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_S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电源群控_张宪

合集下载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刘福才;窦金梅;王树恩【期刊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年(卷),期】2013(035)012【摘要】将智能算法应用在T-S模糊模型的辨识方面,是模糊系统辨识的一种新途径.文中对几种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菌群优化(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算法等的优化原理和在模糊辨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给出了它们在T-S模糊模型辨识中对参数进行优化的过程.最后将这些优化方法用于一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这几种优化方法在模糊模型辨识参数优化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仿真实验依据.【总页数】8页(P2643-2650)【作者】刘福才;窦金梅;王树恩【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4【相关文献】1.基于BFO聚类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J], 敖培;李怀芝;任化娟;陶长青;李明;杨百顺;赵四方;李延强2.基于SFLA聚类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J], 敖培;李怀芝;任化娟;陶长青;杨百顺;3.基于数据简化及卡尔曼滤波方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J], 刘小雍;方华京4.基于PSO的T-S模糊模型辨识算法预测空气预热器温度 [J], 苏芳5.基于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J], 明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T_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_孙增圻

基于T_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_孙增圻

n
∑ N 2 =
mi 。
i= 1
第三层的每个结点代表一条模糊规则, 它的作
用是用来匹配模糊规则的前件, 计算出每条规则的
77
适用度。即
Aj = m in{ Ls11j , Ls22j , …, Lsnnj } 或 Aj =
L L …L s11j s22j
snnj
其中 s1j ∈{ 1, 2, …, m1 } , s2j ∈{ 1, 2, …, m2 } , …, snj
isi
ci si )
2
,
x
( i
2) si
=
Lsi i =
g ( 2) isi
= e = e f
( i
2) si
-
(
x i - ci si R2isi
)2
i= 1, 2, …, n;
si = 1, 2, …, mi
第三层:
f
= ( 3)
j
m
in
{
x
( 2) 1s1j
,
x , ( 2) 2s2j
…,
x
设取误差代价函数为
78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1997, 37( 3)
r
∑ E =
1 2
( y dk
k= 1
-
yk) 2
( 1)
其中 y dk 和 y k 分别表示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下面
首先给
出参数
p
k jl
的学习算
法。
9E
9p
k jl
=
9E 9y k 9y k 9y kj
分类号 T P 18
神经网络具有并行计算、分布式信息存储、容错 能力强及具备自适应学习功能等一系列优点。但神 经网络不适合于表达基于规则的知识, 因此在对神 经网络进行训练时, 由于不能很好利用已有的经验 知识, 常常只能将初始权值取为零或随机数, 从而增 加了网络的训练时间或陷入非要求的局部极值。模 糊逻辑也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以及其它不 适定性问题的有力工具。它比较适于表示那些模糊 或定性的知识, 其推理方式比较类似于人的思维模 式。但是一般说来它不容易实现自适应学习的功能。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晕放电模式识别方法(英文)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晕放电模式识别方法(英文)
关 键词 : — 糊神 经 网络 ;隶属度 函数 ;电 晕放 电 ; 式识 别 T S模 模 中图分 类号 : M8 1 T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0 7 2 8 ( 0 1 0 — 0 5 0 10 — 63 2 1 )3 0 4 — 6
A Me h d o r n s h r e P t r c g io t o fCo o a Dic a g a t n Re o nt n e i Ba e n T— u z u a t r s d o S F z y Ne r l Ne wo k
hg v la e e e t c l p a a u sae ih— ot g lc r a a p r t s tt mo io n a d i n tr g n i
ZHAO Da—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ENG an c n, ZHANG o g—i we , Di —hu Zh n l n, S — n hu mig
( col f lc cl n l t ncE g er g abnU i rt f c nea dT cn l y abn10 8 ,C i ) Sh o o Eet a dEe r i ni ei ,H ri nv syo i c n eh oo ,H ri 5 0 0 hn i r a co n n ei Se g a
第 l 6卷
第 4期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0URNA F HAR N UNI L0 BI VER I Y F S I NCE AND T C ST O C E E HNO OGY L
V0_1 l 6 No 4 . Au g.201 1
2 1 年 8月 01
AbtatT S fzy nua nt ok ( — N s c: — uz e r e r T S F N) i peetd t rcg i h y e fcrn i hre r l w s rsne o eo nz te tps o ooa ds ag . e c

基于T-S模糊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基于T-S模糊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域 已经 开 始使 用 网络 控制 ,并取得 了很大 的成 功 。
由于 网络 自身所 具有 的 带宽和 服 务 能力等 因素 的限制 ,在 系 统 的控 制 回路 中不 可避 免地 会产 生 网络 诱
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等问题I;另外在运行过程当中,网络控制系统也一样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执行器、
t ee e t efu t oe a t o tolrwa e in d T es f ce t o dt n o b s tg i i h f c a l tlrn nr l sd sg e . h u in n i o sfr o u t ne r i t s h t - c o i c i r i y t nh
第 3 卷第 2期 2
2 2 年 4 月 0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自
Jun l f i nn ies yo c n lg ( trl c n e dt n o ra o a igUnv r t f e h oo yNaua S i c io ) L o i T e E i
糊模 型。当传感器和执行器 发生故障失效的时候 ,由于系统的参数具有不确定 的特征 ,分别构造 了与时延概率分
布相关 的 lau o yp nv泛函,设 计了相应 的容错控制器 ,并证 明了该系统具有鲁棒完整性的充分条件 。最后通过实例 仿真对理论 的有 效性 进行验证 。 关键词 :网络化 控制系统 :TS模糊模型 ;鲁棒容错控 制 -
LI Xi o y n , U a - o g TONG a — h n Sh o c e g
( ce c l g , io igUnv ri fT c n lg ,iz o 21 0 , ia S in eCol e La nn iest o eh oo y Jn h u1 0 1 Chn ) e y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物 交通 主 要 以 下行 离 开 建筑 物 为主 ,其 主 要 发 生 时刻 为 下午 下 班后 ; “ 间模 式 ”是 指 上下 行 进 出 建筑 物 的流 量 较 小 ,客 流 层 以 建 筑 物 中 不 同 楼 层 运 行 为主 的 情 况 ,其 主 要发 生 在 上 班 期 间 ;而 “ 合模 式 ”是 指 三种 交 通 构成 中有 两种 适 中 ,而另 外 混 种 较小 的状 况 ,其主 要发 生在 中午 。 第 四层 ,综 合 层 。和 第 二 层 类似 ,该 层 的节 点 的 个数 与 输 出 变量 的模 糊 子 集 个 数 有 关 。 由于输 出层 每 个 节 点 取 值 为 O 或 1 ,所 以 可 以用大 和小 两 个模糊 集 来表 示 。第 四层 的节点 个数 为
2 模糊 神 经 网络的 模式 识别 .
( )确 定模 式特征 1 B 算 法 的学 习过程 是 由正 向传 播 和 反 向传 播组 成 ,在 正 向 P 传 播 过程 中 ,输 入 信号 从 输 入 层经 隐层 逐层 处理 ,并传 向输 出 层 ,每 一层 神 经 元 的状 态 只 影 响下 一 层 神经 元的 状 态。 如 果在 输 出层 不 能得 到 期 望 的输 出 ,则转 入 反 向传 播 ,将输 出信 号 的 误 差 沿原 来 的连 接通 路返 回 ,通过 修 改 各层 神 经 元 的权 值 ,使 得 误差 信号 最小 。输 出误 差评 价 函数 为:
1 NN5 ^l 2
E T (—k1, (式 ) =  ̄Y Y 公 1 k )
一 K =1
舰 则层


