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教材分析】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四单元拓展阅读篇目。
全文抒发情感一气呵成,虽整体以骈句行文,却间有散句,充满飘逸潇洒、豪情纵横的诗意。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这样的文章结构和写法。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赏析,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洒脱豁达的情怀,并学会知人论作,深入了解作者的经历以及其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鉴赏该作者的其他作品。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本知识。
必修1-5的文言文,非常强调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情况,而《唐宋散文选读》,则强调对文本的鉴赏。
因此,我们教授《唐宋散文选读》时,应重在鉴赏。
我们可以在预习部分,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文言文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揣摩、赏析文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的功能,进而起到陶冶性情,涵养品格的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序”的文体知识。
②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自主探究与课上教师点拨相结合,疏通文章大意。
②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疏通文章的大意。
③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态度:
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洒脱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
2揣摩、赏析文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3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结合黑板板书,用多媒体课件助教学。
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探究、预习导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台湾诗人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饮酒赋诗,自古就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在唐代有这一位诗人,他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并发挥到极致。
这位诗人是谁呢?——李白。
(学生齐答。
)
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写得好,其实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就是他的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也与文人喜欢饮酒赋诗这一文化传统有关。
二、解读文题,整体把握:
1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给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下内容。
①春夜——季节,时间。
②桃李园——地点、场所。
在桃李盛开的花园中。
③从弟——人物。
堂弟。
④宴——事件。
宴饮。
⑤序——文体。
宴集序。
补充介绍:
“序”,是一种文体。
这里指宴集序。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王阁序》等等。
2李白为什么选择在夜晚举办宴会?宴会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学生听教师范读,明确文章的思路。
①文章先讲举办宴会的原因,还是先讲宴会的具体情况?
文章先讲在夜晚举办宴会的原因,然后介绍宴会的具体情形。
②原因有哪些?从开头开始读,读到你认为不是原因的地方就停下来。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一句是不是原因?我们可以借助哪个词看出来?
“况”是况且的意思,表示上下文是递进的关系。
3学生齐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咬文嚼字,追因朔源:
1究竟是一些怎样的原因?学生细读文本,结合相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明确:开头两句分别写出天地和时间怎样的特点?——把天地比作旅舍,旅舍是供人临时住宿的,说明天地只是我们的暂时居所。
这里既写出了天地的广大,又写出了人生太短暂。
把光阴比作百代以来的过客。
过客说明时间不会在我们身边久留,写出时间的转瞬即逝。
李白一起笔便将文章放在一个大的时空背景,时空的宽广和悠长,容易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
具有很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明确:“而”表示略转提起反思。
梦有什么特点?——梦是虚幻的、朦胧的。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类似的表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为什么把人生说成“浮生”?“浮生”具有一种形象感。
人生好像水上的浮萍,漂浮不定,有一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凉感。
“为欢几何”怎么理解?——化用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俯仰天地古今,相对百代过客般的光阴,人生实在太短暂、太脆弱,像梦一样虚幻,随时都可能像梦一般破灭,欢乐的日子有多少呢?这是亘古哲学之思,这是李白抒发的人类个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③“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明确:这里化用《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人秉烛夜游,连夜间的时间都不肯放过,异常珍惜生命,爱惜时间,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海棠盛开的时机。
这里,李白不直接说自己,而去分析古人夜宴的原因。
实际上自己夜宴的原因也就蕴藏其中,构思着实巧妙。
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明确:“况”是进一步地说,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
美不胜收的“阳春烟景”多情地“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也写出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压抑不住的喜爱,感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2教师小结、板书:
李白用“夫”“而”“况”三个虚词引出宴饮的原因——人生短暂、虚幻莫测。
也正因如此,所以作者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
于是和堂弟们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板书:
人生短暂
宴之由:虚幻莫测
及时行乐
3赏析名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是千古名句,你们认为它美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
