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缀(zhuì) 袅娜(niǎo) 弥漫(ní) 脉脉含情(mài)
B.处理(chù) 颤栗(zhàn) 霎时(shà) 蓊蓊郁郁(wěn)
C.混沌(dùn) 落蕊(ruǐ) 房檩(lǐn) 揠苗助长(yà)
D.曲折(qū) 茎叶(jìn) 倩影(qiàn) 纤尘不染(xiān)
2.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B.幽僻 品尝 柔弱C.幽僻 赏玩 柔弱D.幽静 赏玩 软弱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D.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④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
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
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5.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X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 “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①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②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③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8.第①段着力描写了房间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9.作者说:“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
”为什么还是“了截爽直”地选择了这个窗朝东的房间?
10.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绿”的喜爱的?
11.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
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
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
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
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
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
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
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
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
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
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
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
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
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
诸记载的不虚。
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
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
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后令人掩卷难忘。
13.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
15.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本报广州2月18日电(记者林洁) 今天,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的“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活动中,由外来务工子女、少年宫学员组成的广州市少年宫希望篮球队,还与CBA全明星队员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是由中国篮球协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展成立,旨在资助贫困青少年文化体育事业,传播公益理念和篮球文化。
据广州市少年宫党总支部书记李约坚透露,广州市少年宫为此将在篮球兴趣班增设免费名额,为热爱篮球但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孩子们提供训练机会。
(摘自2012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
1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种种偏见皆缘自以赤裸裸的一边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非关系,一边是对其在非洲的殖民历史和损人利己的政治现实意图采取选择性屏蔽的双重标准来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畸形思维。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几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帮助我们攀登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窗户;
书籍好比一盏明灯,它能帮助我们驱散无知的黑暗。
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
《故都
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囚绿记》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
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
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篇抒情文章。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2. CD
13.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作者把超山今昔不同的地位进行对比,既是让读者对超山的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也为下文具体写超山的梅花作铺垫。
(1)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多;(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然自成一个雪海”,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白、之多;(3)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突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美。
(1)在结构上,和前文内容呼应;(2)在内容上,是超山的梅花给塘栖镇的人们带来了富庶安定的生活,意在提醒镇上的人们也应尽心尽力地维护和爱护梅花,揭示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走进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