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史学· 素养· 高考(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 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题思路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 【试题立意】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学科能力, 透视出学生的家国情怀及人文素养。
【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 “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抱一 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 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 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辩证地看待过往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 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 【试题立意】本题选取“冲击——反应”模式为切入点,将“中国中心 观”隐藏在设问之中,题目要求学生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 考查 学生理解、解释历史的能力,对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 还能从侧面彰显学生的“家国情怀”,即考查考生的“史识”
请问史料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 撰史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时造成的选择性偏差; 2 撰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倾向性偏差; 3 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诠释性偏差。
影响史学论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 素养· 高考
史学· 素养· 高考
“史有三长,才、学、 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 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 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唐)刘知几
史学· 素养· 高考
目录
一 史才 二 史学 三 史识
史学· 素养· 高考
学习 目标
一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
B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5
7.(2012全国卷41 )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 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2
史学·素养·高考
史学篇
二、史学
关于“史学”,刘知几说:“如有 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 而家无緶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 矣”。
它强调搜集和整理史料,为研究 和撰述奠定基础,要求史学家一要确 保所用史料真实可靠;二要管理好自 己搜集的海量素材。
——胡适 阅读材料,请大家思考胡适这句反映了史料实证的什么 原则?
适度诠释原则
11
真题示例
4.(2018全国Ⅲ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
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
D 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一)史料是什么?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
史料的概念: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 (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河姆渡遗址
——《中国历史大辞典》
四羊方尊
(二)史料的分类及价值
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史料按价值划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
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 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 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 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 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 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史学研究方法二)
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 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因为重视“材料”,他进一 步拓展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在以诗证史、笔记小说证史 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影响了 后世史家。
9
真题示例
(2018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
一手史料是指在当时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 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二手史料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 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
真题示例
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材料一 左图《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第四次跟踪 报道日军杀人比赛。右图:1937年12月20报道日军救治中国难民。
思维探究
材料二 2003年4月28日,两个杀人恶魔的遗属以《东京日日新闻》 的报道是夸大表现、没有目击的中国证人、日本刀的“物理局限”为 由,起诉日本报社和记者,要求赔偿,妄图替历史翻案。8月23日, 东京地方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2006年12月22日日本最 高法院再审判决原告败诉。
(有价值判断)
24
真题示例
6.(2017全国Ⅲ卷,2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
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 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进宫。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史学研究方法一)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问这则材料用了什么史学研究方法, 并且思考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 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
事实。”
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 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文物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 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 全面。)
10
(史学研究方法二)
材料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
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 不可说十分话。”
8、(2019年全国Ⅰ卷4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 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 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 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
优点:1.考古文物能纠正、印证传世文献记载或填补一些空 白,使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2.传世文献能为考古文物的研究提供释证。
真题示例
1.(2016年北京文综)40.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 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海昏候刘贺(前92~前59年) 墓