其中式,期望输出向量和实

图 1 模 糊神 经 网络
际 输 出 向量 ,N 5 样本 的个 数 , N为 即神经 元的 个数 。 学 习过 程如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

提 高 电梯 服 务 系 统 的 性 能 , 出 了 电 梯 群 控 系 统 提 ( GC )1, 运 用 人 工 智 能控 制 技 术 来 提 高 系 统 E S[ 而 ] 的运行效 率逐 渐成 为 电梯 群 控技 术 的主 流 。
准之 间 的函数 关系 为 :
S =W 。・AW T + W 2・ATP + W ・RNG +
S ONG n, HAO o— u WANG We Ha Z Gu j n・ n—l n i g a ( ein iest fTe h oo y Ha g h u3 0 Chn ) Zh j g Unv r i o c n lg . n z o 0 4. ia a y 1 1
A T 糊推 理 W模
t r g o p o t o c e u i g l o i m a e n o r u c n r l s h d l a g rt n h bsdo
f z ur lne wo k. uz y ne a t r And i r a ie h e sbiiy t e lz st e f a i lt oft i r p c ntols s e by s multo h s g ou o r y t m i a i n. Ke r s: lva o o on r l f z e a ywo d e e t rgr up c t o ;uz y n ur l nt e wor ee a o c e l k; lv t r s h du e
W 4・CRDf () 2
1 模 糊 神 经 网络 ( NN) 能控 制 F 智
模 糊 神 经 网络 是 把神 经 网 络 与 模 糊 逻 辑 相 结 合, 吸取 各 自的优点 , 服 了人工 神经 网 络结构 难 以 克

基于T-S模糊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鲁棒H∞容错控制

基于T-S模糊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鲁棒H∞容错控制

Ab t a t s r c :W i h r s n e o i - ea n o s o a k ti h e wo k,t e p o l m f r b s 。 t t e p e e c ft h me d l y a d l s f p c e n t e n t r h r be o o u tH 。
J n 0 0 u e2 1
基 于 T S模 糊 模 型 的 网络控 制 系统 鲁棒 H∞ 错 控 制 — 容
黄 鹤 。 ,谢 德 晓 ,张 登 峰 ,王执 铨
(.南京理 工大 学 自动化学 院 ,江苏 南京 2 0 9 ; 1 1 0 4
2 .中国电子科 技集 团第 2 8研 究所第 一研 究部 ,江苏 南 京 2 0 0 ) 1 0 7
T- u z o e — a e o u tH 。 a l- o e a t c nt o o S f z y m d lb s d r b s 。f u tt l r n o r lf r
n t r e o r ls s e s e wo k d c nt o y t m
摘 要 : 对 同时 存 在 网络 时 延 和 数 据 包 丢 失 的 网络 环 境 , 究 了执 行 器 故 障 下 一 类 非 线 性 网络 控 制 系统 的 针 研
鲁 棒 H 容 错 控 制 问题 。基 于不 确 定 T S模 糊 模 型 描 述 的 非 线 性 网络 控 制 系 统 模 型 , 虑 了更 实 际 、 常 见 的 执 _ 考 更 行 器 部 分 失 效 情 况 。 通 过 引入 一 个 积 分 不 等 式 , 得 了此 类 系统 的 时滞 相 关 鲁 棒 稳 定 性 条 件 , 采 用 锥 补 线 性 化 获 且 算 法 给 出 了此 类 系统 的 鲁 棒 H 容 错 控 制 器 设 计 方 法 。 仿 真 算 例 表 明 , 于 任 意 容 许 的 不 确 定 性 以及 执 行 器 故 对

模糊控制技术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

模糊控制技术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
、 訇 化 l 矽
模糊控制技 术与神经 网络法相结合实现光伏 发 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
The com bi t on off z y cont oland n na i u z r eur aI net or o w ks t achi e m axi um ev m pow er p ntt acki orphot olai ow ergener i ys em oi r ng f ov t c p aton s t
收稿 日期:2 1- 3 2 0 1 0 -0 作吉简介 :郑蕾 ( 9 4一),女 ,讲师 ,硕士 ,研究方 向为 电气 自动化 。 17
第3 卷 3 第8 期 2 1 — ( ) 【1 0 1 8上 4 】
务I
不在 最大 功率 点 ,此时 负载 和光伏 组件 就 处于失 配
状 态 ,光伏 组件 所产 生 的电能 就没 有被 充分利 用 。 外 界 的环 境 因 素 ,通 常 是 无 法 人 为 改 变 的 ,
温 度 和 光 照 在 一 天 中是 变 化 的 ,方 阵 的输 出特 性
訇 似
量 为 第n 刻 的功 率变化 量 和第n 1 时 一时刻 的 占空 比步 长 值 , 第r 刻 的 输 出量 为 第1 刻 的 占空 比步 长 l 时 1 时 值 。图3 为控制 原理 框 图 。
也 随 之 变 化 ,要 使 光 伏 方 阵 始 终 能 够 输 出最 大 功 率 ,必 须适 变 其 所 接 的负 载 。论 文 选 择Bo s电 路 ot 作 为 系统 DC DC 换 电 路 ,实 现 负 载 等 效 电 阻 的 — 变 改 变 ,其 电路 结构 如 图2 示 。 所
0 引言
模 糊 控 制 是 一 种 仿 人 思 维 的控 制 技 术 , 它 不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优化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优化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优化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为了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被引入到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系统是一种将燃料(如氢气、甲醇等)与氧气进行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它由燃料电池堆、氢气储存装置、氧气供给装置、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在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仿生学的数学模型,能够模拟和处理类似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输关系。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实际运行数据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燃料电池系统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具体来说,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参数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优化。

