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广州一模标杆作文15篇及评点(课件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广州一模样卷15篇
1号文:为校服正名(58分)
在报社记者的采访记录中,中学生的校服可谓是“惨遭横祸”,被画机器猫的,被歌星签了名的,被试笔的种种。
在中学校园中,的确有许多校服因便宜、质量差而不受待见,但我想说,校服本身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象征,理应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多数校服的左胸前,是学校的校徽,而校徽正是学校文化内涵的最好体现。
由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北大”二字三人合众,体现出北大兼容包并、自由思想的原则。
南大校徽凝炼有神,传唱着南大校歌中“一诚天下动”的宗旨。
历史的厚沉感积沉在每一个校徽中,当我们穿上校服,将校徽置于胸前,心中怎么能不怀有对学校文化的敬佩?培养出几代英国首相的英国伊顿公学,将戴草帽的传统沿袭了几百年,我想,也正是这种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敬重与传承,才造就了这样一所顶尖学府。
如果我们对校服随随便便,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了。
有许多人抱怨道:日本校服可爱清新,欧洲
校服庄重典雅,可是中国的校服做工极差,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丝毫不符合中学生的审美标准。
但若让你每天系上领带,踢双皮鞋,身着燕尾服,恐怕你是不乐意的吧。
就实用性而言,夏天白衣飘飘的衬衫,冬天简洁明快的运动衫更得到我的青睐。
我不必与人攀比衣服的好坏,不必每天出门前发愁自己的打扮,我就爱这身简单轻快的校服。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统一的校服便于管理,让学生专注于学业,两全其美的办法有何不可?倒是,如果哪一天没有了校服,闲杂人等随意混入,那学校这座象牙塔岂不成了元曲中说的“密匝匝蚁排兵,乱轰轰蝇叮血”?
在信息开放的年代,我们没有办法否定年轻人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但是,在学校内,身着校服,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渐染,同样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都要接受相应的规范。
晚会上,宾客们要身着晚礼服,出席葬礼的人们胸前需缀百花,如此看来,学生在校园内必须穿着校服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了,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校服其实是一件简单、却有着特别意义的衣服。
社会对校服的尊重其实是对知识、学校文化
的尊重。
少年,请穿起你的校服吧!今天我们在这里为校服正名,明天我们一定会怀念那曾经白衣翩翩的学校时光。
【简评】本文是就事论事写法的议论文一类卷。
文章立意有高度,作者把污损校服的原因,归结为态度问题,自然引出论点:校服“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象征,理应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主体部分角度新颖,说理充分。
先通过校服上的校徽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关系,阐明对校服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接着从实用与管理的角度,强调校服利大于弊的特点,再从人生“必修课”的角度,说明在追求“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应尊重校服接受规范的必要性。
正反结合,持论公允,辩证地看待问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校服这个狭隘的话题之下,作者没有让文章流于一般说教,从北大校徽南开校歌,到伊顿公学日本校服,以及晚会上的礼服,葬礼上的白花等等,表现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为文章增色不少。
文中也有少量硬伤,如戴草帽的传统属于哈罗公学而非伊顿公学,元曲引文也不够准确。
2号文:同学,我是你的校服(55分)
同学,我是你的校服。
也许我很单调,没有光鲜亮丽的色彩;也许我很普通,没有惹人钦慕的光芒;也许我很廉价,没有貂皮大衣的奢华……而此时,我仍有话想对你说,请听我说。
是的,我很单调。
但我想,单调的原貌本身就可以很美。
你曾否涉足衡阳岐山的偏远山区?那里很单调,只剩下贫瘠的土地,突兀的山峦,泥泞的路途,破落的房屋。
但那里有纯朴的人: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名利的斗争,每天都在简单地生活。
也许他们有艰苦,也有单调的寂寞,但他们还有安详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他们原本的样子。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
今天的你,是否羡慕以前那个单纯的自己,最初的自己?我想是的。
我也很希望拥有我的原貌,不加修饰,不加涂改。
是的,我很普通。
但我想,普通让我也拥有了追求平等的自由。
我渴望成为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却不渴求锋芒毕露而四处炫耀,那样一定很累吧!你看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会选择一个“随便”的手提箱而不会做一个“随便”的人;比尔盖茨作为全球知名的富翁也会选择乘坐“经济
舱”。
或许很多身外之物不值得四处张扬,很多宝物也更渴望被默默收藏、珍惜。
做一个普通的人,为自己卸下包袱,更为他人留下尊严,不攀比不炫耀,做一个普通的自由人,释放自己内心的自由,难道不好吗?
