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填空题专项训练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填空题(共29小题)
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

2.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判断对错)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对错)
5.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
订正:。

6.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判断对错)
7.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山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判断对错)
8.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贫富分化。

(判断对错)9.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判断对错)
10.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判断对错)
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判断对错)。

13.1978年底,的召开,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4.1980年我国设立了广州,深圳、浦东、海南四个经济特区。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判断对错)
17.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列举下列历史知识。

(1)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2)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

(3)拿破仑上台的标志是。

(4)20世纪30年代,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复苏的总统是。

(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倡议是。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判断对错)
19.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20.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21.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因为“左”倾错误仍然束缚人们思想。

(判断对错)
22.图中的人物是。

23.列举1980年我国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从实行责任制开始的。

2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判断对错)
28.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理论创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广东的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填空题(共29小题)
1.【解答】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了外资侨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深圳。

2.【解答】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故答案为:1956;1982。

3.【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

4.【解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

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做出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5.【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故答案为:福州;厦门。

6.【解答】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故答案为:√.
7.【解答】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不是山东.
故答案为×.
8.【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9年,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故答案为:×。

9.【解答】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不是深圳。

故答案为:×。

10.【解答】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提出改革开放,后来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即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邓小平理论.
11.【解答】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2.【解答】文革结束之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

13.【解答】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14.【解答】1980年,我国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
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答案为:×。

15.【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16.【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故答案为:√。

17.【解答】《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 亿两,这是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拿破仑在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消除经济危机,美国在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1955 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故答案为:(1)《辛丑条约》;(2)十一届三中全会;(3)雾月政变;(4)罗斯福;(5)“求同存异”方针。

18.【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
19.【解答】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邓小平。

20.【解答】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了外资侨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厦门.
21.【解答】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

答案:√
22.【解答】图中的人物是邓小平,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故答案为:邓小平。

23.【解答】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故答案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4.【解答】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故答案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5.【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故答案为:家庭联产承包。

2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答案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7.【解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故答案为:√.
28.【解答】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

从此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5年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

29.【解答】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80年,我国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在短短几年内,深圳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答案为:凤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