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351200) 陈国权
[摘 要]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可以分为“猪脚”模型、“铅笔头”模型、“锯齿”模型、“臭脚”模型等,文章结合几则典例,探讨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的求解方法,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定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平行线;拐点;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3-0022-03
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
型:“猪脚”模型、“铅笔头”模型、“锯齿”模型、“臭
脚”模型,下面笔者结合几则典例,逐一分析探讨。

类型一、平行线间的“猪脚”模型
如图1乙所示,这个几何图形因为与猪脚相
像,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猪脚”模型。

“猪脚”模型中
蕴含着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即∠AEC=∠A+∠C。

如何证明呢?因为在两条平行线间是折线相连,不
是直线连接,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
答,它们之间需要一个“桥梁”将两者联系起来,常
用的联系方式就是在“拐点”处作平行线,如图2所
示,作EG∥AB。

因为AB∥CD,所以EG∥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A=∠AEG,
∠C=∠CEG,因为∠AEC=∠AEG+∠CEG,所以
∠AEC=∠A+∠C(等量代换)。

甲乙
图1 图2
实际上对于“猪脚”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扩展,
如图3所示,AB∥CD,在AB与CD之间有P1、P2、P3
三点,顺次连接B、P1、P2、P3、D。

如图4所示,分别
过P1、P2、P3作直线AB的平行线P1E,P2F,P3G,
∵AB∥CD,∴AB∥P1E∥P2F∥P3G。

由平行线的性
质可得 ∠1=∠B①,∠2+∠3=180°②,∠4+
∠5=180°③,∠6=∠D④,①+②+③+④得,
∠BP1P2+∠P1P2P3+∠P2P3D=180°+180°+∠B+
∠D=360°+∠B+∠D。

如果B、D之间的点变为
P1,P2,P3,…,P
n
,∠BP1P2+∠P1P2P3+∠P2P3P4+
…+P n-1P n D-∠B-∠D=(n-1)×180°。

图3 图4
[例1]已知AB∥CD,点E在AB、CD之间,连接
AE、CE。

(1)如图5所示,∠BAE的平分线交CE的延
长线于点F,∠DCE的平分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
G,试探究∠F,∠G和∠AEC这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6所示,点E在AB的上方,
∠EAB和∠ECD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E-∠F=
20°
-
图5 图6
思路指引:(1)根据周角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首先在∠F,∠G和∠AEC之间建立联系,然
后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猪脚”模型对关系式
中的其他角进行转化;(2)根据“8字型”模型,得
∠EAF+∠E=∠FCE+∠F,然后利用角平分线性
质,将∠EAF、∠FCE进行转化,把∠E-∠F=20°代
入可求得∠ECD-∠EAB的值。

解析:(1)由周角的定义,得2∠AEC=360°-
∠AEF-∠CEG,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EF+
∠CEG=360°-∠EAF-∠ECG-∠F-∠G,且AF、
CG分别为∠BAE、∠DCE的平分线,∴∠EAF+
∠ECG=12∠BAE+12∠DCE=12(∠BAE+∠DCE),
根据“猪脚”模型,得∠BAE+∠DCE=∠AEC,
∴∠EAF+∠ECG=12∠AEC,∴2∠AEC=360°-
()
360°-∠F-∠G-12∠AEC=12∠AEC+∠F+∠G,
∴∠F+∠G=32∠AEC。

(2)∵∠EAF、∠E在同一个三角形中,∠FCE、
∠F在另一个三角形中,这两个三角形有一组对顶
角,根据“8字型”模型,得∠EAF+∠E=∠FCE+
∠F,∴∠E-∠F=∠FCE-∠EAF,∵AF、CF是
∠EAB、∠ECD的平分线,∴∠E-∠F=12∠ECD-数学·解题研究
12∠EAB =1
2(∠ECD -∠EAB ),∵∠E -∠F =20°,∴1
2
(∠ECD -∠EAB )=20°,∴∠ECD -∠EAB =40°。

类型二、平行线间的“铅笔头”模型
一个铅笔头的形状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因为这个图形像铅笔头,所以我们称之为“铅笔头”
模型,并有以下结论:
∠B +∠E +∠D =360°。