是的,我还很廉价。
但我想,尊严不分贵贱。
英国皇家贵族永远把自己摆在极高的尊严之上,但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乃至贫民窟里的底层百姓也同样享有有至高无上的尊严。
《傲慢与偏见》里传诵的美好的爱情故事,麦莉塞勒斯在冷嘲热讽中成长的灵魂,无不印证了尊严即使生于廉价的事物、贫贱的门户,也同样无价。
再者,除了自己的尊严,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必不可少啊!校服禁不住随意涂抹,正如小草也不可肆意践踏,墙壁不能任意张贴,这一切,与人渴望获得尊重和体谅,是完全一样的心境!
同学,我是你的校服。
我喜欢我的单调,我的普通,我的廉价。
我生来如此,又何需强求?我珍爱最原始的自己,希望你也是。
同学,你听见了吗?
【简评】按照夏丏尊先生的分类,本文应是目的在于使读者采取行动的“诱导文”,它的旨
趣在于“感化别人的言行”,“因此在以理服人之外,更要以情动人。
”作者比较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文章构思独特,把“校服”比拟为有话需要诉说的“我”,面对“主人”,娓娓而谈。
紧扣作文材料中的三组对话,依据校服“单调”“普通”“廉价”的特点,逐一阐明好处,提出希望,在真诚亲切、口吻毕肖的诉说中,既表达了对校服涂鸦的鲜明态度,又赞颂了纯朴自尊的美的人格,可谓形象说理,一箭双雕。
3号文:文明之花不可亵渎(54分)
校服上的机器猫,也许是你的最爱,但却是个人素养低下的显现:校服上歌星的签名,也许是你的珍宝,但却是你心灵空虚的显现:校服上的败笔不经意中成了你行为举止的败笔。
心灵高尚必需有,品德高尚不可无,文明之花不可亵渎。
做一个举止得体的人,捍守你高尚的道德境界。
周国平曾说:“如果说爱是一种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
”是的,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得体也是一种自爱。
你的每一步足迹,你的每一个眼神,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你自
身素质的显现。
如今,在世界某些旅游景点出现了中文式的告示牌“请讲文明”,这好似无伤大雅,殊不知中国的陋习之风已闻名于世,中国游客热衷在旅游胜地留下“到此一游”,殊不知,留下的名字,刻下的是不道德。
文明之花不可亵渎,高尚的道德境界不需你给予流云般的飘逸,只需你举止端庄,保护我们的文明之花。
做一个不趋之若鹜的人,守住心灵的净土。
莎士比亚说:“充满了声音与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正如当今追星的潮流风起云涌,为了彰显自己的狂热将歌星的签名长存在校服上,其实是一个人内心躁动、精神平庸化的表现。
你的狂热追随也许是你个人的喜好,但却是你心灵空虚的显现,是社会不雅之风的彰显,是文明之花遭摧残的表现。
不必刻意去追随外在的事物,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何必狂热?你的心最好是埋藏在地下的根系,不为世上的一切所鼓动,而是静静地守住心灵的净土,呵护文明之花,不让文明之花遭受摧残。
一颗宁静的心守住了纯净的土壤,一颗宁静的心让文明之花永不凋零,何乐而不为呢?
