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民间谚语为例分析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以民间谚语为例分析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
谚语总结了人类生活、斗争中的种种经验和智慧,具有传播知识经验训诫人们言行的功能,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宝贵财富。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
由于谚语来源于人类生活斗争的实践,而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意识、思想活动等精神生活本质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世界各民族的谚语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的一面,有
可对译性。
但是谚语毕竟植根于各自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中,是吸收着本民族生活的营养产生发展起来的。
无疑,民族的种种要素(如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心理、习俗﹑信仰等)直接影响着谚语,使谚语染上浓重的民族色彩,体现了民族的个性,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
认识和揭示谚语的民族性不仅对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有积极意义;而且从语用方面说,对准确地了解掌握母语及外民族
的语言都有较大的帮助。
民族共同语既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民族个性的一种体现。
谚语是语言词汇体系中特殊成员,它是以本民族的共同语为载体而存在。
不同民族的语言构造系统的各种规律、特征,在各族谚语的语言形态中得到一定的反映。
众所周知,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每条谚语的语言形态的主体
是由数个单音节语素所构成。
构成每条谚语的语素在听觉上是一个自然语音单位,即一个语素由一个音节构成。
每个音节都有声母和韵母,无复辅音。
它不同于印欧语系包括日尔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的英语、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
它们的语素不都是由一个音节充当,
复辅音、音素之间结合得较紧。
所以从外部语言形态上观察,汉语的
谚语与印欧语系的谚语在声音语感上有明显的不同。
印欧语系中的不同语支里的不同语种的外部语言形态彼此也有区别,因为它们各自的
语言系统不同,听起来的语感也不一样,从而使各民族谚语的外在语
言形态的个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汉语谚语的外在语言形态的个性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使谚语易于流传、说起来上口,汉语谚语特别强调上下句句尾的叶韵。
汉语谚语选取语素时倘前后两句,则多选取韵母构造大体
相同的语素充当上下句的句尾,从而构成了上下句声音回环的押韵美,例如:人有十不同、花有十样红,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同”与“红”押中东韵,“说”与“做”押坡梭韵。
谚语的押韵现象虽然是许多民族所共有,但汉语谚语表现得更为
突出﹑鲜明。
2.汉语是声调辨义的语言,所以,汉语谚语音节间的搭配讲究平
仄的变化,这就使那些在韵脚上没有押韵的谚语也具有了好听的抑扬
顿挫的声音美。
(句尾押韵的谚语也讲究声调平仄的变化)例如:一人
见识浅、十人见识长,入乡问俗、出门问路,上例虽然没有押韵,但说
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原因是平仄变化在调节着声音的起伏。
3.汉语的词、语法形态不丰富,为此,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汉语谚语在表达某些经验和规律时,利用了语序这个语法手段,而使汉语谚语在句式上带上了民族色彩。
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