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基础知识 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2、面对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以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治水新思路为指导,在2004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
(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3、调控洪水方略:上拦下排,两岸分滞。
4、处理泥沙方略:拦、调、排、放、挖。
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6、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先粗后细、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排细、干流骨干工程拦沙拦粗泄细。
7、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
8、黄河流域防洪区分为三个区域: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滩区)。
9、我国防汛抗洪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10、1998开始实施的《防洪法》第38条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11、观测水位的设备有:水尺和水位计。
12、2008年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淤体系。
13、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
14、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三门峡以上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上大洪水”,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下大洪水”,“上大洪水”与“下大洪水”不遭遇。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16、《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17、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18、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
19、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
20、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1950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1、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小浪底库区模型、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22、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
23、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24、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
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泺口水文站。
25、黄河水文泥沙测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河流泥沙含沙量在线连续施测,这种在线泥沙测验仪器名称是振动式测沙仪。
26、黄河流域的灾害主要有:洪灾和旱灾。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2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29、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总体上分为三类不同区域: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
监督区。
30、黄河流域用水大户是农业。
31、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入河排污量迅速增加,主要污染物是COD和氨氮。
32、目前,入黄排污口排放达标率低,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点源污染。
33、黄河支流众多,直接入黄的一级主要支流有111条。
34、黄委获得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的是: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35、黄河下游滩区是下游河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治河方面,滩区具有行洪、滞洪和沉沙三种功能。
36、黄河下游滩区居住大量群众,截止2007年底,下游滩区总人口是189.5万人。
3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下游日渐开发,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沿河诸侯先后筑堤,黄河下游堤防始建于春秋。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39、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1、在“96.8”洪水期间,花园口站最高洪水位94.73m,为该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在这次洪水中,花园口站出现的洪峰流量是7860m3/s。
42、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自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共发生22年断流。
黄河断流历时最长的年份是1997年,利津断流时间长达226天。
并且在1997年断流首次在汛期出现,并且1997年底至1998年初首次跨年度断流。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44、2002~2010年汛前,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调水调沙试验和生产运行,连续9年共进行12次调水调沙。
45、为了使黄河中游两岸滩地有限的容积发挥更大的减淤作用,2004年,开展了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基本实现了淤粗排细的试验目标,为今后大规模放淤积累了经验。
46、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堰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了弥补河床淤高造成的过洪能力降低,建国以后至1985年对堤防进行了3次加高加培。
(第1次为1950年至1959年,第2次为1962年至1965年,第3次为1974年至1985年),也说4次加高加固下游堤防。
47、标准化堤防建设,就是通过对黄河堤防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使下游堤防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标准化堤防。
48、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是刘家峡水电站。
4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考察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2年)
50、一般讲,黄河凌汛开河的方式有两种,文开河和武开河。
(文开河:以热力作用为主形成的融冰开河;武开河:以水力作用为主的强制开河现象)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2、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5、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
(三门峡站,1977年) 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
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58、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 年。
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59、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为统一思想,尽快作出治黄决策,解决三门峡水库淤积问题,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
60、《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7月5日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61、根据《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水利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
62、水文循环的三要素是降雨、径流和蒸发。
63、黄河是资源性缺水的河流,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
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64、2008年,黄委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即四个转向:把黄河洪水泥沙管理的重点转向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把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把水资源保护的重点转向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把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重点转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
65、针对新的形势,在努力迈向“四个重点转向”新阶段的过程中,我委提出了工作领域要统筹上中下游、突出六项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体现七个并重。
66、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我委提出了要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
首次发布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10年)。
67、“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伦理体系、理论体系和生产体系。
68、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手段是“三条黄河”建设。
69、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拦河控制性骨干工程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70、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35kg/m3。
71、黄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河,下游为弯曲性平原河道。
72、1958年7月17日黄河花园口出现22300 m/s3洪峰,这是自建国以来黄河水文记载发生的最大洪水。
73、1999年10月25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下闸蓄水。
74、黄委党组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治黄现代化,于2001年7月25日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75、“数字黄河”工程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工程保障体系等。
76、“数字黄河”工程中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6方面建设内容。
77、“数字黄河”工程中采用的3S技术指的是RS、GIS、GPS。
78、目前,已建成的黄河超级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浮点运算速度达3840亿次,为我委气象水文预报、下游水沙过程演进模拟运算等提供了支撑。
79、为安全高效地存储“数字黄河”工程各类数据,建设了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含黄河数据中心及7个数据分中心。
80、“数字黄河”工程服务功能的最高层次的应用是决策支持。
81、“数字水调”建设的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五级远程监控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一体化管理。
82、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在报请审批(核准、备案)时,应当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83、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84、我委水利前期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库管理制度。
85、《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前期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个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期内,最多可以担任两个项目的负责人。
86、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我委上报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87、水沙调控体系主要由已建的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和支流陆浑、故县以及拟议中的干流碛口、古贤、黑山峡河段工程和支流上河口村、东庄等控制性骨干工程组成。
88、《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中黄河下游堤防设防标准为防御花园口22000m3
/s 洪水标准。
8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90、《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审查签署机关应当自受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之日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91、《水法》规定,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
92、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93、实践证明,在黄河堤防加固中,放淤固堤优点最为明显,既可以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又有一定的疏浚减淤作用,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94、南水北调工程应以“三先三后”原则为指导: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9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近期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