做一个呵护文明之花的人,让社会的文明之
风盛行。
文明,从不是难以做到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
只要你捡起身边的一片纸屑,只要你少一次涂鸦,文明之风就可以传播。
没有文明,花无香,路无车,蜂无蜜,一切社会的美好景象都遭受玷污。
文明之花不可亵渎,不需你给予落日般的瑰丽,只需你热爱文明之风,呵护文明之花,并为之贡献你的一份力量。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波纹;阳光从云层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骆驼从沙漠中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岁月从树林中穿过,留下了圈圈年轮;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的应是一片文明的花海,装扮这勃勃生机的自然,而不是凋零花朵的残骸。
少一些涂画,多一些文明的举止;少一些随波逐流,多一些宁静。
呈现你高尚的道德,展现你心灵的富足,让文明之花绽放持久的美丽。
【简评】本文开头以排比句概述材料,引出“文明之花不可亵渎”的论点,切合题意,旗帜鲜明,简练而形象。
主体部分三个层次,前两层紧扣作文材料的三个场景展开,分别批评乱涂乱画和追星现象,第三层正面阐述如何呵护文明之
花,论述过程中始终注意围绕“文明”这个关键词进行分析议论。
语言华丽,富有激情,结构清晰,章法整饬,具有鲜明的模式化特点。
4号文:校服为什么没有被爱护(53分)
校服,作为学生身份的象征,以及学生与所属校园的联系,本应展示学生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本应展示校园独特的文化和魅力,成为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然而,现实中学生们却对校服万般糟蹋。
涂鸦现象普遍,在校服上签名、试笔的现象数见不鲜,校服甚至没有被学生当作普通衣服来爱护。
而老师无力无理的制止,使校服处于更尴尬的处境。
原因在哪?就我看来,校服的处境是学生与成人的矛盾造成的。
学生是穿校服的人,又正当展示个性的渴求十分强的时候,当然希望与众不同。
即使不得不与同校的同学穿同样的衣服,那至少在设计校服上能够符合他们的审美,让穿上校服的他们仍然能恣意展示出个人的风采。
然而,成人对学生是有顾虑的。
父母和学校
只希望学生一门心思在学习上,不要过多关注衣着打扮,以致分了心;同时,他们私下希望让众多学生整齐划一,而不是个性外露,以免相互吸引,造成早恋。
最重要的是,学校是校服设计的全权掌握者,如何设计自然无需迫于任何压力向学生征询意见,校服的款式只需体现校方的意愿。
由此矛盾就产生了。
学校的专断与强势,父母的默许授权甚至推波助澜,使学生成了任人包裹的“土包子”。
学生无力改变已有的校服,即使出于集体荣誉感无奈穿上,在每日照镜子时那了无生气的校服也时时会挑拨着他们的不满情绪,于是导致了由个人行为演变为群体行为的“虐待”校服的行径。
曾经有位家长写道:“孩子有一天非常高兴地跑回来说学校要制作韩版校服。
我上网一搜,吓坏了,倘若每个学生都变成俊男靓女,还会有心思学习吗?我赶紧联系其他家长,联名向学校反对这件事。
”父母对学生的不信任,使他们宁愿把校服变成“避恋套”。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简化。
”然而现今的学校却把学生限于严格的管理下,让学生甚至没有选择校服的权利,让
他们感觉不到在社会生活中应得到的尊重,那么他们对学校选择的校服也就没有了爱护的意愿。
校服的尴尬处境只是学生与成人矛盾的浅层反映,要想让校服得到爱护,就要处理好学生与成人的矛盾。
【简评】本文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篇即从校服应有的意义谈起,再联系“材料”概述现实中校服的尴尬处境,然后通过设问“原因在哪”推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学生与成人的矛盾。
接下来是全文的重点,先揭示这一矛盾的内涵,处在特殊年龄的学生希望校服能展示风采展示自我,而成人却对此顾虑重重:分散学习精力,男女吸引,引发早恋等。
再指出这一矛盾因成人的“专断与强势”,导致了校服的被“虐待”。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局限于此,把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了一层:由在学校学生选择校服的权利,言及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应得到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解决校服问题得从根本上着手。
一路写来,顺理成章。
语言也亲近平和,易让读者接受。
5号文:个性不会成为打破规则的原因(52分)卢梭谈及个性时说:“教育绝不应当成为个
性的限制,而永远是个性的彰显释放。
”对于孩子们在校服上涂画,老师的制止真的是扼杀孩子个性的原因吗?非也。
对于个性的释放仍应有度,而不应当超越了正确的价值观。
彰显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老师要求用涂改液盖掉的确误人子弟。
粗暴简单的制止行为不但不能达到教育孩子、传递孩子正确对待他们行为的价值观,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正当的影响乃至心理阴影。
但无可置否的是,尽管方式不对,老师的举动仍有合理性——校规要求了,那么校服就应当受到孩子们的爱护爱惜。
遵守规章制度,是对每一个孩子的有力要求。
也通过如此,孩子们的个性不会恣意发展,最终走上了“无所不惧”“试法犯法”的歧途。
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便秉承着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
“子子、父父、君君、臣臣”,放在今天仍不断提醒着我们恪守自己本分所在,不做出超乎常理的事情来。
而现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个性”似乎一次性的解放了出来,对以往的教条信条不以为然。
微博上因一言不知便进行谩骂诽谤的明星粉丝团;受众人追捧的贾斯丁比伯醉酒开车却仍受不少民众附庸支持;比拼
爹、炫富、穿名牌成为人民体现生活质量、彰显个性的不二法门。
可是,有谁试过扪心自问:“难道个性就是不受约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吗?”