如何证明呢?因为在上下两条平行线之间是折线相连,而非直线,所以不能直接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必须在两条平行线间搭建“桥梁”,常用的方法是在“拐点”处作平行线,如图9所示,过点E 作EF ∥AB ,因为AB ∥CD ,所以EF ∥AB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
质,得∠B +∠BEF =180°,∠FED +∠D =180°,所以
∠B +∠BEF +∠
图7 图8 图9
上述结论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如图10所示,AB ∥CD ,在AB 与CD 之间有P 1、P 2、P 3三点,顺次连
接B 、P 1、P 2、P 3、D 。

如图11所示,过点P 1、P 2、P 3 作平行线,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B +∠1=180°
①,∠2+∠3=180°②,∠4+∠5=180°③,∠6+∠D =180°④,①+②+③+④得∠B +∠BP 1P 2+∠P 1P 2P 3+∠P 2P 3D +∠D =4×180°=720°。


果B 、D 之间的点变为P 1,P 2,P 3,…,P n ,则∠B +∠BP 1P 2+∠P 1P 2P 3+∠P 2P 3P 4+…+P n -1P n D +∠D
图10 图11
[例2]如图12所示,AB ∥CD ,点E 为两直线之间的一点。

(1)若∠BAE 的平分线与∠D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判断∠AEC 与∠AFC 的数量关系,并
说明理由;(2)如图13所示,若设∠E =m ,
∠BAF =1n ∠FAE ,∠DCF =1
n ∠
FCE ,请用含m 、
n 的代数式表示
∠F 的度数。

图12 图13
思路指引:(1)先由“猪脚”模型得∠AFC =∠BAF +∠DCF ,再由“铅笔头”模型结合角平分线
的定义得∠AEC 与∠AFC 的数量关系;(2)先由(1)的结论得∠F +∠FAE +∠E +∠FCE =360°,再由已知条件得∠FAE +∠FCE =n ∠F ,代入整理后可
用含m 、
n 的代数式表示∠F 的度数。

解析:(1)2∠AFC +∠AEC =360°,理由如下:
由“猪脚”模型得∠AFC =∠BAF +∠DCF ,∵AF 平
分∠BAE ,CF 平分∠DCE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
∠BAE =2∠BAF ,∠DCE =2∠DCF ,
∴∠BAE +∠DCE =2∠AFC ,由“铅笔头”模型得∠BAE +∠AEC +∠DCE =360°,∴2∠AFC +∠AEC =360°。

(2)由(1)的结论得∠F +∠FAE +∠E +∠FCE =
360°,∵∠BAF =1n ∠FAE ,∠DCF =1
n
∠FCE ,由“猪
脚”模型得∠BAF +∠DCF =∠F ,∴∠F =1
n
(∠FAE +
∠FCE ),∴∠FAE +∠FCE =n ∠F ,∴∠F +∠E +
n ∠F =360°,∴(n +1)∠F =360°-∠E =360°-m ,∴∠F =360°-m
n +1。

类型三、平行线间的“锯齿”模型
平行线间的“锯齿”模型,如图14所示,它的形象如锯齿,故我们称之为“锯齿”模型,它有固定的结论:朝向左边的角的和=朝向右边的角的和,即∠B +∠D =∠C +∠E 。

如何证明呢?常用的方法仍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如图15所示,过点C 作MN ∥AB ,过点D 作PQ ∥AB ,因为AB ∥EF ,所以AB ∥EF ∥PQ ∥MN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 =∠BCN ,∠CDP =∠DCN ,∠PDE =∠E ,所以∠B +∠CDP +∠PDE =∠BCN +∠DCN +∠E ,即∠B +∠CDE =∠BCD +∠E 。

也可以作一条辅助线将“锯齿”模型拆分为“猪脚”模型和内错角,如图16所示,由“猪脚”模型,得∠2=∠1+∠5,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6=∠4,也可以证得∠B +
∠D =∠C +∠E 。


