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朔州市应县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朔州市应县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C.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法
D.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2.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
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B.②③⑤ C.①③D.①②④
3.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mol•L﹣1)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4 B.1:3:1 C.3:3:8 D.1:1:1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的溶液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的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3+、Al3+、NO3﹣、I﹣、Cl﹣.
A.④B.③⑥C.①②D.③⑤
5.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反应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6.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A.溶液的pH变大 B.c(Na+)与c (CO32﹣)的比值变大
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
C.原电池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8.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x kJ,将此CO2完全吸收生成正盐,需5mol/L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A.16x kJ•mol﹣1B.8x kJ•mol﹣1C.4x kJ•mol﹣1D.2x kJ•mol﹣1
9.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工作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

02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气体体积:①=②
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
D.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10.两个惰性电极插入500mL 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

0变为3。

0时,(设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H2放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最大为()
A.27 mg B.54 mg C.106 mg D.216 mg
11.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③红磷的化学式为P,白磷的化学式为P4,已知:
P4(s)+5O2(g)=P4O10(s);△H=﹣3093。

2kJ/mol
4P(s)+5O2(g)=P4O10(s);△H=﹣2954。

0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于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B.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C.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D.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mol热量
1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O2(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13.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 Mo3S4;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2+向正极迁移
B.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
C.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xMg﹣2xe﹣═xMg2+
14.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阴极先产生Cu,后析出H2
B.AB段阳极只产生Cl2,阴极只产生Cu
C.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D.CD段相当于电解水
1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

1mol电子,消耗1。

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16.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①同质量不同密度的CO和N2②同温同体积的H2和Cl2
③同温同压同体积的N2和O2④同压同体积的N2O和CO2.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7.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2SO4B.H2SO4C.AgNO3D.NaOH
18.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Fe(OH)3﹣6e﹣+10OH﹣=2FeO42﹣+8H2O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9.如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还原反应
20.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一定有沉淀生成是( )
①金属钠投入FeCl3溶液中②少量电石投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中
③过氧化钠投入AlCl3溶液中④碳酸钠投入明矾溶液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下列各组在溶液中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FeBr2与Cl2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D.NaHCO3与Ca(OH)2
22.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之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H2SO4,产生棕黄色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
A.Cl2 B.Cl2O C.ClO2D.Cl2O3
23.如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4Na﹣4e﹣=4Na+
B.当有0。

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mL
C.闭合K后,b电极附近的pH变小
D.闭合K后,a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24.500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

0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

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4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E为一张用淀粉、碘化钾和酚酞混合溶液润湿的滤纸,C,D为夹在滤纸两端的铂夹,X,Y分别为直流电源的两极.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 溶液的水槽中,再分别插入铂电极.切断电源开关S1,闭合开关S2,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电源的正、负极:X为极.
(2)在滤纸的C端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滤纸的D端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3)写出电极反应式:A中;B中;C中;
D中.
(4)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开关S2,闭合开关S1,则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填“偏转”或“不偏转”).
(5)若电流计指针偏转,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若指针“不偏转”,此题不必回答):A 中;B中.
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请说明理由(若指针“偏转",此题不必解释).
26.2013年三月,欧盟决定暂停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仍然尖锐,大气保护工作只能在人们的各种冲突中曲折前行.
(1)用C x H y(烃)催化还原NO x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写出C2H6与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
①CO(g)+H2O(g)⇌CO2(g)+H2(g)△H=﹣41kJ/mol
已知:②2H2O (g)═2H2(g)+O2(g)△H=+484kJ/mol,
写出CO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现以CO、O2、熔融盐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
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写出电解池中生成FeO42﹣的电极反应式为.
(4)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它既有杀菌消毒的功能,又有净水的功能,请根据所需知识简要解释其净水的原理:.
27.(1)近年来,我国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K2Cr2O7+ ═CO2↑+ K2SO4+ Cr2(SO4)3+ H2O 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以上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产物是,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向FeCl2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KOH,高速搅拌下加入油脂,过滤后干燥得到一类特殊的磁流体材料,其化学式通式为K x FeO2(其组成可理解为aK2O•bFeO•cFe2O3).
①若x的平均值为1.3,a:b:c=
②若x为1.4,请写出该磁流体在稀硫酸条件下与足量的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3O4溶于稀HNO3的离子方程式:.
28.将1L含有0。

