利、丙环唑和异菌脲药剂轮换使用.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6)005
【总页数】3页(P153-154,158)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病原;杀菌剂;生长速率法;毒力
【作者】许泽斌;倪锐;早淑萍;毕健波;朱天贵;袁盛勇;孔琼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蒙自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
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8
葡萄是云南蒙自市草坝镇优势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之一。
但随着葡萄大面积种植和品种的单一化,病害也随之增多,成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其中葡萄灰霉病是世界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田间葡萄新稍、花穗、叶片和果实,也是采后贮藏期的毁灭性病害,每年因灰霉病给葡萄生产造成的损失高达50% 。
[1-2]据本项目组2016~2018年连续两年于云南蒙自市草坝
镇露地和大棚种植的葡萄进行田野病害调查发现,葡萄灰霉病发病较为严重,且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葡萄果实。
而化学防治是该病害田间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市场上药剂品种繁多,其防治效果不一,同时种植户对市场上的药剂缺乏了解,导致药剂滥用或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
因此,为了避免生产中药剂乱用或滥用带来的经济损失、农药残留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对云南蒙自草坝镇的葡萄灰霉病进行了病原检测,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室内药剂进行筛选,以期为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采集和分离
采集蒙自市草坝镇十七村葡萄“黑蜜”果实灰霉病病标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进行分离,并根据《植物病原真菌学》进行检测,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后保存于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05实验室,用于后期试验。
[3-4]
1.2 室内杀菌剂筛选
检测中所用7种杀菌剂均购买于蒙自市农药店(见表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
[5]将不同杀菌剂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PSA平板,并用直径为
5mm打孔器取菌饼(25℃于PSA平板上暗培养5d的灰霉病病原菌)接入含药
平板,置于25℃恒温暗培养5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
设不添加药剂为空白对照,每个药剂设3次重复。
公式为:相对抑制率=[(对照菌落
生长直径—处理菌落生长直径)÷对照菌落生长直径]×100%。
获得的相对抑制率参照抑菌率与几率值的换算表获得浓度对数,并以浓度对数为X和抑菌机率值为Y 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线性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
表1 7种化学供试药剂药剂有效成分生产厂家腈菌唑可湿性粉剂(WP) 40%腈菌唑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丙环唑乳油(EC) 250g/L丙环唑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异菌脲可湿性粉剂(WP) 50%异菌脲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 50%腐霉利山东海迅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 70%甲基硫菌灵上海允发化工有限公司喷克可湿性粉剂(WP) 80%代森锰锌美国仙农有限公司施必克可湿性粉剂(WP) 50%咪鲜胺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灰霉病病原检测
根据田野调查,发现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初期产生褐色凹陷斑,很快果实腐败,果实长出灰色霉层,受到震荡,霉层飞散,出现灰色烟雾状(见图1-A)。
病原菌在PSA平板上菌落为灰色(图1-B);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淡褐色,顶端有2-3个分枝,分枝顶端膨大,有多个小梗,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整体看似葡萄穗状(图1-C);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球形、光滑、单孢,因此根据《植物病原真菌学》将其检测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图1 葡萄灰霉病田间症状及病原菌A.葡萄灰霉病田间症状 B.培养于PSA平板上的灰霉菌菌落C.灰霉菌分生孢子头
2.2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灰霉菌的室内毒力比较
表2 不同浓度的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供试药剂浓度(μg/mL)抑制百分率(%)供试药剂浓度(μg/mL)抑制百分率(%)①异菌脲25 51.79 ⑤代森锰锌 400 52.98 50 64.77 800 64.98 100 79.46 1600 76.58②腐霉利 100 73.30 ⑥咪鲜胺200 32.76 200 77.05 77.05 61.74 400 83.55 800 76.72③腈菌
唑100 52.37 ⑦丙环唑25 53.40 200 68.09 50 65.00 400 83.49 100 80.25④甲基硫菌灵 400 24.64 800 33.50 1600 53.87
根据表2,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有明显差异,各药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病原菌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随浓度增加,相对抑制率也随着增加。
其中当腐霉利、腈菌唑和丙环唑的浓度较高时,则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三种药剂的抑制率则高于70%;而甲基硫菌灵的抑制率较低,最高浓度时也只有53.87%。
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和咪鲜胺三种药剂达到较好抑制效果时所需浓度较大,腐霉利和腈菌唑的所需浓度适中,而异菌脲和丙环唑的所需浓度较低。
表3 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原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及R供试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 (μg/mL) 相关系数R异菌脲 y=1.293 5x+3.218 7 23.830 0.994腐霉利 y=0.591 8x+4.417 9 9.629 0.962腈菌唑 y=1.517 9x+2.008 9 93.460 0.997甲基硫菌灵 y=1.304 0x+0.876 0 1454.00 0.964代森锰锌 y=1.080
4x+2.258 9 344.400 0.999咪鲜胺 y=1.950 5x+0.118 3 318.300 0.977丙环唑y=1.268 0x+3.285 4 23.630 0.985
在进行杀菌剂室内毒力检测时,EC50越小,所得出的回归方程斜率越大,说明病原菌对该药剂的敏感性越强,即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增大。
由表3可看出,异菌脲、腐霉利和丙环唑的毒力较强,其EC50分别在0~30 μg/mL,其中腐霉利的EC50最小为9.629 μg/mL,对灰霉菌的毒力最强。
而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对灰霉菌的毒力相对较弱,EC50分别为93.460、318.300、344.400和1454.00 μg/mL。
因此,7种药剂对葡萄灰霉菌的毒力依次为腐霉利>丙环唑>异菌脲>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
3 小结与讨论
葡萄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多种病害的危害,而病害的正确诊断是保证其高产、优
质、增收的重要环节,同时化学防治是控制葡萄病害的主要措施。
据张鹏等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发现,所选用的7种杀菌剂中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二甲酰亚胺类)、60% 腈菌唑乳油(三唑脱甲基类)、40% 嘧霉胺可湿性粉剂(嘧啶类)对葡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速克灵抑菌作用最强。
[7]
而也有研究发现咯菌腈(苯吡咯类)、啶酰菌胺(吡啶类)、啶菌恶唑(甾醇合成抑制剂)、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及氟啶胺(取代苯胺类)对葡萄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8]同时葡萄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咪唑脱甲基类)、环酰菌胺(酰胺类)、嘧菌环胺(苯胺基嘧啶类)、咪鲜胺(咪唑脱甲基类)、速克灵(二甲酰亚胺类)等药剂也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9]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葡
萄灰霉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异菌脲、腐霉利)、三唑类脱甲基杀菌剂(腈菌唑、丙环唑)、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咪唑类脱甲基杀菌剂(咪鲜胺)等5类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7种杀
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腐霉利>丙环唑>异菌脲>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
其中腐霉利、丙环唑和异菌脲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弱。
其结果与以往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可将二甲酰亚胺类、三唑脱甲基类、咪唑类和嘧啶类杀菌剂等几类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将能有效地控制田间灰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陈宇飞,文景芝,李立军.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93-699.
[2]严红,燕继晔,王忠跃,等.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J].果树学
报,2012,29(4):625-629.
[3]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王国珍,麻冬梅,樊仲庆.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药效评价[J].中外葡萄与葡萄
酒,2006,2(24):29-33.
[7]张鹏,刘长远,梁春浩,等.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J].园艺与种
苗,2012,1(16):61-64.
[8]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等.12 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
(08 ): 33 -35.
[9]陈宏州,杨敬辉,肖婷,等.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
学,2015,43(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