(三)获取史料的方法和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 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利用网络资源
18
思维探究
请指出材料一中两份报纸的矛盾之处,分析并用史料佐证其可能 的历史真相。探讨史料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
(四)史料选取和运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3.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多重史料相印证 5. 单个证据不成立(孤证不立) 6.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21
史学·素养·高考
史识篇
三、史识
关于“史识”,刘知几说:“犹须好是 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 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
二 会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体会实证精神;
三 会提取史料信息,进行历史叙述,提出历 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史学·素养·高考
史才篇
一、史才
关于史才,刘知几“夫有学而无 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 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在这里史才强调的是一种发现史 料价值的眼光,一种如实解读历史信 息、分析历史现象、开展历史研究的 方法。
【解析】在作答时,学生可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也可提出反对意见, 依照"中国中心观"的观点组织答案。除此以外,还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 看法。 【观点示例】 1、赞成之示例: “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经济、政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转型等)
2、否定之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 会变化的因素。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 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
C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中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 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 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 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 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候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 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请阅读上表,对比刘 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史学·素养·高考
一 史才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重视史料真实性 二重证据法
学习 总结
二 史学 时空观念,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wenku.baidu.com史料实证
适度诠释原则
三 史识 历史解释, 尊重规律,价值判断 家国情怀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1. 生 活 在 新 时代的 我们, 除了认 真学习 ,提高 自己的 知识水 平之外 ,社会 上的一 些热点 问题也 不容忽 视,这 是我们 应该思 考探究 的。 2. 在 钓 鱼 岛 问题上 ,中国 政府一 直奉行 尽量和 平交谈 ,但不 放弃武 力保护 的主张 ,表现 出了对 历史遗 留问题 有理有 利有节 的策略 。 3. 这 种 新 研 制的牙 膏香气 浓郁, 清新爽 口,去 污洁齿 力强, 而且不 损伤牙 釉质, 能保持 牙齿洁 白光亮 ,深受 消费者 所喜爱 。 4. 我 们 只 有 在重大 集会、 节日庆 典与外 交场合 穿具有 中国范 儿的“ 国服” ,才能 有利于 在世界 上树立 充满文 化自信 的中国 形象。 5.人 类 利 用 自 然资 源,其 实就是 利用自 然地理 系统中 的某些 要素, 从而对 自然地 理环境 产生影 响。 6.不 可 更 新 资 源的 利用, 需要其 他资源 的配合 ,也影 响其他 环境要 素。 7.分 析 地 理 环 境各 要素与 环境总 体特征 协调一 致的关 系。常 分析某 一区域 景观的 成因, 如结合 地理位 置分析 气温、 降水等 对生物 景观的 影响。 8. 山 坡 梯 田 海拔较 低,热 量充足 ,水、 肥可顺 地势自 流至农 田,利 于水稻 种植
一方面是说,史家要能阐述和解释历史 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史家肩负 价值评判的职责,相当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 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一)辨别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 历史史实:是对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自 己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是客观的。
(无价值判断)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其次,依据主题所学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 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论证表述成文,格式明晰,用语准确,综述核心观点。
解题思路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 【试题立意】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学科能力, 透视出学生的家国情怀及人文素养。
【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 “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抱一 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 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 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辩证地看待过往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 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 【试题立意】本题选取“冲击——反应”模式为切入点,将“中国中心 观”隐藏在设问之中,题目要求学生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 考查 学生理解、解释历史的能力,对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 还能从侧面彰显学生的“家国情怀”,即考查考生的“史识”
请问史料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 撰史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时造成的选择性偏差; 2 撰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倾向性偏差; 3 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诠释性偏差。
影响史学论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 素养· 高考
史学· 素养· 高考
“史有三长,才、学、 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 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 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唐)刘知几
史学· 素养· 高考
目录
一 史才 二 史学 三 史识
史学· 素养· 高考
学习 目标
一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
B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5
7.(2012全国卷41 )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 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2
史学·素养·高考
史学篇
二、史学
关于“史学”,刘知几说:“如有 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 而家无緶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 矣”。
它强调搜集和整理史料,为研究 和撰述奠定基础,要求史学家一要确 保所用史料真实可靠;二要管理好自 己搜集的海量素材。
——胡适 阅读材料,请大家思考胡适这句反映了史料实证的什么 原则?