4mol CuSO4和0.2mol Na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0.1mol Cu,另一电极上析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C.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法
D.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考点】3C: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解答】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B、C、D错,A正确.
故选A.
2.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
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B.②③⑤ C.①③D.①②④
【考点】CA: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压强、浓度、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②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③通入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⑤恒压下充入N2,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不选;
故选C.
3.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mol•L﹣1)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4 B.1:3:1 C.3:3:8 D.1:1:1
【考点】GM:铁的化学性质;M3: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由图可知,加入1molFe,亚铁离子的浓度的不变,则发生Fe+4HNO3═Fe(NO3)3+NO↑+2H2O,再加入1molFe 发生Fe+2Fe3+═3Fe2+,再加铁粉时亚铁离子的浓度增加,发生Fe+Cu2+═Fe2++Cu,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由图可知,加入1molFe,亚铁离子的浓度的不变,
则发生Fe+4HNO3═Fe(NO3)3+NO↑+2H2O,
1 4 1
再加入1molFe发生Fe+2Fe3+═3Fe2+,
1 2 3
所以n(HNO3)=4mol,原溶液中硝酸铁的物质的量n(Fe3+)=2mol﹣1mol=1mol,再加铁粉时亚铁离子的浓度增加,
发生Fe+Cu2+═Fe2++Cu,
1 1
所以n(Cu2+)=1mol,
即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4,
故选A.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的溶液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的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3+、Al3+、NO3﹣、I﹣、Cl﹣.
A.④B.③⑥C.①②D.③⑤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①MnO4﹣为紫色;
②pH=1的溶液显酸性;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④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⑤Fe3+与SCN﹣结合生成络离子,Fe3+与HCO3﹣相互促进水解;
⑥酸性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①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不选;
②pH=1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CO32﹣、AlO2﹣,故不选;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强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NH4+,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不选;
④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选;
⑤Fe3+与SCN﹣结合生成络离子,Fe3+与HCO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不选;
⑥酸性溶液中H+、N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不选;
故选A.
5.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反应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考点】BL: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H)2(s),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结合转移电子与锌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解:A.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s)+2OH﹣(aq)﹣2e﹣=Zn(OH)2(s),故A正确;
B.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 ﹣(aq),故B正确;
C.放电时,负极上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负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PH降低,故C 错误;
D.1 mol Zn失去2 mol电子,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Zn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

5 g,故D正确;
故选C.
6.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A.溶液的pH变大 B.c(Na+)与c (CO32﹣)的比值变大
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考点】DI:电解原理.
【分析】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即电解水,结合饱和溶液溶剂减少来解答.
【解答】解: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即电解水,
A.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浓度不变,pH不变,故A错误;
B.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Na+和CO32﹣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
C.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浓度不变,故C错误;
D.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剂减少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
C.原电池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能量;
B.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B.原电池的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可能失去或得到电子.
【解答】解: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如C的燃烧为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故B错误;
B.原电池的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可能失去或得到电子,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S,S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B.
8.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x kJ,将此CO2完全吸收生成正盐,需5mol/L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A.16x kJ•mol﹣1B.8x kJ•mol﹣1C.4x kJ•mol﹣1D.2x kJ•mol﹣1
【考点】BC:燃烧热.
【分析】根据CO2与KOH的反应,计算丁烷燃烧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根据C元素守恒计算出丁烷的物质的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与丁烷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据此计算判断.
【解答】解:n(KOH)=0.1L×5mol/L=0.5mol,则由CO2~2KOH可知,n(CO2)=0.5mol×=0.25mol,由碳元素守恒则n(C4H10)=n(CO2)=×0。

25mol=mol, 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x,所以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x,则丁烷的燃烧热为16x kJ•mol﹣1,
故选A.
9.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

5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体积:①=②
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
D.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数相等,可以根据电子守恒来进行相关的计算.
【解答】解:A、①是电解池,电极反应为:阳极:4OH﹣→O2↑+2H2O+4e﹣,阴极:Cu2++2e﹣→Cu,②是原电池,正极反应:2H++2e﹣→H2,负极反应:Zn+2e﹣→Zn2+,液体体积均为200mL,浓度均为0。

5mol/L,所以硫酸铜、硫酸的物质的量均为0。

1mol,当有0.02mol的电子通过时,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为0.005mol,②中0。

01mol氢气放出,所以①<¬②,故A错误;
B、①中阴极反应:Cu2++2e﹣→Cu,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反应:2H++2e﹣→H2,正极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Zn﹣2e﹣→Zn2+,故C错误;
D、溶液的pH变化:①中消耗氢氧根,所以碱性减弱pH减小,②中消耗氢离子,所以酸性减弱pH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0.两个惰性电极插入500mL 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