通过输入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入参数和环境条件,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辨识出燃料电池系统的参数。

同时,通过输入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进行状态估计,预测燃料电池系统的实际状态。

在控制优化方面,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和调整权重和偏置,以实现对燃料电池系统的最优控制。

除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也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中。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方法,能够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精确性。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模糊控制可以帮助系统建立模糊规则库,以实现对系统的模糊化处理和优化控制。

具体来说,模糊控制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管理和温度控制。

在功率管理方面,模糊控制可以通过模糊规则库和模糊推理,实现对燃料电池系统功率的调节。

同时,在温度控制方面,模糊控制可以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实现对系统温度的模糊控制,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基于TS模糊控制器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基于TS模糊控制器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作者简介:游超(1992-)ꎬ男ꎬ河南信阳人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ꎮDOI:10.19344/j.cnki.issn1671-5276.2019.01.048基于T-S模糊控制器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游超1ꎬ王宏华1ꎬ戴伊凡2(1.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ꎬ江苏南京211100ꎻ2.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ꎬ江苏南京211100)摘㊀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非线性㊁强耦合㊁不确定特性ꎬ采用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局部线性建模方法ꎬ并根据建立的局部线性模型ꎬ采用并行分布补偿(PDC)控制策略设计了光伏局部线性子系统的T-S模糊控制器增益ꎮ通过局部线性子系统的加权求和得到全局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模型和模糊控制器增益ꎮ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动态仿真模型ꎬ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T-S模糊控制器用于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具有可行性ꎬ同时保证了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具有足够的稳态精度与跟踪速度ꎮ关键词:光伏阵列ꎻ最大功率点跟踪ꎻ并行分布补偿ꎻT-S模糊控制器中图分类号:TP273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文章编号:1671 ̄5276(2019)01 ̄0182 ̄04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ControlofPhotovoltaicArrayBasedonT-SFuzzyControllerYOUChao1ꎬWANGHonghua1ꎬDAIYifan2(1.CollegeofEnergyandElectricalEngineeringꎬHohaiUniversityꎬNanjing211100ꎬChinaꎻ2.StateGridJiangsuElectricPowerCo.ꎬLtd.ꎬNanjing211100ꎬChina)Abstract:DuetothenonlinearꎬstrongcouplinganduncertaincharacteristicsofPVsystemꎬthispaperestablishesalocallinearmodelforPVsystembasedonT-Sfuzzymodel.AccordingtotheestablishedlocallinearmodelꎬtheT-SfuzzycontrollergainofPVlocallinearsubsystemisdesignedbyusingtheparalleldistributedcompensation(PDC)controlstrategy.TheT-Sfuzzymodelandfuzzycontrollergainofthewholenonlinearsystemareobtainedbytheweightedsumofthelocallinearsubsystem.Thesystemdy ̄namicsimulationmodelbasedonMATLAB/SIMULINKisestablish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designedT-Sfuzzycon ̄trollerisfeasibleforPV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Itssteady-stateaccuracyandtrackingspeedareenoughtoensurethemaxi ̄mumpowerpointtrackingofthesystem.Keywords:photovoltaicarrayꎻ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ꎻparalleldistributedcompensationꎻT-Sfuzzycontroller0㊀引言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阵列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ꎬ因其具有安全环保㊁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ꎮ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是受太阳光照强度㊁环境温度和光伏阵列参数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强耦合㊁非线性函数ꎬ而且在不同辐照度和环境温度下光伏输出特性均存在相应的最大功率点ꎮ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ꎬ需要在线实时调整光伏阵列的工作点使其稳定运行在最大功率点处ꎬ该过程称为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2](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ꎬMPPT)ꎮ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MPPT方法主要包括电导增量法及变步长电导增量法㊁恒定电压法㊁扰动观察法㊁模糊控制㊁神经网络法等[3]ꎮ但上述方法均存在局限ꎬ限制了其应用范围ꎮ目前针对光伏系统非线性特性模型线性化开展的研究较少ꎮ考虑到光伏发电系统是一个非线性㊁不确定的复杂系统ꎬ具有线性后件的Takagi-Sugeno模糊模型以模糊规则的形式充分利用系统局部信息和专家控制经验ꎬ可以任意精度逼近实际被控对象[4]ꎮ鉴于此ꎬ本文采用T-S模糊模型对光伏发电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分段线性化ꎬ然后采用并行分布补偿方法设计基于T-S模糊模型的模糊控制器ꎬ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ꎮ仿真结果表明ꎬ该建模方法保证了良好的鲁棒稳定性ꎬ同时使系统稳定运行在最大功率点ꎬ从而验证了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ꎮ1㊀光伏电池数学模型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结构特性ꎬ可得到如图1所示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5]ꎮ根据图1等效电路ꎬ可以得到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如下[6]:IL=Iph-ID-Ish(1)Iph=[Isc+CT(T-Tref)]SSref()(2)281R L图1㊀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模型ID=I0expqUonkTæèçöø÷-1éëêùûú(3)I0=Id0TTref()3expqEgnk1Tref-1T()éëêùûú(4)Ish=Uo+ILRsRsh(5)式中:Iph为光生电流ꎻID为二极管反向暗电流ꎻIsh为等效电路并联电阻分流电流ꎻIsc为光伏阵列在参考光照强度和温度下的短路电流ꎻIL为负载电流ꎻUo为负载电压ꎻCT为短路电流温度系数ꎻT为环境温度ꎻTref为参考环境温度ꎻS为太阳光光照强度ꎻSref为太阳光参考光照强度ꎻI0为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ꎻq为电荷量ꎻn为P-N曲线常数ꎻk为玻尔兹曼常数ꎻId0为光伏阵列在参考温度下的反向饱和电流ꎻEg为光伏阵列的半导体禁带宽度ꎮ由于光伏电池等效并联电阻Rsh很大ꎬ一般为kΩ数量级ꎬ而RS一般很小ꎬ因此为了便于分析ꎬRsh和RS可忽略不计ꎬ于是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电压关系为:IL=Isc-ID0expqUonkTæèçöø÷-1éëêùûú(6)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可以由上式确定ꎬ由此可以计算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UphIph(7)其中Uph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ꎮ基于上述数学模型建立了光伏电池的Simulink仿真模型ꎬ通过仿真可以看出ꎬ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下ꎬP-V曲线存在其极大值点ꎬ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实时调整输出电压ꎬ使得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最大ꎬ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的能量传输效率ꎮ2㊀Boost变换器的T-S模糊模型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阵列㊁Boost变换器和负载元件组成ꎬ其中光伏电池输出电压是通过调节Boost变换器的占空比来改变ꎬ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ꎮ根据图2可得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方程ꎮ当可控开关管VT导通时ꎬ列写状态方程如下:diLdt=-RLLiL+1LVpvdvpvdt=-1C1iL+1C1ipvdvC2dt=-1RC2vC2ìîíïïïïïïï(8)Boost