适度诠释原则
11
真题示例
4.(2018全国Ⅲ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
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
D 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一)史料是什么?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
史料的概念: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 (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河姆渡遗址
——《中国历史大辞典》
四羊方尊
(二)史料的分类及价值
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史料按价值划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
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 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 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 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 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 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史学研究方法二)
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 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因为重视“材料”,他进一 步拓展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在以诗证史、笔记小说证史 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影响了 后世史家。
9
真题示例
(2018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
一手史料是指在当时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 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二手史料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 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
真题示例
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材料一 左图《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第四次跟踪 报道日军杀人比赛。右图:1937年12月20报道日军救治中国难民。
思维探究
材料二 2003年4月28日,两个杀人恶魔的遗属以《东京日日新闻》 的报道是夸大表现、没有目击的中国证人、日本刀的“物理局限”为 由,起诉日本报社和记者,要求赔偿,妄图替历史翻案。8月23日, 东京地方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2006年12月22日日本最 高法院再审判决原告败诉。
(有价值判断)
24
真题示例
6.(2017全国Ⅲ卷,2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
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 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进宫。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史学研究方法一)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问这则材料用了什么史学研究方法, 并且思考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 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
事实。”
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 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文物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 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 全面。)
10
(史学研究方法二)
材料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
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 不可说十分话。”
8、(2019年全国Ⅰ卷4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 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 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 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
优点:1.考古文物能纠正、印证传世文献记载或填补一些空 白,使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2.传世文献能为考古文物的研究提供释证。
真题示例
1.(2016年北京文综)40.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 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海昏候刘贺(前92~前59年) 墓
(三)获取史料的方法和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 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利用网络资源
18
思维探究
请指出材料一中两份报纸的矛盾之处,分析并用史料佐证其可能 的历史真相。探讨史料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
(四)史料选取和运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3.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多重史料相印证 5. 单个证据不成立(孤证不立) 6.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21
史学·素养·高考
史识篇
三、史识
关于“史识”,刘知几说:“犹须好是 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 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
二 会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体会实证精神;
三 会提取史料信息,进行历史叙述,提出历 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史学·素养·高考
史才篇
一、史才
关于史才,刘知几“夫有学而无 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 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在这里史才强调的是一种发现史 料价值的眼光,一种如实解读历史信 息、分析历史现象、开展历史研究的 方法。
【解析】在作答时,学生可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也可提出反对意见, 依照"中国中心观"的观点组织答案。除此以外,还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 看法。 【观点示例】 1、赞成之示例: “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经济、政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转型等)
2、否定之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 会变化的因素。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 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
C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中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 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 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 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 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候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 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请阅读上表,对比刘 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史学·素养·高考
一 史才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重视史料真实性 二重证据法
学习 总结
二 史学 时空观念,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wenku.baidu.com史料实证
适度诠释原则
三 史识 历史解释, 尊重规律,价值判断 家国情怀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1. 生 活 在 新 时代的 我们, 除了认 真学习 ,提高 自己的 知识水 平之外 ,社会 上的一 些热点 问题也 不容忽 视,这 是我们 应该思 考探究 的。 2. 在 钓 鱼 岛 问题上 ,中国 政府一 直奉行 尽量和 平交谈 ,但不 放弃武 力保护 的主张 ,表现 出了对 历史遗 留问题 有理有 利有节 的策略 。 3. 这 种 新 研 制的牙 膏香气 浓郁, 清新爽 口,去 污洁齿 力强, 而且不 损伤牙 釉质, 能保持 牙齿洁 白光亮 ,深受 消费者 所喜爱 。 4. 我 们 只 有 在重大 集会、 节日庆 典与外 交场合 穿具有 中国范 儿的“ 国服” ,才能 有利于 在世界 上树立 充满文 化自信 的中国 形象。 5.人 类 利 用 自 然资 源,其 实就是 利用自 然地理 系统中 的某些 要素, 从而对 自然地 理环境 产生影 响。 6.不 可 更 新 资 源的 利用, 需要其 他资源 的配合 ,也影 响其他 环境要 素。 7.分 析 地 理 环 境各 要素与 环境总 体特征 协调一 致的关 系。常 分析某 一区域 景观的 成因, 如结合 地理位 置分析 气温、 降水等 对生物 景观的 影响。 8. 山 坡 梯 田 海拔较 低,热 量充足 ,水、 肥可顺 地势自 流至农 田,利 于水稻 种植
一方面是说,史家要能阐述和解释历史 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史家肩负 价值评判的职责,相当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 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一)辨别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 历史史实:是对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自 己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是客观的。
(无价值判断)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其次,依据主题所学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 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论证表述成文,格式明晰,用语准确,综述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