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中医疗法【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脱位;,,,中医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患者术后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外展中立位小木箱放置固定,内服中药及手法按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愈16例,其中反复向前半脱位重新开放手术、纠正臼杯2例,臀肌松弛经常脱位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中医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脱位;中医疗法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应产生。我科1997-01~2005-07共行髋关节置换术555例,髋关节置换术555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并以X线检查确诊。其中17例出现术后假体脱位,假体脱位率为2.9%。脱位原因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7例,左侧6例,右侧11例;男8例,女9例,年龄58~82岁。脱位原因:下蹲屈髋8例,上身前屈旋转2例,髋臼前倾角过大3例,抬臀过高1例,肿瘤髋1例,术后麻醉未消失拍片1例,术后过床1例。前脱位4例,后脱位13例。

2 治疗方法

2.1 复位发现或疑拟脱位患者送手术室,在C臂X光机透视下证实脱位,患者若肌力不紧张,可不用麻醉进行复位,17位患者中只有6位须麻醉下复位。方法:后脱位患者仰卧位,第一助手固定骨盆,第二助手将患肢在内收内旋位顺势牵引,术者握着大腿协同第二助手牵引下内外旋下肢,“咔嗒”一声即已复位。然后将患肢放在外展20°中立位小木箱内固定。前脱位患者,第一助手固定骨盆,第二助手将患肢在外展外旋顺势牵引,术者抱大腿根部作轻度内外旋下向外拉、即可复位。如患者心理紧张,肌肉不够松弛,可在麻醉下复位,方法同前。大多数易脱位患者早期均容易成功复位。

2.2 固定复位后在两下肢中间放置一个三角垫,将患肢放在外展20°中立位,同时将小腿放在一个小木箱内固定,防止患肢内外旋活动。如果患髋膝关节屈曲挛缩亦可用皮牵将患者外展中立位牵引。

2.3 中药治疗在术后脱位早期(前2周)用“理伤消肿口服液”(药物组成:三七、生地黄、白茅根各12 g,延胡索、防风、赤芍、桃仁各10 g,当归、红花各8 g,桑枝20 g。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95)穗卫医制

(省)字第A178号,粤药制字203020915)口服10~20 ml/次,3次/d。第3周开始用补肾接骨口服液(药物组成:杜仲、土鳖虫、海龙各12 g,龟版、鹿筋各25 g,黄芪、党参、骨碎补、续断、桑寄生各15 g,熟地、茯苓、首乌各20 g。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95)穗卫医制(省)字第A179号,粤药制字203020916,口服10~20 ml/次,3次/d。

2.4 按摩和功能锻炼脱位复位后的髋部必有经络损伤,局部肿胀和经络紊乱,手法上应该揉顺筋络,以轻度屈伸及内外旋下肢,使髋部肌肉及筋络理顺。同时采用滚法、按法、拍法从下肢远端向近端按摩,以促进筋脉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肿消、瘀斑消散作用。复位后即开始股四头肌收缩及外展肌和臀大肌收缩,解除固定后进行髂腰肌锻炼,特别对臀中小肌和臀大肌外展和后伸锻炼,以稳定髋关节。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82年髋关节座谈会制订的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2]。

3.2 治疗结果优良(6级)15例,很好(5级)1例,尚可(3级)1例。其中尚可1例出院后,屈髋超过90°即发生再脱位,1年内反复脱位4次,后回当地治疗,失去跟踪观察。

4 讨论

脱位原因分析大多是没有遵守人工髋关节置换早期屈髋不能超过90°这一原则而引起脱位。如:上厕所引起脱位3例,其中1例是因坐厕太矮引起脱位,2例是小便后欲大便,急速下蹲引起脱位;使用小便壶致上身旋转引起脱位1例;患者因脚痒且不听劝告上身前屈超过90°挠痒引起二次脱位1例;在床上使用便盆而抬臀引起脱位1例。上述9例后脱位都是由于生活护理不当,人工髋关节早期屈髋关节超过90°,内外旋过大所致。髋臼假体前倾角过大引起前脱位3例,重新调整前倾角而治愈2例;1例行石膏固定在内旋位而稳定;1例外翻角60°后切断内收肌达到髋关节稳定;3例因年纪大、肌力松弛引起脱位,后加强肌肉锻炼及按摩而稳定。由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融合20年行人工关节置换,因关节肌力不能稳定致早期经常半脱位1例,后加强锻炼肌力半年而得到功能恢复。中药治疗与按摩功能锻炼髋关节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常规以局部治疗为主,强调复位后单纯的固定,忽视了药物治疗和按摩功能锻炼的作用。中医药对治疗脱位具有鲜明特色,治疗时不但注重局部,更注重整体,不仅注重关节,更注重软组织。注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因而取得良好的疗效。术后脱位的血肿可使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影响骨痂长入假体。早期应用中药活血化淤则可促进其吸收、消散,从而协助机体消除有害因素并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骨痂长入假体,使患者早日离床行走活动。脱位复位后单纯固定时间2~3周,长期制动固定不但影响下肢肌肉痿缩,关节挛缩僵硬,同时也影响机体吸收、消化和新陈代谢,使全身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肌肉痿缩。因此,笔者在治疗中遵循“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原则,运用中药治疗配合按摩,对本组患者,复位成功、麻醉消失清醒后,即嘱病员在床上

进行全身功能锻炼,脱位下肢也可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轻微屈髋及伸髋肌肉收缩,配合按摩、滚法、压法和轻度屈伸,防止肌肉痿缩,促进功能早日恢复。中医认为,全髋人工关节术后并发脱位的损伤必伤气血,血液离经妄行,恶血凝滞,形成血淤,淤积不散,为肿为痛。故治疗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所以脱位早期应用理伤消肿口服液,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药方中以三七为君药,活血止血,化淤定痛,祛淤生新。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行气活血行血,为臣药。佐以沉香、延胡索,行气止痛。生地、白茅根、防风行水肿消,增强活血消肿之力。桑枝有祛风通络之功,行气以活血、祛淤而不留淤。诸药共奏活血祛淤、消肿止痛之功效。术后脱位的中后期中药治疗,以舒筋通络、补气血、强筋骨为治法,口服补肾接骨口服液,方中以北芪、熟地为君药,补气养血;党参、云苓健脾利湿,以消局部水肿;首乌养血益肝,强筋健骨;龟版、鹿筋、海龙补肾阳,以达阴阳互补功效;诸药共助君药补肝肾,益气补血之力,是为臣药;杜仲、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善走筋骨、气血之间,可促进骨质形成,土鳖虫、骨碎补,补骨活血生骨,寄生祛风通络。纵观全方,切中病机,共奏补肝肾、活血、强筋骨之效。本观察表明,髋关节脱位后的中药治疗、按摩及功能锻炼,方法可行,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

[2]毛宾尧.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5.

[3]王建华,吴岳嵩,徐卫东,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4.

[4]许杰,马若凡,丁悦,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脱位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3,3: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