我们都听过歌德与贝多芬同时遭遇王室贵族的故事——歌德退到一边,轻轻摘下帽子鞠了一躬,然而贝多芬却对劝言充耳不闻,目中无人地从他们中穿了过去。
这大可成为某些人作为“个性”及“权威”、“妥协”的论据,然而莫言却一反常态,坦言自己更欣赏歌德的行为。
在那个年代里,向王室贵族鞠躬也许不会损伤你的身价,更谈不上扼杀了谁的个性,却切切实实是遵守社会不成文规定的优良体现。
他说:“比起贝多芬的不屑一顾,歌德的‘卑躬屈膝’则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更值得我们尊敬。
”的确,个性不是我们不服从常可的借口,个性需要将它放在一个可自由发展,却又密闭的盒子里。
人亦如此,社会亦如此。
马克思曾说过:“规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轮。
”一个社会正如一个人,不能没有个性,但个性绝不是我们打破既有规则的原因。
个性会带领着规则,以切实脚步成长。
【简评】本文是借题发挥写法的议论文一类卷。
作者从作文材料的第一个场景切入,说明教师制止校服涂鸦有合理的一面,阐明个性与规则的辩证关系。
接着从第三段开始,放下校服问题,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列举人们在个性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表现,借莫言对歌德与贝多芬的评价和马克思的言论,进一步阐明个性与规则的关系。
全文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
6号文:莫让制度成空壳(49分)
校服是制服的一种,是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约束在校中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而在校服上的涂画现象;画画,签名,试笔体现出许多中学生对制度的漠视,无不让人痛心,给人反思。
在我看来,作为社会公民,我们需要从心底里重视制度并遵守制度,莫让制度成空壳!
制度是和谐生活,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国家制度保证公民能在社会中生活,校园制度给学生制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交通制度使车辆顺利运行,保障了人和车的安全。
制度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同时又给群体中
每一个个体自由的生活空间。
它源于人们对道德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若无制度,药家没有得到惩治,贪官得不到严察处治,安定的社会便荡然无存。
所以,必须有制度这一保障,才能给予公民自由的权利。
是教育而非强迫让人发自内心的遵守制度。
“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悲哀!教育的作用竟是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教导学生的吗?学生漠视制度,老师无真正教导反强迫掩盖正行,这只会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制度。
著名教育家罗素有言:“教育是使人获得幸福的生活。
”漠视制度,何谈幸福生活。
而且,制度需要内心的服从,行为上的遵守。
经强迫掩盖恶行,无非是种下作恶的种子。
没有肯定与认识制度的作用,终有一天,制度便不再是保障。
由此观之,教育者应对违反制度的年轻人*行教导,而非强迫其表面遵守。
只有人人都重视制度并遵守制度,才能维持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还记得电视新闻上描的那些暴乱的地区吗?国家内乱,制度成了空话,没有人重视制度,没有人遵守制度,那种场面是多么可怕!学生应重视遵守制度,为他人为自己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执法者也应重视遵守制度,保障人民生活安定。
唯有如此,制度才不会成空壳,而是保护伞。
校服上的涂画画出了人们对制度的漠视,签名的一时娱乐,廉价的校服再次让我们反思:是时候了,该唤起人们对制度的重视了!莫让:“3.1”袭击再次挑战制度的权威。
莫让制度成空壳!