0变为3.0时,(设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H2放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最大为()
A.27 mg B.54 mg C.106 mg D.216 mg
【考点】DI:电解原理.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找出硝酸与银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用硝酸的物质的量计算银的质量.【解答】解:当电解液的pH值从6.0变为3。

0时,氢离子的浓度由10﹣6mol/L变为10﹣3mol/L,一个硝酸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所以硝酸的浓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
设生成银xg.该电池反应式为:
4AgNO3+2 H2O 4Ag+O2↑+4 HNO3
(4×108)g 4mol
(10﹣3mol/L﹣10﹣6mol/L)×0。

5L x g
所以x=0。

054
0。

054g=54mg,
故选:B.
11.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③红磷的化学式为P,白磷的化学式为P4,已知:
P4(s)+5O2(g)=P4O10(s);△H=﹣3093。

2kJ/mol
4P(s)+5O2(g)=P4O10(s);△H=﹣2954。

0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于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B.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C.碳的燃烧热大于110。

5kJ/mol
D.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

3kJ/mol热量
【考点】BC:燃烧热;BD:中和热;BF: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红磷转化为白磷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判断;
B、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分析;
C、该反应没有生成稳定氧化物,因此碳的燃烧热比此处反应热的绝对值大;
D、因醋酸的电离要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解答】解:A、已知:P4(s)+5O2(g)=P4O10(s);△H=﹣3093。

2kJ/mol…①
4P(s)+5O2(g)=P4O10(s);△H=﹣2954。

0kJ/mol…②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可得:4P(s)═P4(s)△H=(﹣2954.0kJ/mol)﹣(﹣3093。

2kJ/mol)=+138。

82kJ/mol,说明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故A错误;
B、注意中和热与反应热的区别,中和热不用加“+”符号,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是强电解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故B错误;
C、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使用燃烧热时要注意两个关键点:①反应物用量:可燃物为1mol;②产物要求:充分燃烧成稳定氧化物[H→H2O(l)、C→CO2(g)、S→SO2(g)],该反应没有生成稳定氧化物,因此碳的燃烧热比此处反应热的绝
对值大,故C正确;
D、中和热指1mol H+和 1mol OH﹣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若在反应过程中还伴有其它热效应(如生成沉淀、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则放出的热量不再等于中和热,如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因醋酸的电离要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C.
1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O2(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考点】BL: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则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为CH4+2O2+2OH﹣═2CO32﹣+3H2O,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甲烷为原电池的负极,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气为原电池的正极,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甲醇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故A错误;
B.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甲醇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故B 正确;
C.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为CH4+2O2+2OH﹣═2CO32﹣+3H2O,则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3.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 Mo3S4;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2+向正极迁移
B.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
C.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xMg﹣2xe﹣═xMg2+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在镁原电池放电时,Mg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xMg﹣2xe﹣=xMg2+,Mo3S4为正极反应,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Mo3S4+2xe﹣=Mo3S42x﹣,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解:A.负极生成镁离子,Mg2+向正极迁移,故A正确;
B.正极反应物质是Mo3S4,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为:Mo3S4+2xe﹣=Mo3S42x﹣,故B正确;
C.放电是原电池反应,负极反应是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物质是Mo3S4,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负极反应是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电极反应为:xMg﹣2xe﹣=xMg2+,故D正确,
故选C.
14.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阴极先产生Cu,后析出H2
B.AB段阳极只产生Cl2,阴极只产生Cu
C.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D.CD段相当于电解水
【考点】DI:电解原理.
【分析】由于两种溶液的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即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设CuSO4和NaCl的物质的量各1 mol,电解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阳极:1 mol氯离子失1 mol电子,阴极:0。

5 mol铜离子得1 mol电子,因为铜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随着电解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将增大;
[第二阶段]阳极:1 mol氢氧根离子失1 mol电子(来源于水的电离),阴极:0.5 mol铜离子再得1 mol电子,因为氢氧根离子消耗,使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pH迅速减小;
[第三阶段]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它们都来源于水的电离,实质是电解水,导致溶液的体积减小,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继续减小.
【解答】解:由于两种溶液的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即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设CuSO4和NaCl的物质的量各1 mol,电解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阳极:1 mol氯离子失1 mol电子,阴极:0.5 mol铜离子得1 mol电子,因为铜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随着电解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将增大;
[第二阶段]阳极:1 mol氢氧根离子失1 mol电子(来源于水的电离),阴极:0。

5 mol铜离子再得1 mol电子,因为氢氧根离子消耗,使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迅速减小;
[第三阶段]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它们都来源于水的电离,实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