LoadPV-Pane1图2㊀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当可控开关管VT关断时ꎬ列写状态方程如下:diLdt=-RLLiL+1Lvpv-1LvC2dvpvdt=-1C1iL+1C1ipvdvC2dt=1C2iL-1RC2vC2ìîíïïïïïïï(9)选取状态变量x(t)=[iL㊀vpv㊀vC2]Tꎬ则Boost电路在开关管导通时间Ton和关断时间Toff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分别为:x(t)=Akx(t)+Dꎬ㊀k=1ꎬ2(10)其中:A1=-RLL1L0-1C10000-1RC2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A2=-RLL1L-1L-1C1001C20-1RC2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D=0ipvC10éëêêêêùûúúúúꎮ根据状态空间平均化的思想可得到系统的平均状态方程为:x(t)=[A1x(t)+D]u+[A2x(t)+D](1-u)(11)其中u为可控开关管的占空比ꎮ上式也可以表示为:x(t)=A2x(t)+B(x(t))u+D(12)其中B(x(t))=[vC2/L㊀0㊀-iL/C2]Tꎮ为了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ꎬ引入光伏系统输出电压偏差的积分变量为增广状态变量ꎬ即e=ʏ(vref-vpv)dtꎬ其中vref为最大功率点处的输出电压ꎬ即为输出电压参考值ꎬ因此可以得到增广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x-(t)=A-x-(t)+B-u+D-(13)其中:x-(t)=[x1x2x3e]ꎬ381A-=-RLL1L-1L0-1C10001C20-1RC200-100éëê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úꎬB-=vC2L0-iLC20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D-=0ipvC10vreféë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ꎮ采用T-S模糊控制的方法ꎬ用IF-THEN形式的语句来描述所建立光伏系统动态模型ꎬ每条模糊规则都可以表示一个线性模型ꎬ根据上式定义模糊变量为z1=iLꎬz2=vC2ꎬz(t)=[z1(t)㊀z2(t)]Tꎮ因此系统动态方程可由T-S模糊规则描述如下:规则1:如果z1(t)是F1minꎬ且z2(t)是F2minꎬ则dx(t)/dt=A-xt()+B1u+D-ꎻ规则2:如果z1(t)是F1minꎬ且z2(t)是F2maxꎬ则dx(t)/dt=A-xt()+B2u+D-ꎻ规则3:如果z1(t)是F1maxꎬ且z2(t)是F2minꎬ则dx(t)/dt=A-xt()+B3u+D-ꎻ规则4:如果z1(t)是F1maxꎬ且z2(t)是F2maxꎬ则dx(t)/dt=A-xt()+B4u+D-ꎮ其中:B1=m2L0-m1C20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B2=M2L0-m1C20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B3=m2L0-M1C20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ꎬB4=M2L0-M1C20éë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ꎮ其中:m1和M1分别为z1(t)的下界和上界ꎻm2和M2分别是z2(t)的下界和上界ꎮ通过模糊推理和平均加权反模糊化的方法ꎬ可以得到光伏系统总的状态方程为:x-(t)=ð4i=1ui(z(t)){A-x-(t)+Biu(t)+D-}(14)其中:ui(z(t))=wi(z(t))ð4i=1wi(z(t))ꎬð4i=1ui(z(t))=1ꎮw1(z(t))=F1minF2minꎻw2(z(t))=F1minF2maxꎻw3(z(t))=F1maxF2minꎻw4(z(t))=F1maxF2maxFkmin(z(t))=zk(t)-mkMk-mkꎻFkmax(z(t))=Mk-zk(t)Mk-mkꎮ3㊀T-S模糊控制器设计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器设计通常采用并行分布补偿的原则ꎬ并行分布补偿是指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模糊系统的模糊前件变量保持一致而且模糊规则数相等ꎬ则由模糊规则描述的模糊控制器如下:规则1:如果z1(t)是F1minꎬ且z2(t)是F2minꎬ则ut()=K1x-t()ꎻ规则2:如果z1(t)是F1minꎬ且z2(t)是F2maxꎬ则ut()=K2x-t()ꎻ规则3:如果z1(t)是F1maxꎬ且z2(t)是F2minꎬ则ut()=K3x-t()ꎻ规则4:如果z1(t)是F1maxꎬ且z2(t)是F2maxꎬ则ut()=K4x-t()ꎮ本文采用并行分布补偿方法设计T-S模糊控制器增益ꎮ针对每条规则下的局部线性子系统分别设计控制器增益ꎬ每个局部控制器增益利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求取ꎬ所得局部控制器乘以各个局部规则的权值再求和即为总体控制器输出ꎬ则整个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输出为:u(t)=ð4i=1ui(z(t))Kix-(t)(15)4㊀仿真及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T-S模糊控制器在跟踪误差和扰动抑制方面的性能ꎬ根据图3所示控制框图搭建了光伏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ꎮ光伏系统模型参数分别为:电容C1=C2=100uFꎬ电感L=10mHꎬ电感内阻RL=0.01Ωꎬ外部负载R=10Ωꎬ选择两个主导闭环极点为:[-1+jꎻ-1-j]ꎬ两个非主导闭环极点为:[5+5jꎻ5-5j]ꎮ利用MATLAB求解出状态反馈增益分别为:K1=[-6.540.44-0.160]ꎻK2=[-1.430.010.040]ꎻK3=[-0.170.03-0.020]ꎻK4=[-0.210.03-0.0140]ꎻ设置光伏电池外界环境温度为T=25ħꎬ光照强度由1000W/m2变化到600W/m2ꎮC 1C 2R CV SVV SVV erf STMPPTPVarrayV C 1i Lu (t )+++-R IL RK tF t图3㊀光伏系统控制框图仿真结果如下:图4表示光照强度阶跃变化下的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的波形图ꎬ图5表示光照强度阶跃变化下光伏系统输出电压波形图ꎬ图6表示光照强度阶跃变化下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波形图ꎮ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T-S模糊控制器能够使光伏系统快速稳定跟踪到最大功率点ꎬ而且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模糊控制器能够快速跟踪到新的最大功率点ꎮ5㊀结语本文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开展了T-S模4811008060402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Time /sP o w e r /W图4㊀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输出功率曲线222018161412108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Time /sV o l t a g e /V图5㊀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输出电压曲线765432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Time /sC u r r e n t /A图6㊀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输出电流曲线糊在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ꎬ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T-S模糊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ꎬ而且保证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具有足够的稳态精度和跟踪速度ꎮ参考文献:[1]肖建ꎬ赵涛.T-S模糊控制综述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ꎬ2016ꎬ51(3):462 ̄474.[2]张顺.基于二型模糊模型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ꎬ2017.[3]李若铭.基于T-S模糊模型的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16.[4]A.KumarꎬA.S.VempatiꎬL.Behera.T-Sfuzzymodelbased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controlofphotovoltaicsystem[C].2013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zzySystems(FUZZ-IEEE)ꎬHyderabad:2013:1 ̄8.[5]廖倩芳.II型T-S模糊建模与控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ꎬ2009.[6]C.S.Chiu.T-SFuzzy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ControlofSolarPowerGeneration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Ener ̄gyConversionꎬ2010ꎬ25(4):1123 ̄1132.[7]杨凤梅.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ꎬ2016.[8]L.K.LettingꎬJ.L.MundaꎬA.Hamam.Particleswarmopti ̄mizedT-Sfuzzylogiccontrollerformaximumpowerpointtrack ̄inginaphotovoltaicsystem[C].2010ConferenceProceedingsIPECꎬSingapore:2010:89 ̄94.[9]M.RakhshanꎬN.VafamandꎬM.H.Khoobanetal.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ControlofPhotovoltaicSystems:APolyno ̄mialFuzzyModel-BasedApproach[J].IEEEJournalofEmer ̄gingandSelectedTopicsinPowerElectronicsꎬ2018ꎬ6(1):292 ̄299.[10]赵涛.区间二型T-S模糊系统反馈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ꎬ2015.[11]A.AltamimiꎬZ.A.Khan.ADC-DCbuckconverterwithmaxi ̄mumpowerpointtrackingimplementationforphotovoltaicmod ̄uleapplication[C].2017IEEEConferenceonEnergyConver ̄sion(CENCON)ꎬKualaLumpur:2017:305 ̄310.[12]张彪.基于T-S模型的区间二型随机模糊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ꎬ2014.[13]郭长兴.基于改进型的Boost电路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ꎬ2017.[14]D.F.ZaionsꎬA.J.BalbinoꎬC.L.Baratierietal.Comparativeanalysisofbuckandboostconvertersappliedtodifferentmaxi ̄mumpowerpointtrackingtechniquesforphotovoltaicsystems[C].2017BrazilianPowerElectronicsConference(COBEP)ꎬJuizdeFora:2017:1 ̄6.[15]刘文涛.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ꎬ2017.[16]冷淼.光伏发电系统及其MPPT控制策略的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ꎬ2017.[17]周东宝.光伏发电系统改进型变步长MPPT控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ꎬ2016.[18]李志刚ꎬ吴楠.二级倒立摆的T-S模糊控制器设计[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39(4):82 ̄87.[19]李医民ꎬ杜一君.区间Type-2T-S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ꎬ2011ꎬ28(11):1558 ̄1568.[20]张晓倩ꎬ宋晓茹.基于T-S模糊控制器的网络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ꎬ2017ꎬ36(2):37 ̄40.收稿日期:20180619581。