【简评】该文从校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谈起,展开论述“作为社会公民,需要从心底里重视制度并遵守制度,莫让制度成空壳!”这一观点。
第二段从正面论述“制度是和谐生活、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第三段从班主任让学生用涂改液盖住“涂鸦”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第四段用了反面事例来论证要遵守制度,这三段论述,观点比较鲜明集中,但思路不太清晰,事例也不够具体,说服力还不够。
文章结尾照应题目和第一段,首尾呼应。
7号文:追求个性(48分)
校服涂画现象应该不算什么新闻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校多年,也见证了这些现象我也知道不只是我校,全国各地也有关于学生和过时的
校服的冲突。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渴望张扬个性、特立独行,但校服总不改革,也看出了这种种对学生们个性张扬的抑制。
哪个学生不渴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清狂、特异是处在这青春少年时光的特性。
我认为追求个性是没有错的。
现在的时代,早已远离了那唱着红歌,只以劳动为美,奉行集体主义的扼杀个性的时代,当代青年不是一个个叫着口号的机器,而是一位位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的个体。
不要指责当代少年们的反叛,那个时代的少年都有着反叛。
忆往昔,五四运动正是由一群反叛封建、反叛帝国主义,追求自由的少年引起的。
反叛值得质疑的规章制度,就如那充满争议的校服。
南京有一所中学决定校服改革,新校服是以韩国学生制服来设计的。
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新校服,家长们倒担心起来:他们穿上新校服会不会太美而不专心学习,然后甚至早恋?于是在家长们的奋力阻碍下,校方最终取消了校服改革。
原来校服充当了一个“避免早恋”的重要角色。
校服穿上身以后,一眼看去是分辨不了男女的。
原来,校服改革牵涉的不仅是校服,还有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们。
因此,校服才那么
难以改革,这些制度那么难以推翻。
但是校服的确是一个制度抑制青少年个性的工具,这也反映出不仅是学校,并且家庭也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对我们的教育。
他们教育我们要以学习为主,不要追求个性。
看来,若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会改革得更作长远打算时,校服是改革的风向标。
但是,我们学生在张扬个性时,难免有误区。
就像那写了歌星签名的校服,引来众人的妒忌和羡慕,这是一种不良的追求个性的心态。
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时常反思,才能避免。
我很喜欢张国荣的一首歌“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愿烟光灿烂。
【简评】文章开篇引材料巧妙:“校服涂画现象应该不算什么新闻了。
”然后提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渴望张扬个性,特立独行。
”作者善于调动生活的积累,论据材料包括身边的同学、五四运动的青年、南京一学校校服改革失败事件,最后扣题“校服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当然,小作者也表明了张扬个性时要避免误区。
文章以张国荣的《我》歌词结尾,耐人回味,不失为亮点。
论证层次分明、有力,有较强说服力。
本文语言虽然不够文采飞扬,但读来平实质朴,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分析入理。
从结构上看,开合自如,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当然如果在语言方面、材料运用方面若能更老道娴熟一些,即可进入一类优秀作文了。
8号文:十年树木,百年育人(46分)
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正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校风的好坏并不是一日一夜便能培养出来的。
而某报社记者所发现校服上涂画现象也告诉我们,培养优良校风以教育学生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实质上,同学们在校服上乱涂乱画,包括漫画涂鸦和明星签名,甚至随意拿校服试笔,都是对校服重要性的轻视以及对教育的不尊重。
这种行为正好暴露出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一些腐朽败坏的思想正通过多种渠道侵蚀着青少年的问题。
校服本是一间学校的代表物,它的设计代表着学校的理念,校服上的校徽更是学校的象征,学生践踏校服体现其素质低下。
其实,究其根底,校风的建设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学校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