96、《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远期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体系,防止河床抬高,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稳定,局部河段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雏形,基本控制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
97、国家对水工程实施保护。
国家所有的水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98、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
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
99、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
100、水法所称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
101、水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保护水工程的义务,并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102、水事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水行政处罚。
103、对立案查处的案件,水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上水政监察人员进行调查。
104、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水行政处罚。
105、委托实施水行政处罚,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受委托组织签署委托书。
106、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内应当以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水行政处罚。
107、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和期限内实施水行政处罚的行为后果,由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法律责任。
108、听证主持人由水行政处罚机关指定水政机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109、
世界水日为每年的3月22日。
110、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1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113、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设置排污口。
114、建设项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须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
1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16、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117、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118、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119、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20、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121、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
12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123、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124、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125、生活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在Ⅲ类以上。
126、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水行政主管部门。
127、《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
128、关于河道清障和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的改建或者拆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129、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130、听证由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水行政处罚机关负责,具体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组织。
13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132、除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河道、湖泊,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的划定依法实施管理。
133、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在报请国家批准时,应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35、凡报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执行。
136、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力量。
137、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138、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
139、防洪规划是指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
140、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
141、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142、当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时,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情况紧急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143、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144、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
145、在汛期,水库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
146、跨河、穿河、穿堤、道路、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的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147、全国主要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制订。
148、黄河流域的暴雨,主要集中于盛夏的7、8月。
149、黄河“下大洪水”主要由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组成。
150、黄河下游汛期洪峰编号是按照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确定。
151、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在内蒙古托克托。
152、小浪底水库的调节性能是不完全年调节。
153、就凌汛而言,黄河下游河段属于不稳定封冻河段,但是宁蒙河段为稳定封冻河段,凌汛期长达4~5个月。
154、黄河下游难以治理的症结是泥沙。
155、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其中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作为控制黄河洪水的方略,将拦、排、放、调、挖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方略。
156、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157、防洪区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防洪保护区。
158、黄河堤防的主要作用是防洪。
159、国家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60、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承担着全国12%人口、15%耕地和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任务。
但就其河川径流量来说,仅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根据1919~1975年56年系列研究成果,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559亿立方米。
161、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目前已接近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50亿立方米,可实际耗用量已达35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达80%)
162、《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7月5日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适用范围为十一省区市的黄河水量调度和管理。
十一省区市包括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青海、四川、河北、天津。
163、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164、为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频繁断流的严峻形势,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通过综合采取行政、工程、经济、科技、法律等五个手段,目前已经实现连续11年不断流。
165、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黄河自身的需求及水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需要,2008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当前及
今后一个时期,在统筹兼顾,合理配置,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黄河水量调度的功能目标主要体现在经济用水、生态用水、输沙用水、稀释用水四个方面。
166、黄河水量分配方案,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商十一省区市人民政府制订,经国务院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167、黄河水量调度实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与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相结合的调度方式。
黄河水量调度年度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168、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范围为黄河干流及支流。
169、黄河支流水量调度实行分类管理。
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非汛期水量调度;不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
目前渭河调度管理模式为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非汛期水量调度。
(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沁河跨山西、河南两省)
170、根据国务院1987年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正常来水年份可供水量为 370亿立方米。
171、黄河水量调度总量控制是指十一省区市的年、月、旬取(耗)水总量不得超过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月、旬水量调度方案确定的控制指标。
172、黄河水量调度断面流量控制是指水文断面实际流量必须符合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确定的断面流量控制指标。
控制河段上游断面流量与控制指标有偏差或者区间实际来水流量与预测值有偏差的,下游断面流量控制指标可以相应增减,但不得低于预警流量。
173、河南、山东境内黄河干流的水量,分别由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负责调度。
174、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定黄河干流省界水文断面流量控制指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并确保头道拐水文断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
175、头道拐断面流量降至50立方米每秒、利津断面流量降至30立方米每秒时,启动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76、《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77、依照《水土保持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178、《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179、《水土保持法》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80、《水土保持法》规定,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以及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废弃的土、石、砂等废渣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181、水土保持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水土流失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
183、根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陕西蓝田县属于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开发监督区。
184、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000吨的水土流失面积有45万平方公里。
平均水力侵蚀模数(t/km2·a):中度土壤侵蚀区(2500~5000)、强度(5000~8000)、极强度8000~15000 、剧烈(大于15000)。
185、黄土高原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5万吨以上的剧烈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186、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187、黄土高原地区,长度大于0.5公里的沟道有27万多条,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
188、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