基于模糊状态观测器的核反应堆功率T—S模糊积分控制系统

基于模糊状态观测器的核反应堆功率T—S模糊积分控制系统
中 图分 类 号 : T L 3 6 1 ; T P 2 7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6 9 3 1 ( 2 0 1 3 ) 0 9 1 5 7 2 — 0 7
d o i : 1 0 . 7 5 3 8 / y z k . 2 0 1 3 . 4 7 . 0 9 . 1 5 7 2
T— S Fu z z y I nt e g r a l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 o f Nu c l e a r Re a c t o r Po we r Ba s e d o n Fu z z y S t a t e Ob s e r v e r
( T— S) f uz z y mo d e l w a s d e s i g ne d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e t h e l o a d — f ol l o wi n g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nu c l e a r .r e a c t o r . Li n e a r m o d e l s we r e de r i ve d f r o m t he o r i g i na l no nl i n e a r po i n t r e a c t or
H AN We n — we i ,L U AN Xi u — c h u n ,YANG Ai — mi n 。 ,ZHoU J i e
( 1 . C o l l e ge o f Nu c l e a r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y,Ha r b i n En g 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Ha r b i n 1 5 0 0 0 1 ,C h i n a;

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图像缺陷识别

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图像缺陷识别

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图像缺陷识别
高顶;张长明;李国庆;张晓光
【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针对焊接图像缺陷识别中提取的特征受噪声干扰比较严重以及现有的识
别算法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的缺陷识别算法。

该算
法充分利用了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模糊集的处理不精确数据以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对任意函数逼近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不确定建模过程中样本数据受到噪声干扰、
模型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焊缝图像的缺陷识
别能力。