“锯齿”比较多时,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将图形分割为多个“猪脚”模型,如图17所
示,由“猪脚”模型得∠2=∠1+∠6,
∠4=∠7+∠5,所以∠
C +∠E =∠B +∠
D +∠F。

图14 图
15
图16 图17
数学·解题研究
[例3]已知AB∥CD,(1)如图18所示,点E、F、
G、H是AB、CD之间的点,试问∠E+∠G+∠C与
∠B+∠H+∠F哪个大?(2)如图19所示,点E1,E2,
…,En,F1,F2,…,Fn是AB、CD之间的点,你又能得
到什么结论?
图18 图19
思路指引:(1)如图20所
示,分别过点F作FN∥AB,过点
H作QH∥CD,把图形拆分为两
个“猪脚”
(2)由(1)的结
论:∠E+∠G+
∠C=∠B+∠EFG+
∠GHC,得
规律:开口向左的角度之和等
于开口向右的角度之和。

解析:(1)如图20所示,分别过点F作FN∥AB,
过点H作QH∥CD,因为AB∥CD,所以AB∥FN∥
QH∥CD,由“猪脚”模型得∠E=∠1+∠B,∠G=
∠2+∠3,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C=∠4,
所以∠E+∠G+∠C=∠1+∠B+∠2+∠3+∠4,
即∠E+∠G+∠C=∠B+∠EFG+∠GHC。

(2)由
(1)的结论∠E+∠G+∠C=∠B+∠EFG+∠GHC,
我们发现,所有开口朝左的角度之和=所有开口朝
右的角度之和,所以在图19中有结论:∠E1+∠E2+
…+∠En+∠C=∠F1+∠F2+…+∠Fn+∠B。

模型四、平行线间的“臭脚”模型
平行线间的“臭脚”模型,如图21所示,其重要
特征是点P在BC的右侧,且在平行线AB、CD的外
部,有固定结论:∠P=∠ABP-∠DCP,或者∠P=
∠DCP-∠ABP。

如何证明这两个结论呢?如图22
所示,延长PB交CD于点O,因为AB∥DC,所以
∠ABP=∠DOP,因为∠DOP=∠DCP+∠P,所以
∠ABP=∠DCP+∠P,即∠P=∠ABP-∠DCP;也
可以采用作平行线的方法,如图23所示,过点P作
PQ∥CD,则∠QPC=∠DCP,因为AB∥DC,所以AB∥
PQ,所以∠ABP=∠BPQ,因为∠BPQ=∠BPC+
∠CPQ,所以∠BPQ=∠BPC+∠DCP,所以∠BPC=
∠ABP-∠DCP。

图21
图22 图23
[例4]已知AB∥CD,(1)如图24所示,若∠ABE=
160°,∠CDE=120°,求∠BED的度数;(2)如图25所
示,若BF平分∠ABE,DF平分∠CDE,则∠BFD与

图24 图25
解析:(1)如图26所示,延
长AB交DE于点F。

∵∠ABE+
∠EBF=180°,∴∠EBF=20°
∵AB∥CD,∴∠CDE=∠BFE=
120°。

∵∠EBF+∠BED+∠BFE=
180° ,∴∠BED=180°-20°-120°=40°。

(2)∠BED=2∠BFD。


由:如图27所示,延长AB交
FD于点N,交DE于点M
∵BF平分∠ABE,DF平分
∠CDE,∴∠ABF=12∠ABE
∠CDF=12∠CDE。

∵AB∥CD,∴∠CDF=∠ANF,
∠AME=∠CDE。

∵∠E=180°-∠BME-∠EBM=
180°-∠CDE-(180°-∠ABE)=∠ABE-∠CDE,又
∵∠F=∠ABF-∠ANF=∠ABF-∠CDF=12∠ABE-
1
2∠CDE=
1
2(∠ABE-∠CDE),∴∠E=2∠F,即∠BED=
2∠BFD。

关于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都可以过“拐点”
作平行线解决,也可以延长折线,前者主要利用平
行线的性质,后者主要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其
基本思想都是在两条平行线间建立联系,把复杂的
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
问题。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图20
图27数学·解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