①内容上:
“阳”字,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把春天形象化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分外迷人。
“烟”字,把春天独特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
“烟景”所有的景色都包括在里面,立刻唤起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
“文章”:原指错杂的花纹、图案,文中指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景。
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②技巧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大自然”也有情,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将春景人格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4学生齐读宴之由,再次感受李白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
四、细读文本,感受其乐:
1过渡:
为了珍惜时光,及时行乐,李白举办了夜宴。
如此说来,夜宴的过程,也是追寻快乐的过程。
这就使人不禁要问:李白和诸从弟追求的是怎样的快乐呢?学生齐读文章第二部分。
2宴会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在宴饮的过程中,有哪些事物或者活动能够使李白感到快乐?学生分组讨论。
①在桃李盛开的花园中,欣赏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②时而高谈阔论,时而闲聊清雅的话题。
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他们在桃李盛开的花园中大摆宴席,在月光下频传酒杯。
④他们通过赋诗来抒发自己高雅的情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
赏析名句:“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一句如何描绘宴会时的情形?试作简要分析。
“花”是桃李之花,花木繁茂,花香四溢,春意盎然。
“月”是春夜之月,月光皎洁、柔和。
明月之下,花影错落,他们不仅沾了花影满身,也落了月光满身,描写极具诗情画意,给人闲适、惬意的感受。
“飞羽觞而醉月”这一句堪称神妙,“羽觞”是酒器的名称,两侧有双耳,状如鸟羽,所作酒器的形状活像一只飞雀。
李白从“羽”字作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
富有画面感,既紧扣酒杯的外形,又把兄弟们频频举杯、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人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犹如飞翔的鸟儿。
3教师小结、板书:
宴会上俊秀云集,没有清歌曼舞,没有丝竹管弦之乐, 也没有在那里进行粗俗的划拳酒令,有的只是观花赏月,高谈情论、吟咏诗文,这是一场属于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板书:
欣赏美景
宴之乐:高谈清论
飞觞痛饮
赋诗罚酒
4学生齐读宴之乐,再次感受宴会的高雅与快乐。
五、披文入情、探究主题:
关于文章,《古文观止》评价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两者不同在哪里?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说说自己的看法。
世间浪游者往往容易忽略眼前的美景,他们喝酒更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斗酒、斗气,甚至借酒来使性子,借酒来消愁。
他们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短暂和虚无,格调比较俗。
而李白虽然在文章的开头也有人生短暂,浮生若梦的慨叹,但却因此生发了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他觉得人生既然如此短暂,那就要异常珍惜生命,爱惜时间。
于是与各位堂弟在桃李园叙天伦、赏美景,饮酒吟诗。
他们饮酒,不是为了放纵和借酒消愁,而是将酒作为赋诗的一种媒介或者灵感,他们在桃李园中仿照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高雅、乐观的情怀,抒发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六、由文而人,拓展延伸: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他往往故作颓废,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才是李白的本真。
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也体现出这样一种人生态度?
类似的作品有许多,比如在《行路难》中,李白虽悲慨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但最终又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边悲慨道:“世间行乐亦,古来万事东流水”;但同时又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豪情。
《将进酒》:一边悲慨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但同时又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样的作品风格跟李白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是分不开。
一方面,李白所处时代是盛唐,他的文章有着盛唐时代的乐观、自信、豪迈。
另一方面,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儒家思想教他积极入世,锐意进取,道家的思想教他及时行乐、追求个性自由,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侠客精神则让他变得豪放不羁,具有飘逸的浪漫气息。
正是由于多种思想的综合影响和自身洋溢的才华,他的诗文作品具有高度个性化,他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在于诗意地生活”。
李白把追求个性自由、及时行乐当成对抗岁月无情的法宝,这在某种程度上,觉醒了我们因忙碌而被蒙蔽的时间意识和生命自觉。
现代人总是感慨步履太匆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常常表现为一种可怕的麻木,慵懒倦怠,得过且过。
人生苦短,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及时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及时”倡导的恰恰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积极态度。
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光阴,我们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增加生命的宽度和生活的品味,学会在流逝的时光中充实地行走。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感受文中飘逸潇洒、豪情纵横的诗意。
2布置作业:
①完成选修2该课《全优课堂》课时作业P113-114的配套练习。
②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附板书设计: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春夜——季节,时间。
桃李园——地点、场所。
解题:从弟——人物。
堂弟。
宴——事件。
宴饮。
序——文体。
宴集序。
人生短暂宴之由:虚幻莫测
及时行乐
欣赏美景宴之乐:高谈清论
飞觞痛饮
赋诗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