【总页数】4页(P)
【作者】高顶;张长明;李国庆;张晓光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徐州;平顶山煤业集团三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船舶焊接缺陷识别技术 [J], 樊凌
2.基于漏磁图像的焊接接头缺陷识别 [J], 崔巍;赵鹏霄
3.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图像缺陷识别 [J], 高顶;张长明;李国庆;张晓光
4.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射线检测焊接图像中缺陷识别 [J], 刘元祥;张晓光;高顶
5.基于EC双流模型的焊接缺陷图像识别 [J], 陈琳;陈英蓉;庞再军;刘冠良;潘海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焊接电源控制技术

多焊接电源控制技术

0 引言
于工厂车间变电所 的供 电受到焊机群冲击性负荷 的无 功冲击 , 焊接过程产生了新 问题 。当外部原 因电网电
膜式水冷壁由扁钢和管子焊接而成, 是工业锅炉 中的一个重要的受压部件 。在膜式水冷壁实际生产过 程中, 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小变形 , 多采用多焊枪双面同 时焊接的方法 , 台焊机 上装备 的焊接 电源多达 2 一 0 台 。虽 然在 焊接 电源 的制 造过 程 中采用一 系列 控制 技 术如对焊接过程中的频率等参数进行全波控制u ; 采
源输 出波动 , 不 同的焊 接 区域 , 焊缝质 量 和焊 接变 在 对
介于电源子系统 和车间供 电中间的优先 级控制 器, 从各个电源子系统获得焊枪在工件上的位置 , 焊枪
形的影响不一样。变形 越大的焊接位置优先级 别越 高。由于相同时刻 , 各焊枪在钢管长度上的位置一样 , 我们 只考虑焊枪在管屏钢管宽度上 的位置。 提出优先级群控策略的数学模型如下 : 1 )用位置系数 厶( ,:…, ) 厶 , 表示管屏宽度上
有重要工程意义 。当前 , 对焊接电源的群控研究 , 张宪 等设 计 了基 于 T gk Sgn aai ueo模 型 的群控 策 略控 制 — 器 , 其代替工人进行 自动调整的方法对于稳定焊接
电源群 的输 出 功率 有 一定 的作 用 , 依 然 会产 生 由于 但 冲击性 负载 所 引 出 的问 题 。并 且 在 焊 接过 程 中 , 响 影
Z e agU i r t o eh oo , aghu3 0 1 C i ) hj n esy f cnl H nzo 104, hn i n v i T y g a
Ab ta t T e ma ua tr g po es o d m mb a e w trw l rq i s moe t n 2 es o lig s uc s sr c : h n fcu n rc s fmo e me rn ae al e ur r ha 0 s t fwedn o re i e

应用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风电机组设备状态劣化分析的研究

应用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风电机组设备状态劣化分析的研究

2021.2 EPEM109应用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风电机组设备状态劣化分析的研究国电电力河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张光军 孙立志摘要:针对风电场设备状态劣化情况不明朗,设备健康状态难以直观掌握,提出应用T-S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风电机组设备状态劣化分析,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级。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器学习;模糊神经网络;多级模糊评判;状态诊断现阶段风电行业蓬勃发展,发展高峰期建设的大量风电场现已进入运维高压期,风力发电机造价高昂,维护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发电企业深刻认识到风机运维工作紧急性,一方面采取定检定修运维方式保障常规维护,另一方面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东风,采取智能化手段,向状态检修靠近,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王斐斐在《基于状态监测信息的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预测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应用改进灰色算法和时间序列法获取齿轮箱故障信息,取得预期效果。

T-S 模糊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故障预测类业务,本研究课题在各行业应用T-S 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经验和总结基础上,结合风力发电特点,应用T-S 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风电机组设备状态劣化分析。

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风机结构复杂,各大部件自成一体又相互影响,不同运行数据所占权重也很分散,造成评价结果水平不一。

要在错综复杂的海量数据中准确识别个别数据在状态评判中所起作用和影响,应用模糊评判进行预测。

应用多层评价的方法对风机劣化状态进行评价,该方法的算法思想是,首先对运行数据做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再对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然后形成评价矩阵,再对评价矩阵做二次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即为多层次评价结果。

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将目标变量的影响因素按层级依次结构化,如将引起风机状态劣化因素集的风机大部件--齿轮箱类故障因素运行数据层级分为齿轮箱入口油温、齿轮箱轴承温度等更小的子影响因素;对子影响因素进行一级模糊评判,结合子因素集权重和隶属度矩阵得到单因素评判结果,再将单因素权重集和隶属度举证结合得到二级模糊评判结果。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
杨振睿;沈主浮;孙辰;蔡斌;姜宽
【期刊名称】《机械与电子》
【年(卷),期】2024(42)2
【摘要】光照情况变化会使光伏发电机组功率呈现不稳定性,加大光伏发电机组控制难度,为此,设计了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方法。

构建光伏阵列数学模型,分析在均匀和不均匀2种光照情况下光伏发电机组特性曲线。

以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构建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模型。

为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引入定比因子优化隶属度函数,输出最佳跟踪结果,结合最佳跟踪结果和自动控制模型实现光伏发电机组自动控制。

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完成光伏阵列特性分析,控制效果好。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杨振睿;沈主浮;孙辰;蔡斌;姜宽
【作者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总师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3
【相关文献】
1.微型水力发电机组的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2.基于T-S模糊控制器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3.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光伏MPPT控制
4.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组件在线健康诊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H_∞鲁棒容错控制

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H_∞鲁棒容错控制

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H_∞鲁棒容错控制林林;张国香;刘丽英;张翠敏;任淑艳
【期刊名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针对一类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同时考虑网络延时和数据包丢失的影响,利用T-S模型对其进行描述,通过构造Lyapunov-Krasovskii 泛函,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并证明确保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NCS)在执行器失效故障时,具有鲁棒容错性依赖的充分条件。

仿真算例说明了容错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林林;张国香;刘丽英;张翠敏;任淑艳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基于T-S模糊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J], 刘晓勇;佟绍成
2.基于时延准T-S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鲁棒容错控制 [J], 李炜;蒋栋年
3.基于T-S云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保性能鲁棒容错控制 [J], 蒋栋年;李炜;王君
4.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H∞鲁棒容错控制 [J], 林林;张国香;刘丽
英;张翠敏;任淑艳
5.基于T-S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J], 郑英;王彦伟;方华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S-function实现T-S模糊模型的控制系统仿真

