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课件《伐无道诛暴秦》55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第 11 课“伐无道,诛暴秦”》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经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和掌握秦代暴政的主要表现,相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代消亡的
基本历史知识,并认识楚汉之争的简单状况。
研究秦末农民起义迸发的原由,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剖析问题的能力;思虑秦亡前后,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比较战争性质。
经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要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代的覆亡,课文完整紧扣此问题睁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要点,教材第一从致使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秦的暴政谈起,深重的徭役、兵役迫使不计其数的农民离开生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损坏;深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致使民怨载道。
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
权,天下应,说明秦代统治已失去了民心,颠覆秦代是众望所归。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
起义,深重地打击了秦代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深重打击下,秦代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相同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
朝消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抢夺帝位的斗争。
对此问题会有一些迷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剖析,化解难点。
时间重要事件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代成立
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 207 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 207 年秦代消亡
公元前 206 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 202 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猜中感知获得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掌握五因素(时间、地址、领导人、事
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由、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渐养成优
秀的思想习惯。
其次,要学会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色、历史作用、英豪
人物的伟绩等几个方面下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剖析秦末农民战争迸发的原由应从根来源因和直接原由下手,进行较全面的剖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进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行进行的农
民战争的实质差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迸发的历史必定性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困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疆,在前去渔阳戍边业的途中,碰到大雨而误期,致使起义战争迸发。
但这不过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由,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迸发的根来源因是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时期的残忍统治,也包含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类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2)深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 3 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
法(“族诛” 和“连坐”);( 4)秦二世的统治更为黑暗。
陈胜、吴广在前去渔阳的途中,遇
雨误期是有时的,这不过战争迸发的表面因素,即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迸发,不过时间早晚问题。
因此,秦末农民战争的迸发是历史的必定。
复习稳固
一、选择题
1.秦代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利B.政局动乱不安
C .人民生活难过 D. 生产力严重损坏
2.秦代的严刑酷法有()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颠覆秦代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斗是()
A.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抢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 D. 城濮之战
5.秦代消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 年 B. 公元前 207 年
C.公元前206 年D.公元前202 年
二、资料剖析题
6.秦始皇时,有 900 多贫困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疆。
他们走到蕲县时,碰上大雨,
道路被冲垮,不可以如期抵达。
依据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
个押解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资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详细地址在哪里?
②此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记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迸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