用S-function实现T-S模糊模型的控制系统仿真

用S-function实现T-S模糊模型的控制系统仿真
张绍德
【期刊名称】《中国仪器仪表》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本文基于T-S模糊模型的参数辩识结果,用S-function实现了T-S模型,并在Simulink环境下对系统仿真,方法简捷并取得了较好的仿真效果。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张绍德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S-Function的PWM控制系统仿真 [J], 郝继飞;邢青青;张琳
2.时变时滞T-S模糊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J], 毛晨斐; 李江荣; 李琳
3.基于改进蚁狮算法的广义预测控制对T-S模糊模型的控制研究 [J], 张文彬
4.T-S模糊模型在单级倒立摆中的控制研究 [J], 朱嵘涛; 陈希湘
5.Simulink(S-function)在复杂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J], 王洪斌;吴健珍;杨香兰;王洪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杨振强;王宏伟
【期刊名称】《电机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1999(003)001
【摘要】给出一种T-S模糊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的一种实现方法。

将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用于网络参数的优化,实现T-S模型的辨识。

将快速模拟退火、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并用仿真实例验证了用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杨振强;王宏伟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具有快速学习算法的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 [J], 罗玲;帕孜来·马合木提
2.一种基于快速分解模拟退火算法的数据聚类算法 [J], 张蓉;彭宏
3.基于EKF的模糊神经网络快速自组织学习算法 [J], 周尚波;柳玉炯
4.模糊神经网络的一种快速学习算法 [J], 阿孜古丽·牙会甫;帕力旦·吐尔逊;吐尔根·依布拉音
5.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及其快速自调整学习算法 [J], 徐春梅;尔联洁;刘金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S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变参数系统的控制研究

T-S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变参数系统的控制研究

T-S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变参数系统的控制研究
胡玉玲;曹建国
【期刊名称】《控制工程》
【年(卷),期】2005(0)S2
【摘要】针对基于模型的传统控制策略在线性时变系统中的应用受到系统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限制,通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性能这一问题,提出了线性时变系统的一种变参数系统模型。

该模型具有有界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具有的自学习能力强、模型依赖性小以及鲁棒性强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对变参数系统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总页数】3页(P120-122)
【关键词】变参数系统;T-S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仿真
【作者】胡玉玲;曹建国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具有时变时延供应链系统的T-S模糊控制器设计 [J], 李宇罡;李庆奎
2.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分解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J], 李涛;梁凯;高若尘;申琦;张
慧杰;宜文
3.T-S模糊Markov跳变系统控制策略综述 [J], 苏磊;叶丹
4.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新型烟叶烤房控制系统研究 [J], 李光尧;曹阳;刘维岗;舒成松;张大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T-S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电源群控张 宪, 冯 剑, 赵章风, 王扬渝(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4)摘 要:利用多台焊接电源同时对同一工件进行焊接,当外电压波动时,众焊接电源依靠自身控制系统进行各自调节的过程也是对外电网干扰的再生过程。

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并应用于多焊接电源的群控。

在分析和设计了状态变量的隶属度函数、推理规则、解模糊算法等基础上,完成了基于T-S(Tagaki-Sugeno)模型的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控制器设计。

利用该控制模型在Simulink搭建的焊接电源群控模型上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具有调整时间短,超调量小的优点(与众焊接电源各自单独调节相比较,调整时间缩短了22%,超调量减小了40%),反映出良好的动态特性。

关键词:模糊神经推理;焊接电源;群控;T-S模型;仿真中图分类号:TG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2007)09-067-05张 宪0 序 言随着微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焊接电源的控制在数字化方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如E W M 公司lintegrai系列,Fronius公司Transplus syner gic系列等智能焊接电源[1];出现了如焊接电源波形控制[2],焊接电源内部特性的估计和建模[3],对GMA 焊接的综合性能控制[4]等控制算法等,这些智能焊接电源和控制策略对减少外电压波动对单一焊接电源的焊接过程的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而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往往采用几台甚至十几台焊接电源同时对同一工件进行焊接,由于焊接电源功率较大,当外电压波动时,众焊接电源依靠自身控制系统进行调节的过程也是对外电网干扰的再生过程。

为此,对具有自调节功能的众焊接电源进行群控,在外电压波动时,减小焊接电源的输出功率超调量,缩短调整时间,对提高焊接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焊接电源的群控,主要基于积累现场调整经验形成的知识库(专家系统)来实现,或者进行主机查询的方式调整[5],但是在焊接过程中,各种非线性参数的相互耦合效应难以进行逻辑描述和预测,基于精确数学描述的传统控制理论难以完成控制任务。

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同属于智能控制范畴,二者的相互参透和有机结合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主要融合方式是构造各类模糊神经元及带有模糊思想的神经网络,形成模糊信息处理单元,以实现模糊信息的自动化处理[6]。

文中基于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糊神经推理的思想(ANFIS)[7],利用Tagaki-Sugeno模型[8],设计了对众焊接电源进行群控的策略,并对输出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

1 基于T-S型的ANFIS控制器的设计1.1 焊接电源群控制系统的模型焊接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多把焊枪对工件(图中工件为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屏,以下的仿真也是基于膜式水冷壁焊接生产线中的焊接电源组)同时进行焊接,一把焊枪对应一台焊接电源,每台焊接电源包含逆变电源、电源控制器、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可看成智能从站。

作为系统控制器的DSP,从智能从站处获取焊枪的工作电压U i和电流I i(i=1,2,…,n),当外部电压发生波动时,DSP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向各焊接电源传送控制任务(增加或减少供给的电流量I Oi,i=1,2,…,n),从而使多台焊接电源在统一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进行自调节,实现恒定的焊接功率P。

触摸屏用于实现人机交互。

根据从智能从站处获取的工作电压U i和电流第28卷第9期2007年9月焊 接 学 报TR AN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IONVol.28 No.9September 2007收稿日期:2006-12-29图1 焊接系统组成Fig.1 Composing of welding systemI i,以及焊接电源的设定功率P,可得理论上需调整的电流ΔI i为ΔI i=PU i-I i (i=1,2,…,n),(1)式中:ΔI i>0时,ΔI i表示要增加的电流值;ΔI i<0时,ΔI i表示要减少的电流值。

考虑到建模与仿真的需要,现以4台焊接电源组成的群展开讨论。

模型的输入变量有4个,输出变量也有4个,分别是每台焊接电源理论上需调整的电流增量(系统输入变量)ΔI i,(i=1,2,3,4)和实际调整的电流增量(系统输出变量)ΔI Oi(i=1,2,3, 4)。

其中ΔI Oi为ΔI Oi=fuzzynet(ΔI1,ΔI2,ΔI3,ΔI4)。

(2) 1.2 状态变量的隶属函数根据控制系统的描述,可以推导出输入变量ΔI i和输出变量ΔI Oi的隶属度函数。

第一台焊接电源的电流输入论域,根据焊接电源调整范围将输入变量ΔI1的范围定义为[-10, 10],并根据调整范围和实际焊接效果定义了4个隶属度函数:负大NB[-10,-3],负小NS[-5,-0],正小PS[0,5],正大PB[3,10],分别对应输入模糊子集O1j(j=1,2,3,4)。

图2表示状态变量在隶属度函数下模糊化的过程。

其他3台的电流输入论域ΔI2,ΔI3,ΔI4,调整范围和隶属度函数的设置划分均与ΔI1一样。

模糊子集分别是T i,S i,F i,i=1,2,3, 4。

与上述类似,在电流输出论域,输出变量ΔI O1的变化范围定义为[-10,10],根据调整范围和实际焊接效果,定义了6个隶属度函数:负大NB[-10, -5],负中NM[-6,-1.5],负小NS[-3,-0],正小PS[+0,3],正中P M[1.5,6],正大PB[5,10]。

它们分别对应输出模糊子集O ut1j,j=1,2,……,6。

图2 第一个输入变量ΔI1的模糊化示例Fig.1 Exam ple of fuzzication about first variable1.3 推理规则普通的模糊模型是用一组模糊蕴含条件语句来描述。

而Tagaki和Sugeno所提出的模糊规则后件是输入变量的线性组合。

系统的输入向量为ΔI=[ΔI1,ΔI2,ΔI3,ΔI4]T,每个分量ΔI i均为模糊语言变量。

根据模糊理论有T(ΔI i)={A1i,A2i,…,A m i i};(i=1,2,3,4),(3)式中:A j i(j=1,2,…,m i)是x i的第j个语言变量值,它是定义在论域上的一个模糊集合。

根据T-S模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为u A ji(i=1,2,3,4;j=1, 2,…,m i)。

模糊推理规则为R j:IFΔI1是A j1andΔI2是A j2andΔI3是A j3andΔI4是A j4THEN I o1=p j0+p j1x1+p j2x2+p j3x3式中:j=1,2,…,m;m≤П4i=1m i;p j0,p j1,p j2,p j3,为真值参数,I o1为系统根据规则R j所得到的对应ΔI1,ΔI2,ΔI3,ΔI4输出。

也就是说,T-S模糊规则中,其前件部分是模糊的,而后件部分是确定的,即输出为各输入变量的线性组合。

由于有四个输入状态变量ΔI1,ΔI2,ΔI3,ΔI4,分别都有4个隶属度函数,所以推理系统的模糊规则有44=256条。

1.4 解模糊算法解模糊算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这与后面提到的ANFIS控制器的设置一致。

加权平均公式为z=∑ni=1z i u c(z i)∑ni=1u c(z i),(4)式中:z为清晰值;u c(z i)为隶属度z i的模糊区间。

2 ANFIS控制器的设计2.1 T-S模型结构基于ANFI S的Tagaki-Sugeno型模糊神经网络68 焊 接 学 报第28卷的结构是如图3所示的五层前馈模糊神经网络。

图3 基于T -S 的模糊神经网结构模型(n =256)Fig .3 AN FIS model based on T -S第一层:输入变量层,该层共4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代表一个输入变量ΔI i 。

该层的作用把输入变量传给下一层,因此有(f 1表示第一层的输出值,以下同理):f 1=u 1i (u 1i =ΔI i ,i =1,2,3,4)。

(5)其中连接权重w 1i=1。

第二层:输入变量模糊层。

该层共16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节点为输入变量隶属度函数,前层传入的输入变量ΔI i 经过该层模糊化运算,得到与4个输入变量对应的16个输入模糊子集O i j (i =1,2,3,4,j =1,2,3,4),用f 2=f 2(u 2i )表示,连接权重w 2ij =1。

第三层:模糊规则推理层。

该层共有44=256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节点为一个模糊规则,前层传入的16个输入变量隶属度将在此层按既定的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得到一个模糊蕴含关系矩阵[f 3i ]:f 3=min (u 3o ,u 3t ,u 3s ,u 3f ),连接权重w 3i =1。

第四层:关系矩阵线性化层。

该层也有256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是一个基于T -S 模型的线性化处理函数,对前层输入的模糊蕴含关系矩阵[f 3i ]在输出模糊子集O ut i j (i =1,2,3,4,j =1,2,…,6)域内分别进行线性化处理,输出256个一阶Sugeno 线性函数,用f 4=f 4(u 4i )表示,连接权重w 4i =1。

第五层:输出变量层。

该层共有4个神经元。

该层将对前层的输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解模糊化运算,得到4个输出变量ΔI Oi ,这些变量将用于对焊接电源群进行控制。

对于本层有f 5=∑i w 5i u 5i =∑i(m i Q i )u 5i (i =1,2,…,256),(6)式中:连接权重w 5i =m i Q i 。

2.2 ANFIS 模型的参数确定系统利用从膜式水冷壁焊接生产中焊接电源群工作时获得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混合使用最小二乘预测和反向传播算法(BP ),对AN -FIS 系统进行训练及验证。

为提高训练速度和准确度,训练中将数据分为三组,第一组用以训练模型,第二组用以训练过程中的辅助的模型校验,最后一组用以模型结果的测试。

通过一定次数的学习,得到网络的权值,形成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

3 仿真分析和结论3.1 仿真模型完成了上述的建模和训练,利用MATLAB 的仿真工具Simulink 和模糊逻辑控制箱,建立模糊系统控制模型,将已经设计完成的ANFIS 控制器直接嵌入到仿真模型之中。

负载选用可变电阻负载,以便在比较波形时,可以清晰辨认。

仿真用的电源模型,以逆变式焊条电弧焊电源(SMAW )为参照[10],用Simulink 内含的电力电子器件(PSB )等,搭建了试验仿真平台,如图4所示。

其中单台电源模型经过封装模块化后,变成子系统以图4 仿真模型Fig .4 Simulation m odel第9期张 宪,等:基于T -S 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焊接电源群控69简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